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讲义ppt课件.ppt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讲义ppt课件.ppt(2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产业经济学,经济学系 马永红,2,主要内容,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产业结构第三章 产业结构政策第四章 产业关联第五章 市场结构第六章 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第七章 产业组织政策,3,第一章 导论,4,1.1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与方法,一、产业的形成与分工1.定义:指具有某类相同特征的企业的集合或系统2.产业的层次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的产业(第一层)以技术、工艺的相似性为根据划分的产业(第二层)以经济活动的阶段性为根据将国民经济划分几大部分(第三层),5,3产业的形成(1)一般分工:三次大分工,形成工、农业大类(广义产业) 特殊分工:工农业内部的分工(狭义产业) 农业 工业内部(2)农业:种
2、植、牧业、渔业、林业 工业:纺织服装 钢铁机械(3)19世纪:石化工业、电子工业 20世纪:核工业、信息业、宇航业,6,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 与其他学科的区别:(1)与经济学的区别(2)与工业经济学区别:现代工业历史发展的经济规律、探讨规律应用于管理(3)与政治经济学区别:社会生产关系。一般经济规律和基本原理是理论基础,7,2研究领域,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 2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相结合 3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相结合 4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 5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8,1.2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一、产
3、业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产业经济学的形成是对日本产业政策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日本战后 出口导向战略(1)19451955年,日本战后的经济复兴时期,9,(3)60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 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学界为了给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对产业经济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其他各国经济学界为探索日本成功的经验,对日本的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所依据的产业经济理论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多角度的研究,促成了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产业经济学的诞生。,(2)1955年以后,经济振兴,尽快赶超欧美经济发达国家,10,二、产业经济学的发展 80年代初,产业经济理论开展引入我国,随后,
4、产业经济理论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传播普及开来。大量论文、著作涌现,出现一批专门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工作者和研究机构。产业经济学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根本依据。,11,1.3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 从理论上看,有利于填补经济学学科研究的空白,丰富和充实经济学学科体系。,二、现实意义 从实践上看,产业经济学意义更加重大 (1)研究产业经济学,制定正确产业政策,有利于我国实现两个转变 (2)研究产业经济学,制定正确产业政策,有利于产业结构高度化,促进经济发展 (3)有利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和形成规模经济 (4)有利于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12,第二章 产业结构,13,2.1 产业分类与产业发展,一
5、、产业分类1. 三次产业分类法(1)1935年,费希尔按人类经济活动发展阶段划分了三 次产业 第一次产业:生产物取自自然(农业、畜牧业) 第二次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的生产物(制造业) 第三次产业:繁衍于有形物质财富生产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服务业)(2)1940年,统计学家克拉克实证研究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澳大利亚、新西兰统计学界予以承认,正式出现于政府的统计手册上,然后流行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因此,有人将此分类法称为“克拉克大分类法”。,14,(3)80年代中期,该方法引入我国 第一产业为农业: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煤
6、气的制造和供给业。 第三产业指除一、二产业外的其他产业。,两大部分,四个层次,15,(4)在其他国家的运用 澳大利亚、新西兰(矿业属第一产业,运输属第二产业) 日本(矿业属第二产业) 美国库兹涅茨分类法,16,2. 生产结构分类法(1)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时,将全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分为,该方法的限制: A.未涵盖全部产业,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未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B.实际工作中划分困难,17,(2)农轻重分类法,结论:该方法只适用于工业化发展程度低的国家。,18,(3)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对工业化过程进行考察时,将工业部门分类,分类原则
7、为:,19,(4)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的生产结构分类法 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将产业分为七大项: A.基础材料产业:矿业、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金属材料 B.加工组装产业:一般机械、电气机械、运输工具、精密仪器 C.生活消费品产业:食品、纺织、造纸、其他制造业 D.建筑业 E.商业 F.服务业 G.其他,20,3. 标准产业分类法(1)特点,(2)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大、中、小、细项(3)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个小类,21,A 农、林、牧、渔业B 采矿业C 制造业D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 建筑业F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 信息传输、计算机
8、服务和软件业H 批发与零售业I 住宿和餐饮业J 金融业K 房地产业L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也O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 教育Q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 文化、体育与娱乐业S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T 国家组织,22,制造业(C) : 农副食品加工业(13) 食品制造业(14) 饮料制造业(15) 烟草制品业(16) 纺织业(17): 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171) 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172) 麻纺织(173) 丝绢纺织及精加工(174) 纺织制成品制造(175) : 棉及化纤制品制造(1751) 毛制品制造(1752) 麻制品制
9、造(1753) 丝制品制造(1754),23,4. 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分类法,局限性:各种类型的范围不易确定(要素有替代性),二、产业发展1. 发展的含义(1)发展通常指事物变化的一种不可逆的、长期动态过程。(2)发展通常是指事物质态的变化。(3)发展通常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4)发展通常被赋予积极的价值评价含义。,24,2. 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1)定义:产业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不断进步的产业演化过程。(2)基本要素: 产出增长 结构变迁 福利改善,25,3.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1)需求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投资结构 个人消费需求 投资和消费结构的平衡(2)供给
10、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自然资源 人力资源 资金供给 生产技术体系,26,(3)对外贸易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 国际技术转移(4)经济制度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5)环境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27,4. 产业生命周期(1)形成期 产业形成的特点和本质,形成,28,产业萌芽的特点:A. 产品单一,只有少数几个企业B. 产品销路不广C. 成本高,产量小,收益少D. 未形成独立生产体系E. 产品知名度低产业形成要素:A. 最核心、最首要因素是资本形成B. 新技术的产生、推广应用是关键C. 产业创新和企业创新很重要,29,产业形成的条件和标志 条件: A. 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最基本、最重要条件
11、B. 资本的支持与资源稳定供给是基本保证 C. 政府的产业政策有重要影响 标志: A. 应具备一定规模 B. 有专门化的从业人员 C. 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D. 专门化的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产业形成方式 A. 产业分化 B. 衍生方式 C. 新生长方式,30,(2)扩张期(成长期) 产业扩张的实质与特点 实质:扩大再生产 特点:A. 是一个充实和完善的过程 B. 是一个产业选择的过程 C. 有大批企业转产加入该行业 产业扩张的度量 A. 产出增长率 B. 产业产值和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和地位变化 C. 产业资产总规模和劳动力就业人数的变化 D. 产业的主要产品在国民消费总支出中的相对变化
12、率,31,(3)成熟期 产业成熟的过程: 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实现过程 实质和特点 实质:A. 表现在技术上的成熟和先进 B. 表现在生产上的成熟 C. 生产工艺的成熟 D. 产业组织上的成熟 特点:A. 强盛 B. 生产能力接近饱和状态 C. 成为支柱产业,32,(4)衰退期 产业衰退的含义与本质,本质: A. 产业创新能力的衰退或降低 B. 生产要素的退出 C. 是对产业自身的否定并孕育新产业和新产品的过程,产业衰退的标志和特征 A. 生产能力大量过剩 B. 利润率下降,33,C. 退出现象大量发生 D. 重要产业或大面积的产业衰退可能引起经济波动 E. 产业衰退过程可能出现“复兴”或“中兴
13、”,但最终要衰落 F. 产业的衰退期延续时间最长 产业衰退的逆作用力 A. 需求惯性 B. 企业家的努力 C. 企业的技术和产品革新 D. 政府保护,34,(5)典型增长率 形成期:12 成长期:810 成熟期:46 衰退期:102 (6)产业生命周期的特点 缓慢的周期曲线变化率 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 周期曲线的非典型性4. 产业的发展阶段 (1)新兴产业 (2)支柱产业 (3)衰退产业,35,2.2 国际分工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一、国际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 较早系统提出国际分工理论的是亚当斯密。他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一书中明确指出:倘若外国能提供比我们自己生产还廉价的商
14、品,那么,我们最好放弃自身所具备的这部分生产而购进这些商品,我们从而可得到某种利益。 由于斯密特别强调了分工所必备的各方绝对优势这一条件,所以也就把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称之为绝对优势理论。,36,2比较优势理论 由大卫李嘉图提出的另一种国际分工理论。 李嘉图认为,构成国际分工进而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是斯密所说的分工各方都必须具备绝对优势,而是分工各方只要具备了比较优势即可。这就是理解调比较优势理论的实质。 3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和他的学生俄林提出了国际分工的新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由于双方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生产不同商品时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导致了一方将出口那些自身要
15、素供给丰,37,裕且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多的商品,同时又会进口那些自身要素供给稀缺并且价格昂贵的生产要素多的商品。双方通过这样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就都能获得分工和贸易的好处,也就是获得了李嘉图所说的比较优势。 4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与李嘉图静态的比较优势理论相对应的是所谓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从动态的观点来看,一个国际参与国际分工,主要不取决于静态的比较优势,而应当取决于该国从国际分工中所能获取的贸易利益,且这种贸易利益是应当有利于加快其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演进的。,38,二、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阶段 1要素驱动阶段:国际竞争优势是以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为基础的。 2投资驱动阶段:
16、国际竞争优势是以国家及企业积极的投资意愿和能力为基础的。 3创新驱动阶段:在此阶段,民族企业能在广泛的领域成功地进行市场竞争,并实现不断的技术升级。 4财富驱动阶段:此阶段是最终导致产业竞争力衰退的时期。,39,三、与国际分工有关的产业结构发展模式 1雁行形态发展模式 该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在考察日本羊毛工业品贸易趋势后提出。是后发工业国为了弥补与工业发达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采取的一种发展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1)导入期发展阶段:工业发达国家先行开发和生产,后发工业国进口 (2)进口替代阶段:后发工业国具备了生产能力,实行国产化替代进口 (3)出口阶段:消化吸收形成比较成本优势,出口国
17、外,40,2产品循环发展模式 1966年,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弗农教授提出。描述了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 (1)导入期:发达国进行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国内市场开拓完成。 (2)成熟期:向不发达国出口,不发达国也具有生产能力,发达国跨国直接投资。 (3)标准化期:产品逆向进口到发达国,使该国放弃或减少该产品的生产,转向于新产品的开发研制。3同时开发发展模式 是后发工业国在发展技术集约型产业中采取的一种主要模式。该模式是像日本这种后发工业国在对工业先行国的赶超已经接近尾声时,为使本国高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以保证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而采取的一种发展模式。,41,四、产业结构的国际转移,1
18、优势产业的国际转移 欧美等发达国家通常对外转移具有垄断优势的产业,其转移多发生在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发达国家具有的垄断优势包括:(1)在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所拥有的专有技术(2)管理诀窍(3)国际市场营销优势(4)拥有或易于取得稀少性原料(5)生产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6)财务方面的规模经济优势(7)品牌优势,国际转移,42,2边际产业的国际转移 该模式由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提出。是日本等后发工业国产业国际转移的模式。 边际产业是指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 小岛清称这种投资为“日本式的FDI”。它具有如下特点: (1)以资源开发、纺织品、零部件等标准化产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FDI为中心
19、,其目的是振兴并促进东道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2)中小企业FDI比重也很大,从与东道国技术差距最小的产业依次进行FDI; (3)不搞拥有全部股权式的子公司,而主要是合资形式和非股权安排方式。,43,2.3 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标准,产业结构的优化,包括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标准1产业结构高度化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从较低级的形式向较高级形式的转换过程,也可称其为产业结构的升级。 2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衡量标准,44,(1)标准结构方法 该方法是将一国的产业结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产业结构的平均高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
20、构的高度化程度。 利用这种方法,库兹涅茨提出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标准结构”。根据“标准结构”就能了解一国经济发展到哪一阶段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程度。,45,46,(2)相似性系数法 这是以某一参照国的产业结构为标准,通过相似性系数的计算,将本国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国产业结构进行比较,以确定本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程度的一种方法。,相似性系数,47,中日产业结构相似性比较,48,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标准1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其实质是指各产业之间存在着较高的聚合质量。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衡量标准(1)与“标准结构”进行比较 所谓标准结构,是在大量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而得到的,
21、它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因此,可以其作为参照系,与某一被判断的结构进行比较,从而检验被判断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2)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产业结构作为一个资源转换系统,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它的产出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就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49,(3)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比较协调 结构平衡的问题,在产业结构上的反映,就是各产业间是否具有一种比较协调的比例关系。因而,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也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4)能否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资源 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其功能就是对输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按市场的需求转换为不同的产
22、出。在此转换过程中,显然转换的效率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指标。因此,对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也就成为判断一个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了。 对资源合理有效的利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 A.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B. 利用多种渠道,充分利用系统内外的各种资源。,50,第三章 产业结构政策,51,3.1 主导产业的选择政策,一、主导产业与产业结构的演进1主导产业的定义 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2主导产业的特征(1)能引入创新并创造新的市场需求(2)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3)对其他产业的增长有直接和间接的诱
23、发作用,52,3产业结构的演进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表现形式是主导产业的有序更替。因此,更多的国家是以由一组产业构成的主导产业体系来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总结并提出了二战以来世界上形成过的五种主导产业体系: (1)作为起飞前提的主导部门体系 (2)替代进口的消费品制造业综合体系 (3)重型工业与制造业综合体系 (4)汽车工业综合体系 (5)生活质量部门综合体系,53,二、主导产业的选择1.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1)产业关联度基准 赫希曼基准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名著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应该依据后向联系水平确定主导产业。也就是说,主导产业部门的选
24、择应依工业部门后向联系系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赫希曼基准的意义: A. 主导部门的选择以最终产业的制造部门为主,这样主导产业部门的市场需求有保证。,产业关联效果,54,B. 因主导部门具有强烈的中间产品需求倾向,这又为支持主导部门增长的中间投入部门提供了市场。(2)罗斯托基准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 主导产业部门在经济起飞中能够起到以下作用: A. 回顾影响(后向联系效应) B. 前瞻影响(前向联系效应) C. 旁侧影响(旁侧效应) 可见,罗斯托基准是依产业部门间供给和需求的联系程度来确定主导部门的。 赫希曼基准和罗斯托基准都是依产业间的关联度大小来确定主导产业部门的,他们的着眼点都在于主导产业
25、的带动或推动作用。因此,有人把这两个基准合称为产业关联度基准。,55,2. 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是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提出的选择主导产业的标准之一。 需求收入弹性是需求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之比,表示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依赖程度。 筱原认为,在选择主导产业时采取的需求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将那些随着收入增长,需求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以需求收入弹性作为基准,就是优先发展那些收入弹性比较大的产业,以满足社会迅速增长的需求。,56,3. 生产率上升基准 也是日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 这里生产率是指产出对全部投入要素之比。 该基准的基本思想是从供应角度对主导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工程 大学 经济管理 学院 产业 经济学 讲义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3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