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全套ppt课件(燕良轼).ppt
《教育心理学全套ppt课件(燕良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全套ppt课件(燕良轼).ppt(4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终于等到你 还好我没放弃!,人美也要多读书!,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义: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教育领域一切心理与行为问题),教育心理学,狭义:学校教育情境中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学),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教育心理学涵义的界定、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的确定、研究原则与方法等,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相关学科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等问题。(第一章),(二)学习心
2、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基本问题的探讨;对知识、技能学习的阐述、对学习迁移、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阐述;对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的研究。(二七章),(三)品德、自我意识与群体心理的研究品德;自我意识;群体心理(八、九章),(四)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第十章),一、初创时期,1,二、发展时期,2,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三、成熟时期,四、深化拓展时期,4,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18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3)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
3、心理学的诞生;1913年扩充为三大卷,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学习三定律)、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个部分。,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1)杜威哲学基础:实用主义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的原则:做中学(2)行为主义对人的理解:生物学解释教育的原则:强化,(3)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关键期 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三、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1)认知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反对行为主义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强调认知结构。(2)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四、深化拓展时期
4、(20世纪80年代以后)(1)教育心理学学派分歧缩小,各理论走向融合(2)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理论取向: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2、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3、强调学生的个体间差异和年龄差异。4、关注对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并与脑科学相结合。5、关注文化背景的差异。6、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类型,2,第三节 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3,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5、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类型,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进行研究,以及对研究者所关心的心理现象加以测量并进行比较,最终获得这种心理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省时省力、短时获得大量的数据,但属于相关研究,不宜得出因果结论。,横向研究,是指对同一个被试在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重复的观察和测量,在连续性的资料中探求心理发展的规律。控制性强,可进行因果研究,有助于细节影响的获得,但是耗时耗力。,纵向研究,是指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设计,通过对多个不同阶段组的追踪研究,使得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种设计的优点得以融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但规模较大,不宜开展。,动态研究(
6、聚合交叉研究),是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加以观察、测试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有利于文化水平的共性与个性的建构,有利于人的心理与文化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探讨“遗传与教养”这样的心理学基本问题。,跨文化研究,是指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个案研究,是对一批被试进行研究。,成组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学习的一般心理,第一节 学习的界定,1.学习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2.学习结果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3.学习所发生的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4.主体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即由他或她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学习是因经验而产生,而由先天因素如成熟等以
7、及酒精饮料或药物引起的变化不是学习。,如何理解学习的定义,二、几个区别于学习的概念,1.学习与本能2.学习与成熟3.学习与成绩4.行为的暂时变化与相对持久的变化5.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1)人类的学习借助语言和思维参与(2)人类的学习是在时间和交往中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辨析,练一练,下列发生了学习的情形是( )A小明喝醉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B小刚进到黑屋子后视力水平提高了C大猩猩模仿人吃饼干 D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后成绩提高,即学生的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学生学习
8、的特点:以间接经验为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狭义的学习定义,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加涅对学习层次的分类,霍兹兰对学习层次的分类,思维水平的学习,人类特有,包括符号学习、语义学习与逻辑学习,象征性学习,依据学习目标进行的分类,3.技能领域的学习,2.情感领域的学习,1.认知领域的学习,布卢姆从教育目标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依据学习结果进行的学习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依据学习内容进行的学习分类,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第三节 学习的过程,一、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略),二、列昂节夫的环状结构观,定向环节,01,行动环节,02,反馈环节,03,三、加涅的学习
9、阶段观,加涅论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加涅论学习活动的各加工阶段,加涅论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阶段的教学设计,四、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略),第四节 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Vs.学习方法学习策略Vs.认知策略(1956,布鲁纳)认知策略:由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Vs.学习方法学习策略Vs.认知策略(1956,布鲁纳)认知策略:由个人自主控制其内在心理活动历程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中国人的学习策略,质疑策略,循序渐进策略,熟读精思策
10、略,现代西方的学习策略分类,麦卡尔等人(1990):,复述策略,简单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1.认知策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提取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策略。,A,B,C,D,E,F,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段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通过把所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即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A,B,C,D,E,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
11、:类比、比较、扩展与引申,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一)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是指把要记的材料想象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回忆时在头脑里对每一个位置逐个进行检索。西塞罗(Cicero)在其作品演说家中描述关于希腊诗人西莫尼德斯(Simonides)在2500年前的故事时谈到他已经掌握了高超的记忆术。据故事说,在许多人齐集的一个宴会上,西莫尼德斯受命朗诵一首赞扬两位神灵(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的抒情诗,就在这时,两位神灵差遣使者把他从宴会上叫了出去。在他离开之后,宴会的屋顶塌了下来,留在里面的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死者血肉模糊无法辨认尸首。可是,西莫尼底斯却能根据每个死者在宴会厅的位置辨
12、认出全部尸体来。,2.歌谣口决法,将缩写的材料融入到韵律化的文字材料当中,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3.谐音联想法,谐音联想法是用相同或相似的读音将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材料以帮助记忆的方法。=3.1415926535897932384626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3.14159,26535,897,932,384,626,金属元素活动的顺序为:钾、钠、钙、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加那个美丽新的锡铅,统共一百斤,4.关键词法,找到每个识记材料的关键词,然后将这些关键词联系起来记忆的方
13、法,叫关键词法。拉丁美洲的国家有6个:洪都拉斯、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巴哥尼萨危(谐音“红八哥你耍威”),5.视觉想象法,把要记的材料同视觉表象联系起来记忆的方法,叫做视觉想象法。(代入场景)视觉表象越清晰,记忆效率越好。鲍尔和克拉克(Bower&C1ark,1969)要求被试记住10个无关联单词:桌子、电灯、烟灰盒、青蛙 ,厨房里有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电灯和烟灰缸,青蛙在电灯和烟灰缸之间跳来跳去,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
14、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认知和控制。两个成分:,元认知知识(长时记忆中) 知道做什么。,A,元认知控制(工作记忆中) 知道何时、如何做 。,B,元认知策略: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计划策略,计划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有效性。,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监控策略,监控策略:指在认知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根
15、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自己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领会监控、集中注意。,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指根据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调节策略和监控策略有关。,3.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习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社会条件的利用,第三章 学习理论,学习理
16、论要回答的几个问题,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外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2.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学习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目录,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第二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三节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第四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一、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1、实验的背景巴甫洛夫( 18491932)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消化活动时,发现了“心因性分泌
17、”现象。2、实验:观察狗的消化现象。,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结论:一个原来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无条件刺激相结合,能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作用。食物为无条件刺激(UCS),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现象为无条件作用(UCR);在和食物结合之前,铃声为中性刺激(NS),和食物多次结合之后,铃声为条件刺激(CS),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现象为条件作用(CR)。,3.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获得律与消退律获得:条件反射是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时间间隔和强化次数对条件反射的获得非常重要。消退:如果多次只给条
18、件刺激而没有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就会逐渐减弱。,泛化与分化,泛化: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会引起条件反应。,分化:经过选择性的强化与消退,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高级条件作用在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将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与另外一个中性刺激结合,建立的新的条件反射称为高级条件作用。如铃声和食物反复匹配,形成对铃声的唾液分泌反应,然后将铃声与灯光反复匹配而无食物呈现。最后,单独呈现灯光结果发现实验动物也产生了唾液分泌反应。,二、华生的行为主义,1.人物简介华生(1878-1958),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旗帜,是美国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研究结
19、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2、华生的行为主义(1)观点: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应用到人类的学习心理中。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2)实验:艾伯特恐惧实验。(3)学习规律:频因律和近因律。(4)恐惧消除实验,艾伯特恐惧实验,实验被试是一名出生只有11个月叫艾伯特的婴儿。首先 让艾伯特接触一个中性刺激小白兔,艾伯特毫无害怕的表现,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然后一触摸兔子,就出现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使婴儿害怕的巨大响声(无条件刺激)。经过3次结合,单独出现小白兔也会引起艾伯特害怕,经过6次结合后,
20、被试的恐惧情绪更加强烈;随后泛化到对任何有毛的东西都感到害怕,如老鼠、标本制作的动物,甚至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学习规律,02,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结合的次数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01,恐惧情绪消除实验,1924年,琼斯(Jones)利用经典性条件情绪反应原理,从事了一项反条件情绪反应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个惧怕小动物的34个月大的男孩。其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喜欢的食物 高兴白兔 惧怕白兔 +喜欢的食物 高兴白兔 高兴,三、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1874-1949),美,被誉为“教
21、育心理学之父”,1.猫走迷箱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入一只特别设计的笼子中,当猫踏上踏板时,笼子的门可以打开,猫就可以钻出笼子并得到食物。一开始,猫并不知道如何打开门,它在笼子里乱闯,靠运气踏上踏板打开门。在反复尝试40余次后,它才熟练掌握踏上踏板迅速逃离笼子的技巧。,学习的实质,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联结,而联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盲目尝试、不断地淘汰错误反应、保留正确反应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以观念作为中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1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给予刺激就感到满意;,无准备而给予刺激也感到厌烦。,有准备而不给予刺激
22、就感到厌烦;,2练习律:即用进废退律。一个已形成的联结如果加以应用,联结的力量就会增强(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联结如果不加以应用,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失用律)。但,没有奖励或反馈的练习是无效的。,3效果律:在情境与反应间建立可以改变的联结,并伴随着满意的态度时,联结的力量的力量就会增强;(正强化律)如伴随着烦恼的态度时,联结力量就会削弱(负强化律)。但,惩罚不一定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和奖励相对。,联结学习对现实教学的借鉴意义,联结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解释学生的学习;联结与联想密切相关,联结的哲学基础是联想主义;在学习的初始阶段或在陌生的情境中尝试错误是唯一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
23、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时有意掩蔽某些情境因素,需要有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四、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 即B.F.斯金纳(19041990)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桑代克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奠定了基础,斯金纳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观点: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实验:斯金纳箱。,(一)斯金纳的实验 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实验结论,有机体做出的反应与其后出现的刺
24、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影响着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行为分类,因此,应答性条件反射是刺激决定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决定强化。,2.强化理论,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强化,凡是能减少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惩罚物。,惩罚,强化分类,凡是因为在情境中增加了某种积极刺激而导致反应频率增加的现象。例: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视,正强化,凡是因为在情境中减少某种消极刺激而导致反应频率增加的现象。例:好好学习就不用干活,负强化,惩罚分类,凡是因为在情境中施加了某种厌恶刺激而导致反应频率减少的现象。例:没写完作业就要挨打,正惩罚,凡是因为在情境中减少某种积极刺激而导致反应频
25、率减少的现象。例:没写完作业就不能看电视,负惩罚,请指出下面例子中,哪些是行为强化?如果是,要进一步指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1,一个孩子把书桌收拾好,妈妈给他削了个苹果,2,一个孩子晚上上床后有哭闹的行为,她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间里安慰她。后来,这个孩子晚上睡觉时哭闹得更频繁了。,3,妈妈炒菜时,把抽油烟机打开,油烟被吸出了厨房。后来妈妈炒菜时总是打开抽油烟机。,4,下雨打伞,一级强化VS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的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例:食物、水二级强化:是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而自身获得强化的性质。例:金钱、权力、代币,强化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全套 ppt 课件 燕良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2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