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三ppt课件.ppt
《教育学原理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三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部分 教育活动与教育事业,第十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第十四章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第十五章 教育途径与教育策略第十六章 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育制度变革,第十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内容,第一节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一、 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内涵,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观念的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或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任何一个参与到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大到国家、社会和团体,小到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都会有各自的期望。,教育目的的“五分说”该理论认为由于厘
2、定教育目的的主体的差异,可以将教育目的划分为五个层次。 (1)理想的教育目的。这是由思想家、 学术研究组织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的教育目的。由于它是提出者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提出的,因而带有浓烈的“应该”色彩。例如,先秦时期,教育目的是使人“明人伦”;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指导,提出教育目的在于使人接近善的观念。 后来, 夸美纽斯提出“泛智论”, 主张要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洛克提出教育以培养绅士为目的;斯宾塞提出教育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等。 理想的教育目的具有很强的学术性, 它与教育实际间有相当的距离,它能否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受制于诸多的中介因素。,(2)正式的教育目的, 又称成文的教育目的。
3、 它是由国家以法令、 法规、条例、文件等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这种形式的教育目的与教育活动有强烈的规范和导向作用,也是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除了法令、法规、条例、文件等形式规定外,正式的教育目的有时也以执政党领导人的讲话的形式做出规定。尽管此时它是以个人讲话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但反映的是国家或权力机关的意志,所以,它也是正式的教育目的的形式之一。正式的教育目的具有极强的政策导向和约束法,内含着国家的意志和政治、经济、文化、生产、科技等方面发展的需求, 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 是国家检查、评价教育发展及人才质量规格的根本依据,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3)教育者理解的教育目的。 由于正式的教育目的具有
4、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加之对其的理解深受理解者本人的知识背景的影响和教育实际的千差万别,教育者所实际理解的教育目的与正式的教育目的间一定会存在落差。例如,不同的教育者对于正式的教育目的的理解会不尽相同。这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它一方面可能会给正式的教育目的的实现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减弱其预期效应,但另一方面,它又与教育者以展现自身主观能动性的空间,使其有可能创造性地理解并实践正式的教育目的。,(4)教育者操作的目的。由于各地、各个学校的情况、 条件殊异,加之每个人的理解能力、 实践能力和教育期待的差异, 教育者实际操作的教育目的,与他们理解的教育目的仍然存在着落差。例如,某个教育者(如校长)谈教育
5、理念时一套, 但实际做的过程可能是另一套。 这说明教育目的在由观念(文本)形态转变为实施的形态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社会现实、个人因素乃至某些功利因素的影响。,(5)实现的教育目的。任何教育目的, 无论是观念的或是文本的、无论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它最终都必须落到受教育者身上,能够在其身上实现。我们把最后落在受教育者身上(无论他本人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只在能够对他现在或将来产生影响)的教育目的,称为实现的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等的关系,(课程目标),1.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
6、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强烈愿望;3.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5.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6.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
7、交往的能力。,Company Logo,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九级,八级,六级,七级,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三)教育目的的作用,1.导向作用2.调控作用3.评价作用4.激励作用,(四)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教育目的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实践活动结果的期待,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是思维活动的产物。这样一种思维运作过程并不像镜子映物那么简单直观,而必然要从人们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选择和取舍中体现出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在教育史上,由于教育需要和教育利益的差异,曾出现过多种志趣相异的教育价值取向,由此所形成的教育目的也各不相同。“一些人认为教育应当
8、从其自身出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或者知识,推理能力以及智力);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些人把个性和自治看作头等重要的东西。有些人相信全面发展,相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成就之间,在艺术和科学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另外一些人则更重视在一些专门领域中取得杰出成绩。还有一些人提倡社会的需求,倡导确保为社会提供一支人数众多的有文化的劳动大军以及确保有知识分子参与的民主制度。一些人强调艺术与文化,另一些人强调人的道德品质。”1 1 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是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5日代表国
9、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这份报告提出,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性,这主要体现在它对培养人的创造性和培养人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两个问题的关注上。此外,它提出要“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的,即“为一个新世界培养新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该报告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即教育要使学习者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即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1.物质生产水平2.生产
10、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英格尔斯在谈到人的现代化问题时曾经指出:“一言以蔽之,那些先进的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于它们的人民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们从心理、态度和行为上,都能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能够得以实现。”13.受教育者的需要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1 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二、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由两部分组成:第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角色)的规定。 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对教育对象形成何种素质结构的规定
11、。,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教育目的表述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教育目的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12、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全面发展的含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但要使其得到更好实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正确的理解和把握:第一,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是西方学者将人的全面发展仅仅局限在人的精神生活或文化生活领域,而忽视了
13、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在生产劳动领域中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二是他们所谈的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涉及到极少数人,特别是极少数精神贵族的自我发展问题。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既包括人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在生产劳动领域中的全面发展问题,又包括人在精神生活或文化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强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以及二者的和谐统一;同时,我们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大多数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极少数人的发展问题。,第二,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全面发展并不是人的各方面的平均发展、均衡发展。把全面发展看作平均发展是一种非常机械的认识。,“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原理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1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