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表面现象ppt课件.ppt
《固体表面现象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表面现象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四章 固体的表面现象,2,材料制备及使用过程发生的种种物理化学变化,都是由材料表面向材料内部逐渐进行的,这些过程的进行都依赖于材料的表面结构与性质。人们平时遇到和使用的各种材料其体积大小都是有限的,即材料总有表面暴露在与其接触的介质内。相互接触的界面上或快或慢的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产生表面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材料表面质点排列不同于材料内部,材料表面处于高能量状态。,3,第四章 固体的表面与界面,固体的界面可一般可分为表面、界面和相界面:1)表面:表面是指固体与真空的界面。2)界面:相邻两个结晶空间的交界面称为“界面” (晶界) 。3)相界面:相邻相之间的交界面称为相界面。相界面有三类,
2、如固相与固相的相界面(sB);固相与气相之间的相界面(sV);固相与液相之间的相界面(sL)。 本章主要从物理化学的角度对有关固体界面及其一些问题作简要介绍。,4,4.1 固体的表面,一、固体表面特征1. 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由于制备、加工条件、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造成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2. 固体表面力场 固体表面上的吸引作用,是固体的表面力场和被吸引质点的力场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固体表面力。 依性质不同,表面力可分为: 1)化学力 2)分子引力,5,(1)化学力:本质上是静电力。 当固体吸附剂利用表面质点的不饱和价键将吸附物吸附到表面之后,吸附剂可能把它的电子完全给予吸附物,
3、使吸附物变成负离子(如吸附于大多数金属表面上的氧气);或,吸附物把其电子完全给予吸附剂,而变成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正离子(如吸附在钨上的钠蒸气)。 多数情况下吸附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即在固体吸附剂和吸附物之间共有电子,并且经常是不对称的。 对于离子晶体,表面主要取决于晶格能和极化作用。,6,(2)分子引力,也称范德华(van der Walls)力,一般是指固体表面与被吸附质点(例如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效应: 1)定向作用。主要发生在极性分子(离子)之间。每个极性分子(离子)都有一个固有的电偶极矩,相邻两个电偶极矩因极性不同而相互作用,产生定性作用。 2)诱导作用。主要发
4、生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在极性分子作用下非极性分子被极化诱导出一个瞬时的电偶极矩,随后与原来的极性分子产生定向的作用。 3)分散作用。主要发生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对不同物质,上述三种作用并非均等的。例如对于非极性分子,定向作用和诱导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主要是分散作用。,7,二、晶体表面结构,1. 离子晶体表面结构 表面力的存在使固体表面处于较高能量状态。但系统总会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这部分过剩的能量,这就导致表面质点的极化、变形、重排并引起原来晶格的畸变。液体通过形成球形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而晶体由于质点不能自由流动,只能借助于离子极化或位移来实现。造成了表面层与内部的结构差异。威尔(W
5、eyl)等人基于结晶化学原理,研究了晶体表面结构,认为晶体质点间的相互作用,键强是影响表面结构的重要因素,提出了晶体的表面双电层模型。,8,NaCl晶体,离子晶体表面的电子云变形和离子重排,表面离子受内部离子作用电子云变形,离子重排,表面能减少。表层中的离子键向共价键过度,晶体表层被一层负离子所屏蔽。,9,注意:(1)极化主要指阴离子极化,但取决于离子极化性能; (2)重排主要指阳离子配位数降低,负离子外移,正离子相应内移或外移; (3)离子间距离交替缩短和变长,键强值变得分散 ; (4)真空表面的能量仍比内部高。,10,可以预期,对于其它由半径大的负离子与半径小的正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特别是金
6、属氧化物如Al2O3、SiO2等也会有相应效应。而产生这种变化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离子极化性能。如:PbI2表面能最小(130尔格厘米2),PbF2次之(900尔格厘米2),CaF2最大(2500尔格厘米2)。这正因为Pb2+与I-都具有大的极化性能所致。当用极化性能较小的Ca2+和F-依次置换PbI2中的Pb2+和I-离子时,相应的表面能和硬度迅速增加。可以预料相应的表面双电层厚度将减小。,11,2、粉体表面结构 粉体在制备过程中,由于反复地破碎,不断形成新的表面。表面层离子的极化变形和重排使表面晶格畸变,有序性降低。因此,随着粒子的微细化,比表面增大,表面结构的有序程度受到愈来愈强烈的扰乱并不
7、断向颗粒深部扩展,最后使粉体表面结构趋于无定形化。 基于X射线、热分析和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对粉体表面结构所作的研究测定,提出两种不同的模型。一种认为粉体表面层是无定形结构;另一种认为粉体表面层是粒度极小的微晶结构。,12,3、玻璃表面结构 表面张力的存在,使玻璃表面组成与内部显著不同 在熔体转变为玻璃体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最小表面能,各成分将按其对表面自由能的贡献能力自发地转移和扩散。 在玻璃成型和退火过程中,碱、氟等易挥发组分自表面挥发损失。因此,即使是新鲜的玻璃表面,其化学成分、结构也会不同于内部。,13,4、固体表面的几何结构 实验观测表明,固体实际表面是不规则而粗糙的,存在着无数台阶、裂缝
8、和凹凸不平的峰谷。这些不同的几何状态同样会对表面性质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表面粗糙度和微裂纹。,14,表面粗糙度会引起表面力场变化,进而影响其表面性质。从色散力(瞬间电偶极矩之间以及它对相邻分子的诱导作用都会引起相互作用效应,称为色散力。)的本质可见,位于凹谷深处的质点,其色散力最大,凹谷面上和平面上次之,位于峰顶处则最小;反之,对于静电力,则位于孤立峰顶处应最大,而凹谷深处最小。由于固体表面的不平坦结构,使表面力场变得不均匀,其活性和其它表面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次,粗糙度还直接影响到固体比表面积、内、外表面积比值以及与之相关的属性,如强度、密度、润湿、孔隙率和孔隙结构、透气性和浸透性等
9、。 此外,粗糙度还关系到两种材料间的封接和结合界面间的吻合和结合强度。,15,表面微裂纹是由于晶体缺陷或外力作用而产生。微裂纹同样会强烈地影响表面性质,对于脆性材料的强度这种影响尤为重要。脆性材料的理论强度约为实际强度的几百倍,正是因为存在于固体表面的微裂纹起着应力倍增器的作用,使位于裂缝尖端的实际应力远远大于所施加的应力。葛里菲斯(Griffith)建立了著名的玻璃断裂理论,并导出了材料实际断裂强度与微裂纹长度的关系式中, R为断裂强度,C为微裂纹长度, E为弹性模量,是表面自由能。,16,4.2 固体的界面行为,一、弯曲表面效应1. 曲面上的压力差,17,18,2. 弯曲表面的蒸气压,凸面
10、对颗粒(固、液)所施加的附加压力使颗粒化学位增加,从而使颗粒饱和蒸气压增大。则:颗粒饱和蒸气压必然大于同温度下平面饱和蒸气压。开尔文(Kelvin)公式:,式中 P 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P0 平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r 球形颗粒之半径;r1、r2 曲面的两主曲率半径; 颗粒密度;M 摩尔质量; R 气体常数。,19,工艺意义 喷雾干燥法 对于液体:液滴呈凸面,r 0,则P P0;当r,P,意味着其蒸发速率越快。陶瓷工业中利用这一原理,开发出喷雾干燥法技术,用于将泥浆制成干粉料。 普通方法:需经榨泥、烘干、打粉等多道复杂工序; 喷雾干燥法:只需用压缩泵将泥浆喷散成雾状,呈极小液滴,r 很小,故其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体 表面 现象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0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