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工厂员工培训管理.docx
《8工厂员工培训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工厂员工培训管理.docx(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厂经营理念 卓越工厂运作管控系列员 工 培 训 管 理 主编 企业管理咨询顾问师 前 言企业要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获胜,一定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而员工培训与开发是提高素质必不可少的一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是否重视员工培训与开发可以预见其未来的竞争潜力。员工的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为了使员工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和行为,以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以及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贡献。同时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基本素质、技能的提高及企业的运营,所以其作用很大。培训工作如何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满足员工求知的要求,如何培养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如何使培训的结果在工作中进行转移并取得预
2、期的效果,是培训的工作重点所在。目录第一章培训概述9第一节什么是培训9一、培训的本质是学习9二、培训是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行为或过程9三、培训可使员工和企业达到双赢9第二节 培训的必要性10一、从根本上说,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在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10二、职工培训存在的诸多误区也在促使我们重新认识职工培训的必要性10第三节 培训的原则11一、系统性原则11第四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2一、符合企业的培训目的12二、符合成年人学习规律12三、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12四、培训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12五、组织培训和自我提高相结合12六、人格素质培训与专业素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13七、因材施教的原则
3、13第二章 培训部门的建设13第一节 培训部门设置形式13一、行政部或人事部13二、人力资源部或培训部14三、培训中心或组织发展部14四、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14第二节组织中不同人员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15一、最高领导层15二、 人力资源部门15三、各部门领导15四、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的角色与能力要求15第三节 培训组织机构16一、 确定培训部门设置形式和组织中不同人员在培训工作中16二、 在明确培训机构中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时16第三章 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17第一节 培训课程体系建设17一、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与方法17二、 岗位分析18三、 能力建模18四、 课程形成19五、体系建立19第二
4、节 培训课程分类19一、培训课程分类原则19二、 培训课程举例20三、 培训课程体系蓝图20四、 建议23第三节 培训师资建设24一、内部培训师管理模式24第三节培训信息管理29一、 规划、开发培训信息管理体系步骤29二、 培训信息管理体系的要素29第四章 培训日常运营管理30第一节 培训需求分析30一、 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30二、 培训需求分析的层次32三、 组织分析32四、 任务分析33第二节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36一、 年度培训计划内容36第三节 培训组织及实施40一、培训实施前的准备工作40二、 培训实施中41三、 培训实施后42第四节 培训效果评估43一、 决定培训评估的层次43二、
5、 学员反应层次的评估44三、 学员学习层次的评估45四、 学员行为层次的评估47五、 学员绩效层次的评估50第五章 企业培训的标准54第一节 企业人员培训的标准54第二节 企业分层培训54第三节 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规划54一、 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54二、 基础课程系列57三、 专业课程系列59第六章 优质培训课程63第一节 卓越管理者的九项核心管理技能63一、课程针对情境63二、 课程特定人群64三、 课程收益65第七章 课程主要内容65一、 角色认知65二、 识别技术67三、 团建技术68四、 激励技术68五、 沟通技术70六、判断技术71七、组织技术72八、执行技术73九、授权技术74第
6、八章 常见课程设计75第一节 计划管理类培训课程设计75一、如何管理时间75二、如何制订工作计划76第二节 沟通管理类培训课程设计78一、如何有效沟通78第三节 领导能力类培训课程设计80一、领导能力提升之道80第四节 团队建设类培训课程设计81一、如何打造团队81第五节 高效执行类培训课程设计83一、高效执行力开发与塑造83第六节 企业文化类培训课程设计85一、如何提炼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85第七节 新任新晋升培训课程设计87一、从校园人到企业人87第八节 生产管理类培训课程设计88一、生产计划与物料管控实操训练88二、金牌班组长7项修炼90第九节 质量管理类培训课程设计92一、TQM全面
7、质量管理技能提升训练92第十节 采购管理类培训课程设计94一、360全面降低采购成本94二、如何进行供应商管理96第十一节 人事管理类培训课程设计98一、非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98第一章 培训概述第一节 什么是培训培训是使受训人员通过有计划的、连续的学习而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及行为的定向改进的行为或过程,以使其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这一概念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 培训的本质是学习人类自蒙昧进入文明就开始了学习活动,从施教者的角度看,就是对被教育者的培训。因此,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培训其本质都是让受训人员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受训人员能掌握工作
8、所需要的知识、技术,也能通过必要的训练获得各种工作技能。二、 培训是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行为或过程人们通常以为让员工上一堂某某讲师的课就是培训,这种理解是狭义的。企业培训应通过确定培训目标、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最后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进而反馈、修正这样一个有计划的系统工程,而不是心血来潮的临时意念。三、 培训可使员工和企业达到双赢培训是公司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可以让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多个方面取得不断的进步,这为员工将来的发展和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是极为有利的。人不学习就会落后,企业给员工提供培训,就是为其创造有利于学习、成长的环境!员工的能力上升了,公司的效益自然就
9、会跟着提升。因此,培训是能够让员工和企业实现双赢的有效措施。第二节 培训的必要性一、 从根本上说,员工培训的必要性在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组织及组织成员必须及时充电,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生存和发展。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无论职工还是领导,或是整个组织,都面临着这个严峻的挑战。事实已证明:成功的组织基本上都将抓好培训视为使组织成功的重要方法;成功的组织必定是那些帮助其员工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组织。长期以来,国际上的许多著名企业都非常重视职工培训,比如,美国联邦快递每年花费2亿多美元用于职工培训,这一费用占组织总开支的3%左右。二、 职工培训存在的诸多误区也在促使我们重新认识职工
10、培训的必要性虽然培训有着诸多好处,但仍有不少职工因怕耽误自己的时间而不愿意接受培训,实际上不仅如此有些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管理者其本身也不愿意对职工进行培训,担心既花时间又怕职工学好之后另谋高就。不少组织的管理者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培训后,职工如果不安心本职工作,弄不好,跳槽到别的组织,甚至跳槽到竞争对手的组织。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认为:一些组织对职工培训存在几大误区。培训成本能省则省。目前,许多组织经营者较偏重市场运作,在广告投入上更是不惜“一掷万金”,渴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忽视了显效期较长的“培训”投资。原因在于,一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培训是一种成本,应该尽量降低,因此能省则省,在组织培训
11、方面投入的资金甚少。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有的组织认为组织效益好时不需培训,实则不然。要知道今天效益好,并不意味着明天效益好。据统计,世界500强的组织,平均寿命为30年左右,美国新组织80%在第二年就宣布倒闭。因而在组织经济效益好时,适当加强培训,可以保持组织可持续发展。加强职工培训是改变组织经济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反之,缺乏职工培训,则会使职工的不适应增多,从而导致组织经济效益下滑。高管人员不需培训。一些组织的最高领导人错误地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基层的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的,而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其理由是:他们都很忙,他们经验丰富,他们本来就是人才。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该说,一个组织高层管
12、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对于组织发展的影响最大,因而高层管理人员更需更新知识,改变观念,从而才能领导和带动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国外许多知名组织就做出这样的规定:越是高层管理者,参加的培训就越多,有的甚至把培训作为一项福利按职位进行分配。以上这些误区或多或少、或早或晚地影响了组织成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发展。在组织竞争日益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的今天,培训无疑是组织培养高素质职工并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许多组织已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已把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大量的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职工培训非常有必要。而最重要的是让员工明白自己需要培训,需要提高自己和怎样提高自己。
13、这也正是我写此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培训、接受培训,并好好利用培训,有效的提升自己、增效企业。第三节 培训的原则一、 系统性原则人员培训是一个为员工提供思路、信息和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效率的过程。那么人员培训原则的重点就在于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理论来激发员工的全部潜力,并帮助他们把握自己的前途和才能,从而实现企业人员培训的目的。人员培训的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为培训过程的全员性、全方位性和全程性。1、 全员性 1)、全体生产岗位员工都是受训者。培训工作并不仅仅针对新员工,一线的操作工、基层管理层都需要接受培训,只不过培训的内容、方式和形式各有差异而已。2)、全员都是培训者。全员性不仅
14、体现在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接受培训,而且体现在每一位员工同时还是培训者。2、全方位性 全方位性主要体现在培训的内容丰富宽泛,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3、全程性全程性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培训过程贯穿于员工职业生涯的始终,是指为达到职业生计划所列出的各种企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和发展性(培训、教育)活动。对员工职业生涯的培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培训对象是针对新进入企业的员工,培训的内容订包括本企业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企业精神及有关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第二阶段:培训对象是针对在岗的生产员工,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与工作直接有关的技能,如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内容。第三阶段:培训对象是针对
15、资深员工,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管理知识技能、人际关系及各部门工作协调能力。第四阶段:培训对象是倾向性的价值员工,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技能方面的提高等。第四节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指根据运营的实际状况和受训者的特点开展培训工作,即讲授专业技能知识和一般原理,提高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又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一原则要求培训工作做到:一、 符合企业的培训目的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基础能力,提高广大员工在生产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组织的效益。 二、 符合成年人学习规律 在培训时注重实践,少讲理论,多讲操作。符合成年人的学习习惯,这有
16、助于培训效果的提高。三、 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决定培训时要积极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强调学员的参与和合作,培训方式要多以体验性的操练为主,比如案例分析、角色份演、情景模拟等,让学员在实践中补充理论的知识和内涵,反过来指导对理论的理解与吸收。做到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四、 培训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全员培训就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职的各级各类人员都进行培训,这是提高全员素质的必由之路。但全面并不等于平均使用力量,仍然要有重点,即重点培训技术、管理类生产岗位员工。五、 组织培训和自我提高相结合一个良好的组织培训体系,能促进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学习的动力,并切实
17、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因此,在培训中一方面要强调正规的组织培训,同时更要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形成学习型组织,从而真正达到培训的满意效果。六、 人格素质培训与专业素质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在人员培训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人格素质培训。因为知识技能的提高,可以显著改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效率;而人格素质的提高,带给人和组织的转变是无形的,通常这种转变花费的时间也很长,且看不出它对组织绩效的改进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人格素质的提高将对企业带来长远的、积极的影响,对组织绩效的改进起到重要的作用。七、 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尊重和承认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尤
18、其对于成人学习的安排和设计有着极大的影响。他们在学习时往往容易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作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会妨碍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因材施教是在尊重和承认个体的差异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达到促进每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同时由于生产岗位员工更需注重其态度及技能方面的培训,因此对其员工上岗后在工作中的提高培训很重要。建议每个新员工可以拜师傅,让师带徒;也可以一个师傅做多个新员工的“辅导员”,在其上岗工作时得以帮助。第二章 培训部门的建设第一节 培训部门设置形式组织中的学习系统,依据组织的规模、所处的发展阶段、学习系统的目标定位等因素,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为组织的发展提供支持。主要包括
19、:行政部或人事部、人力资源部或培训部、培训中心或组织发展部、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一、 行政部或人事部1、 特点 有培训意识,没有专职培训岗位,没有明确培训计划。 培训内容多倾向于新员工入职培训等比较常规和应急性的培训,培训缺乏效果。 后期向人力资源部转型。2、 适用范围该培训部门设置模式适用于企业发展阶段处于初创期,培训对象倾向于企业内部中基层员工。二、 人力资源部或培训部1、 特点 有专职培训岗位,开始规划年度培训计划。 开始根据岗位要求和员工职业发展设计课程,并着手建立培训体系。 成立了培训部,但仍归属于人力资源部,对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负责。2、 适用范围该培训部门设置模式适用于企业发展阶
20、段处于发展期,培训对象倾向于企业内部中基层员工。三、 培训中心或组织发展部1、 特点 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培训体系。 开始着手定制开发内部的培训课程,建立讲师队伍。 成立了独立于人力资源之外的培训机构,已具备企业大学雏形。2、 适用范围该培训部门设置模式适用于企业发展阶段处于成熟期,培训对象包括企业内部中基层员工和企业内(外)部中高层员工(客户)。四、 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1、 特点 组织形态上,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和使命、愿景等。 硬件上,有独立的培训基地,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等。 软件上,有健全的培训体系,独立的课程开发能力,完善的管控和评估系统。2、 适用范围该培训部门设置模式适用于企业发展阶
21、段处于壮大期,培训对象包括企业内部中基层员工和企业内(外)部中高层员工(客户)。第二节 组织中不同人员在培训工作中的职责培训活动除了与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密切相关外,还需要组织中其他成员的密切配合。组织中参与培训工作的人员主要包括:最高领导层、人力资源部门、其他职能部门和员工。这四种角色在培训与开发活动中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一、 最高领导层 提供培训与开发的总体政策与程序,以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推行。 提供行政上的监控。 提供权利上的保障,以确保培训管理的权威性。 提倡和建立适合培训的企业文化。 对培训与开发的理解和支持等。二、 人力资源部门 中长期培训开发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与管理。 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厂 员工 培训 管理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