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常用工具简介ppt课件.ppt
《品质管理常用工具简介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质管理常用工具简介ppt课件.ppt(1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质量管理常用工具简介,海高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主讲:王荣辉先生,目录,5W2H法,1,8D,2,3,4,QC七大手法,PDCA循环,5,6,防错技术,7,FMEA技术,1.1 5W2H,1 What-什么问题?(主要问题)2 Why-为什么要这样做(目标) 明确目标,消除不必要的步骤3 Where-在哪里/完成到什么地方了(地点)4 When-什么时间是最佳的,何时开始/结束 (时间)选择 顺序5 Who-谁去执行,谁负责(人)6 How-如何完成,是否有其它的方法(方法) 将工作简化7 How much-完成到什么程度,成本多少 (程度,成本),1.2 8D,所谓8D方法(eight di
2、sciplines),又称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步骤,是福特公司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亦适用于制程能力指数低于其目标值时有关问题的解决步骤。,此方式是团队运作导向以事实为基础,避免个人主见的介入使问题的解决能更具条理。此方式宜由公司各部门人员的共同投入,求得创造性及永久性的解决方案。此方式可适用于任何问题,而且能促进相关目标的各部门间有效的沟通。,1.2 8D,8D执行步骤,实例:客户投诉记录表,倾听客户对产品之要求及做出他们的期望!,写明客户对应的部门与人员 产品异常信息描述 将所遭遇的外界/内部客户问题,以计量方式,确认该问题的人(WHO),事(WHAT),时(WHEN),地(WHERE),为何(
3、WHY),如何(HOW), 多少(HOW MANY)。,D1.投诉现象描述,傾聽客戶對產品之要求及做出他們的期望!,D2.成立改善小组,按问题涉及范围确定小组成员 责属单位 如:客户处发生的投诉需由品质部客诉专员确认问题原因,成立改善小组。如业务员、产品责任工程师、物控部、生产部人员等。,倾听客户对产品之要求及做出他们的期望!,D3.问题描述(进一步分析不良),向团队说明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严重程度、目前状态、如何紧急处理、以及展示照片和收集到的证物。 根据问题的性质,确定并执行相应的临时措施,以控制外界/内部客户问题发生的效应不致扩大,直到永久措施执行。,倾听客户对产品之要求及做出他们
4、的期望!,D4.不良原因分析(根本原因),通过人、机、料、法、环五个大方向思考 对问题之何以发生,指出其一切可能形成的原因.再分别针对每一可能原因予以测试,以验证真正之根因.然后找出消除该项根本原因的各项纠正措施。造成不良最终的原因,判断方法问到不能再问。,倾听客户对产品之要求及做出他们的期望!,评审所有的过程,考虑所有的变异来源,应用特性要因图来了解所有的可能原因,分析最有可能的根本原因,决定需要什么样的资料以识别可能的原因为一根本原因,根据资料显示确定根本原因,收集适当的资料信息,列出所有可能的原因,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D5.纠正措施(临时及永久对策),针对前面所提出的根本原
5、因进行改善 (客户所提报告中此两部分经常会偏差) 报告中将改善部分以表格的形式,分改善前后来表示改善前如何作业, 改善后如何作业,将前后有变化之处重点标示出来。,倾听客户对产品之要求及做出他们的期望!,D6.预防再发生对策(将有效对策系统化并推进实施),此时,应着手进行管理制度,操作系统,作业实务,及作业程序等项的修改,以防止同一问题及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将D4、D5改善措施形成相关的作业标准化文件。,举一反三!,通知所有相关人员,针对避免再发生进行各项必须的变更,标准化新的执行方式,D7.验证措施(确认采取措施的结果及证明其有效),对产品在公司内验证的方法以及结果包括:作业方法、程序文件、实验
6、数据、流程等 对产品在客户端验证的结果,倾听客户对产品之要求及做出他们的期望!,D8.恭喜团队结案,针对D7的内容全面进行验证确认后,方可关闭。鼓励与表扬,倾听客户对产品之要求及做出他们的期望!,8D报告须有制作报告人、审查人、核准人,责任人、审查人员一般情况下须有对应人员手工签字。 8D报告主要解决的问题有2个:WHY 与 HOW 即为什么会发生此不良,如何改善与解决。 8D报告只是一个表格,它的精髓就是逻辑思考推理,所以做8D报告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报告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是由上一个步骤而得出下一个步骤? 问自己2个问题: (1)为什么此不良之前没有现在突然发生 (2)为什么同一款产品中有的
7、产品有不良,有的则没有。,倾听客户对产品之要求及做出他们的期望!,8D其它注意事项,1.3 QC七大手法,原 因 现 象例一:有人经过生产部摔倒,某主管立即感到现场,发现地上有油,请问这属于什么?例二:部门员工向你反应,近期工作忙?希望能够增加人手,请问你会如何回答?,为什么有人会摔倒?,QC七大手法,TQM-18,数据与图表,1.3 QC七大手法,第一章 查检表,第三章 柏拉图,第二章 层别法,第四章 特性要因图(鱼骨图、石川图),第五章 散布图,第六章 直方图,第七章 管制图(推移图),1.3 QC七大手法,数据与图表一、何谓数据? 就是根据测量所得到的数值和资料等事实,因此形成数据最重要
8、的基本观念就是:数据事实。二、运用数据应注意的重点:1.收集正确的数据2.避免主观的判断3.要把握事实真相,1.3 QC七大手法,三、数据的种类1、定量数据:长度、时间、重量等测量所得数据,也称计量值;(特点连续不间断)以缺点数,不良品数来作为计算标准的数值为计数值。2、定性数据:以人的感觉判断出来的数据。 例如:水果的甜度或衣服的美感。四、整理数据应注意的事项1、问题发生要采取对策之前,一定要有数据作为依据。 2、要清楚使用的目的。3、数据的整理,发送前与改善后所具备条件要一致。4、数据收集完成之后,一定要马上使用。,数据与图表,1.3 QC七大手法,第一章 查检表一、何谓查检表?利用表格或
9、图示的方式,将数据收集的方法加以规范和系统化,以获取对问题的明确认识,日期,生产计划与实际日报表,项目,记录栏目,统计栏目,1.3 QC七大手法,二、查检表的种类:查检表以工作的各类或目的可分为记录用查检表、点检用查检表两种。,特点 : a)规格统一,使用简单方便; b)可提高整理数据之效率;,适应范围: 各种需分类收集数据情况下,查检表,1.3 QC七大手法,第二章 层别法一、定义:一种按性质、来源、影响等方面,按其分类列明,并将每类隶层关系逐项向下层展开的过程.,层别法,1.3 QC七大手法,目的:为了把性质不同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分析清楚,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10、,适应范围:可按其性质、来源、影响等进行分类的情况下均适应 。,层别法,1.3 QC七大手法,原则:,A:分层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目的不同,分层的方法和粗细程度不同。,B:分层要合理,要按相同的层次进行组合分层,以便使问题暴露的更清楚。,层别法,1.3 QC七大手法,1)明确主题之方面,进行步骤:,2)确定相关项目的内容与隶属关系;,。,检测设备,仪器,工模刀具,粘度计,硬度计,拉力机,色谱仪,工具,模具,刀具,。,。,。,资料:,操作人员: 按个人分,按现场分,按班次分,按经验分;,其他: 按发生情况分,按发生位置分等。,材料: 按供应单位分,按品种分,按进厂批分;,加工方法: 按不同的
11、加工、装配、测量、检验等方法分, 按工作条件分;,时间: 按上、下午分,按年、月、日分,按季节分;,环境: 按气象情况分,按室内环境分,按电场、磁场影响分;,机床设备: 按机器分,按工夹刀具分;,层别法,1.3 QC七大手法,1.3 QC七大手法,第三章,柏拉图,柏拉图,1.3 QC七大手法,意大利经济学者V.Pareto(1848-1923) 于1897年分析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分集中于少數人.于是將所得大小与拥有所得之关系以一定方程式表示,称为柏拉法则,即“关鍵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由品管圈之创始人石川馨博士介紹用到品管圈活动中,也属品管七大手法之一.,一.柏拉图的由來:,
12、二.柏拉图的结构:,5,4,3,2,1,1。项目轴X轴;,柏拉图,1.3 QC七大手法,1。项目轴X轴;,2。频数轴主Y轴;,5。累积不良率折线图形;,4。累积不良率轴次Y轴;,3。频数柱状图形;,(最大值为所有频数之和),(从左至右频数从多至少,最后 “其它”为几项之和),(最大值为100%),三.柏拉图的作用:,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A,H,C,D,F,M,其它,A,H,C,D,F,M,其它,此3项占整个问题的80%左右,为主要控制对象。,此4项以上只占整个问题的20%左右。,关鍵的少数,1.3 QC七大手法,1.3 QC七大手法,1)对需分析的数据,按项目分别求和统计,从上至
13、下按大小顺序填入下表的“项目”和“频数”栏目,对于最后项目发生频数(次数)很少的项目合并成“其它”项填入下表;,某产品品检记录,按项目分别求和,按频数排序,四.柏拉图的制作:,1.3 QC七大手法,2)计算各项目的单项百分比例;,合计,358,用每项的频数,除以,总频数;,150,358,41.9%,80 358 22.3%,72 358 20.1%,23 358 6.4%,20 358 5.6%,5 358 1.4%,8 358 2.2%,与此类推,求出总频数,四.柏拉图的制作:,1.3 QC七大手法,四.柏拉图的制作:,3)依次求出各项目对应的累计百分比,最后一项应为100%;,41. 9
14、%,64. 2%,84. 4%,90. 8%,96. 4%,97. 8%,100. 0%,等于本项不良率,等于上项与本项不良率之和,等于上项累计不良率与本项不良率之和,等于100%,与此类推,四.柏拉图的制作:,1.3 QC七大手法,4)绘画,画出项目X轴,画出频数主Y轴,对照主Y轴,将频数用柱形图表示;,画出累计不良率次Y轴,100%处与主Y轴频数总数位置相同;,对照次Y轴,将累计不良率描点后从左至右依次连成折线;,150,80,72,23,20,5,8,41.9%,64.2%,84.4%,90.8%,96.4%,97.8%,100%,1.3 QC七大手法,五.柏拉圖的分析:,1。从次Y轴8
15、0%(或左右)刻度向内画一水平线;,ABC3类分析方法,3。在垂直线左边的项目, 则为主要项目主要或关键问题之项目。,2。从水平线与折线相交点处,向下作垂直线;,柏拉图,1.3 QC七大手法,第四章 特性要因图,因果图 鱼骨图,1.3 QC七大手法,定义:一种能一目了然的表示结果(特性)与(影响特性的要因)原因之影响情形或两者间关系之图形.由于形狀就像魚的骨头,所以又叫做魚骨图.,特性要因图,1.3 QC七大手法,目的:通过图形的绘制来展开影响结果的各种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寻求主要原因.,适应范围:品质纠正、预防和改善过程中均适应,特性要因图,1.3 QC七大手法,展开类型(1): 按五大要素(
16、人、机、料、法、环),特性要因图,1.3 QC七大手法,展开类型(2): 按工序项目,钻孔,下料,扩孔,磨孔,铰孔,刀痕,刀具材料,刀具磨损,牌号,成份,乳化剂,研磨剂,刀具刃度,技术,孔粗糙度达不到要求,乳化剂,技术,车,走偏,特性要因图,1.3 QC七大手法,展开类型(3): 按原因罗列,工具头间隙大,铁屑清除干净,油泵压力不足,刀具硬度低,比例界限范围大,量具失检,控制治炼,阀芯磨损,磨刀退火,油泵渗漏,材料选用不当,孔粗糙度达不到要求,吃刀深度不一致,工人技术,润滑油配比不准,测量误差大,机床振动,间隔过大,特性要因图,1.3 QC七大手法,作图步骤:,2) 确定与问题相关的方面(人、
17、机、料、法、环)或过程或主要在原因;,3) 从问题这个结果出发,依靠与会人员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列明所有可能的原因项目;,4) 根椐所列明的项目,加以比较讨论或以与会人员投票方式,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作适当标识)为止。,1) 明确问题的内容;,方法,环境,机器,人员,原物料,变形?,特性要因图,1.3 QC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图 案例分析:,冲床,能力不足,杂事多,作业不规范,如何提高换线调整效率?,调整方法不统一,设备,老化,漏油,损坏,不规范,未保养,损坏,机器,其它,方法,人,调整不当,偷懒,怕累,怕麻烦,凭经验,技术不足,意识差,新人,经验少,心情不好,冲床调度不够,设备不足,
18、架料机损坏,判断错误,材质差,材厚不一,用错,材料,送距,太长,太短,收料机,感应不灵,不通电,脱料,太迟,太早,时机不当,未教育,夹料,太松,无标准,太紧,5,6,4,3,2,1,7,1.结果的描述应是“为何”,而不应是“如何”;,2.主要因素应加框表示;,5.主观原因展开意义不大;,4.没有原因项目,何来展开;,6.此项应归属“机器”方面;,3.使用箭头符号;,7.此项与“机器”无包含关系;,9,8,8.选定项目应为最底层内容;,9.划水平线与60度斜线;,1.3 QC七大手法,冲床,能力不足,杂事多,凭经验,为何换线调整效率低?,X设备,老化,漏油,损坏,不规范,未保养,损坏,机器,其它
19、,方法,人,调整不当,技术不足,意识差,新人,经验少,冲床调度不够,设备不足,架料机损坏,判断错误,材质差,材厚不一,用错,材料,送距,太长,太短,收料机,感应不灵,不通电,脱料,太迟,太早,时机不当,未教育,夹料,太松,无标准,太紧,工作,特性要因图 案例分析纠正结果:,1.3 QC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图,大家来思考:,为什么饭菜不好吃?,1.3 QC七大手法,第五章 散布图,何谓散布图: 就是反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紙上以纵轴表示結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出分布形态,根据分布的形态來判断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這里讲的数据是成双的,一般來說成对数据有三种不同的对应关系: 1.
20、原因與結果數據關係. 2.結查與結果數據關係. 3.原因與原因數據關係.,1.3 QC七大手法,目的:通过相关分析能找到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为分析品质问题提供便利,从而查出问题的本质之所在。,适应范围:计量型数据分析 。,散布图,方法/步骤 :,确定两个变量(X,Y),在坐标系中描点 ;,根据所有点的分布趋势确定回归直线 ;,依据回归直线的斜率(相关系数r值)判定结果 ;,确立主变量(X)的取值范围和档位值,并收集(或试验)X值情况下的Y值;,温度(X)与压力(Y),及相关关系表达主题;,案例 :,压力随温度变化的相关性,14 15 23 20 27 25 29 32,45lr1,X (温度)
21、与Y (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1.3 QC七大手法,散布图,X与Y完全成线性相关,完全正相关,完全负相关,r1,r-1,等于45,1.3 QC七大手法,散布图,1.3 QC七大手法,散布图,X与Y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lr1,不等于45,1.3 QC七大手法,散布图,X与Y没有线性关系(不相关),r0(回归直线平行于x轴),1.3 QC七大手法,第六章 直方图,定义:用横坐标标注质量特性的测量值的分组值,纵坐标标注频数值,各组的频数用直方柱的高度表示,这样就作出了直方图;,1.3 QC七大手法,目的:显示数据的 波动状态;,适应范围: 一般用于:数据整理;,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
22、;,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研究质量分布;,调查工序能力。,直方图,1.3 QC七大手法,分析用直方图进行步骤:,(3)将取整值对照下表即可确定组数,这时取整值对应的测量单位倍数的数值即为组距,(1)从数据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时应去掉相差悬殊的异常数据,(2)用测量单位的1、2、5倍除以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并将所有得值取整数.,例1:某零件的一个长度尺寸的测量值(mm)共100个,测量单位为0.01mm,数据为100,取组数为9是合理的,即组距为0.02,以上例子中,最大值为42.44,最小值为42.27,极差=42.44-42.27=0.17mm为了求出组距,可用0.01
23、mm的1、2、5的倍数除以极差0.17mm.0.170.01=17 0.170.02=8.5(取整数为9) 0.170.05=3.4(取整数为3),1.3 QC七大手法,(4)完成下列频数表,(4-1)计算平均数X p,X p=42.355,(4-2)列出各组组中距,(4-3)列出各组组边界值,X p-h,A=Xp-h/2,X p+ h,X p,A-h,A-3h,A-2h,A+ h,A+2h,A+3h,A+4h,Xp+2h,Xp+4h,Xp+3h,Xp-3h,Xp-2h,直方图,1.3 QC七大手法,(4-4)统计各组频数,42.445,42.265,(5)在数轴上画出柱状图,28182227
24、14621,1.3 QC七大手法,(1)根椐取样数据对照下表确定组数(一般取奇数);,(2) 以规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以组数后取测量单位倍数为组距;,例2:某零件的一个长度尺寸的测量值(mm)共100个,测量单位为0.01mm 要求为42.350.08,数据为100,取组数为9,组距=0.169=0.0177 (取整数为0.02),(4)在数轴上画出柱状图,与例1相同,与例1相同,长度,1.3 QC七大手法,直方图结果判定:,加工能力过高,加工能力尚高,加工能力高,直方图,1.3 QC七大手法,加工能力一般,抽样数据在规格内,抽样数据在规格内,直方图,1.3 QC七大手法,加工能力差,抽样数
25、据大部分在规格外,抽样数据中有离散现象,直方图,1 控制图的益处2 控制图分类及选用3 控制图的准备工作4 控制图制作及应用(X-R)5 各种类型控制图系数和公式汇总,第七章 控制图过程控制的工具,1 控制图的益处 什么是控制图,上控制限,中 线,下控制限,控制图的不断重复的程序, 控制图的益处合理使用控制图能够:现场人员了解过程变差并使之达到统计受控状态的有效工具。有助于过程在质量上和成本上持续地, 可预测地保持下去。对已达到统计受控的过程采取措施, 不断减少普通原因变差, 以达到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的改进目标。为现场人员、支持人员、设计人员,顾客等提供有关过程性能的共同语言。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质 管理 常用工具 简介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3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