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x
《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20082020年)上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七月 责任表主持单位: 上虞市人民政府编制单位:绍兴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项目负责:孟峰 陈 波项目成员:张 权 赵海燕 吕 健方国平谢 英 林涛 叶 敏 宣 梅审核:鲁玉龙 赵海祥审 定: 阮永祥前 言农村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将被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近年来,上虞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市建设,组织开展了“十村示范百村整治” 工程、“811”环境污染整治、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系列农村环保行动和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活动,重点实施农村饮用水源环境
2、保护,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和一些区域性的农村工业污染进行了治理,部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得到了解决,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全市农村环境形势总体上依然比较严峻,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城乡环境保护存在“二元化”结构,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迫切需要统筹考虑加以解决,以确保上虞市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为全面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程,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合力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并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提供基本依据,根据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3、、全国农村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和要求,编制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2009年5月5日,在上虞宾馆召开了各部门征求意见会议,在对报告进行必要修改后于2009年7月16日在上虞宾馆进行了规划论证会议,根据论证会议纪要及与会领导、专家和各部门意见完成规划最终稿。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了上虞市发改、经贸、农林渔牧、农办、水务集团、水利、建设、虞南办、国土、民政、旅游、规划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制单位 2009年7月 目
4、 录1 总论- 1 -1.1 规划目的- 1 -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1.3 编制依据- 2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4 -2 基本概况- 5 -2.1自然环境- 5 -2.2资源环境- 9 -2.3 农村社会经济概况- 14 -3 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现状及主要问题- 18 -3.1 农村生态环境状况- 18 -3.2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23 -3.3 主要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28 -4 发展趋势分析- 34 -4.1 上虞市有关规划及概要- 34 -4.2 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39 -4.3 污染物排放趋势分析- 44 -4.4 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5、- 45 -5 规划目标及指标体系- 49 -5.1 总目标- 49 -5.2 阶段目标- 49 -5.3指标体系- 50 -6 主要任务- 51 -6.1 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 51 -6.2 深化村庄(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 53 -6.3 强化农村地区工业污染控制- 59 -6.4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69 -6.5 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71 -6.6 推进农村土壤环境污染防治- 75 -6.7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建设- 76 -6.8 深入开展农村生态创建- 82 -6.9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83 -7 重点工程和效益分析- 84 -7.1重点工程- 84 -7
6、.2效益分析- 90 -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93 -8.1组织领导- 93 -8.2资金保障- 93 -8.3政策措施- 94 -8.4科技支撑- 94 -8.5宣传教育- 95 -8.6监督检查- 96 -附表1 上虞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名单附表2 上虞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基本情况附表3 已上报国家的2008-2012年重点环境综合整治村名单附图1上虞市行政区划图附图2上虞市市域总体规划图附图3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图附图4上虞市生态功能区定位图附图5上虞市水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6上虞市农村环境保护规划基础现状图1 总论1.1 规划目的通过规划编制和实施,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程,整合各方力量和
7、资源,明确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程项目,合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整体水平,加快农村污染减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今后一个时期上虞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指导。1.2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目标,以饮用水源保护、工农业污染防治、集镇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农民群众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着力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8、、农村环境监管和生态示范创建,着力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广泛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惠及整个上虞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2.2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且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应进行近远期、区域间、城乡间的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促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同时,要明确近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优先考虑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问题比较集中地区的农村突出环境
9、问题,特别是危害群众健康最为直接的饮用水安全、工农业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和河沟池塘污染问题。 防治结合,源头控制严格农村地区建设开发活动环境准入,合理农村工业布局,优化升级农村工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型生态工业和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从源头预防污染和生态破坏。切实加大现有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快实施各项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促进农村污染减排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实际,按照不同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农村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在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大治污力度,实行环境优先战略,巩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成果,加大农村生
10、态示范创建力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与环保能力建设。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治理技术与经验,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积极创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优化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探索推广各种有效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和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和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薄弱,要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落实政府保护农村环境的责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政策。
11、同时,通过维护农民环境权益,加强农民环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1.3 编制依据(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2);(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63号);(5)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2006);(6)全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纲要(20072020);(7)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8)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
12、要(2003);(9)上虞市统计年鉴(2007);(10)上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11)上虞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006);(12)绍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3);(13)上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14)上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7);(15)上虞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08);(16)上虞市环境监测年鉴(2007年度);(17)上虞市水土保持规划(2006-2020年);(18)上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9)上虞市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上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
13、-2020);(21)上虞市矿产资源规划(2006年-2010年);(22)上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6.12;(23)上虞市污水系统专项规划(修编)(2006-2020);(24)上虞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一五”规划2007.7;(25)上虞市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05-2020);(26)上虞市虞南区域资源保护与开发综合规划;(27)上虞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28)浙江省上虞市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8年);(29)上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08年);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划、标准和农村环境保护相关资料。1.4 规划范围与期限1.4.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市
14、农村地区,包括上虞市全部行政管辖范围,区域面积140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5个镇,3个乡。1.4.2 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2007年;规划近期: 20082012年;规划中远期:20132020年。2 基本概况2.1自然环境2.1.1地理位置上虞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邻余姚市,南接嵊州,西连绍兴县,北濒钱塘江河口,隔水与海盐县相望。经纬度跨东经120362312169、北纬294338301617。全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最长60公里,东西最宽46公里。上虞自古就有“九省通衢”之称,境内交通四通八达,杭甬高速、上三高速、杭甬铁路、杭甬运河、104国道、329国道纵横贯穿全境,到宁波
15、港和萧山国际机场都只需45分钟车程,距我国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仅200公里,是浙江省属杭州湾产业带及城镇连绵带的主要县域,西距杭州主城区约40公里,东距宁波市区110公里,紧邻绍兴市区,并拥有杭州湾南岸唯一的出海港口。2.1.2地形地貌上虞地形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与北部水网平原面积参半,俗称“五山一水四分田”。南部低山丘陵分属两支,东南系四明山余脉,较为高峻,覆卮山海拔861.3米,是上虞市最高点;西南属会稽山余脉,略为平缓,最高点罗村山海拔390.7米。北部水网平原属宁绍平原范畴,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米左右。最北端是滨海高亢平原,平均海拔10米左右。2.1.3气候特征上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16、,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常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39.0,出现于1971年7月28日;极端最低气温-10.5,出现于1977年1月31日。全年平均风速3.0m/s,最大风速达29.0m/s。南风为盛行风向,但各季节之间有差异。冬季处于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下,盛行偏北风,天气以晴冷为主。春季冷高压势力开始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逐步增强北进,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偏南风活动增强,风速较大,产生连绵降雨天气,俗称梅雨。夏季由于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南风占绝对优势,天气炎热,降水较少。夏秋之交,西北风渐增,常出现秋高气爽的稳定天气,除局部有雷阵雨外,一般以晴
17、热为主;但台风侵袭时,会带来大量降水,并伴有狂风,常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上虞市多年(1956-2000年系列)平均降水量为1443.2mm,多年平均降雨天数160天。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在两倍以上。降水量年内分配呈双峰型,两个相对雨季和两个相对旱季十分明显。3-6月为第一个雨季,其中3-4月为春雨,5-6月为梅雨;9月份为第二个雨季,主要受极锋南移和台风的影响。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是两个相对旱季。上虞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梅雨、高温干旱、春秋季低温、霜冻、冰雹等。2.1.4水文(1)主要水系及河流上虞市江河溪湖分属曹娥江和姚江两大水系。曹娥江水系曹娥江水系除曹娥江干流
18、外,包括南部低山丘陵和东关平原地区的溪涧河湖。主要支流有隐潭溪、下管溪、范阳江、小舜江。平原河道有萧曹运河以及整个东关河网。湖泊有前灶湖、断江湖、竹衕湖、菱湖、水沧湖、江湖、谢憩湖、漳汀湖、康家湖、贺家池等。曹娥江干流发源于天台山的尖公岭(磬安县境内),在上虞市章镇镇魏家庄村入境,经上浦镇、梁湖镇、曹娥街道、百官街道、崧厦镇、道墟镇、沥海镇7个乡(镇、街道),在海涂九一丘汇入杭州湾。在境内长70km,集水面积649km2。曹娥江上游比降大,水流湍急,具有山溪性河流特征,东沙埠水文站以上河道平均坡度为2.8,进入上虞市境后,江面开阔,水流平缓,上浦以上属中游段,以下属下游平原河口段,下游受潮汐影
19、响明显,潮水可上溯至三界。曹娥江为常年性河流,无结冰期,河床宽100-600m。中游河段平均水深4-5m,下游水深1-2m。东沙埠站实测最大流量6420m3/s(1962年9月6日),最小流量0(1967年8月19日)。姚江水系姚江水系包括丰惠盆地和虞北平原的溪涧河湖。平原河道有四十里河、十八里河、姚江、虞甬运河、百沥河、百崧河、盖谢河、夏盖河、海涂各丘中心河、沿塘河以及整个虞北河网。湖泊有皂李湖、大泊、西溪湖、唇子湖、白马湖、小越湖、东泊西泊、破冈湖、孔家岙泊等。姚江干流又名舜江、四明江、通明江。上虞市境内西起梁湖镇坎头,东至永和镇安家渡,流经余姚后直抵宁波,境内河长8.8km,河宽51m,
20、水深1.8m。(2)大中型水库上虞市境内大中型水库只有一座汤浦水库,位于上虞市汤浦镇南部,小舜江上,属大(二)型水库,由绍兴市管辖。集水面积460km2,总库容2.35亿m3,水库功能以供水为主,兼防洪、灌溉、发电及改善水环境,是虞绍平原的重点饮用水源地,承担着向绍兴市区、上虞市、绍兴县共166万人的供水任务,目前水库水质为II水质。水库防洪任务以坝址以下小舜江两岸村镇农田防洪为主,兼顾曹娥江干流防洪,水库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2.1.5土壤特征上虞市内土壤共分为6大土类、15个亚类、47个土属、84个土种。(1)红壤土类广泛分布于整个低山丘陵地带,面积465.07km2,占上虞市土壤面积
21、的41.6%,是上虞市土壤面积最大的土类。该土类脱硅富铁铝,酸碱度(PH值)均在4.5-5.6之间,主要有红壤、黄红壤、侵蚀性红壤三个亚类。红壤的特点是“瘦、浅、酸、粘、旱”,是果树、板栗、茶叶等主要用地土壤。(2)黄壤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上的低山区,面积4.8km2,占上虞市土壤面积的0.4%。该土类仅黄壤和侵蚀型黄壤两个亚类。其代表土属是山地黄泥沙土,由花岗岩、流纹岩风化发育而成,土体砂性较强,土层较厚,主要分布于岭南、覆卮的高山地带,土色棕黄或深棕灰,质地重壤,酸碱度(PH值)5.6,养分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其特征为酸、粘、缺磷。植被主要为乔木和草类灌木丛,在具有小气候特点的
22、有利地段,也适宜种植茶叶、药材等。(3)岩性土类由石灰性紫色砂岩和玄武岩母质发育而成,面积32.68km2,占上虞市土壤总面积的2.9%,主要分布于上浦镇、丰惠镇、丁宅乡、梁湖镇、章镇镇一带,可分钙质紫色土和玄武幼年土两个亚类。土层浅,含石砾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目前以林业利用为主。(4)潮土土类以洪、冲积物和潮海相积物为其母质,土层多在1m以上,面积123.73km2,占上虞市土壤面积的11.1%,主要分布于曹娥江中下游两岸,具有质地疏松,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贫乏等特点,酸碱度(PH值)5.5-8.3之间,主要有潮土、钙质潮土两个亚类,是果树、桑树等主要用地。(5)盐土土类由新浅海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虞市 农村 环境保护 规划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