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战守策 ppt课件.ppt
《教战守策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战守策 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战守策,苏轼,策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古代的策文分类: 、制策(策问):朝廷选进士时所出的考题 、对策:士子根据所问而陈述的政见 、奏策(进策):臣子主动上陈的奏文,写作背景 北宋王朝到了仁宗赵祯时期,在承平的帷幕背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迅速地深刻化、尖锐化。内部的农民起义;外边夏、辽气焰嚣张,不时内犯。统治阶级当中一些较能正视现实、深谋远虑的人,便不断提出革新政治以自救的主张与要求。以范仲淹为首的“庆历新政”就是这种趋势下的产物。年轻的苏轼,很快地也投身于这个浪潮中了。仁宗嘉祐六年(1061),二十五岁的苏轼应“制科”考试时所作的进策二十五篇,就集中地表现了苏轼的这种政治思想。,本文原题
2、教战守。作者苏轼针对腐败的宋王朝面临来自辽、夏的严重威胁,指出“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的危险性,从而论述教民战守的意义,并提出具体措施。,研习第一部分,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患:祸患 果:究竟安在:在安,在哪里安:安逸 危:危险逸:安逸 劳:辛劳,吃苦为:替计:想办法,现在人民的祸患究竟在哪里呢?在于只知道安乐却不知道危难,能享受安逸却不能劳累吃苦。这种祸患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将来会看出的。现在不给它想办法,那以后就有无法挽救的危险了。,知安忘危、逸而不劳是当今大患。(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研
3、习第二部分,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兵:兵备 去:放弃隙:农闲,间隙致:召集 以:来,目的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介宾后置。用进军退兵驻扎营作的方法教导他们习:习惯斩刈:斩杀慑:恐惧 虽:即使,从前先王知道军备是不可以放弃的,所以天下虽然太平,(也)不敢忘记战备。秋冬农闲的时候,召集人民打猎来教练军事,用前进、后退、跪下、起立的方法教他们,使他们的听觉和视觉习惯于钟鼓、旗帜的号令而不迷乱,使他们的心理适应攻打杀戮的情形而不致恐惧。
4、因此即使有盗贼的事件发生,而人民也不会惊恐溃乱。,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及至:等到 以为:把解除兵备作为盛节:好的法度。仁政德治既:已经 则:就甲兵:武器装备 顿弊:败坏不锋利日以:一天天地。 日:名作状 以,表修饰佚乐:安逸享乐 卒:同“猝” 一旦,突然 警:警报相与:互相 讹言:散布流言走:逃跑,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
5、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岂:难道 治:太平惟:只是 豢:安养销耗钝眊:(心智)被消磨而迟钝昏聩痿蹶:腿脚麻痹是以:因此 区区:小小乘:趁机兽、鸟:名作状,像鸟兽一样乞:求 不暇:来不及固:固然 以:因此微:衰弱,等到后代,采用迂腐的儒生建议,把解除军备当做君王的英明措施,天下既然安定了,就把装备武器收藏起来。几十年以后,装备武器都败坏了,人民一天一天地习惯于安乐生活;一旦忽然传来盗贼的警报,就彼此惶恐,传布谣言,不战就逃跑了。(唐)开元、天宝年间,天下难道不是很安定吗?就是因为那时人民习惯于太平生活的快乐,经常生活在酒食游戏里面,那坚强的意志和勇气逐渐消磨,腿脚僵化麻痹而振作不起来,因此小小的
6、安禄山一旦乘机作乱,四方的人民就象鸟兽奔窜一样,求作囚犯和俘虏还来不及;国家分裂,而唐王朝当然因此而衰弱了。,论一,昔者先王 不忘备兵后世(开元天宝) 以去兵为王之盛节 古今对比,研习第三部分,盖尝试论之: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岂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风雨霜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盖:发语词 尝试:曾经试着 一身:整个身体所以:用来 至:周全 平居:平时此疾之所由生也:判断句,这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 力:奋力 穷:极,
7、严冬 暴露:露天劳作冲犯:冒着 浸渍:浸泡轻:轻视 狎:亲近为:给 毒:危害,我曾试着论述这个问题:天下的形势譬如人的整个身体。王公贵人用来保养身体的措施,难道不是很周全吗?而他们平日常常由于病多而苦恼。至于农夫平民,终年勤劳辛苦却未曾生病。这是什么原因呢?天气和季节的变化,这是产生疾病的原因。农夫平民,夏天最热的时候奋力耕作,冬天极冷的时候还在野外劳动,他们的筋骨经常冒着烈日严寒,肌肤被雨雪霜所浸渍,使得他们轻视霜露,亲近风雨,所以寒冬炎暑不能够给他们造成病害。,今王公贵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以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
8、以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出:出门 舆:车风、雨:名作动,刮风下雨袭裘:穿皮衣凡:凡是 所以:用来虑患之具:预防灾祸的器具备至:应有尽有甚:厉害小不如意:稍不注意 则:就步趋动作:慢行快走活动操作狃:适应险:形作名,险境,现在王公贵人住在高大深邃的房屋里,出门就坐车子,刮风就如穿皮衣,下雨就打着伞,凡是用来预防疾患的工具无不应有尽有;畏惧风雨寒暑有些太严重了,保养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太过分了,稍不注意,寒暑就侵入身体了。因此,会保养身体的人,使自己身体能够安逸又能劳动,慢步快走活动操作,使自己的四肢习惯于寒冬炎暑的变化;然后可以使身
9、体强健有力,经历艰险而不受伤害。,夫民亦然。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闻盗贼之名,则掩耳而不愿听。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此不亦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欤?,夫:发语 然:这样 治平:太平骄惰脆弱:骄纵懒惰脆弱如妇人孺子,不出于闺门:像女人小孩一样不从内室出来。介宾后置句论:谈论 股栗:大腿发抖以为:认为 生事:滋生事端 扰:干扰渐不可长:不能让(事端)露出苗头并发展下去,人民也是如此。现在太平的时间长了,天下的人骄气懒惰脆弱,就象妇女小孩不出内室的门一样。谈论起打仗的事情,就吓得缩着脖子大腿发抖;听说盗贼的名字,就掩
10、住耳朵不愿意听。而且士大夫也不曾经说起战争,认为这是滋生事端干扰人民的生活,露了苗头不可以让它再发展:这不也是畏惧太严重而保养得太过了吗?,天下之势,譬如一身。王公贵族农夫小民比喻论证浅近设喻,正反论证,说明“养之太过”的危害,论二,研习第四部分,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愚者见四方之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二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能免也。,且夫:再说 固:本来以为:认为无自而有:不会意外的发生所以:用来 奉:奉送岁:每年,名作状以:用 用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战守策 ppt课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90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