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谚语+个人修养之人格+个人修养之情绪.docx
《人生谚语+个人修养之人格+个人修养之情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谚语+个人修养之人格+个人修养之情绪.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生谚语+ 个人修养之人格+个人修养之情绪-人生谚语- 个 人修养之人格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在蒸煮般的煎熬之后,一种强大的镇静感生发出来,如同高原,平缓而持重,不断隆起。就把这当作一种修行吧,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生命的大悲伤大磨难,你就很难具有慈悲之心智慧之心。毕淑敏女心理师, 内善不足,怒而无威;内善已充,不怒而威。无威而怒,易遭侵犯;无德辱人,定有怨殃。王爱群秉政十要十不要 人格,是指人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的总和。人们各自的思想方式、感觉方式、自我观照模式、行为方式等等,都是人格的具体表现。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形成人们的独特人格。马克思说:“人格是人的规定。”从道德评价的
2、角度来看,人格是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的素质要求和行为规范。在中国古代,格的意义是指方形的框子,引申为做人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合乎做人的标准就称为有人格,不合乎做人的标准就称为无人格。人格有高尚与低鄙之分,其起点在于应当具备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的素质要求和行为规范,以此为起点,不同的人可以凭借不同的人生经历、学习过程、社会实践和和内心体悟,达到不同的高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就是孟子所主张的理想人格,而庄子则认为只有圣人才具有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他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至人太神妙
3、了,湖泊被烤得冒了火他也不觉得热,江河冰封了他也不觉得冷,炸雷震裂山岭也不会使他受到害怕,飓风搅起滔天海浪也不会使他感到惊惧。 叶素贞,曾振华编著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一书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都已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却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教授:你以为三个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是人格的较量。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决定性作用。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
4、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格健康,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还将会越来越成为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人格是判断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情操、适应能力、内外和谐所达到水平的综合指标,是一个人志趣、能力、心理气质的集中表现,高尚的人格,是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智慧力量、道德修养和意志磨炼的结晶。人格修养,是人生修养的重要内容,是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加以努力的人生功课。完美的人格,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和要求;高尚的人格是个人魅力的内在基础,它既能达成内心的平静和谐、有机协调内心矛盾、保持强劲的内心推动力、增强心理能量,又能作用于外部世界,多方凝聚人气、优化成功条件、铺平成功之路、实现社会价值。 人格
5、,有着复杂的内部构成。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说:“人格一词含义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这里所说的各种特质或特点,既包括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还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有独特性,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由独特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组成,世界上找不出两个人格完全相同的人。因为个性是在许多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影响个性发展的因素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不可能是相同的。人格还有其稳定性,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征他的人格,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表征他的人格特
6、征。人格具有社会性,人不仅是社会关系的客体,而且还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在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人格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人格还具有可塑性,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人格是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同时又在主客观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有可能进行人格方面的修养和提高。 人格修养的方向和途径在于:通过反复实践和深入反思,不断提升人格结构诸因素的品位并不断优化其组合质量而达于和谐境界;依据人们不同的天赋条件、遵循人们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人生经历、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养;处理好稳定性和可塑性的关系,使人格在动态平衡中不断得到提升和改善。 个性倾
7、向性是人们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决定着人们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们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因此,加强人格修养,首先,必须致力于对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的优化、改善和提升。 需要是人们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人们活动的积极性,根源于他的需要。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马斯洛则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依次提升的七个层次。低层次的需要当然是合理的,然而,有利于形成高尚人格的需要则是较高层次的。因此,在人格
8、修养方面,表现为不断增强需要中的道德因素和社会化因素,表现为通过对物质需要、生理需要等低层次需要的不断超越,实现向社会性需要、精神需要等高层次需要的不断迈进。正如恩格斯所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和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目的而行动的心理原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动机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起源于生理性需要,社会性动机则起源于社会性需要。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社会赞许动机被认为是主要的社会动机。也可进一步分为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长远的间接动机
9、和暂时的直接动机、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等。动机方面的修养,就在于不断让自己的动机合理化、理性化、社会化、道德化、一致化、稳定化、纯正化,表现为建立在对不同动机之间矛盾调和基础上的整合。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向往和探索,兴趣可分为物质兴趣(表现为对食物、衣服和舒适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兴趣)和精神兴趣(指认识的兴趣,如对学习和研究哲学、文学、艺术、数理等的兴趣)、间接兴趣(表现为对活动过程结果的兴趣)和直接兴趣(对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在兴趣方面的修养,表现为对物质兴趣、直接兴趣的合理化、道德化和适度化,表现为对物质兴趣、直接兴趣的适度超越,表现为对
10、精神动机、间接兴趣的趋近。孔子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提醒和告诫我们,必须加强对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长远价值的追求,而尽量减低物质利益、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对我们立身处世、走向成功的干扰和影响。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组成部分,与上述需要、动机、兴趣相比,对人的个性倾向性起着更为内在、更为稳定、更为持久、更为深厚的作用。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可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崇高的社会制度的理想,个人理想是关于个人未来的理想(主要包括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以之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信
11、念使个性稳定而明确,缺乏信念的人,个性模棱两可,看风使舵,朝秦暮楚,信念使个性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即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认识因素、观点因素、信念因素和理想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则形成世界观。世界观是个性倾向的最高层次,是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整个心理面貌和特征,决定着个性发展的方向,所以有人将它看成是“人生的总开关”。理想,信念,世界观方面的修养,在于通过不懈努力形成“统一的人生哲学”。“统一”是指将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各种心理倾向性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稳定和统一,进而实现和谐。台湾学者邬昆如在人生哲学一书中说:“人生哲学不但要问如何
12、生活,而且要问为何生活,为什么要忙忙碌碌活下去,生活中的苦难为何存在,人是否为幸福生活等等,一句话,人生哲学要问的问题是为什么。凡是探讨一个人,生存在天地之间,生活在人与人之间,根本做人之道的学问,便是人生哲学。”人生哲学的形成,是人格成熟的标志。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格修养,就是经由生活的曲折、经过深入的思考、经过反复的尝试,最终形成正确、积极、和谐、稳定的个性倾向性。 其次,必须致力于优化气质、完善个性。从理论上来说,气质和个性是建立在个性倾向性基础上的。这里指的是,在优化、改善和提升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的基础之上,对人格的一种更高程度上的改善和优化。气质是个
13、性心理特征的一个方面,它是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稳定性的指向性特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脾气”或“性情”。一般认为,人类有四种气质类型,一是胆汁质,其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缺点是易冲动,易急躁发怒,易刚愎自用。二是多血质,其特点是: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交换,具有外倾性,缺点是容易轻举妄动,缺乏耐力和毅力。三是粘液质,主要特点是:安静,沉稳,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露,注意力稳定但难于转移,庄重坚韧,但有时执拗、冷漠。四是抑郁质,其主要特点是: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胆小谨慎,软弱忸
14、怩,易于观察到细小事情。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从类似气质的角度把人分为“中行”、“狂”、“狷”三类。他认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意思是说,“狂者”一类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进取的,他们“志大言大”,言行比较强烈;属于“狷者”一类的人比较拘谨,因而就“有所谨畏不为”;“中行”一类的人则介乎两者之间,是所谓“依中庸而行”的人。 优化气质、完善个性,首先必须认识到气质和个性,本无所谓优劣,所以,我们必须接受自己,不必因此对自己形成带有僵化色彩的肯定或否定态度。其次,必须认识到,气质和个性,只可顺应,难于改变,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一定幅度的优化、改善和提升,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依据人们
15、不同的天赋条件、遵循人们不同的生活道路和人生经历、本着顺应、扬长避短的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养。气质的培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平衡被不断打破,新的平衡不断出现,人格,就在这过程中得到充满辩证色彩的优化、完善和提升。 个人修养之情绪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 任何一种欲念,只要你能够控制它,它就是好的,如果你让它役使你,它就会成为坏的欲念了。你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每一天都充满幸福和欢乐呢?你要学会这样一个人类法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生 谚语 个人修养 人格 情绪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0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