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方法第10章技术矛盾及物理矛盾课件.pptx
《创新思维与方法第10章技术矛盾及物理矛盾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思维与方法第10章技术矛盾及物理矛盾课件.pptx(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10章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矛盾是TRIZ的基石。矛盾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0章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通常,对于包含矛盾的工程问题来说,人们最爱使用的解决方法就是折中(妥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我们的思维特性所决定的。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奉行的简单逻辑就是:避免出现矛盾的情况。其结果是矛盾的双方都无法得到满足,系统的巨大发展潜力被矛盾牢牢地禁锢了。面对包含矛盾的问题,常规的逻辑思维往往无能为力。我们需要利用其他的逻辑思维过程来解决矛盾。TRIZ就是我们所需要的思维方法,它的出发点是从根本上解决矛盾。TRIZ建议我们不要回
2、避矛盾。相反地,是要找出矛盾并激化矛盾!,第10章 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如何将隐藏在问题中的矛盾抽取出来,是一项复杂而困难,但又无法回避的问题。经验丰富的TRIZ专家与一般TRIZ使用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就是抽取和定义矛盾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可以使这种能力得到提升。,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10.1,10.1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从矛盾的观点来看,A和B之间之所以存在这样一种类似于“跷跷板”的关系,是因为A和B之间既对立(具体表现为A和B之间这种类似于反比的关系,改善了A却恶化了B;或改善了B却恶化了A。符号表示为A+,B-;A-,B+)又统一(具体表现为A和B位于同
3、一个系统中,A 与B 相互联系,互为依存)。,10.1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例10-1 坦克装甲的改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为了突破敌方由机枪火力点、堑壕、铁丝网组成的防御阵地,迫切需要一种将火力、机动、防护三个方面结合起来的新型进攻性武器。1915年,英国利用已有的内燃机技术、履带技术、武器技术和装甲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坦克(见图10-1)。当时为了保密,称其为“水箱”。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来配合步兵进攻,使久攻不动的德军阵地一片混乱,而英军士气得到极大的鼓舞。这场战役使各个国家认识到了坦克在战场上的价值,于是纷纷开始研发并装备坦克作为
4、阵地突破的重型器械。同时,各国也开始寻求能够有效摧毁这种新式武器的方法,并开发出了相应的反制兵器。,10.1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在以后的战争中,随着坦克与反坦克武器之间较量的不断升级,坦克的装甲越做越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坦克装甲的厚度已经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十几毫米变为一百多毫米,其中德国“虎II”式重型坦克重点防护部位的装甲厚度达到了180毫米(见图10-2)。,10.1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图10-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小游民”坦克,10.1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图10-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虎II”式重型坦克,10.1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随着坦克装甲厚度
5、的不断增加,坦克的战斗全重也由最初的7吨多迅速增加到将近70吨。重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速度、机动性和耗油量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在本例中,装甲的厚度与坦克的战斗全重这两个参数,就构成了一对技术矛盾。,10.1.1 定义技术矛盾,技术矛盾是两个参数之间的矛盾,指在改善对象的某个参数(A)时,导致另一个参数(B)的恶化。此时,我们称参数A和参数B构成了一对技术矛盾。例如,改善了某个对象的强度,却导致其重量的恶化;改善了某个对象的生产率,却导致了其复杂性的恶化;改善了某个对象的温度,却导致了其可靠性的恶化,等等。改善并不一定是指参数值的增加,也可能是指参数值的降低。例如,改善飞机发动机的重量特性,就是指
6、如何在保持发动机主要技术性能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发动机的重量。所以,这里所说的改善是指“功能”的提升,而不是“数值”的增加。,10.1.2 通用工程参数,大多数针对技术矛盾的启发式方法都是由阿奇舒勒在1940年到1970期间验证和确认的,如今它们依然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所遇到的许多发明问题。从大量来自于前苏联、美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专利中,阿奇舒勒选择了大约4万多个属于第二级、第三级和第四级的专利,并从中抽取出适用于工程领域的40个发明原理和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这些工程参数如表10-1所示。,10.1.2 通用工程参数,表10-1 39个通用工程参数,10.1.2 通用工程参数,在39个通用工程参数
7、中,任意两个不同的参数就可以表示一对技术矛盾。通过组合,一共可以表示1482种最常见的、最典型的技术矛盾,足以描述工程领域中出现的绝大多数技术矛盾。可以说,39个通用工程参数是连接具体问题与TRIZ的桥梁。借助于39个通用技术参数,可以将一个具体问题转化并表达为标准的TRIZ问题。,10.1.2 通用工程参数,从表10-1中可以看出,许多参数都被区分为“运动对象的”和“静止对象的”。所谓“运动对象”是指可以很容易地改变空间位置的对象。不论对象是靠自己的能力来运动,还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交通工具和那些被设计为便携式的对象都属于运动对象,例如,车辆、船舶、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而“静止对象”是指空
8、间位置不变的对象。不论是对象靠自己的能力来保持其空间位置的不变,还是在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其空间位置的不变。判断的标准是:在对象实现其功能的时候,其空间位置是否保持不变,例如,建筑物、台式计算机、洗衣机、写字台等。,10.1.2 通用工程参数,准确地理解每个参数的含义,有助于我们从问题中正确地抽取矛盾。由于这39个参数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以很难将其定义得非常精确。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不能将它们定义得过于死板,否则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灵活性。在对这些工程参数进行简要解释时,其中所说的对象既可以是技术系统、子系统,也可以是零件、部件或物体。,10.1.2 通用工程参数,为了应用方便和便于理解,可将上述39
9、个通用工程参数大致分为以下三类:(1)通用物理及几何参数。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的重量、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的尺寸(长度)、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的面积、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的体积、速度、力、应力或压强、形状、温度、照度、功率;(2)通用技术负向参数。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的作用时间、运动物体和静止物体的能量消耗、能量损失、物质损失、信息损失、时间损失、物质的量、作用于对象的有害因素、对象产生的有害因素。所谓负向参数,是指当这些参数的数值变大时,会使系统或子系统的性能变差。如子系统为完成特定的功能时,所消耗的能量(No.1920)越大,则说明这个子系统设计得越不合理。,10.1.2 通用工程参数,(3)通用技
10、术正向参数。对象的稳定性、强度、可靠性、测量精度、制造精度、可制造性、操作流程的方便性、可维修性、适应性和通用性、系统的复杂性、控制和测量的复杂度、自动化程度、生产率。所谓正向参数,是指当这些参数的数值变大时,会使系统或子系统的性能变好。如子系统的可制造性(No.32)指标越高,则子系统制造的成本就越低。,10.1.3 矛盾矩阵,通过对大量专利的研究,阿奇舒勒发现了一种现象,即针对某一对由两个通用工程参数所确定的技术矛盾来说,40个发明原理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发明原理被使用的次数要明显比其他的发明原理多,换句话说,一个发明原理对于不同的技术矛盾的有效性是不同的。如果能够将发明原理与技术矛盾之间的
11、这种对应关系描述出来的话,技术人员就可以直接使用那些对解决自己所遇到的技术矛盾最有效的发明原理,而不用将40个发明原理进行逐一试用了。于是,阿奇舒勒将40个发明原理与39个通用工程参数相结合,建立了矛盾矩阵(又称3939矛盾矩阵,见表10-2)。,10.1.3 矛盾矩阵,表10-2 矛盾矩阵(局部),10.1.3 矛盾矩阵,在矛盾矩阵表中,左边第一列是技术人员希望改善的1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上面第一行表示被恶化的139个通用工程参数,即由于改善了第一列中的某个参数而导致第一行中某个参数的恶化。位于矛盾矩阵中对角线上的单元格(以灰色填充的单元格),它们所对应的矛盾是物理矛盾,即改善的参数和恶化的
12、参数相同。,10.1.3 矛盾矩阵,矛盾矩阵中间单元格中的数字是发明原理的序号,每个序号对应于一个发明原理。这些序号是按照统计结果进行排列的,即排在第一位的那个序号所对应的发明原理在解决该单元格所对应的这对技术矛盾时,被使用的次数最多,依此类推。当然,在大量被分析的专利当中,用于解决某个单元格所对应的技术矛盾的发明原理不仅仅只有该单元格中所列出的那几个。只是从统计的角度来说,单元格中所列出来的那些发明原理的使用次数明显比其他发明原理的使用次数多而已。,10.1.3 矛盾矩阵,使用矛盾矩阵的具体步骤是:(1)从问题中找出改善的参数A。(2)从问题中找出被恶化的参数B。(3)在矛盾矩阵左第一列中,
13、找到要改善的参数A;在矛盾矩阵的上第一行中,找到被恶化的参数B;从改善的参数A所在的位置向右作平行线,从恶化的参数B所在的位置向下作垂直线,位于这两条线交叉点处的单元格中的数字,就是矛盾矩阵推荐给我们的、用来解决由A和B这两个通用工程参数所构成的这对技术矛盾的、最常用的发明原理的序号。,10.1.3 矛盾矩阵,需要注意的是:(1)对于某一对确定的技术矛盾来说,矛盾矩阵所推荐的发明原理只是给我们指出了最有希望解决这种技术矛盾的思考方向,而这些思考方向是基于对大量高级别专利进行概率统计分析的结果。因此,对于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某对具体的技术矛盾来说,并不是每一个被推荐的发明原理都一定能解决该技术矛盾
14、。,10.1.3 矛盾矩阵,(2)对于复杂问题来说,如果我们使用了某个发明原理,而该发明原理又引起了另一个新问题的时候(副作用),不要马上放弃这个发明原理。我们可以先解决现有问题,然后将这种副作用作为一个新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3)矛盾矩阵是不对称的。,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10.2,10.2 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解决技术矛盾的核心思想是:在改善技术系统中某个参数的同时,其他参数不受影响。利用矛盾矩阵解决技术矛盾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即分析技术系统,定义和解决技术矛盾。,10.2.1 分析技术系统,这里包含三个步骤。步骤1:确定技术系统的所有组成元素。首先,通过对技术系
15、统中各个组成元素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每个组成元素的参数、特性和功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其次,通过对各个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系统的作用机制,即不同元素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于系统整体性能、功能的实现分别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最后,通过上述分析,为找出问题的根源奠定基础。,10.2.1 分析技术系统,另外,通过对技术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确定技术系统中所包含的各个子系统、技术系统所属的超系统,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技术问题,为找出问题的根源做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整体上系统地了解现有技术系统的情况:子系统、系统和超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实例:在例10-1中
16、,作为一个技术系统,坦克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系统、电气设备、特种设备和装置。,10.2.1 分析技术系统,步骤2:找出问题的根源,即问题的根本原因,这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基础。问题的背后总是隐藏着原因。通常,消除引起问题的原因要比消除问题更容易,也更有效。理清技术系统在过去和未来的功能有助于理解技术系统的工作条件,对技术系统未来应具备的功能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未预见到的、不会出现当前问题的工作条件,从而使问题自动得到解决(见图10-3)。,10.2.1 分析技术系统,图10-3 问题的逻辑链,10.2.1 分析技术系统,从图10-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前问
17、题是如何产生的,各个相关参数是如何被串起来成为一个链状结构的。对技术系统的过去进行考察,看看是否可以在先前步骤中将问题解决掉。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消除问题。实例:在例10-1中,为了增加坦克的抗打击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坦克的装甲厚度,这导致了坦克重量的增加。从而导致了坦克机动性的降低和耗油量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10.2.1 分析技术系统,步骤3:定义需要改善的参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来改善技术系统:(1)改善已有的正面参数。(2)消除(或弱化)负面参数。通过步骤2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需要改善的参数。实例:在例10-1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18、出当前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各个相关参数是如何被串起来成为一个链状结构的(见图10-4)。,10.2.1 分析技术系统,图10-4 例10-1的逻辑链,10.2.1 分析技术系统,用自然语言可以描述为:为了改善(提高)坦克的抗打击能力,就改善(增加)坦克的装甲厚度,直接导致了坦克战斗全重的恶化(增加),间接导致了坦克机动性的恶化(降低)和坦克耗油量的恶化(增加)。从上述逻辑推导可以看出:要改善的参数是坦克的抗打击能力。对应到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中,最合适的是强度。所以,在例10-1中,要改善的参数就是强度。,10.2.2 定义技术矛盾,技术矛盾是发生在技术系统中的冲突。如果对技术系统中某一参数的改善
19、会导致系统中其他参数的恶化,就表明技术系统中存在冲突。前面,我们确定了需要改善的参数。在这里,我们需要将技术矛盾明确地定义出来。实例:在例10-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于改善了强度这个参数,直接导致了装甲厚度的增加,从而引起了坦克战斗全重的增加。所以,恶化的参数就是坦克的战斗全重,对应到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中,最合适的是运动对象的重量。,10.2.2 定义技术矛盾,可以定义出技术矛盾:当我们改善技术系统的参数“强度”的时候,导致了技术系统另一个参数“运动对象的重量”的恶化,表示为: 强度运动对象的重量当然,我们也可以将装甲厚度、机动性或耗油量作为恶化的参数。在本例中,我们只是选择了坦克的重量这个
20、参数而已。选择不同的恶化参数,会得到不同的技术矛盾。,10.2.3 解决技术矛盾,定义了技术矛盾以后,就可以使用矛盾矩阵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向了。在表10-3左第一列中找到改善的参数:强度;在表上第一行中,找到被恶化的参数:运动对象的重量。从强度向左,从运动对象的重量向下分别作两条射线,在这两条射线的交叉点所在的单元格中,我们得到四个序号:1、8、40、15。,10.2.3 解决技术矛盾,表10-3 矛盾矩阵(局部),10.2.3 解决技术矛盾,下面,我们看看从矛盾矩阵中得到的每个发明原理以及每个发明原理中的指导原则。原理1 分割。(1)将一个对象分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部分。(2)将对象分成容易
21、组装(或组合)和拆卸的部分。(3)增加对象的分割程度。应用指导原则(1),考虑将装甲分为多个不同的相互独立的部分;应用指导原则(2),考虑将装甲分割为多个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应用指导原则(3),考虑增加装甲的可分性,将装甲分割为更多的相互独立的部分,可以是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份。,10.2.3 解决技术矛盾,原理8 重量补偿。(1)将某对象与另一个能提供上升力的对象组合,以补偿其重量。(2)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利用空气动力、流体动力等)实现对象的重量补偿。应用指导原则(1),考虑将某种能够提供上升力的对象与坦克或装甲组合起来,利用该对象提供的上升力来补偿坦克装甲的重量;应用指导原则(2),
22、考虑通过改变坦克的结构,从而使坦克能够利用环境中的物质来获得上升力,即能够自己产生上升力的坦克。这一原理在水陆两用坦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2.3 解决技术矛盾,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为实施诺曼底登陆,对原有的谢尔曼坦克进行改进,设计出了DD坦克(duplex drive, 两栖坦克)(见图10-5)。其原理就是在坦克上加装了一个9英尺(约2.7432米)高的可折叠帆布框架,使其成为像船一样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坦克。帆布框架的作用,就是通过排开海水,产生浮力,以补偿坦克的重量。二战结束后,水陆两栖坦克开始了快速发展的步伐。,10.2.3 解决技术矛盾,图10-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使
23、用的DD坦克,10.2.3 解决技术矛盾,原理40 复合材料。用复合材料代替均质材料。应用该原理意味着用复合材料代替先前的均质材料。我们知道,不同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性,很多复合材料可以同时满足高强度和低密度的要求。,10.2.3 解决技术矛盾,原理15 动态特性。(1)调整对象或对象所处的环境,使对象在各动作、各阶段的性能达到最佳状态。(2)将对象分割为多个部分,使其各部分可以改变相对位置。(3)使不动的对象可动或可自动适应。应用指导原则(1),考虑调整坦克、装甲或作战环境的性能,使坦克在工作的各个阶段达到最优的状态;应用指导原则(2),考虑将装甲分割为多个可以改变相对位置的部分;应用
24、指导原则(3),考虑让原本“静止”的装甲变得“可动”或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自己的状态。,10.2.3 解决技术矛盾,结论:将原理1的指导原则(2)、原理40和原理15的指导原则(2)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解决方案:用复合材料制造一块一块容易组装和拆卸、可以动态配置的装甲板,按照需要动态地配置于坦克车体的各个部位(见图10-6)。,10.2.3 解决技术矛盾,图10-6 复合装甲在坦克车体上的配置,10.2.3 解决技术矛盾,在利用发明原理和矛盾矩阵解决技术矛盾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认真阅读推荐的发明原理,体会每个指导原则的含义,不拒绝任何想法,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技术系统。
25、其次,对于对应单元格中给出的这些发明原理,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考虑将两个或多个发明原理或指导原则合并起来使用。最后,如果所有给出的发明原理或指导原则都无法解决该问题,则需重新分析问题,重新定义技术矛盾,直到找出可用的概念解决方案为止。,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10.3,10.3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阿奇舒勒定义物理矛盾(physical contradiction , PC)这个概念来描述以下情况:对同一个对象的某个特性提出了互斥的要求。例如,某个对象既要大又要小,既要长又要短,既要快又要慢,既要高又要低,既要有又要无,既要导电又要绝缘,等等。物理矛盾是对技术系统的同一参数提出相互排斥的需求这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新思维与方法第10章 技术矛盾及物理矛盾课件 创新 思维 方法 10 技术 矛盾 物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