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中城市主要功能用地布局特点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规中城市主要功能用地布局特点ppt课件.ppt(1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主要功能布局 RBAN MASTER LAYOUT,U,以城市性质和规模为前提,结合城市构成和城市功能结构分析,确定空间布局形式、落实各项用地安排。,内容 ONTENTS,1.城市构成及其演化2.城市功能区布局 2.1 居住区与生活系统 2.2 城市工业生产用地 2.3 城市公共设施系统 2.4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2.5 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3.案例,C,第一部分 城市功能与结构city function and structure,城市的功能活动总要体现在总体布局之中,从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作为研究城市总体布局的切入点,便于更加本质地把握城市发展的内涵关系,提高城市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和
2、科学性。,1. 城市功能构成 功能是一种活力的表示,也可以理解为活动的过程。城市是由多种复杂系统所构成的有机体,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元化的条件。 政治、经济、文化功能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集聚功能、辐射功能,2. 城市功能演化 总体特征:简单功能多元功能 简单功能:早期城市政治主导型、宗教主导型、交通主导型、商贸主导型等等。 多元功能:现在城市功能多元化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
3、辐射功能。, 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教育的普及与完善,智力、文化的积累与进步,金融、贸易的联系与发展,以及人际交 往和社会创新活动,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3. 城市结构 城市结构是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城市结构包括城市的人口结构、社区结构、产业结构、用地结构、路网结构等等,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第二部分 城市功能区布局city function,合理组织城市用地功
4、能是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各种功能之间,有的互相联系、依赖,有的相互间有干扰、存在矛盾。,2.1 城市居住与生活系统 居住生活是城市的主要首要功能活动,城市居住的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了满足城市居民居住需求的范畴,提升到人居环境层面。 基于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乃是“人类住区”规划的主旨之一,也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之一。 以邻里导向、公交导向、适度就业的混合等已成为城市在社区组织方面的重要原则。,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城市居住问题 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 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 城市居住用地指标 城市旧居住区的改建,2.1.1、城市居住问题,居民是城市的主人,居民的生活是城市最主要的活
5、动之一。城市 生活居住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住宅(家庭生活单元)、居住区(社区、多个家庭的组合、社交活动)1、城市居住问题我国城市住宅发展情况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50年代 1978 1985 1990 1992 1994 20004.3M2 /人 3.7 5.0 6.8 7.1 7.5 101986年第一次全国房屋普查结果表明,全国1/4位缺房户、无房户、生活不便户(人均小于4M2、老少三代同堂、成年未婚男女分不开等)。 我国住宅建设投资比例的发展19491978年 19791989 1991 2000 0.78% 1.0% 3.67% 5%根据联合国的标准,正常投资比例为5%,小于3%
6、时,是会出现住宅问题的临界点。,国际居住标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孙中山最低标准:每人一个床文明标准:每户一套房舒适标准:每人一个房间豪华标准:每人一套房现在我国正朝着舒适标准努力,争取每户一套房,每人一间房。住宅制度的改革,2.1.2、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1、城市居住区的类型按所处位置分类城市型居住区城市功能用地的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居住用地,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相连,不含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独立工矿型居住区独立性较强,与城市其它功能用地距离较远,含有部分居住区以上级公共设施(医院、商业服务、公园等)按建设条件分类新建居住区按照规划标准进行建设的新型居住区旧居住区城市内部原有的、相对集中的居住用
7、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2、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聚居地 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用地平衡表,3、居住用地的分类 R一类居住用地 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 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 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 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2.1.3、城
8、市居住用地的选择,城市居住用地市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1、自然地质条件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2、周围环境自然环境接近水面、森林,将人文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与城市主导风向的关系功能用地环境与工业区的关系与对外交通的关系与公共设施的关系建筑环境城市小气候高层建筑群,3、与旧城区的关系新建居住区应充分依托旧城区,利用原有设施尊重城市原有结构,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建筑4、可持续发展为城市规划期后的发展留有余地为城
9、市发展准备绿色空间与其他功能用地发展的关系,2.1.4、城市居住区规划结构,1、城市居住区的布置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自然条件较好,有足够的用地的城市中可以节约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费用,充分发挥其效能,可以密切各部分在空间上的联系。分散布置在规模较大的城市中,或在城市总体布局为组团式布局时分散布置的基本原则应使居住用地与工作地点接近,使组团内的居住与就业基本平衡,尽量减少、城市交通。不能机关大院内建宿舍,2、居住区的组织按小区理论进行组织邻里单位理论为基础以小学、托幼、商店为中心布置住宅群现在逐渐向外向发展按均衡布置公共设施进行组织以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公共设施为中心,按不同服务半径布
10、置市级、地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按 环境区组织强调选择自由、交通自由,改变邻里单位概念,我国居住区的一般组织方式居住区规模居住区规划结构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4、城市居住用地的技术经济指标规划用地面积建筑基底面积建筑密度建筑总面积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绿地率人口毛密度平均层数,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单位:万平方米/ 公顷)绿地率人口毛密度 单位:人/公顷,5、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2.1.5、城市旧居住区改建,1、旧居住区改造的必要性城市新区占用大量农田 而耕地已经人均不足一亩旧居住区的条件不适应现代生活2、旧居住区的一般问题城市布局不甚合理 功能混杂,污染工业在其
11、中城市道路不成系统 道路狭窄弯曲,过境交通穿城建筑密度高,质量差 有些已成危险房屋城市基础设施缺乏 给排水、通讯、燃料、供暖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足 教育、商业、医疗等公共绿地极少,3、旧居住区改建的原则和内容注意保护城市基本格局 历史名城、历史街区合理调整土地功能布局 经济杠杆,搬迁工业改善城市交通,增加绿化 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4、旧居住区的改建方法 改变过去见缝插楼的现象结合重大工程建设改建 妙应寺白塔地区、牛街地区结合道路建设沿街改建 北京前三门大街保护性改建具有特色的旧居住区 菊儿胡同、张家界沿河保护性改建形式 房屋内部改造、重新设计,2.2 城市工业生产用地 工业需要大量
12、的人力资源并产生客货运量,对城市的主要交通流向、流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新工业的布局和原有工业的调整,可能直接影响到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形态。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引起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和生态破坏。 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工业生产用地的安排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要求、对城市的影响以及与居住、交通运输等各项用地之间的关系。,(一)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1.工业用地的自身要求2.交通运输的要求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1.工业用地自身的要求,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水文要求工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2.交通运输的要求,铁路运输
13、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连续运输,3.防止工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减少有害气体对城市的污染防止废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渣污染防止噪声干扰,4.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一般工业区与居住区的距离以步行不超过30分钟为宜较远时应组织安排交通工具,(二)工业区,1.工业协作的几个方面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用的协作生产技术的协作厂外工程协作动力设施的协作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地方工业部门的协作厂前建筑的协作,工 业 区,2.工业区的组织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化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3.工业区的组成: 生产厂房;仓库;动
14、力及市政设施;维修与辅助企业;综合利用和加工工业;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输设施;厂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心;卫生防护带,4.工业区的规模: 随着城市的性质,工业的内容、性质,工业区在城市中的分布、组成,以及建设条件和自然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三)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 1.工业分类,2.工业用地在规划建设中的比重,工业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重,标准:15%25%,拥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可大于25%,拥有大中型工业项目的中小工矿城市,可适当提高,但不宜大于30平米,工业用地人均指标,10.025.0平米,特大城市18.0平米以下,湖州市现状/规划(1994/2020)建
15、设用地平衡表,3.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4.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5.工业用地和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组团式布置群体组合式布置,优点:可以避免工业的大量运输对城市的干扰;缺点:城市用地没有缺口,使城市没有发展余地,或者城市发展后又形成新的工业包围区,造成相互干扰的局面;,工业用地呈交叉布置,优点:有利于充分利用地形,并根据工业企业不同的污染情况,分别考虑风向和河流上下游的关系,使各企业各得其所.缺点:要注意组织好交通,否则相互穿越,形成相互干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根据规划布置意图将城市组成几个规划分区,每个分区组团中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居住区,使
16、生产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群体组合式布置1.大城市: 将工业用地分成市区工业用地近郊工业区远郊工业区等,使城市形成群体组合的城市形态.2.中小城市:一城多镇,电力工业,棉纺工业,母城工业区,6.工业用地布局对城市用地形态的影响,工业地带组合城市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工业地带:由于交通消费资源等有利条件,工业大量集中,城市之间几乎连成一片,形成新的城市形态,即工业地带或称城市集聚区.,组合城市 为控制大城市问题,有计划地由近及远地发展市郊工业区卫星城镇,形成以母城为中心的组合城市.,多功能综合区和带形城市,这种城市形态,便于逐个建设,比较机动灵活. 在道路布置方面,中心部分可以以生活性街道相
17、联结,边缘地带有交通性干道或铁路通过,以解决工业生产的交通运输问题.,旧城工业布局调整,1.旧城工业布局存在的问题2.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则3.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旧城内的工厂:留、改、并、迁旧城工业区:适当扩大用地; 改善运输条件; 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环境污染;,无锡工业用地规划,1.重点推进,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惠山产业园区,锡山产业园区,滨湖工业园区,2.适度控制其他开发区的开发,3.限制主城区零星工业发展。,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级),惠山产业园区:14.09生命科技、机械制造业,锡山产业园区:传统的无污染的纺织工业、轻工业22.08,滨湖工业园区,蠡园开发区:
18、研发产业、都市型工业2.63,高新技术产业:32.06,重点推进,城市公共设施系统,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按性质分类,行政办公类,商业金融类类,其他类,文化娱乐类,体育类,教育科研类,文物古迹类,按服务范围分类,市级,分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医疗卫生类,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公共设施的指标内容,总体规划阶段:需提供城市总的公共设施的用地指标和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项指标,详细规划阶段:必须有公共设施分项的用地指标和建筑指标,有的公共设施还包括有设置数量的指标,湖州市现状/规划(1994/2020)建设用地平衡表,确定公共设施用地指标须考虑的因素,1.城市性质与规模2.城市生活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3.
19、城市的布局结构4.社区建设与发展,公共设施用地指标确定的方法,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类型,有重要地位的有大量交通集散的建筑形体硕大,形象突出的,城市主要公共设施对城市的影响,影响城市的布局结构和道路系统规划影响城市景观环境的组织它们往往是城市建筑艺术的构图中心,它们的位置选择对组织城市的对景、背景以及轮廓线等方面的作用尤需结合城市设计着重加以考虑。,城市公共中心分类,根据公共活动的功能和性质划分:政治、经济、商业、文化、娱乐、游览从所服务的地区范围分:全市、分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城市公共中心的构成,各类建筑物各类活动场地道路绿地等,一个广场:上海人民广场,一条道路:北京路、上
20、下九路,一片建筑群体:天河体育中心附近,若干街坊和一系列的街道、广场:天安门、长安街、王府井地区,全市性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应考虑的方面,按照城市的性质和规模,组合功能与空间环境组织中心地区的交通城市公共中心的内容与建设标准要与城市的发展目标相适应慎重对待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创建优美的公共中心景观环境,全市性公共中心的特点,全市性公共中心是显示城市历史与发展状态、城市文明水准以及城市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地域。汇集有全市性的行政、商业、文化等设施,是信息、交通、物资汇流的枢纽,也是第三产业密集的区域。,天河区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目标,建立功能结构明确、等级层次分明,设施配套齐全,规划布局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体
21、系。规划分为三级,即市级、地区级和居住区级。,1.中心组团的商贸体育中心,按照广州市总体规划,天河区中心组团的天河体育中心和珠江新城分区作为广州市的新城市中心,其功能辐射整个珠江三角洲,主要包括商业、金融、贸易、外事和体育、文化娱乐,设置项目将以银行、证券、保险、跨国公司总部、资讯、信息、高级宾馆、写字楼和高、中档商业服务为主。,2.五山教育科研基地五山组团及其周围一些地区规划集中了大量的高等院校、中专学校和科研院所,是广州市的教育科研基地,3.世界大观组团的文化、体育、旅游中心,东圃分区北部的世界大观、体育训练基地、航空俱乐部及周围的配套设施是市级的以文化、体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公共设施
22、集中的地区。,4.沙河分区的市级医疗卫生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沙河分区以淘金坑为主的地区集中了较多的市级医疗卫生设施用地,登峰街及附近地区分布着较多的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广州市CBD的发展演变,CBD雏形形成时期,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民族资本经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工业化开始孕育起步,以北京路、上下九路为核心的CBD雏形逐渐形成,表现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商业企业集聚,繁华的商业中心全面形成1914年,广州第一家现代意义的百货公司先施公司在长堤大马路建立,号称环球百货,盛极一时1922:大新公司西堤永安公司下九路美华百货永汉路(北京路),金融功能较为突出,成为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1880年英汇丰银
23、行广州代理处上世纪30年代,北京路、上下九路、沙面、西濠一带共集中了80余家中外金融机构,覆盖华南,辐射全国、东南亚的贸易中心1929年,海关课税居全国六大口岸的第六位,华南第一从事经贸活动的公司和洋行多集中在北京路、上下九路一带,城市标志性建筑群集之处二、三十年代一批高层建筑相继在北京路、上下九路落成1937:爱群大厦(长堤)高15层,64米,“华南高层建筑之典范”,CBD功能萎缩时期(19491978),中心商业区的繁华景象已非昔比金融职能萎缩,丧失华南金融中心地位城市建设基本停滞,自1955年起每年两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其会址附近的流花路一带形成了一定的商贸机构集聚。但具有浓厚的
24、计划经济色彩,与现代化的CBD具有极大差异,广州现代CBD(1999年),“北京路上下九路”分区“环市东路”分区“天河”分区,划分依据,高地价街区交通输配环用墨菲万斯指数法进行计算,仓储用地布局,普通仓库危险品仓库特种仓库堆场用地,天河区规划有五片集中仓储用地,分别位于吉山、石牌货运站附近,员村码头、火炉山分区东北角及岑村工业区内。,吉山仓库和石牌仓库是在原有仓储基础上扩建而来,是为全市服务的综合性物资仓库。员村码头仓库是为员村码头货物集散和中转之用。火炉山东北仓库主要是为凌塘工业区服务的,岑村工业区内仓库主要是为岑村工业区服务的。天河区内规划不设置危险品仓库,现有的危险品仓库规划全部迁出。,
25、天河区规划仓储用地共 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的布局,1)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 均衡分布 综合考虑,全面安排布局目的 满足全市居民方便的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 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2)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布局方式多方面评价布局合理性布局形式 绿心 走廊 网状 楔形 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因地制宜结合河湖山川自然环境,尽可能与郊区绿地连接、与江河湖海水系相连。均衡分布在城市各功能组成要素之间,均衡分布绿地要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兼顾共享、均衡就近分布,合理分散组织在城市中。
26、,城市绿地系统的组织,城市绿地是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要结合用地自然条件分析,有机组织,同时城市绿地指标的确定要结合城市的用地条件,考虑居民的需求,合理而有效地组织。,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具有较强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系统。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色和蓝色空间,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三、布局形式1 绿地分布的基本模式,点状布局:主要出现在旧城改建中,利用一些宝贵的空间进行绿化。环状布局:绿地和城市用地由市中心一层一层分布出去。网状布局:由城市中的道路、水系等一些线形要素的绿化相
27、互交织而成的。楔状布局;由郊区伸入城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可增加城市通风。,2 绿地系统的标准形态,3 、城市绿地系统实例: (1)块状绿地布局 (2)带状绿地布局 (3)楔状绿地布局 (4)混合式绿地布局,(1)块状绿地布局:布局特点:均匀分布,方便居民使用,但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风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的作用不明显。块状绿地布局城市:上海、天津、武汉、青岛、大连。,(2)带状绿地布局布局特点: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容易表现城市的艺术风貌。带状绿地布局城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城市。,(3)楔状绿地布局布局特点
28、: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变窄的绿地,为楔状绿地。一般利用河流、起伏地形、放射干道等结合市郊农田防护林来布置。 能使城市通风条件好,有利于城市艺术风貌的体现。,(4)混合式绿地布局:点、线、面的结合。,布局特点:市区内灵活分布绿地,最大化满足市民的休憩与游乐活动。布局容易出现杂乱的状况,不利于统筹管理。,小结:1.公园绿地布局首先应满足居民游憩需要,城市各级综合性公园和专类公园的布置,应符合均布率要求,千米均布率应覆盖全市居住区。 2.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的设置应满足道路景观、滨河景观、铁路景观以及生态保护布局要求。 3.城市防护绿地应满足工业卫生、生态保护、交通地带和城市组团的防护要求。 4.楔形
29、绿地的布置应利用自然地形、水系等条件,满足减少热岛效应、调节小气候等要求,搞好楔形绿地建设,5.结合上述绿地布置,在城市中建立各绿地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结构。 6.城郊各类生态绿地宜根据城内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要求,充分利用农业用地及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地确定城郊生态绿地布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布局,一、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城市交通构成与基本特征城市交通与规划布局关系,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城市交的形成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交通一直贯彻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城市内部交通,城市雏形,城市发展,过境交通,城市
30、对外交通是城市交通的最初形态,城市交通与城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关系,城市交通构成与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对外交通 内部交通,运输方式: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传送带等,运行组织形式:公共交通、准公共交通、个体交通,输送对象:客运交通、货运交通, ,2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征,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城市交通枢纽的组织,1.现代城市交通构成,城市交通与规划布局关系,1对城市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2对城市
31、规模的影响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1、 交通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 , 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2、 交通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l)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2)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而大量流动人口及服务人口是形成城市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3) 交通枢纽 ( 如站场、港区 ) 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 , 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模。,3、 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l)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2)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3)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 , 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线
32、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4) 城市交通是城市面貌的反映,对外交通是城市的门户 。(5) 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 , 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一、城市道路分类:1. 按城市道路的等级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2. 按城市道路的功能分:过境道路 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工业区道路旅游性道路 自行车专用路公共汽车专用路 步行专用路,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联系各功能用地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交通体系路网间距 主干路:6001000米,次干路:300500米, 支路:200300米道路密度(干道网密度就是每平方公里城市
33、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km/km2 ) 主干路:中心区4公里/平方公里,一般2.03.3公里/平方公里交叉口布局,(1)交叉口附近的建设用地要结合道路的性质、公共建筑的特点统一布置 , 避免将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布置在交叉口 。(2)繁忙地段的交叉口 , 对行人穿越道路要加以控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过境车辆不穿越市区 ; 控制货运车辆和有轨车辆穿越居住区 ; 在道路宽度上考虑必要的防护绿地;沿街布置建筑物时 , 在建筑设计中应作特殊处理。将自然、人文景观引入城市 干道组织借景、对景,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山
34、区与平原城市的路网不同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 要考虑地质、水文情况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管线综合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三、城市道路系统 的基本形式,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棋盘格式 )例:唐长安、芝加哥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交通分散,灵活性大,唐长安城,西安城墙内路网布局图,方格网式路网的特点方格网道路一般都是在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形成,路网的布局和当时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城市大多都属于古城,在现在的路网建设和改造中,需考虑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协调。方格网路网布局一般适于地势平坦地域宽阔的中小城市。随着
35、城市规模的扩大,方格网路网将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交通需求。如北京、南京旧城的方格路网都向混合式路网方向发展。方格网式路网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土地规划和方向识别。开发土地在拆分组合上具有灵活性。方格网道路布局交通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的组织交通,如在交通阻塞和道路改建施工时,将便于疏散和组织交通。,方格网路网的交叉口一般都是规则的十字交叉口,所以交叉口交通组织容易。方格网式道路网对角线交通不便利,道路的非直线系数大。如果采用加设对角线方向的道路来方便对角线交通,会形成三角形或复杂交叉口传统的方格网布局使人们感到次序过于同一,构思过于严谨,缺乏开放流畅感。传统的方格网布局往往多街坊、胡同,但
36、是道路密度达不到一定要求。,2环形放射式道路,例:莫斯科、华盛顿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利于中心城区外市区与郊区的联系。,成都市中心城区综合路网规划图,环形放射式路网的特点环形放射式路网有利于使中心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小。环形放射式路网有利于解决过境交通问题,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减小过境交通对城市中心区的影响。环形放射式道路网交通干线以市中心为形心向外辐射,城市沿干线两侧发展,易形成“指状”城市的布局。现有许多大城市环形放射式路网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环形放射,因为单纯的环形放射式路网已经不能适应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量的不断增长
37、。所以环形放射式路网都有与方格网等形式路网结合的混合式路网的发展趋势。,环形放射式路网要结合城市自然条件和对外交通现状,不止于追求几何图形。环路可以是多折边式的,放射干道也可以与环路相连接。环形放射式路网的交叉口不够规则,交通组织不够灵活。环形放射式路网规划不当,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会形成“摊大饼”的城市布局,在市中心土地使用过高,中心区的道路网不能满足交通需求。环形放射式路网规划不当造成中心市区交通压力增大,进而带来市区中心交通阻塞问题。,3自由式道路,例:随州;青岛因地制宜,不规则布局;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山区、丘陵地区常用。,青岛市交通图,重庆市中心城区综合路网规划图,自由式
38、路网的特点自由式路网一般都适于依山傍水的城市,城市道路的选线受限。所以现有沿海城市的这种路网较多。如大连、珠海、青岛、九江等。自由式路网以结合地形为主,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造价。由于受地形限制,道路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形状,不利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建筑用地分散。自由式路网的道路不规则,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易形成不规则交叉口,不便于交通组织和管理。,现有自由式路网随城市规模的发展,通常采用再局部与方格网布局结合的方式。形成“团组式”的城市布局。如温州市的路网形式。具有该路网形式的城市,一般都是用地受限。所以要充分发挥交通规划和交通组织的作用来解决现有交通问题。,4混合式道路系统,
39、例:北京、成都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道路网形式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串联小范围道路网形成的,如兰州。,成都道路网系统,适于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这些城市一般都已经发展成了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对外口岸等,原有的路网布局已经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求。基本都是由其他路网形式为基础发展起来,所以在混合式路网规划时必须结合原有路网的特征。城市形成初期路网单一,随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就形成混合式的路网形式。形式多样不拘泥。综合式路网没有固有的形式,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顺地理环境地势的形式,而规划自己城市的路网。路网布局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路网功能合理规划布局可以发挥各路网形式的优点,通达性好、非直线系数小、利于城市扩展和过境交通分流。,一般都面临着旧城改造的问题。一些历史悠久城市的路网都反映城市的文化色彩,城市路网的发展,要妥善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如北京、南京等城市的路网。交通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是轨道交通的发展。积极鼓励公交优先发展,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已经被公认是当今大城市、特大城市的解决交通问题。,混合式路网特点,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