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能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docx
《我们只能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只能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docx(2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这时,我们只能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必须起码让孩子知道他的情绪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会害怕;但同时也要对孩子的行为设限可以害怕,但仍要去学校,仍得上二楼,这样孩子才有机会发现自己其实可以办得到。状况三孩子变得比以前文静乖巧,个性变了个样。【协助方式】孩子可能仍然惊魂未定,因此减少活动来避免让自己焦虑不安的事发生。这是孩子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控制焦虑,如果没有造成生活上的负面影响,则不需要急着让孩子恢复原来的样子。但也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对地震有不正确的想法,有的孩子以为因为他不乖或做错什么事,才发生这么严重的事。也有可能孩子觉得自己不够勇敢,因此想要表现得勇敢一点。这个时候,建议您多与孩子讨论地震的知识,
2、尽可能诚实地回答孩子关于地震的各种问题。注意事项退避麻木类的反应常会受到忽略,而且这常表示,焦虑对孩子来说已经无法面对,而必须使用逃避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对这样的反应保持高度的觉察,非常小心地观察。3.过度警觉类这是孩子在灾后最常出现的反应类型。(量表第12至18题)其实不只孩子如此,任何人在面对突然的巨变时,都会有高度的警觉。必须要等到环境可以完全令人放心后,才有可能消退。状况一地震后孩子常翻来覆去,躺在床上很久才能入睡,也常半夜醒来,或一早醒来,就再也睡不着了。【协助方式】当孩子很焦虑的时候,便非常容易失眠。有的孩子不容易入睡,有的孩子则太容易被吵醒。当孩子很紧张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黏着父
3、母,不让父母离开,而入睡则是他非得离开父母的时刻。因此,我们可以在入睡前,陪孩子念一段故事书,或做些孩子喜欢的静态活动,当成是一种入睡前必有的仪式。如此,可以让睡眠变成是一个比较放松的经验,孩子的睡眠常会改善。但是,如果孩子的失眠状况已经严重影响白天的作息,且持续超过数个礼拜。则应至儿童心智门诊求诊,极短期的药物治疗常常可以有极大的改善。状况二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生,地震后整天盯着天花板看,怕房子像那天夜里那样倒下来。他几乎不让爸爸离开他的视线,很容易受到小余震的惊吓。他每天都吵着要爸爸带他离开大楼里的家,到公园去,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廿次。爸爸很担心孩子从此变成一个胆小的孩子。【协助方式】孩子有过
4、度或过久的警觉反应,表示他仍然觉得不够安全。我们不能急着叫孩子不要害怕,因为害怕是他现在最重要的武器,拿掉面临大敌的人手中的武器,只会造成更大的恐慌。后来这位父亲很有耐心地,告诉孩子:爸爸知道你在害怕,害怕是正常的,他陪孩子准备了各种安全的措施;并且固定时间陪孩子去公园,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离开他害怕的大楼一阵子;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前他都陪孩子念故事书。我在门诊什么也没做,只是支持爸爸继续做下去,一个月后,这个小男孩已经不再过度害怕地震了。状况三孩子在地震后变得很不专心,持续力也变差了。【协助方式】921地震后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孩子在学校里不会出现上述在家里出现的那些反应。倒是许多老师不约
5、而同地发现:班上的学童变得比以前好动、不专心。这通常有几个原因:灾后许多学校都受到严重损害,孩子上课的空间变得狭小拥挤,或是改在户外上课,使得令孩子分心的刺激物增加。学校重建时有很大的工程噪音。上课时间变的不固定或与以前不同。整个环境变动太大太频繁,有的孩子会幻想:说不定明天以后就永远不必上课了。活动空间减少,孩子精力无处发泄。因此,固定作息、减少环境的变动、并且让环境单纯化是让孩子专心的第一步。可以适当的提醒孩子,也可以在孩子开始要分心的时候,让孩子帮忙你做件小事,拿个东西,再回来写功课。另外,也可尽量安排时间或机会让孩子可以有足够的运动量。状况四一个原本活泼外向的低年级女生,在地震后变得很
6、胆小,不敢让妈妈离开自己五公尺以上。一直到一个月之后,仍然不能让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之外。【协助方式】年纪越小的孩子,越依赖妈妈。他们在平常就常需要主要照顾者的协助,灾后会变得更为明显。此时您可以尽可能地陪孩子,通常孩子在依赖的同时,也会有独立的需要。您可以用其他各项的作法,等到焦虑逐渐降低之后,孩子自然会想自己玩。您必须注意孩子是否己准备好,并且在那时适当的鼓励孩子自己独处。您也可以使用渐进的方式,先让其他大人在某些时候代替您陪孩子,再渐渐让他在白天有短暂的独处时间,再慢慢增加独处的时间长度。一开始不要太久,以免孩子过于挫折。夜晚常是最困难的时候,建议您在此阶段尽可能在入睡前陪着孩子。您不会因
7、此而宠坏孩子。状况五一个原本功课很好的高年级女生,地震后每天都在打电动玩具,变得不想念书。妈妈一直问她:妳怎么了,她却什么也没表示,继续打电动。【协助方式】此时,不论是用指责或鼓励的方法要求孩子念书,通常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孩子的困难并没有得到解决。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其实处在很大的焦虑中,她很怕地震当晚那种恐怖的情形再发生,因此无法安心。同时,她也觉得自己这样不够勇敢,因为有太多的情绪无法处理,才出现这些情况。我们建议妈妈直接问孩子孩子:妈妈觉得妳好像在害怕。注意事项过度警觉是一个最明显的症候,让我们了解孩子对地震的初期反应。常有很多人说,要倾听孩子,要去了解孩子。花时间陪孩子渡过这些
8、情绪,常会有意外的收获,不少家长说,经过这一次,他好像比较知道可以怎么和孩子沟通了。4.其他反应类有些大人不会有的反应,会在孩子身上出现(量表第19 至24题)最常见的是考试成绩退步、变得比较不乖或消沈,在小小孩则常可以看到退化的情形(例如:尿床,吸手指)。状况一孩子在地震后变得很容易发脾气,变得很不乖,常不守规矩。【协助方式】建议父母做到:在情绪上支持孩子,但在行为上要清楚地设限。比如,您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心情不好,妈妈很心疼,但你还是必须把功课做完才能看电视。清楚的规矩,只要不是完全没有弹性,对孩子的混乱心情将会是有帮忙的。状况二有位妈妈来求诊,因为她念国小三年级的的孩子变幼稚了,变
9、得像是学龄前的样子。晚上开始偶尔尿床,常常哭闹,白天一直咬指甲。【协助方式】不要急着要求孩子变回成熟的样子,虽然这通常很快就会过去。此外,也不要嘲笑孩子。这不表示我们只任由这种情形继续。您可以告诉孩子,这样的情形其实是很正常的,而且妈妈愿意和他一起想办法。同时回想当年孩子小时候,有这样的问题时,您是如何一步步教会他的。忧郁反应:在量表的24题中,有几个题目特别与孩子是否有忧郁倾向有关,可做为了解孩子的参考。(量表第9至14题、第23题)家长常问的问题问题一地震时我们家没发生什么事啊,怎么地震后他变了那么多?【回应】地震把原来的秩序都打乱了,作息变得不固定,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事情,变得难以预料。让
10、孩子变的不专心的,不见得是地震本身,环境的变化才是主因。问题二地震后,我自己情绪也很不好,会不会是我影响了孩子?【回应】父母的情绪是影响孩子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门诊中有许多孩子,强烈的灾后反应并非因为地震本身,而是因为父母吵架,当父母亲自己的情绪得到抒解,孩子也就好多了。建议父母亲先照顾自己的情绪,孩子在此过程中,也将学会您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这才是最有效果也是最自然学习的身教方式。问题三有没有什么方法,处理孩子的各种状况都很有效果?【回应】许多父母亲在回诊时告诉我们,有两个方法最能帮孩子重新得回控制感。第一个是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前,陪孩子一段时间,让孩子决定是要你念故事给他听,还是他讲故事给你
11、听。第二个方法是,陪孩子布置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空间,带孩子去买他想要的东西回来布置,不过一定得事先设定上限(否则他选得太贵,不论买或不买,都有反效果)。给家长的一些话每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作是给自己的礼物!甜言蜜语永不嫌多,让你的孩子知道你对他的欣赏。身体的接触是爱最有力的表现,拥抱或是摸摸孩子的头,都能传达你的关心,让孩子觉得安全。疼惜孩子,也要宝贝自己喔!每个人都有坚强和脆弱的时候,如果你觉得需要帮助,大声说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帮忙。让我们一起携手,在孩子复原的路上 儿童创伤手册什么是创伤?创伤是指孩子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受伤或看到意外发生,如车祸、火灾等,所造成心理上的后遗症,进而影响孩
12、子的日常行为及以后的人生。有创伤的孩子会有什么行为?受创伤的孩子会变得很胆小,很黏人,很容易被吓到,他可能对以前喜欢的活动没有兴趣,变得容易分心,也很爱哭,爱发脾气,不听话。有的孩子反而会变得很乖很懂事,但是晚上却会作恶梦、睡不着或尿床。有些孩子会在意外发生过一段时间后才有这些行为,有些孩子只会出现其中的某几种行为。复原过程意外刚发生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有的孩子:木然、没有反应、变得特别听话等。 有的孩子:爱哭、爱闹、很黏人、恶梦、失眠、容易受惊吓等。 你能做的 让孩子相信你会保护他。 意外发生后一段时间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作恶梦、故意惹大人生气、一直说意外发生的经过、在玩的时候重演意外发生的情形
13、等。 这时候孩子会在内心里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是不是我的错?是不是因为我太坏了? 你能做的 帮助孩子了解他的害怕和难过,让他说出来或用其他方式表达出来。 复原后期孩子可能有的行为 开始回到正常的生活情形。 你能做的 帮孩子做复学的准备、让家庭回复到以前的生活情形。 作恶梦、突然受到惊吓、突然想到意外经验、意外发生周年的日子都有可能使孩子回到前面的阶段,有的孩子会重复经历前面的阶段好几次。Q & A 关于孩子 Q: 我的孩子在意外事件后,反而表现得更加乖巧,是不是表示意外伤害对他没有影响?A: 孩子表现得跟平常一样,或者更乖更听话,可能是因为孩子身体还不舒服,也可能是孩子对意外解释错误。例如孩子
14、可能认为他会受伤是因为他不乖,所以他要变得乖一点;也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应该要勇敢一点,可是却在半夜作恶梦、尿床或容易 被吓到。如果长期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可能会责怪自己、讨厌自己、自信心低落。Q: 当孩子突然想起意外发生的情形,而感到恐慌时,我该怎么办?A: 当孩子突然想起创伤经验而开始恐慌,我们可以抱着他轻摇、为他披上毛毯,或是让他抱着熟悉的柔软物品,告诉他爸爸妈妈正陪着他,他很安全。要求孩子深呼吸、轻压某物或踱脚,也可以帮助孩 子放松。如果孩子失去反应,问孩子现在这个地方的声音、味道、东西,可以帮他回到现实,有些孩子甚至愿意吃些东西。过后,我们必须向孩子解释方才只是他们脑中像电影重复的情节让他
15、们害怕,其实他们很安全。恐慌结束后,多数孩子会筋疲力竭地睡着了,但有些孩子则需要一段时间平复。Q: 我的孩子在意外后变得非常胆小,我该怎么让他勇敢一点?A: 不管孩子害怕的事物跟创伤经验有没有关系都是正常的。跟他说没有什么好怕,或是叫他勇敢一点,他还是会害怕。比较有用的方法是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很怕,我们一起想想看怎么样做你会比较不怕。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知道爸妈会陪着他克服恐惧,而且最好在意外发生后,就让孩子知道这一点。不要强迫孩子在短时间内不再害怕,否则孩子会掩饰他的害怕或用其他的方式表达,结果反而更糟。可是太支持孩子的恐惧也不好。我们只需要陪着孩子,保证他的安全并提醒他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16、就行了,太保护孩子反而会使他失去克服恐惧的机会。当孩子不明的恐惧持续过久,使得孩子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时,便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Q: 为什么我的孩子反而会寻找和创伤经验有关的事物?A: 在受伤后的第一个月里,最好不要让孩子接触到任何会让他害怕的事物,如果不得已非得接触不可,则要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我们可以直接问孩子什么让他紧张害怕,但有时候孩子说不出来,这时就要靠我们自己仔细观察,那些事物引起孩子的惊慌。不要让孩子看那些会勾起创伤记忆的电视节目。但有些小孩反而会故意去接触那些和创伤经验有关的事物。有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康复,但如果孩子还没准备好,则反而会造成二次伤害。例如,有些孩子历经过火灾后,喜欢
17、看九死一生之类的电视节目,看来适应得不错,但却在晚上作恶梦。这是孩子尚未准备好再次经验这些情境的一个例子。Q: 我的孩子半夜常作恶梦,我该怎么帮助他?A: 在意外伤害后,许多的孩子会有睡眠问题,有的会作恶梦,有的会不敢一个人睡,有的孩子会在躺在床上时,突然想起意外经验 在意外发生后的一个星期或数个月间,作恶梦是正常现象,父母可以先陪孩子睡一阵子等孩子睡着再离开,如果孩子要求,可以和他一起睡。睡觉前,说个床边故事,或放故事录音带、轻音乐,轻拍孩子的背,开着小灯,都可以帮助孩子睡着。如果孩子半夜惊醒,要陪他再度入眠。不要担心这样做会宠坏孩子,此时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安抚。三、四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
18、以在白天时向他解释会作恶梦是因为他心中的恐惧。意外发生六到八周后,孩子仍持续因为恶梦而惊醒,则需要求助专业人员。Q: 为什么我的孩子变得像小小孩一样,是不是我太宠他了?A: 意外发生后,有的孩子会变得冲动、容易生气,会咬人、打人,也会出现尿床、要求使用奶瓶的退化行为。有些孩子只要照顾者一离开他的视线,就开始哭闹。这些退化行为都是暂时的,而且是正常的。 想想看孩子小时候,我们是怎么照顾他的,现在我们也必须像那时一样地照顾他。让孩子知道爸妈了解他的困难,而且会陪他一起克服,等他再次长大。例如在公园发生意外的孩子拒绝再到公园时,我们可以说:那等你觉得可以去时,我们再去 。这暗示,有天仍会去公园,而不
19、是永远都不去!而面对黏人的孩子,可以清楚地告诉他,爸爸妈妈要去那里,什么时候会回来,并且保证这段时间里他很安全。千万不要失约,否则会破坏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多点耐心和理解,他只是个脆弱的 孩子,当然,这只是暂时性的。Q: 我的孩子常故意破坏规矩,我应该处罚他吗?A: 此时父母最好不要因为同情而容许孩子任意破坏家规,因为意外会使孩子觉得一切都失去控制了,而家规对孩子来说是日常生活中确定可倚靠的一部份,他藉由破坏来测试父母的反应,以确定并不是 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意外事件而改变。当然,我们也不能毫无弹性地责罚小孩,而造成他处理创伤经验外的额外压力。Q: 出去旅行或搬家换个环境,能不能帮助孩子遗忘意外事
20、件?A: 意外发生后,最好维持生活习惯,不要立刻做改变,避免搬新家或出外旅行,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对孩子比较有帮助。但如果孩子觉得日常生活对他有威胁,恢复日常作息的步骤可能要慢,例如被热水 伤烧的孩子,可能不肯再踏进厨房,我们需要有耐心,一步步地引导孩子回到正常生活。Q: 我发现我的孩子会把意外事件当游戏来玩,这正常吗?A:很多孩子都会利用游戏重演意外经验,这种情形会密集地持续一段时间。大多数的孩子在进行这个游戏时并不需要大人的参与,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孩子常需要隐私。但是犯 罪受害儿童进行的游戏需要被适当的监督,如果会伤害或惊吓到一同游戏的兄弟姊妹或朋友,必须禁止他再玩这个游戏。 孩子的玩具里可能没
21、有重演创伤经验所需的道具,例如车祸受伤的小女孩可能没有玩具汽车,我们可以买辆玩具车给她。有时候小孩子要求的玩具可能会与创伤经验完全无关,也许他只是需要个代替物或出气筒。Q: 我的孩子竟然说他恨那个伤害他的人,我是不是应该教他学着原谅?A:如果能让孩子自由地说出他们的感觉可以帮助他们复原,但是不管孩子多大,都不容易直接说出他们的感觉,特别是还没上学的小孩。有时候就算孩子说出来了,父母也很难接受,反而让孩子觉得他们不应该有这些负向的感觉。不要在这个时候教导孩子宽恕和仁慈,他被伤害了,他有权利生气。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听他说,并且再次告诉他:那个人不会再伤害你了!当我们发现自己无法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情
22、绪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可 以帮助我们和孩子。Q: 我该如何照顾我的其他孩子?A:兄弟姊妹之间的情感很复杂,相互依赖也彼此竞争。对于兄弟姊妹的意外,孩子可能会误以为是自己的关系,例如他会认为是前一天骂哥哥去死,才会害哥哥受伤。我们必须和其他孩子谈论此次的意外事件,以免他们背负不必要的罪恶感。孩子可能也会发生和伤童一样的行为问题,他们会开始怀疑这样的意外会不会也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常觉得不安全,不信任外面的世界,特别是那些意外时发生也在现场的孩子尤其可能会有这种情形。有些孩子会对父母太关心受伤的兄弟姊妹感到不满或吃醋,他们有时不会说出来,却开始在学校里打架、不缴作业,争取父母的注意。我们必须用孩子
23、听得懂的话告诉孩子,为什么爸妈要特别照顾受伤手足,并保证我们还是一样爱他。我们可以在孩子的能力范围内,让孩子帮忙照顾伤童,? 绳P谢他的帮助。不要要求孩子一夕之间表现得像个成熟的大人,记住,即使他没受伤,他仍只是个孩子。Q: 我的孩子为什么会一直反复地说意外伤害的事情?我该不该阻止他?A: 在复原过程中,孩子需要不断地说出他受伤害的经验,而且需要他所爱的大人的倾听。这对大多数的父母而言很困难,因为他们急着想遗忘这件事。别担心,孩子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有的时候甚至 会让父母措手不及。Q: 我怕孩子回原来的学校念书会被欺负,是不是让他转学比较好?A: 在意外发生后,老师便应该与班上同学讨论此次的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们 只能 无条件 接受 孩子 情绪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0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