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离职调研分析报告.docx
《大学生离职调研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离职调研分析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7-2010年大学生离职调研分析报告目录前言2一、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结构分析21、学历构成:本科为主,占比近80%22、单位分布:各单位年平均招聘4人,单位间招聘规模差异较大2二、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率分析31、离职率水平:累计平均离职率近40%,明显偏高32、离职率趋势:各年入职大学生年平均离职率为一八.55%,且呈增长趋势43、离职率影响因素分析4A.入职时间分析:入职半年到1年内大学生离职率最高,且各年大学生离职高峰期越来越前4B.薪酬分析:离职人员平均薪酬1958元/月,处于偏低的水平5C.学历分析:本科及以下人员离职率超40%,硕士稳定性相对较高5D.
2、职位序列分析: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基层管理和销售人员离职率超60%6E.各用人单位分析:8家单位离职率超39.8%,其中3家接近或超过60%7三、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分析71.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薪酬水平、发展空间和家庭原因为离职三大主因72.2007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薪酬第一、家庭第二,不喜欢企业氛围83.2008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发展第一、薪酬第二,不满意工作环境84.2009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薪酬第一、家庭第二,能力得不到发挥95.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薪酬第一、发展第二,渴望进一步深造9四、有效降低大学生离职率的途径101、逐步形
3、成稳定的薪酬增长机制,重新思考薪酬竞争力问题102、完善员工培养和发展体系,清晰定位职业发展问题113、打造企业大学生学习圈,重点解决归属感问题一三4、改进招聘体系与流程,客观面对能力过剩问题14前言2011年1月一三日,广东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指出:再创广东新辉煌,必须把人才优势确立为“第一优势”,这是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我司历来重视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招收和培养应届大学生,仅2007-2010年公司累计录用大学生人数达到251人。随着在企业的不断成长锻炼,许多大学生已经逐渐被提升为公司的中层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应
4、有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大学生主动离职现象也逐渐增多,仅今年初以来到3月份已有14人陆续离职。为此,人资中心组织开展历届大学生离职行为分析,并形成调研报告,以探讨控制离职率的有效途径。本调研报告以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包括硕士、本科和大专)为调研对象,对历年入职大学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调查,了解其各时段的收入、职场发展、离职率和离职原因等问题及其变化。本报告中所使用的数据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数据收集由各用人单位根据表格要求完成,表格设计、数据分析与解读由人资中心完成。一、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结构分析1、学历构成:本科为主,占比近80%公司2007-2010年累计统招大学
5、生251人,其中本科学历人数占比79.2%,是校园招聘的主要群体,主要分布在技术和管理服务序列。其次是大专学历人员,累计录用40人,占比一五.9%,主要分布微硕海特等少数子分公司的基层管理岗位(如班组长)。硕士学历人员较少,累计录用12人,且主要分布在研究院。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学历构成如下图所示:单位:人1994012050100一五0200250硕士本科大专图1 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学历构成分析2、单位分布:各单位年平均招聘4人,单位间招聘规模差异较大在累计录用的251人中,本科学历人员占大多数,主要分布在总部、英达公司、微硕海特公司、新谷公司、冠华公司和端华公司,这6
6、家单位年平均录用本科人员超过4.8人。硕士学历人员以技术人员为主,分布在技术中心(8人)、电子工程公司(3人)和总部(总经办,1人)。大专学历则主要分布在子分公司的基层管理岗位,需求较大的单位为微硕海特公司,2007-2010年间通过与四川宜宾中技学校合作的方式累计录用21人;其次为冠华公司,累计录用5人。新宝华、进出口、利华和正华公司因经营效益、公司规模和工作环境等原因招聘规模较小,年平均招聘人数不足2人。公司2007-2010年录用大学生单位分布具体下图所示:84212120一八171110122125一五一三9419321571211212335一三一八24234120技术中心电子工程总
7、部英达微硕海特新谷冠华端华粤华营销中心鼎磁先华新宝华进出口利华正华大专本科硕士注:为便于统计分析,此处总部算作一个用人单位,未细分到各职能中心。图2 2007-2010年各用人单位入职大学生对比分析二、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率分析1、离职率水平:累计平均离职率近40%,明显偏高平均离职率39.8% 4565875460.0%46.3%46.2%20.7%一八302527020406080100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0%20%40%60%80%统招人数离职率离职人数图3 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率对比分析近年来随着公司发展和人才意识的强化,公司校园招聘规模
8、也逐步增加。从2007年开始,校园招聘规模从45人扩大到2010年的87人,累计招聘251人。然而,根据统计,251人中目前已有100人离职,各年入职大学生的平均离职率达到39.8%,处于偏高的水平。其中,2007年入职大学生45人已有27人离职,离职率达到60%。2008年和2009年入职大学生离职率也超过了46%。2、离职率趋势:各年入职大学生年平均离职率为一八.55%,且呈增长趋势年平均离职率一八.55%图4 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年平均离职率对比分析从整体水平来看,近几年大学生离职率明显偏高。从各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分布情况来看,年平均离职率达到一八.55%,且呈现出增长的趋势。2
9、007年入职大学生年平均离职人数6.8人,年平均离职率为一五%;而2008年入职的大学生,年平均离职人数增加到8.3人,年平均离职率也增加了0.4个百分点;到2009年,年平均人数更是达到一五人,年平均离职率突破23%。2010年入职大学生由于入司时间较短,年平均离职率有所下降,为20.7%,但离职人数共计一八人。整体看来,明显偏高的离职率(39.8%)和逐年增长的趋势,反映了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稳定性较差,也造成了公司大量的人才浪费,建议公司领导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3、离职率影响因素分析居高不下的大学生离职率与工作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本报告结合公司实际选取了入职时间、薪酬水平、学历、职位
10、和所在单位作为大学生离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A.入职时间分析:入职半年到1年内大学生离职率最高,且各年大学生离职高峰期越来越前通过100人的离职时间分析可以看出,入职超过半年但不足1年的时间段内,2007年有一八%的大学生离职,2009年这一人数占比则高达26%。2008年入职大学生受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影响,1年内的离职率下降至7%。2010年大学生由于时间较短,主要离职时间分布在半年内,但预计2011年离职人数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整体看来,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中,入职半年到1年时间段内离职率最高。受金融危机影响数据下降图5 不同时段离职率对比分析对比各年大学生离职高峰期
11、可知,2007年入职大学生高峰期出现在2年以上的区间,2008年入职大学生离职高峰期则出现在2年以内,2009年提前至半年到1年内,2010年半年内离职率已达到16%。整体看来,各年入职大学生离职高峰期呈现出越来越前的趋势,即大学生的不稳定性逐年增加。离职人员最高薪酬 3811元/月B.薪酬分析:离职人员平均薪酬1958元/月,处于偏低的水平离职人员平均薪酬 1958元/月离职人员最低薪酬 1400元/月 图6 离职时平均薪酬与离职率对比分析通过薪酬分析可知,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时平均薪酬水平为1958元/月(注:均为税前工资标准,下同),处于较低水平。且除2009年入职大学生外
12、,其他年份入职大学生平均薪酬均未超过2000元。该平均薪酬水平可从侧面反映出不少大学生为试用期间即离职大学生(本科试用期工资标准为1600元/月,大专生试用期为1200-一三00元/月)。离职人员最高薪酬为技术中心研究生3811元/月,最低薪酬标准为鼎磁公司班组长1400元/月(大专)。C.学历分析:本科及以下人员离职率超40%,硕士稳定性相对较高从学历构成来看,本科累计录用199人已有82人离职,离职率为41.2%;大专生累计已有16人离职,离职率为40%。相比之下,硕士稳定性最高,离职率仅为16.7%(注:在2007-2010年期间,公司从09年开始才招收硕士,这也是离职率处于较低水平的原
13、因之一)。图7 学历与离职率对比分析D.职位序列分析: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基层管理和销售人员离职率超60%关于职位序列与离职率水平的关系,本报告中从离职人数(即绝对数据)和离职率(即相对数据)结合分析。从离职人数来看,技术序列共累计录用160人,离职60人,人数排在各序列首位。换言之,技术人员流失是目前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离职率来看,管理序列(基层管理)和销售序列离职率分别高达76%和60%,远高于39.8%的平均水平。平均离职率39.8%注:此处管理序列指基层管理序列,多为子分公司班组长。平均离职率39.8%图8 职位序列与离职率对比分析E.各用人单位分析:8家单位离职率超39.8%,其中3
14、家接近或超过60%平均离职率39.8%图9 各用人单位与离职率对比分析从用人单位分析,技术中心和冠华公司等8家单位大学生离职率低于平均离职率39.8%;利华公司等8家单位离职率高于平均水平,其中微硕海特、正华公司和营销中心录用大学生离职率最高,均接近或超过60%。三、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分析1.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薪酬水平、发展空间和家庭原因为离职三大主因图10 2007-2010年入职大学生离职原因对比分析在离职的100人中,共收到一五5人次关于离职原因的有效样本量。其中,42人次将薪酬福利竞争力不足作为离职的主要原因,分别有33人次认为发展空间狭窄和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离职 调研 分析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0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