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讯与交互式电视会议.docx
《多媒体通讯与交互式电视会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通讯与交互式电视会议.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323通讯方式下的交互式视频会议姓名: 牛晓瑞学号: 2002323011044教学站: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分院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期: 2003年12月目录第一章:前言3第二章:视频会议的发展与现状4第一节:视频会议的发展42.1.1第一代会议电视产品 - 工控机平台产品42.1.2第二代会议电视产品 - PC平台插卡产品52.1.3第三代会议电视产品 - 高度集成专业化产品6第二节:视频会议在国内的现状6第三节:视频会议技术72.3.1会场视频终端72.3.2汇接中心 多点控制单元MCU82.3.3会议电视系统网络拓扑示意图92.3.4视、音频编码标准概述10第三章:视频会议网络协议
2、11第一节:H.320协议11第二节:H.323协议12第四章:现在流行的H.323方式下的视频会议14第一节:ADSL接入实现点对点视频会议14第二节:宽带IP网实现多点视频会议15第五章:世界知名视频厂商15第一节:POLYCOM15第二节:RADVISION16第三节:TANDBERG16附录:参考文献17第一章:前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信息传送手段和体系。其迅速发展的速度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前所未有的。为使网络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新思想、新概念、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整个网络世界出现了不断思考、不断争论、不断前进的局面。会议电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逐
3、渐改变了人类的社会活动方式。在人类的通信中,有效性的信息55%60%依赖面对面的视觉效果,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声音,只有7%依赖于内容。传统的通信工具,如电话、传真机等都无法达到面对面的沟通效果。对国家科研机构来说,常年超负荷运转,出差开会,已成为令人苦恼,望而却步的事。采用会议电视的形式既达到召开会议的目的,又避免了出差外地。从效果上来看,可以缓解交通紧张状况,节省时间和经费。对于一些紧急性会议,会议电视在争取时间,及时商讨决策、及时贯彻上级重要指示、及时取得重要信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会议繁多,交通不便是我国的国情,大力发展和使用会议电视这一先进工具,它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
4、益和经济效益。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接受挑战,利用合适的先进技术进行体制改革,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当务之急。新的环境提出新的需求,需要利用高新科学技术,以计算机、网络为辅助工具,实现高效的、全面的信息电子化,为决策者提供信息。为了适应新的挑战,提高现代化水平,及时解决和处理各种问题和重要信息,采用会议电视的解决方案是最适合不过。它不仅让参加视频会议的每一个人都仿佛坐在同一个会议室内、同一个会议桌前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可以让与会者在开会的同时方便地处理其他日常工作,而不会陷在文山会海中。据统计全球500强中,有超过80%正在使用可视通讯这种先进高效的通讯方式。随着国内
5、宽带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目前ISDN、DDN、IP作为中国电信主推的现代化基础通信网络在国内已经大面积普及。利用ISDN、DDN、IP承载视频会议这种简单易行现代化高效通讯手段来增进企业内部沟通、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已经不再是国外大企业的专利。中国企业现在集团化、分布化、甚至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样对高效的现代化通讯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外权威机构统计,一个企业如果在建设自己的企业视频会议网络后,如果充分的加以利用,完全可以在6个月内收回投资(中国建设银行一年内使用视频系统节约经费700万人民币)。 而且随着管理层人员对这种现代高效通讯手段的熟悉,直接的效果将是更多的会议可以更加方便、高
6、效的召开,整个企业内部的沟通将更上一层楼,对外直接反映为企业的对市场情况.特别在中国行业管理方面,由于中国疆土辽阔,行业下属机关非常分散,管理极端不方便,视频会议系统对行业管理尤为重要。第二章:视频会议的发展与现状视频会议(Videoconference),又称视讯会议、视频会议。是一种能把声音、图像、文本等多种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通信系统。采用视频会议的方式,可以使身处两个会场或多个会场的与会者,既听到其他与会人员的声音,又看到其他会场的图像,甚至是发言者的神态表情,与会人员可通过图像通信方式来发表意见、观察对方形象和有关信息,能出示实物、图纸等增强临场感,还可通过传真或共享电子
7、白板(SWT)及时传送相关文件、图表或讨论问题等,缩短与会者之间的距离,改善会议的气氛,使与会者都能身临其境地如同在一个地方开会一样。在应用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远距离会议的费用。传统意义的视频,是使用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占用通讯线路大,而且开放性差。数字视频将模拟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化后的视频流,可以被通过各种手段被连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共享,因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进行视频会议需要专门的终端设备和可靠的网络连接与业务调度,一旦这些需求条件的专门性问题得到解决,其通信的方便和灵活甚至可以比拟普通电话。目前这些条件已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要涉及四项关键技术的改进:l 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特
8、别是高效的信息压缩与解压缩技术,缓和带宽不足的问题;l 网络技术,包括提供更可靠的通信链路,采用效率更高的协议,为实时多媒体交互提供可能性;l 分布处理技术,特别是CSCW的支持,所谓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目的就是让群体在计算机支持下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某一任务,共同讨论某一课题或共同决策等;l 支持更多媒体处理的终端技术。第一节:视频会议的发展2.1.1第一代会议电视产品 - 工控机平台产品会议电视产品出现于本世纪70年代末,但实际意义上的应用开始于80年代中期。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主流会议电视产品结
9、构均具有共同的特点,统称为第一代会议电视产品。第一代会议电视产品为工控机平台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 产品结构为工控机底板上插各种功能卡,结构复杂。稳定性差。2、 处理能力弱,只能在2M速率实现较好的图像传输质量。在低速线路上,图像质量差。3、 价格昂贵。4、 只能在高速带宽上使用,运营成本高5、 硬件故障率较高。6、 维护复杂,需专业维护人员。第一代会议电视产品主要用户为政府部门,用户面狭窄。受当时各方面技术限制,第一带会议电视产品性能各方面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视频编码方面只支持H.261算法,图像质量随带宽减少下降非常快。第一代产品于90年代初期即走向末落,受到第二代产品-PC插卡产品强
10、烈冲击。生产第一带产品的厂商以美国的CLI公司为代表。进入90年代后,CLI迅速走向末落,并于1997年3月被VTEL合并,全部产品于当年停产。在此应该指出的是,尽管90年代中期,CLI在全球已岌岌可危,但它在中国的销售仍然保持良好。中国客户由于对全球技术、经济发展不了解,出于对CLI名称的信任,仍然在CLI濒临倒闭时大量购买其设备。以西北某省为例,该省在1996年底定购了300万美元的CLI设备,全网安装设计为1997年6月底完成。在施工期间,CLI公司为VTEL吞并,产品全面停产。该省其后的安装维护均遇到了很大的困难。PTEL的主打产品CONCORD4500即属于第一代产品。体积大,在底板
11、上插有很多卡,硬件故障率高。成本高,价格贵。PTEL也属于第一代会议电视厂商,但得益于其完善的分销体系,以及第二代PC插卡产品固有的不足,PTEL仍保持着一定的市场占有率。2.1.2第二代会议电视产品 - PC平台插卡产品由于第一代产品的限制,会议电视市场的发展受到阻碍。一些公司开始寻找其它解决方法,以降低产品成本,简化产品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开拓会议电视市场。得益于90年代初PC机的高速发展,PC插卡型产品迅速出现,成为降低会议电视成本的一条捷径,并最终形成第二代产品。第二代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 PC机插卡结构。板卡从第一代产品的10块左右减至3至4块。硬件故障率低于第一代产品。2、 应用
12、程序建立在 Windows平台上,软件故障率高。包括软硬件故障的总体故障率高于第一代产品。3、 成本降低,价格低于第一代产品。4、 在低速带宽上图像质量优于第一代产品。5、 维护极其复杂。维护人员需具备专业的计算机和通信知识。6、 设备工作状态极不稳定,且一旦出现故障,处理方法复杂。经常需要重新安装软件,甚至重新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第二代会议电视产品出现于 90年代初,在 94、95年达到顶峰,于 97年以后迅速走向末落,逐渐退出会议电视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第二代产品是一种过渡型产品。第二代产品尽管对第一代产品形成强烈冲击,但由于本身结构上固有的弱点,并没有彻底取代第 一代产品,从而
13、在90年代初、中期形成两代产品共存,第二代产品略站优势的态势。第二代会议电视产品为PC插卡产品。代表厂商为美国VTEL。PTEL也通过购买其它小型会议电视公司产品,在其产品系列上加入PC插卡型产品VENUE2000。但由于VENUE2000是由小公司开发出的,其产品质量比较差,市场表现不好。在中国更是被大多数用户很快予以否定。以第二代产品为主的会议电视厂商在97年以后迅速走向下坡。以VTEL为例,1997年VTEL与CLI合并后当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上升至17%。但在第三代产品的冲击下,VTEL在1998年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迅速下滑至5%。排名滑至前六名以外。第二代会议电视产品的固有问题很快为广大用
14、户和厂商所认识。新一代产品 高度 集成化产品,即第三代产品,在 1998年出现,并迅速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到 1999年底,第三代产品已占有全球会议电视市场70%,正在迅速取代第一、第二代产品。第三代会议电视产品的出现,是会议电视领域的一次真正的技术革命。2.1.3第三代会议电视产品 - 高度集成专业化产品第二代产品在价格上低于第一代产品,在低速带宽上图像质量优于第一代产品。但仍然具有工作不稳定,故障率高,操作复杂的弱点。且图像质量尽管有所提高,仍不能满足需求。在 90年代中期,对新一代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第三代高度集成专业化产品应运而生。第三代会议电视产品为高度集成专业化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15、1、 高度集成化,非PC结构。2、 高度稳定,7X24小时持续工作设计。3、 设计结构先进,芯片运算能力强,功能强大,支持H.263最新国际算法。4、 声音、图像质量好。在低速带宽上实现高质量图像、声音传输。5、 同时集成多种网络接口,且支持实时网络接口转换。6、 无操作系统,软件直接驱动芯片级操作。7、 具有自适应功能,完全智能化。8、 易于操作。不需任何专业知识。9、 维护简单。第三代产品的代表产品为POLYCOM和TANDBERG、SONY、VCON等,突出的产品为POLYCOM。计委使用的就是此种产品。第二节:视频会议在国内的现状在国内,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作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
16、目,研究也大致经历了模拟、数字和统一制式三个阶段。我国有关电视会议的研究从70年代初开始,1978年在北京和广州之间首次开通了模拟视频会议业务实验,由于经济上不合算,使用较少,80年代初期南京邮电学院研制成功8Mbps视频会议设备,尽管是初期设备,还不完善,但在福建的点对点的应用中仍取行了一定的成绩。80年代末期,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电子部三所、北京大学均开始64kbps或128kbps视频会议编解码器的研制。北京邮电大学经过多年的研制,完成技术难度大且符合H.261建议的64kbps及112kbps图像编解码器的开发工作。南京邮电学在早期研究8Mbps波形编解码器的基础上,又完成了符合H
17、.261建议的2Mbps 波形编解码器的研制工作。1987年又一度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的静态可视电话业务,虽然技术水准较低,但对我国图像通信仍起到促进作用。1988年,我国邮电部与法国邮电部协作,建成了北京国际视频会议系统。这一系统的使用使我国视频会议业务迈出了新的一步。此后,1992年3月,北京长话大楼使用符合H.261标准的图像编解码器开通了中、日、美三方视频会议业务,又相继开通了新加坡、韩国、英国的视频会议业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视频会议业务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目前已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国家公用视频会议骨干网,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铁道部、中国海关、交通部和河北、安徽
18、、浙江、湖北、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也纷纷建立了专用网和省内公用网。目前,在我国视频会议产品化的工作已经初具规模,其中深圳中兴通讯公司1996年自主开发的ZXMVC3000系列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及多点控制单元(MCU)已获得原邮电部入网许可证,作为国产设备其市场份额处于领先地位。国内视频会议设备的研制和开发经历了启蒙和初步发展阶段后,逐步走向了市场,并且形成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视讯产业,打破了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1999年9月,中讯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家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按照ITU-T H.323v2标准开发,可以实现MCU两级级连,具有全部H.245主席控制功能,实现了完全
19、的主席终端,并在全部终端上实现了用户列表,真正实现了交互式教学和电子白板。随着Internet的不断普及以及网络的日益完善,中国的视频会议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现在许多大的企事业单位、机关部委、外国驻京机构、跨国性集团都有了自己的食品会议系统。第三节:视频会议技术视频传输的基本模块是视频终端和视频终端的服务控制中心,联系方式为E1、ISDN或IP等通信传输网络。视频终端备有实时摄录设备,把录下的模拟视音频信号送给视音频压缩及传输编码器,经压缩和传输编码后,通过E1、ISDN或IP等传输信道传送给视讯系统控制中心或远端视频终端。视讯系统控制中心可以选择收到的任何一路视音频信息以广播方式再以同样的过程
20、传递给视频终端,也可以根据视频终端的需要而安排任何两点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是一个概念上的模式,其重要而突出的一点是可视的、实时的信息交流。2.3.1会场视频终端图1视频终端示意图模拟视频切换器数字压缩及传输编码器TV等模拟回放设备数字传输解码及解压缩器模拟视音频信号传输信道64Kbps - 2Mbps如图1所示,视频终端的设备由数字编解码器、控制软件和外围视音频输入输出设备(如摄像机、监视器、音箱、音频输入设备等)组成。基本的工作流程是:由各视频源送来的视音频信号(一般不超过32路信号)、控制台来的RS-232控制信号,经过模拟切换器,把需要传输的某路信号选中送数字编码传输器,经过视频编码器实时
21、混合编码后得到符合通讯信道标准(如E1标准的2M等)的数据流,利用光纤、微波、电缆等网络传输信道传输到远方视频终端(或MCU)。在远方的视频终端(或MCU)利用接收设备接收信号,通过解复用得到视频压缩数码流,经视频数字解压缩得到视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视音频信号使用模拟回放设备观看或使用录像机录制下来,控制信号经过用户解码箱后按照发送端的指令有效地控制本地的视频设备,如控制云台的转动、摄像机镜头的变焦、切换等工作。图1是双向传输方式基本视频终端示意图。如果采用多点传输方式和更好的控制,则需要建立相应的MCU(多点控制单元)。2.3.2汇接中心 多点控制单元MCUMCU工作区图2 MCU工作示意图
22、模拟视频线传输信道64Kbps - 2Mbps控制信令数字视频切换器自分会场或下级MCU去分会场或下级MCU数字视频分配器数字视频解码器TV/AV监视回放多媒体计算机MCU控制和通讯接口去上级MCU MCU同本区域内的各个视频终端或MCU级连相连接。如图2所示,MCU通过级联方式可以控制很多视频终端,且MCU可以实现多级级联。各级MCU可对本区域的各个视频终端的图像、声音、数据进行切换,同时可将切出的图像、声音、数据送至上一级的MCU,切换后经各级分配设备传送到相关站点进行解码监视。MCU完成的控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 组织、管理全网视频终端的联络或分组联络;l 控制人员可选择相关视频终
23、端的任意一路视频源向全网其它站点传送;l 控制人员可任意选择相关视频终端的图像、语音向全网其它站点传送;l 控制人员可在控制室内观察各视频终端的图像信号,并可对视频终端各摄像机或云台进行远距离遥控,全面了解和调整各个视频终端的情况;l 各级MCU都可以直接对下级MCU进行控制,各级MCU也可以独立工作;l MCU可根据需要提供多个端口,由各端口级联至下一MCU或视频终端终端设备;多媒体计算机 切换控制及TV回放设备分会场视频终端视讯传输信道一级MCU二级MCU二级MCU二级MCU二级MCU三级MCU三级MCU三级MCU图3电视会议系统网络示意图l 只需一台工作站即可管理所有MCU,实现对所有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媒体 通讯 交互式 电视会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0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