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电机厂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报告.docx
《某电机厂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电机厂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东风电机厂有限公司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报告目 录中文摘要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已经困扰了国有企业多年,也严重制约了国企的快速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从2000年开始,东风电机厂逐步推进人事、劳动、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本文从激励的角度出发,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对工厂在改革中建立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事实上,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和约束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活力也是整个改革的核心。从内容上看,本报告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国企改革的内、外部环境及东风电机厂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本报告的重点,首先简要叙述了改革过程和实施有效激励前的准备工作,然后对东风电机厂
2、的员工激励体系进行详细研究。该体系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激励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即:最大限度地增加员工的公平感,提高他们在付出的努力得到认可及获得回报后的满意度。在该准则的指导下,工厂致力于营造公平的工作氛围,增加管理透明度。第二个层面是具体的激励手段,围绕薪酬激励这个核心,物质激励、福利激励等各种激励手段兼施并举,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三部分对东风厂员工激励体系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总结。第四部分对激励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关键词:激励;公平感;满意度第一篇 东风电机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报告研究主题:通过对具体实例(东风电机厂)的分析和研究,探索国有企业如何在实践中运用各种激励
3、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员工满意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第一章 背景说明1.1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一提到国有企业,给人的感觉就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我在国有企业已经工作十个年头了,对此深有感触。应该说,国企的这些弊端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给国企职工的思想烙上太深的印记。在国有企业,干部能上不能下、人员能进不能出、工资能增不能减,在很多人头脑中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害怕出现波动,很少有哪位管理者愿意去打破这种局面。结果是懒人、庸人心安理得地捧着国企的“铁饭碗”,而真正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才却没有积极性,导致企业缺乏活力,毫无市
4、场竞争力可言。 这种局面困扰了国企多年,也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我所在的中国北车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从2000年开始,我们逐步推进人事、劳动、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其中东风电机厂是我们的试点单位,也是公司内部改革比较成功的范例。改革的内容很多,本文仅从激励的角度出发,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学到的有关知识,对工厂在改革中建立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和分析,事实上,充分利用各种激励和约束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活力也是整个改革的核心。 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对企业改革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作一个简单的阐述。其实关于激励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已经有许多成熟的理论,在管理实务中也有不少成功的经
5、验,有些已经成为被大家普遍认同并广泛使用的管理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国企改革也要向这些理论和实践上靠拢。但受到所有制形式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必然带有一些独有的特殊性,国企改革也一定要有适合国企的特色才能进行下去。从改革的内部环境上讲,员工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和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改革的最大障碍;从外部环境上讲,国企改革遇到的困难也比外企或私企要大得多。比如国有企业不能轻易裁员,必须要承担起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国有企业每年必须接收国家指令性的复员、转业军人以及安排的残疾人,分担社会的就业压力;国有企业不仅要负担在职职工的工资,缴纳各种保险费用,有时还要额外负担离退休人员许多统筹项目之外
6、的费用,如此等等。我们的各种激励和约束措施都必须考虑这些特定的情况。了解改革面临的环境,有助于我们对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有更深入的理解。1.2 公司基本情况 东风电机厂位于山西省南部,南倚中条山,西临黄河。是生产为铁路内燃、电力机车配套的牵引电机、电控装置和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国家大型企业。1969年动工兴建,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内燃机车电传动装置设计制造基地,产品装备70的国产内燃机车。 截止到2003年底,工厂占地面积141.38万平方米,企业总资产8.9亿元,实现主业销售收入7.24亿元,多经收入2.一八亿元,实现利润4761万元,劳动生产率一三38一五元/人年。职工
7、58一五人,其中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903人。 1993年以来,东风厂被国务院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评定为中国100家最大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企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50家最大工业企业。1994年被评为山西省最大工业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之一,1996年列入全国质量效益先进企业名单,1999年被评为山西省优秀企业。第二章 改革过程中的员工激励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被定义为激发人的行为动机。通俗地说,就是激发士气、勉励干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积极性。从这个定义出发,我发现工厂改革的各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地与激励有关,甚至一些看似关系不大的环节实际上也是为后续环节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做准备。有
8、鉴于此,本文先对工厂的改革过程做一个简要的说明。2.1 改革过程的简要说明 人事、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统称为三项制度改革,东风厂的三项制度改革大体分7个环节。 (1)机构调整 (2)在岗位测评的基础上定岗定编 (3)减员 (4)确定针对岗位的分配制度 (5)确定针对岗位的培训制度 (6)竞聘上岗 (7)绩效评估与考核2.2 实施有效激励前的准备工作 激励的对象是企业员工,激励的依据是员工在特定岗位上做出的成绩。我们感到,要使各种激励措施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首先优化员工队伍,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岗位管理体系。可以设想,在一个机构臃肿、冗员很多、岗位设置不合理、岗位职责不明晰的企业,任何激励措施都不会收到
9、好的效果。实际上,改革的前三个环节都是为实施有效激励作必要的准备。这三个环节在管理理论中并非包含在激励的范畴之内,但那是以企业原本就有很规范的管理基础为前提的,而在管理基础较差的国有企业,要想使用各种激励手段来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必须首先做好这些基础工作。 (1)机构调整 工厂为适应市场变化,在保持企业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本着“成熟一块,调整一块”的原则,在原有管理部门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或改革。 一是在销售处的基础上成立了营销部,内设市场部、销售一部、销售二部、国贸部、全程信用管理部,使其功能由单一的产品推销发展成为多功能的市场营销组织,提高了营销活动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全
10、过程服务质量。 二是按产品开发功能要求成立了技术开发部,内设系统室、电机室、电器室、变流室、工艺室、计算机室、试验基地,形成了适应市场要求的组织结构,强化了技术开发能力。 三是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撤消了原质量管理处,成立了质量保证部,同时将原由企业管理处承担的“一岗两责”管理及由计划处承担的成本管理中心的职能并入质保部,深化和完善“一岗两责”管理模式,加强产品质量成本管理。 四是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内设人才开发处、人事管理处、劳动工资处、员工培训处,以加强人才开发和员工培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使工厂的人力资源保值增值,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工厂对员工的考评和使用是分开的:员工培训处负责所有员工的职称
11、评定,人事管理处、人才开发处负责聘用工作。 五是职大、党校、技校三校合并,成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考虑到这些单位在经济上一下子还不能实现完全独立,工厂负担工资总额分四年递减,四年后实现完全分离。 机构调整后,工厂将过去的20个行政处室精简为14个,党群系统管理机构由8个精简到5个。另外,工厂有生产车间12个,技术开发与管理系统机构7 个,营销系统机构1个,生活后勤系统服务机构4个,控(参)股公司一三个,辅助生产机构2个,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系统、完善高效的组织结构体系,对企业生产运作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2)定岗定编 受工厂技术条件、工艺条件及生产设备的限制,车间的生产操作岗位基本上维持了原来
12、的设置,定岗定编主要针对的是中层管理岗位。 工厂对中层管理岗位人员采取“定岗、定责、定任职条件、定分配基数”的“四定”办法,并对中层管理岗位行政正职、副职数,专兼职书记作了详细的规定。定岗定编充分体现精干高效原则,尽量减少领导职数,少设兼职书记。定岗后,精简中层管理岗位64个。 技术开发部、营销部是工厂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的关键部门,其中层管理岗位人员编制在改革中得到充实。 (3)减员 机构和岗位设置确定之后,结果在厂内公布,并增加舆论宣传的力度,为下一步的减员作准备。在国企中减员的阻力很大,一般只能采取按年龄或工龄办理厂内退养的政策,“内退”的做法虽然不尽合理,但因工厂不能自主裁员,也属不得以
13、而为止,而且这种办法便于操作,能够被职工接受,并能起到精简在岗职工队伍的作用,可以说,“内退”是适合国企实际情况的。 东风厂的内退政策是建立在员工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工厂规定,男员工年满55周岁,女员工年满50周岁,以及工龄满30年的职工可以办理内部退养手续。不愿办理内退的,参加后面进行的竞争上岗。. 为了留住人才,工厂又规定,凡具有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在技术开发岗位、计算机岗位、财务岗位、教师岗位、医生岗位的职工按照国家规定的法定年龄办理退休手续。这些员工是企业多年培养的骨干,必须保留下来,实际上也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具体体现。内退政策实施以后,工厂办理内部退养人员876人,其中中层管理人员39
14、人。 机构调整、定岗定编、减员等三项工作完成之后,为工厂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工作将以如何使用各种激励和约束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展开。2.3 东风厂的员工激励体系图2-1 东风厂员工激励体系 通过研究发现,东风厂的员工激励体系可以划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激励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即:最大限度地增加员工的公平感,提高他们在付出的努力得到认可及获得回报后的满足感。第二个层面是具体的激励手段,包括薪酬激励、物质激励、福利激励等各种措施。2.3.1 激励的基本准则 在众多与激励有关的理论中,公平理论和期望理论是影响最为广泛,也是得到人们普遍认可,
15、被大家广泛使用的两个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们总是把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与别人的付出和回报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存在不公平,他们往往会做出反应来消除这种不公平,或者要求增加回报,或者消极怠工,或者干脆跳槽。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在做某项工作之前,会事先衡量一下自己要为这项工作付出的努力、达到的绩效以及组织会在多大程度上根据绩效认可自己的工作,给自己回报。与付出相比,期望的回报越高,激发干劲的动力越强。反之,员工对待工作就会采取消极的态度。 东风厂的员工激励体系设置以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为基本准则。提高员工的公平感源于公平理论,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源于期望理论,制度越明晰、管理越透明,员工越能够对自
16、己获得的回报做出准确的估计,从而提高激励的力量。2.3.1.1 准则一:努力营造公平的工作氛围 (1)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 将职工划分为干部和工人(这种身份一经确定就终身不变),并按不同身份制订不同的管理政策,享受不同的待遇,这种做法在国有企业中由来已久,目前仍颇为盛行。因为两种身份有明晰的界限,彼此不能跃雷池一步,而且是终身制,这就给职工造成了“身份决定一切”的印象,而且产生心理上的不公平感。为彻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工厂取消了“干部与工人,全民与集体,固定与临时”等身份界限,所有受聘于各个单位的人员、无论过去是什么“工”,现在都是企业员工,原有的身份差别
17、代之以合同管理和岗位的不同,待遇的不同。工厂将全厂员工分四类,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同时取消中层管理人员的行政级别。明确全厂所有的岗位实行岗位动态管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 (2)公平竞争上岗 机构和岗位设置完成之后,除生产操作岗位(生产岗位设置变动不大)和选举产生的党群干部之外,其他岗位的人员一律解聘,重新竞聘上岗。其中行政正职的竞聘由工厂统一组织,其他职位以各下属单位或各部门意见为主。工厂明确了竞聘的原则、岗位、程序等,同时规定以后当这些岗位出现空缺时,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开竞聘的方式,竞争上岗。因为打破了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应聘自己想
18、要的岗位。改革后的一年内,全厂公开竞聘9次,参加竞聘人数451人,竞聘上岗人数255人,其中有12名原来在生产岗位工作的人员(打破身份界限以前这些人的身份是工人)竞聘到管理岗位。公开竞聘、择优上岗的做法为全厂的每位员工提供了一个公平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职工普遍感到,同改革前相比,在东风厂,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尊重。 (3)待遇公平 岗位设置完成之后,工厂就开始着手制订基于岗位的薪酬体系。从分配的角度上讲,首先是针对岗位而不是针对某个具体人的,只要有能力竞聘上岗的职工,都能按照事先定好的规则领取报酬;其次,作为分配的基础和依据,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也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工厂聘请了劳动部工资研究所的专家以
19、及厂内专家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了这项基础工作,期间综合运用了岗位写实、访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评价的结果也基本上得到职工的广泛认可。2.3.1.2 准则二: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管理透明首先要做到制度透明。东风厂充分利用工厂的报纸、广播站、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反复宣传工厂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还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学习和讨论,务求改革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员工的心中。 管理透明其次要做到过程透明。从期望理论出发,一定要让职工明确组织如何对自己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如何根据考核的结果给自己回报。东风厂对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由原来的定性考核多改为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办法规
20、定了考核范围、权限和期限(分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的具体内容、考核程序、考核结果及处理办法。考核的具体内容,涉及政治素质、工作业绩、岗位职责及相关业务知识、领导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考核分项和综合均采取百分制,具体程序如下:第一项是工作业绩考核,即对年度业绩进行汇总考核。此项考核在综合考核中所占比重最大为50,也就是占50分。第二项是岗位职责及相关业务知识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到10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工厂组织学习和辅导,并出复习题(覆盖80的考试内容),行政和党群分别组织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综合考核的比重为20,也就是占20分。考试不及格者直接解聘。第三项是员工代表或全体员工民主评议。在被考核人述
21、职报告的基础上,由员工代表对被考核人进行评议,其中100人以下的单位全体员工参加。民主评议结果分满意或不满意两种,不满意超过参加评议人数一半的,直接解聘。此项考核占综合考核的比重为20,也就是占20分。第四项是相关业务单位互评和主管厂领导评价。相关业务单位互评指中层管理岗位人员处室和车间互评。主管领导对分管的中层管理岗位人员进行正、副职排序评议。此项考核占综合考核的比重为10,也就是占10分。对评议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后,对综合考核结果分行政正职、副职和党群系统三类进行分别排队,提交党委讨论后,按末尾3-5的比例实施解聘。被解聘的人员,由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安排一次一般岗位工作,不服从安排的,按管理
22、程序到劳务公司待岗。综合排队属末尾8的中层管理岗位人员,除被解聘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由党委安排主管厂领导与其谈话,指明其不足之处,连续三年考核被安排主管厂领导谈话的将按管理程序解聘,并安排一次一般岗位工作,不服从安排的,按管理程序到劳务公司待岗。 该办法实施后,通过对2003年的考核,有3人民主评议满意率达不到50,综合排队末尾人员有7人被免职待命,有1人调离工厂,缺乏专业知识的安排到中层管理培训班进行学习。考核业绩突出的,工厂给予奖励或安排到重要岗位工作,如修配公司、铸造公司考核后,成绩优秀,工厂各奖励10万元;原元件分厂厂长提拔为副总工程师。 管理透明最后要做到结果透明。东风厂的各种考核、聘
23、用、任免、奖惩结果一般要在厂内公示。对于工厂员工来说,这本身就能起到榜样的激励作用,当然榜样可能是好的榜样,也可能是坏的榜样。2.3.2 具体的激励手段 (1)薪酬激励 薪酬激励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激励手段。工厂按照把工资管理由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逐步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分配差距,向关键技术和管理岗位倾斜的原则,在全厂实行全员全额实物计件工资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对技术开发、技术管理、营销等人员采取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的不同的工资分配、管理模式。 对生产车间的薪酬管理 东风厂自2003年1月1日起,对生产车间实行了全员、全额实物计件分配办法。 a)将原有全部工资分为两部分: 基础工资部分: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机厂 公司员工 激励机制 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1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