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ppt课件:第五章 气体吸收.ppt
《化工原理ppt课件:第五章 气体吸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ppt课件:第五章 气体吸收.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第五章 气体吸收,第一节 概述,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第四节 吸收塔的计算,第五节 填料塔,2,第一节 概述一、吸收操作的应用 二、吸收过程与设备 三、吸收过程分类四、吸收剂的选择,3,一、气体操作的应用,吸收的依据,混合物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4,二、吸收过程与设备,5,6,(1)溶解度大;,三、吸收过程的分类,四、吸收剂的选择,7,选择原则:经济、合理。,8,第二节 气液相平衡一、 平衡溶解度二、 亨利定律三、 气液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9,一、平衡溶解度,平衡状态:一定压力和温度,一定量的吸收 剂与混合气体充分接触,气相 中的溶质 向溶剂中转
2、移,长期充分接 触后,液相 中溶质组分的浓度不再增加,此时,气 液两相达到平衡。,饱和浓度: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10,平衡分压:平衡时气相中溶质的分压。,平衡状态的因素,FC2=32+2=3,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一定时,p*A =f1( x ) y*=f2(x) p*A =f3( cA ),11,12,13,14,讨论:,(2)温度、y一定,总压增加,在同一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x随之增加,有利于吸收 。,(1)总压、y一定,温度下降,在同一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x随之增加,有利于吸收 。,(3)相同的总压及摩尔分率, cO2 cCO2 cSO2 cNH3,氧气等为难溶气体,氨气等为易溶气体
3、,15,(一)亨利定律 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上方气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率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亨利系数。,二、亨利定律,16,讨论:,1)E的影响因素:溶质、溶剂、T 物系一定,,2)E大的,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E小的,溶解度大,易溶气体,3)E的来源:实验测得;查手册,17,1),(二)亨利定律其它形式,H与E的关系:,18,H的讨论:1)H大,溶解度大,易溶气体 2)P对H影响小,,2),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19,m与E的关系 :,m的讨论:1)m大,溶解度小,难溶气体 2),20,3),21,三、 相平衡关系在吸收中的应用,(一)判断过程进行的方向,y
4、y*或x* x或,A由气相向液相传质,吸收过程,平衡状态,A由液相向气相传质,解吸过程,吸收过程:,22,(二)指明过程进行的极限,过程极限:相平衡。,23,(1)逆流吸收,塔高无限,,(2)逆流吸收,塔高无限,,(三)确定过程的推动力,(1)吸收过程推动力的表达式,y - y*或x* -x或,24,(2)在xy图上,25,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一、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六、 两相间的双模理论,四、 分子扩散系数,七、 总传质速率方程,二、 等摩尔逆向扩散,三、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五、 单相内对流传质,26,吸收过程:,(1)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内传递;(2)A在相界面上
5、溶解,溶解过程;(3)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液相内传递。,单相内传递方式: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一、 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27,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 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 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 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 面积扩散的物质量,J表示, kmol/(m2s)。,菲克定律: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一 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28,JA组分A扩散速率(扩散通量), kmol/(m2s);,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DAB组分A在
6、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29,理想气体:,=,分子扩散两种形式:等摩尔逆向扩散,组分A通过 静止组分B的扩散。,30,二、等摩尔逆向扩散,31,等摩尔逆向扩散:任一截面处两个组分的扩散速率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总压一定,=,32,JA=JB,DAB=DBA=D,等分子反向扩散传质速率方程,传质速率定义: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 单位时间 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量,记作N, kmol/(m2 s) 。,气相:,33,NA=,液相:,讨论,1),34,2)组分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成直线关系。,3)等分子反方向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
7、中。,三、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35,(1)整体移动:因溶质扩散 到界面溶解于溶剂中,造 成界面与主体的微小压差, 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的流 动。,(2)整体移动的特点:,1)因分子本身扩散引起的宏观流动。2)A、B在整体移动中方向相同,流动速度正比于摩尔 分率。,36,微分式,37,在气相扩散,积分式,积分式,38,积分式,液相:,(4)讨论,1)组分A的浓度与扩散距离z为指数关系,39,漂流因子意义:其大小反映了整体移动对传质速率的影 响程度,其值为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较单纯分子扩 散增大的倍数。,漂流因子的影响因素: 浓度高,漂流因数大,总体流动的影响大。 低浓度时,漂流因数近似等于
8、1,总体流动的影响小。,3)单向扩散体现在吸收过程中。,40,扩散系数的意义: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反映 某组分在一定介质中的扩散能力,是物质特性常 数之一;D,m2/s。,D的影响因素:A、B、T、P、浓度,D的来源:查手册;半经验公式;测定,四、分子扩散系数,41,(1)气相中的D,范围:10-510-4m2/s,经验公式,(2)液相中的D,范围:10-1010-9m2/s,42,五、 单相内的对流传质,涡流扩散:流体作湍流运动时,若流体内部 存在浓度梯度,流体质点便会靠 质点的无规则运动,相互碰撞和 混合,组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 向传递,这种现象称为涡流扩散。,43,注意:涡流扩散系
9、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不同,不是物性 常数,其值与流体流动状态及所处的位置有 关 。,总扩散通量:,44,(一)单相内对流传质的有效膜模型,单相内对流传质过程,45,1)靠近相界面处层流内层:传质机理仅为分 子扩散,溶质A的浓度梯度较大,pA随z的 变化较陡。,2)湍流主体:涡流扩散远远大于分子扩散, 溶质浓度均一化,pA随z的变化近似为水 平线。,3)过渡区:分子扩散+涡流扩散,pA随z的 变化逐渐平缓。,46,有效膜模型,单相对流传质的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一层虚拟的膜层内,膜层内的传质形式仅为分子扩散 。,(二)气相传质速率方程,有效膜厚zG由层流内层浓度梯度线延长线与流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E,
10、则厚度zG为E到相界面的垂直距离。,47,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分系数, kmol/(m2skPa)。,=传质系数吸收的推动力,48,气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以气相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 质分系数,kmol/(m2s);,各气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49,液相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二)液相传质速率方程,50,kL以液相组成摩尔浓度表示推动力的液膜 对流传质分系数,kmol/(m2skmol/m3);,以液相组成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液膜 对流传质分系数,kmol/(m2s);,各液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注意: 对流传质系数=f (操作条件、流动状态、物性)
11、,51,六、 两相间传质的双模理论,相际对流传质三大模型:双膜模型 溶质渗透模型 表面更新模型,(一)双膜理论,52,双膜模型的基本论点(假设),(1)气液两相存在一个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存 在稳定的气膜和液膜。膜内为层流,A以分子扩 散方式通过气膜和液膜。,(2)相界面处两相达平衡,无扩散阻力。,(3)有效膜以外主体中,充分湍动,溶质主要以 涡流扩散的形式传质。,双膜模型也称为双膜阻力模型,53,(一)气相传质速率方程,以气相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质 系数,kmol/(m2skPa);,以气相摩尔分率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 总传质系数,kmol/(m2s);,以气相摩尔比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
12、 总传质系数,kmol/(m2s);,七、总传质速率方程,54,(二)液相总传质速率方程,以液相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 质系数,kmol/m2skmol/m3);,以液相摩尔分率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 总传质系数,kmol/(m2s);,以液相摩尔比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 总传质系数,kmol/(m2s);,55,根据双膜理论,(三)总传质系数与单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系统服从亨利定律或平衡关系在计算范围为直线,56,(四)总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57,(五)传质速率的控制,相间传质总阻力 = 液相(膜)阻力 +气相(膜)阻力,注意:传质系数、传质阻力 与推动力一一对应。,1.传质阻力,58,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原理ppt课件:第五章 气体吸收 化工 原理 ppt 课件 第五 气体 吸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