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ppt
《第二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ppt(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发展分期 创始阶段(原始社会中晚期,奴隶社会):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成型阶段(封建社会初期):战国南北朝。成熟阶段(封建社会中期):隋唐,宋辽金程式化阶段(封建社会晚期):元、明、清,创始阶段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定居黄河流域: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木骨泥墙)长江流域:巢居地面建筑(干阑式),榫卯连接。,穴居木骨泥墙地面建筑发展系列示意,深半地穴窝棚式房屋,木骨泥墙地面建筑,木骨架以捆扎法连接。,巢居干阑式地面建筑发展系列示意,榫卯连接,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东周)茅茨土阶(夏商)瓦屋(周)高台建筑(春秋)廊院式合院,河南二里头夏末1号宫殿: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规
2、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实例。廊院式布局,房屋为“茅茨土阶”。河南偃师商城: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内宫殿遗址都呈现庭院式布局,内城1100mX740m。,西周:城市增多;宗法分封制度等级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瓦和瓦当的发明和应用摆脱茅茨土阶。陕西凤雏西周建筑遗址(约3100年前):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陶管和暗沟排除院内雨水。瓦用于屋脊、天沟和屋檐。三合土装饰墙面。,宗法制度西周在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庙祭祀制等。分封制古称分邦建国,由周朝所创立。这是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思想指导下,让被封建的诸多邦国以血缘关系为纽
3、带,结成保护周王室的政治屏障。周初分建的71个邦国中,周王的亲族与同姓就占了53个。封国远近按照血缘的亲疏而定。各封国诸侯的禄爵,按受封面积列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卿大夫也按照这种办法分封其子弟。卿大夫封地叫“采”或“邑”,士是贵族最低的一等,不再分封。封地面积大小,按周礼.大司徒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诸男之地封疆方一百里。分封制度是西周到秦以前政治制度的基础,秦统一后,虽然以郡县官僚制为核心,但分封制仍然被各代有限度地继承下来,直到清末才彻底废除。,春秋:瓦的普遍使用,高台宫室(台榭)出现,开始用砖。秦都雍城宗庙
4、遗址:由门、堂组成四合院,布局规整。瓦和瓦当,砖与空心砖。,建筑装饰:“山节藻棁”,“丹楹刻桷(jue)” “楹,天子丹,诸侯黝(you),大夫苍(青,深绿),士黈(tou,黄色),二、成型阶段封建社会初期,战国南北朝。在这一阶段,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已经成型。穿斗架、抬梁式、高台建筑、重楼建筑和干阑式建筑等相继确立了自身体系。在类型上,城市格局、宫殿建筑和礼制建筑的形制、佛塔、石窟、住宅、门阙、望楼等都已齐备。,战国:进入封建制度。城市建设繁荣(与春秋城市相比较),高台宫室盛行,建筑技术(采暖、排水、冷藏、浴洗,砖瓦、木工等)进步。,高台宫室:秦国咸阳一号宫殿复原图,木结构技术战国木结构榫卯,秦
5、:建驰道,筑长城显示皇权:规模宏大的都城、宫殿和陵墓。,阿房宫遗址夯土台基现存最大高度为12米,总面积达541020平方米。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夯土基址。,秦始皇陵:由三层土台组成,下层345x350M, 每层台壁都向内斜收,自底至顶三层共高43M。有内、外二垣,内垣周长2.5公里,外垣周长6.3公里.,两汉: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木构架体系形成:传统建筑的木结构(结构形式、斗栱、梁枋、屋顶等)已经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最基本的型式。建筑结构体系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形成;,明器和画像砖上所显示的结构形式,斗栱普遍应用(未定型的探索期),结构作用明确出挑屋檐,屋
6、顶形式多样:悬山和庑殿顶普遍,歇山、囤顶也已应用。,多层木楼阁建筑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建筑整体性的重大进展,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经被独立的、大型多层楼阁所取代。,砖石、拱券结构(主要用于墓室)有巨大进步,阙,是一种体现封建礼制的高规格建筑,至少在西周时代就已出现。最初指的是宫室殿宇大门外两侧的高大建筑物,通常是两座夯土墩台,也有在夯土台基上架木立屋,登临可以远观,所以阙也称为观。 阙大致可以分为城阙、宫阙、宅邸阙,祠庙阙、陵阙、墓阙等几种,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
7、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中小型住宅等居住建筑,在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佛教建筑。,四川雅安高颐墓阙,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政局动荡,战争持续,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社会生产发展缓慢,在建筑上主要是继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佛教建筑兴盛建筑第一次大规模吸收外来(印度)影响,南北朝时期大规模兴建佛寺、佛塔和石窟。佛寺的两种格局:塔院型,宅院型。佛塔的传入及演变:印度佛舍利塔与东汉多层木构楼阁结合,(首先)形成中国式木塔。之后出现了砖石塔。,印度桑奇Stupa,汉式楼阁(汉代陶楼模型),敦煌壁画中所绘最初的塔,云冈石窟浮雕(北魏),平城曹天度石塔(北魏),佛塔的演变:中国化的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讲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第二 古代 建筑 发展 概况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