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ppt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WHO健康概念演变,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宪章中指出:“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且是一种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physicalhealth)、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
2、lth)、社会适应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 新的健康观念使医学方式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方式演变为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方式。这个现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健康是对生物医学方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补充和发展,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从而摆脱了人们对健康的片面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一)智力正常:理解、判断、思维(二)情绪健康:稳定、正性大于负性(三)意志健全:有意识、有信念、有意志(四)人格完整:不极端、不狭隘、灵活性(五)自我评价:合理、准确、自知之明(六)人际关系和谐:善于与不同的人交往(七)适应能
3、力强:能主动适应低于预期环境(八)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18岁以前:逐步自我,但仍以服从为主爸爸真行; 20-30岁:自我中心,反叛相信自己,爸爸过时了; 30-40岁:强烈的独立意识-否定他人; 40-50岁:开始反省-爸爸有时是对的; 50-60岁:看透世事-谁对谁错无所谓。,推荐阅读书籍,心理学类: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思维心理学、经典心理学实验等其它学科:系统科学概论、认知科学、混沌学、智力学、知识论、能力学、社会学概论(群学肄言)、自然科学概论、哲学、文学、东西方文化比较、生物学、生理学、健康学。名著:天演论、国富论、政府论、社会契约论、论法的精神、论自由、人
4、类的故事、哲学的故事、房龙地理、我的奋斗、精神现象学、中国、世界名著速读。,健康-亚健康(第三状态)-不健康,亚健康状态,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体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亚健康分类,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
5、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心理健康问题部分,心理问题的层次,心理问题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层次,心理健康状态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
6、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久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
7、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心理问题的层次,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4.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
8、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日趋严重,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根据“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在美国,大约12的学生被诊断出有沮丧和类似的心理问题。匹兹堡大学教授加兰弗指出,过去5年来,超过80的大学称,学生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大幅上升。大学生口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汇是“郁闷”、“无奈”、“空虚”等。这些都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
9、现和征兆。 一名在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就读的大学生说:“我在班里是班长,平时的生活看似丰富多彩,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种说不出来的孤独感觉,朋友多了反而更孤独,每天说些言不由衷的话。大学的生活好像都不是我想要的,可是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对北京16所大学的学生从1979年到1989年的10年间辍学原因的分析发现,1982年前主要是传染性疾病,1982年后是以神经症为主的精神障碍,约占休、退学总人数的50%,。据一项调查披露,在北京一所工科院校里,每届总有5%以上的学生会出现各种问题,2%3%的学生可能会退学或被开除学籍,40%的学生会出现几门功课不及格,1520%的学
10、生可能会拿不到学位证书。概括这些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的原因,大致都源于心理问题。,小林以当地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某重点高校,第一学期期末,本来踌躇满志准备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从此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的人际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科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抑郁症。小樊与小路是高校“夫妻部落”中的一员,两人在校园附近租下一套房子,过起了同居生活。两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双方对未来都没有太明确的想法,目前生活在一起只是为了“相互取暖”。,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
11、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近几年大学生自杀现象呈上升趋势。,某高校一女生坠楼身亡。,自杀已成为15-40岁人群的首位死因。研究发现,在我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因家人或亲友自杀出现长期严重的心理创伤,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每年自杀发生率超过10万分之20以上,为高自杀率国家,我国已经成为高自杀率国家。,上海市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在“上海市预防自杀研讨会”上公布了一组数据,根据去年对杨浦区30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
12、显示,25%以上的被调查者曾经有过自杀的意念。,卢刚生于北京市,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通过CUSPEA考试,198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攻读研究生。1991年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20分钟枪杀6人。枪击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博士论文最高奖学金没有由卢刚获得,而是由山林华获得。另有说法认为,枪击的原因可能在于经过长达6年辛勤工作得到博士学位的卢刚,却无法得到一份应得的可以维持生计的体面工作,走投无路的他决定自杀,并对社会的不公进行极端报复。,袁和(?1983年6月20日),上海人,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蒙特荷里亚女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袁和刚到美国两个月,就被医生诊断为癌
13、症,不久,再次探查的结果是,癌细胞转移。死亡和恐惧向这个身在异乡的女孩扑来。有人劝地回国去,那里毕竟有亲人的照顾。也有人劝她留下来,因为美国是个自由的国度,在这里可以吸毒。可以放荡,为所欲为。路就在她的脚下,何去何从她可以自由选择。袁和没有回国,也没有去吸毒、去放荡。她对人说,我还想读书,想得到硕士学位。她把死亡当成一支生命的拐杖,倚着它,无所畏惧地前行。她在教室里晕倒过,但醒来,她依然又走回教室;她吃下去的饭,被无数次地吐出来,但她仍再一次顽强的咀嚼,咽下去经过一年多向死亡的挑战,她终于穿着长长的黑色学袍,一步步走上了学院礼堂的台阶,用颤抖的双手,接过院长亲自为她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对于袁和
14、来说,这是她一生中最激动和难忘的一天,她终于用自己的毅力和意志,把幻想变成了现实。袁和并没有停止她生命的进程,她又以顽强的毅力去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没过多久,病魔终于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马萨诸塞州的4家报纸都刊登了袁和的大幅照片。称赞她的一生是人类“关于勇气的一课”。蒙特荷里亚女子学院破例下半旗两天,向这个普通的中国女留学生致敬。他们还设立了“袁和中美友谊奖学金”以奖励那些对中美文化交流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在学校附近的草地上,学院为袁和立了一块碑。袁和以她的勇气和毅力,在异国他邦塑造了中国人不朽的形象。,狐狸的故事,盛夏酷暑,一群口干舌燥的狐狸来到一棵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
15、狸们馋得直流口水,可葡萄架很高。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次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积极应对,第二个狐狸跳了几次仍吃不到,找遍四周,没有任何工具可以利用,笑了笑说:“这里的葡萄一定特别酸!”于是,心安理得地走了。-消极应对 第三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架下。-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第四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抑郁成疾,不治而亡。-心理障碍 第五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自杀倾向,第六只狐狸吃不到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性命。-愤怒情绪 第七个狐狸抱着“我
16、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犯罪倾向 第八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而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精神病,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大学生活适应问题:生活能力弱,自立能力弱的情况普遍存在;由封闭环境到开放环境 学业问题 :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成绩不理想、 学习动机功利化情绪问题 :抑郁、焦虑、 自我焦虑、考试焦虑 、情绪失衡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不适社交不良 个体心灵闭锁情感问题:爱情、友情、亲情性问题网络心理问题:成瘾、依赖、恐惧职业心理问题: 职业需求模糊、职业期望过高、职业起点偏长、 职业准备不足贫困问题,SCL90各因子2
17、、3分人数(2500人),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
18、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
19、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择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择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
20、在择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定位不准,好高骛远盲目自信,眼高手低心理脆弱,自卑自怜理想与现实脱节现状与未来关系处理不当,案例1:小李,女,大学一年级学生, 21周岁,身高1.6米左右。姐弟两人,弟弟还在读中学,父母均为普通工人。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重大精神病史。小李在大学之前一直是学校里受人瞩目的学生。高考后,小李只考入了本市的一所三流院校,专业不符合小李的兴趣;感觉前途无望;让小李更不适应的是学校的环境,充满了让小李鄙视的“腐败”和“丑恶”。如今,小李总有想哭的冲动,并且感觉胸闷、身体疲惫,有时心动过速,学习能力减退,感觉自身没价值,不爱接触同学和老师,对学校和专
21、业都很抵触,对未来没有信心,感觉空虚、无助。,案例二蕾蕾是某大学的学生, 近二个月来,她精神紧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而不得不来进行心理咨询。“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不停地开小差,总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用全部精力地投入学习,我感到非常着急,但越着急则越易开小差,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听讲,复习时看了前面的内容则忘了后面,有时一段内容看了好几遍仍无法记住,考试成绩越来越下降,原来是班里前十名,现在下降前十五、六名。现在看到书本就烦,我都不想学了。,案例三,“我来自一个并不富有但也比较宽裕的家庭,父亲非常爱我,但在我童年中,发生过重大创伤性生活事件,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不再相信任何人,也不再相
22、信很多人们确信不移的比如友谊、爱情等,我想通过努力学习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摆脱童年生活的阴影,来到大学后,看到同学们都快乐无忧地生活着,长久潜藏于心的愤怒悄悄地滋长着,我不知道如何化解与排解这种情绪,便经常翻同学的书柜和床位,将他们正在看的参考书藏起来,我并不是为了看书而是看到他们焦虑、着急的样子,我内在的愤怒便找到了渲泻的口,这样我还不解气,我将同学的存折悄悄取出,并将钱全部花掉以化解我心中的愤怒。”,这是一位大一女生的自述:,案例4,杨萌是某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成绩优秀,但她近年来感到异常苦恼。长期以来,她一直经受着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时至今日,仍旧无法摆脱这个阴影。它已经
23、给她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杨萌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父母对她要求极严甚至苛刻。父亲动起怒来特可怕。父母很正统、很古板,对杨萌的禁忌很多,不准她和陌生孩子交往。父亲认为女孩子在外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是不正经的,还容易上坏人的当。所以除了学校和家,杨萌很少在外玩耍。 谈到不愉快的经历,杨萌还记得:初中时,一向成绩很好的她,一次提问没答好,老师当众批评她、挖苦她,她难过得直流眼泪。再就是大一时,同室一位同学S来自农村,家境不好,杨萌就经常主动帮助她,可这样反而伤了S自尊似的,S不但不把杨萌当朋友,反而时常挑剔她、指责她、刁难她,故意当她的面和其他同学亲亲热热,冷落她、孤立她。这使杨萌委曲
24、极了,难过极了。她恨自己,自责自己是不受欢迎的人。 不知不觉地杨萌就怕和人接触了,愈来愈害羞了。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怪毛病就是害羞。一年多来,她从不多与人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 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才不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极少去社交场所,很少与人接触。自己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
25、案例5,他四月初在外校学习外语时,认识了本校一女生,对她印象不错,遂主动接近。该女生比他高一年级,当时已面临毕业。四月中旬的一天,他突闻姥姥去世,悲痛欲绝,找到该女生向其倾诉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对从姥姥处得到的母亲般温暖的深深眷恋。该女生听后,非常感动,马上表示要与他交朋友。他象抓住了救命草,立刻把全部感情投入其中。在以后的交往中,他的感情越陷越深,不能一日不见、一时不想。可该女生自答应与他交朋友后,又十分后悔,觉得自己欠考虑,特别是她父亲非常反对他们之间的交往,并多次表示要结束恋爱关系。可他不同意关系的断绝,曾写过血书,表示过要断指、自杀。由于他的情绪一直处在极度的波动中,并把主要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ppt课件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1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