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
《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ppt课件.pptx(2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江西农业大学 郭熙 副教授2015年6月,主要内容,多规合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城市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多规合一,4,内容,Content,“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3,当前“多规合一”的主要困难与问题,4,5,“多规合一”的缘起,1,“多规合一”的趋势展望,“多规合一”的缘起,1,5,1、“多规合一”的缘起,我国经法律授权编制的规划至少有83种,在名称上一般叫做“规划”。“十五”期间,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审定了156个行业规划,省、地(市)、县级地方政府编制了7300多个各类地方性规划。,1)规划名目繁多,编制费时费力,实
2、施难到位,各类规划自成体系、缺乏衔接协调、相互冲突,诸多矛盾问题出现,7,1、“多规合一”的缘起,2)规划内容相互冲突,例1: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多中心”城镇空间结构,培育五个核心地区和三个门户城市,构建沿海城镇带和六条城镇发展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8,1、“多规合一”的缘起,2)规划内容相互冲突,例2:海南岛滨海地区规划定位(琼州海峡一带)发改委:国家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生产区);国土厅:港口区、旅游娱乐区、工业用水区、旅游娱乐区,可开发建设,9,1、“多规合一”
3、的缘起,3)部门规划各成体系,话语体系各异,多规之间难对接,存在技术标准阻碍,各类规划在很多方面都不融合(如规划期限、基础资料、统计口径、用地分类不统一等),各自把持话语体系。城乡规划: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近年来更新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土地利用规划:2001年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2002年的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等。,10,“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10,1)理念探索期(2008年之前)
4、:理念先行,应者寥寥 2003年,广西钦州提出了“三规合一”的规划编制理念,即考虑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协调融合起来,在理念上提出了一些创新。 2004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广西钦州市、江苏苏州市、福建安溪县、四川宜宾市、浙江宁波市和辽宁庄河市等六个地市县试点“三规合一”工作。 特点:学术界有较多探讨,但这一时期的地方政府普遍对“三规合一”没有实质兴趣,缺乏积极性,几乎没有出现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发展阶段:理念探索、地方政府自发实践、国家推动,2)地方政府自发实践期(2008-2012):自下而上2008年,上海
5、、武汉相继对国土部门和规划部门进行机构合并,并开展了“两规合一”、“两规衔接”(浙江)等实践探索;2010年,重庆市在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中,开展了“四规叠合”工作;2012年,广州市率先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在不打破部门行政架构的背景下,开展了一年的“三规合一”的探索工作。特点:主要集中在一些较为发达的特大城市和地区,是一种“自下而上”向国家部委争取空间管理政策和权限的过程。由于在一些机制和配套政策改进方面,面临一些法律和制度上的障碍,也无法得到相关部委的正面呼应,这种自发的规划融合探索取得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国家推动期(2013之后
6、):自上而下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的任务,同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提出在县市层面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工作的要求。 201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共同确定了全国28个市县作为“多规合一”试点市县。 特点:“自上而下”的授权式改革,从在市县层面探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经验,为国家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凝聚共识。,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多规合一”
7、的实践回顾,15,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6,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7,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8,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实践回顾: 两规合一(上海)、三规合一(广州)、多规合一(厦门),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008年10月,在上海市政府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中,组建完成了新的上海市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两规合一”工作也提到了立局之本的首要工作之一 。 经过近3年的努力,完成了市、区县、镇乡三级“两规合一”规划,做到了土地利用规划总图与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图的衔接,并开始探索在“同一张图”下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土地利用管理的新机制、新手段。,上海贯彻国家战略、落实“
8、四个率先”要求、加快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同时面临着“资源紧约束”的突出矛盾。,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0,契机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1,思路,对接国家战略要求和按照上海特大规模城市发展规律,构筑多中心、多层次的大都市区空间战略布局,在建设用地规模紧约束条件下推进上海城乡一体化与郊区城市化,形成结构合理、流量适宜、布局有序的全市规划建设用地分布格局,充分发挥基本农田、生态林地等保护手段,控制城市增长边界,预置布局和永续维护高品质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格局,按照“盘活存量、用好
9、增量、提高质量”的方针,推进城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建立全市城乡建设用地“一张图”管理流程,在统一的土地数据底板上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三线”管理,按照“先试点推进,后面上推广”的原则,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工作方法。,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2,关键内容与主要成果1、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变革确定规模(划定“三线”);优化布局;保证流量。“三线”: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线、产业区块控制线2、总体规划实施方面的变革首度引入土地管理的年度计划手段3、总体规划方面的变革将城市规划的技术性、理想性与土地规划的政策性、市场性、严格性协调整合4、
10、城市建设项目审批的变革建立统一高效的审批平台,全面对接城市规划与土地的核心审批程序。,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3,上海嘉定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20) 土地使用规划图,上海嘉定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土地利用规划图,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4,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上海的两规合一实践,2014年5月,上海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通过“五量调控” 实现建设用地零增长,推进“多规合一”。,从2012年10月起,广州围绕“一个城乡空间,一个空间规划”,全面启动了“三规合
11、一”工作,形成”五个一“成果。,2012年11月2013年1月,2013年02月2013年7月,2013年8月2013年11月,2)广州的三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6,广州“三规合一”的探索,协调矛盾,提高规划管控能力节约集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精明增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民生为重,保障公共设施落地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多规融合,三规矛盾突出用地低效粗放生态用地蚕食项目落地困难审批效率低下多规各自为政,传统方式之弊,三规合一之利,2)广州的三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27,广州经验一:协调矛盾,提高规划管控能力,“三规”矛盾突出,实现“一张图”
12、管控,28,广州经验二:集约节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广州2013年常住人口1600万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仅余77平方公里按传统发展模式,仅够3年使用,特大城市土地紧缺,倒逼发展模式转型,29,通过“三规合一”,全市盘活了12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广州经验二:集约节约,盘活存量土地资源,30,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2440平方公里 占市域33% 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 4426平方公里 占市域60%,广州经验三:精明增长,优先保护生态环境,31,通过“三规合一”优先保障1100余项重大民生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包括新增60余项中小学教育设施20余项医疗卫生设施13项儿童公园项目30余项文化设施300余项市政设
13、施,广州经验四:民生为重,保障公共设施落地,32,构建“1+3” 信息联动平台 实现数据对接,信息共享、决策协同。,广州经验五: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33,通过信息联动平台,源头保障项目行政审批前符合规划 初步实现“选址一目了然”,广州经验五: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34,依托信息联动平台,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并联审批 初步实现 “审批一步到位”,广州经验五:便民利民,提高行政服务效率,35,广州经验六:推广应用,逐步探索“多规融合”,36,重要支撑广州市城乡统筹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试点方案,创新二:实行城市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 对城市内大面积连片的园地、山林、水面等具有生态功能的非建
14、设用地,可按原地类进行管理。采取拆危建绿、拆旧建绿等措施增加的大面积连片非建设用地,可纳入非建设用地管理,创新一:创新土地规划编制与审批机制: 依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功能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广州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和城乡土地功能分区;探索建立土地利用规划评估调整机制,2)广州的三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7,广州市天河区三规合一案例,广州市由“重增量”向“提质量”转型,天河作为广州市重点发展的高端化国际新城区,重点实施产业高端、智慧创新、环境宜居三大方面的突破。但在经历30年增量式发展后,天河区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的瓶颈,至2
15、010年,已接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2020年控制线,增量建设用地规模不到1平方公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性项目无法顺利落地,制约了天河在新型城市化阶段的提质发展。在此背景下,天河区作为广州市五个试点之一全面开展“三规合一”研究工作。,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8,广州市天河区案例,工作思路: 天河“三规合一”是以市区战略贯彻对接为工作基础,以区高标准发展为目标指向,以区政府为实施主体,以项目为整合平台,充分协调发改、规划、国土三大部门规划的目标、政策、空间和行动,实现市、区发展意图和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9,广州市天河区案例工作组织,2、“多规合一”的实践
16、回顾,40,广州市天河区案例,2022/12/24,用地分类标准协调与衔接,两规冲突标准界定与差异判断,两规用地规模协调,两规用地用途协调,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1,广州市天河区案例,针对规模协调二区(城规无规模,土规有规模)的差异地块,根据其用地权属,可划分为有条件调整区与不可调整区。针对城规无规模,土规有规模的有条件调整区差异地块,建议调整土规,从而腾挪指标。,通过协调城规无规模,土规有规模的差异地块,可以腾挪指标64.8公顷。,用地分类标准协调与衔接,两规冲突标准界定与差异判断,两规用地规模协调,两规用地用途协调,可腾挪指标规模协调二区的差异地块分布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
17、,42,用地分类标准协调与衔接,两规冲突标准界定与差异判断,两规用地规模协调,两规用地用途协调,两规用地规模及布局协调,两规用途差异中:城规为城乡建设用地,土规为其它建设用地的差异地块总面积约881公顷;城规为其它建设用地,土规为城乡建设用地的差异地块约348.6公顷。,广州市天河区案例,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广州市天河区案例,天河区卫星影像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4,广州市天河区案例,天河区控规拼合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5,广州市天河区案例,两规协调图,两规差异分析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6,厦门多规合一案例:28个试点市县之一,20
18、14年3月, 厦门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多规合一”工作。目前已完成“一张蓝图”的编制,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平台”,推行审批“一张表格”,正在完善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工作组织工作目标工作基础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一套机制,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7,工作组织,1、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多规合一工作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组 长:市委书记副组长: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成 员:市委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产局等各局局长。2、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规划局,负责多规合一工作具体实施主 任:市委常委、市政府
19、常务副市长副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规划局局长、副局长、市发改委主任、市国土房产局局长、市环保局局长、市信息化局局长3、专责小组负责“多规合一”过程中的具体协调工作和技术工作。成员由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各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组 长:规划局副局长副组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国土房产局副局长、市信息化局副局长成 员:各局相关人员,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48,工作目标,贯彻中央指示,实行统筹发展的方法和平台消除空间矛盾,建立统一的空间信息共享平台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统一的空间管理联动平台,工作基础,必须具备规划空间数据库城市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理念和理想空间形态。,2、“
20、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49,一张图,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50,在一张图的基础上,依托业务协同平台,一方面实现空间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开展项目生成和审批的业务协同作业,支持流程再造,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以应用为导向,建立部门业务协同平台,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一个平台,平台依托市政务网络和服务总线,搭建市级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与规划、市区发改、国土、环保以及海洋、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接入;,平台的搭建,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52,“一个平台”:全市
21、统一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平台平台的应用基于服务的SOA系统架构通过政务网络接入各区和各委办局,实现业务协同统一全市空间坐标体系和数据标准,保障空间信息共享 统一系统接口标准,支持各单位业务系统与平台的信息交换专门的信息化建设队伍,负责平台的建设和实施。,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平台的展示与查询,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一张表”: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表第一步先理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然后逐步向工可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深入推进。,一张表,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3)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厦门问题:审批效率低下,规划依据不一,审批互为前置,2、“多规合
22、一”的实践回顾,“一张表”: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表第一步先理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然后逐步向工可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深入推进。,一张表,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将项目审批全流程分为五个阶段,在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已经形成了“一表式”审批模式,之后四个流程也将依托业务协同平台开展。,依托“一张图”和“一个平台”启动审批制度改革,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多规合一”之前流程),改造前,涉及7个部门9个审批环节,串联审批,审批约需53个工作日(实际完成一般要半年),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多规合一”之后流程),审批结果:项目建议书、用地预
23、审、用地规划许可,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政务中心收件,规划收件办理,发改收件办理,国土收件办理,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政务中心窗口发件,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10工作日完成用地审批,实现窗口统一收件,各审批部门网上并联协同审批,审批信息实时共享实现了审批时限的大幅压缩,即从项目立项申请到用地规划许可证阶段累计从53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成效1:审批流程优化,审批时间大幅缩短,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从“被动审批”转变为“主动推送”从“1对N”转变为“1对1”申请人只需将受理材料提交到市政务中心窗口,由窗口负责将材料提交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
24、,各部门在平台上接收申请材料,实时联动审批,审批后由窗口将审批结果送达至申请人。,成效2:审批理念转变,受理部门“一站式”,梳理各部门审批必备材料,消减了重复和不必要的申报材料,大幅精简,以财政投融资项目为例,用地许可阶段申报材料由25项减少至6项,。实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 完成审批。,成效3:报审模式简化,审批材料大大减少,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一张表”:建设项目统一受理和审批表第一步先理顺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然后逐步向工可及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等阶段深入推进。,c)多规合一实践:厦门等,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4)对此前相关实践的评价特点与成绩,
25、自下而上为主,应需求而生尝试通过技术手段完善现有规划体系不足,但不突破既有体系协调规划之间冲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升地方政府行政审批效率,重协调,轻统领重土地,轻全面重近期,轻长远,局限与不足,2、“多规合一”的实践回顾,“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3,67,3、“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及进展,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主体功能区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的相互衔接。推动有条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多规合一”,四部委: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合一 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 调整 完善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