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ppt课件.ppt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ppt课件.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刘亮亮2019.2.27,CSDH-定义,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头外伤后3周以上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硬膜下血肿,多发于老年人;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的25,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绝大多数病人需手术才能治愈(2018年62例)。,CSDH的形成机制,多数学者认为老年患者由于脑萎缩,头部轻微受伤便会导致桥静脉断裂出血,血液积聚在硬膜下腔,发生慢性炎性反应,最终形成包膜,包膜内由于纤溶亢进,使血肿腔失去凝血功能,再者包膜内微血管不断破裂出血,使血肿不断增大。,CSDH的原因,(1)头部外伤:统计635例病人中有463例有明确头部外伤史
2、占7291,无外伤史占2709。 (2)高血压:刘窗溪等报道56例伴有高血压的病人中无外伤史占46,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24)。(3)年龄因素:平均年龄为64.3岁,老年人易发生的原因有:老年性脑萎缩使蛛网膜下腔空间增大,脑在颅腔内的活动度增大。脑血管脆性增加,使血管容易断裂。(4)外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局部凝血障碍导致包膜出血是转化的重要因注: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24卷12期,CSDH的分级,Markwalder,s CSDH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法: (Bender评分),0 级,没有神经功能障碍; I 级,轻微症状如头痛,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 如腱反射不对称; 级,嗜睡、定向错误,较
3、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如轻偏瘫; 级,木僵、浅昏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 级,昏迷,对疼痛刺激无反应,去大脑强直, 去皮层强直临床意义是什么? 相当于GCS评分重要.,影像学表现,血肿包膜于伤后710天开始出现,23周后形成包膜,血肿约3.7周高密度,6.3周等密度,8.2周低密度,积液演变为血肿的时间为伤后1890天,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精神失常、嗜睡、昏迷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失语、偏瘫、肢体麻木等,临床表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症状,智力、精神、意识障碍,神经系统体征,有文献报道癫痫出现率为40%,诊断,症状、体征+头颅CT或(和)MRCT:高、等、低、混杂密度 MR:
4、长T1/T2,短T1长T2,包膜强化,诊断,双侧等密度勿漏诊1、脑沟、脑室变小2、脑白质内移3、增强可见包膜强化,鉴别诊断,1.颅内肿瘤:无外伤史,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多数较缓慢。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及性质,相对较早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刺激或破坏的症状,如癫痫、肢体麻木无力、语言功能障碍、视力减退、脑神经症状、尿崩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并进行性加重。头颅CT、MRI检查均可对两者做出鉴别。2.脑血栓形成:亦多见于老年人,但无外伤史,意识障碍表现较轻而局灶性症状表现较重,多为急性静止时发病,缓慢进展,颅脑CT显示脑血管分支供应区低密度阴影。3.神经官能症: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
5、钝等。查体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颅脑CT检查无阳性改变。4.慢性硬膜下积液:又称硬膜下水瘤,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极为相似,积液为淡黄色或无色透明,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脑脊液,低于血肿液体,实践证明,硬膜下积液可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常需颅脑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5.其他:应与正常颅压脑积水、脑脓肿、精神分裂症、高血压脑出血等进行鉴别。,保守治疗,Text 3,治疗,手术治疗,内镜,治疗方法的选择,保守治疗,疗程长,效果不确切,症状难以忍受,药物种类有限,手术治疗,并发症多、复发率高,全麻OR局麻,钻孔引流OR开颅血肿清除,该怎么选择,有标准吗,保守治疗的标准,1、一般情况良好,Bender分级0
6、-1级,血肿薄(lcm)、发病时间短 (1周)、中线结构移位小于1cm或无明显的局灶病损病人;2、存在明显手术禁忌症时,患者可在CT随访下保守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24卷12期 )阿托伐他汀治疗CSDH是安全的,有效治疗剂量,20mg/d/1-6M;体位 取患侧卧位,增加血肿局部压力及弥散面积保守治疗失败后怎么办?重新进行评估后行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头颅CT扫描。2.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
7、头颅MRI、血小板检查等)。3.年龄大于65岁患者,检查肺功能、心脏彩超。(摘自:临床路径),术前检查选择,术前是否行头颅MR?,术前是否行心脏彩超?,术前是否行颈动静脉彩超?,术前是否行动态心电图?,术前是否行肺功能?,过多检查=浪费时间,超高龄或基础病较多的CSDH,存在纠纷(如车祸),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病因,绝大多数患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无外伤史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及老年性脑萎缩有关对于慢性颅内血肿的鉴定,要关注以下内容:外伤、有无高血压、血小板、凝血功能、脑萎缩、脑血管病变等;所以MRA 检查是必须的。(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法医司法鉴定所 2
8、018.6.1),钻孔引流,简单易行,效果较好,神经内镜治疗,神经内镜下小骨窗开颅清除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摘自:浙江医学2018年40卷13期) 分隔型CSDH 19例患者应用硬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复查CT硬膜下血肿清除满意,随访117个月,无复发病例.(摘自重庆医学2012年41卷13期),骨瓣开颅,刘峥等及陈卫东等认为开颅术适用于:(1)血肿腔内有血凝块者(2) CSDH复发者(3)术后脑组织未能膨胀,硬膜下腔不能消灭者。(4)血肿包膜较厚者(5)血肿未完全液化或已机化,包膜厚或已钙化者(6)钻颅引流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复查CT示原血
9、肿体积无明显缩小或增大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8年24卷,治疗流程,纠正凝血功能,Bender分级,级,常规检查+头颅MR+心脏彩超,限期手术,、级,常规检查,急诊手术,术后复查头颅CT,注入尿激酶,血肿腔内有残留,口服阿托伐他汀,长期随访,0 级,保守治疗 ,严密观察,钻孔引流几个问题探讨,1、钻孔位置,2、引流管方向,3、引流管切口直接引出和另戳孔引出,4、麻醉选择,5、双侧问题,?,引流管方向问题,理论上,管头朝下易于排液,但容易积气。管头朝上易于残留液体。,切口选择,引流管切口直接引出和另戳孔引出?,部分文献:引流管切口直接引出者,切口下为引流口,距硬膜下较近,易于感染;引流管压
10、迫切口坏死,处理较麻烦;垂直入硬膜下,引流管不易弯曲,增加损伤脑组织可能。,4、麻醉选择,局麻、全麻?术后抑郁、焦虑症状文献报道不一。局麻患者不配合,全麻延长患者的复苏时间,加重肺部炎症;意识不清、不配合病人可全麻。但术后患者易出现烦躁、躁狂,约24小时后渐好转,遗忘躁狂表现。可能与快速脑膨复、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局麻费用低廉、时间短、可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情况。铺巾注意患者呼吸(搭手架)、术前面罩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局麻注射注意皮下为主,全层浸润。,男性,82岁,不配合,心肺功能差行全麻,5、双侧血肿,分别钻孔后,统一冲洗,避免左右压力不匀,脑摆动、移位。在主出血侧钻孔后,部分病人少量侧血肿可消失
11、。,男性,75岁,反复头晕1天余伴渐加重,钻孔引流注意问题,深度以引流管侧孔入硬膜下腔为宜,约4cm。过长损伤脑组织、过短不易弯曲也容易损伤脑组织。可术前在引流管上丝线打结标记,估算入硬膜下长度。,4cm,6cm,10cm,引流管入脑,分析:引流管垂直放置、 入硬膜下腔过短,钻孔引流注意问题,可按引流管方向调整骨孔方向。,钻孔引流注意问题,1.硬膜打开后,快速放入引流管,避免血肿排出后气体入颅,并堵明胶海棉,防止进气。术后关闭切口时,使得引流孔位于最高点,注满生理盐水排净空气。 2.如行冲洗置换血肿易量出为入,每次10ml以下,缓慢冲洗,避免颅内压力骤变。耐心多次,至冲洗液清亮。勿强力抽吸。3
12、.引流高度据引流量调节,避免过快引流。4.引流不畅可能系稠性血肿物堵塞引流管孔,如复查CT引流管在位,可撸管数次,通过引流管的弹性负压吸引,再通引流管。5.粘稠引流不畅血肿,尿激酶4毫升水+2万尿激酶,夹管12小时放开,可反复多次。6.平卧位甚头低平卧位(立位颅压降低)、患侧卧位、多饮水(2茶壶),女性,85岁,发现意识障碍4小时伴小便失禁,术后第2天开始予以尿激酶冲洗,术后1周,复发问题,复发,脑萎缩,脑腹张不能,权威报道的复发率为3.7%38%,CT混杂密度、高密度易复发,等密度、低密度不易复发,术前血肿量跟患者的复发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常见的复发原因有:老年病人脑萎缩,术后脑膨起困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硬膜下 血肿 诊治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2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