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 7章液液萃取ppt课件.ppt
《化工原理 7章液液萃取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 7章液液萃取ppt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第一章 液液萃取,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第七章 液液萃取,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液液萃取相平衡 第三节 液液萃取过程的计算 第四节 超临界气体萃取简介 第五节 液液萃取设备,第一节 概述液-液萃取(抽提):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对溶剂溶解度的 差异来分离或提纯物质的传质过程。目的: 分离液-液混合物。依据: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之间的差异。(1)几个基本概念 萃取剂(溶剂)S:所用的溶剂; 原料液F:所处理的混合液; 溶质A:原料液中易溶于溶剂的组分; 原溶剂B:原料液中较难溶于溶剂的组分。,(2)
2、 萃取过程的简单流程, 混合传质过程: F(A+B)及S 充分接触,组分发生相转移; 沉降分相过程: 形成两相E、R,由于密度差而分层; 脱除溶剂过程,萃取相Extract,萃余相Raffinate,料液A+BFeed,萃取剂Solvent,混合澄清槽Mixer-settler,两相,萃取相 E, y溶剂相中出现 (S+A+B),萃余相 R, x原溶剂相中出现 (B+S+A),萃余相脱除溶剂得萃余液 R, x,脱溶剂后,萃取相脱除溶剂得萃取液 E, y,(3)实现萃取操作的基本要求 选择适宜的溶剂。溶剂能选择性地溶解各组分,即对溶质具有显著的溶解能力,而对其他组分和原溶剂完全不溶或部分互溶。
3、原料液与溶剂充分混合、分相,形成的液-液两相较易分层。 脱溶剂得到溶质,回收溶剂。溶剂易于回收且价格低廉。,(4) 萃取后组成之间的变化 萃取后:,使组分A、B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应用 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接近 1,采用精馏的办法不经济; 混合物蒸馏时形成恒沸物; 欲回收的物质为热敏性物料; 混合物中含有较多的轻组分,利用精馏的方法能耗较大; 提取稀溶液中有价值的物质; 分离极难分离的金属。,脱出溶剂后:,萃取操作在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上得到广泛发展,如:乙酸乙酯溶剂萃取石油馏分氧化所得的稀醋酸-水溶液 以SO2为溶剂从煤油中除去芳香烃。,19世纪,用于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分离,如184
4、2年用二乙醚萃取硝酸铀酰,用乙酸乙脂类的物质分离水溶液中的乙酸等。石油化工:链烷烃与芳香烃共沸物的分离。例如用二甘醇从石脑油裂解副产汽油中或重整油中萃取芳烃, 如苯、甲苯和二甲苯(尤狄克斯法)。工业废水处理:用二烷基乙酰胺脱除染料厂、炼油厂、焦化厂废水中的苯酚。有色金属冶炼:萃取是湿法冶金中溶液分离、浓缩和净化的有效方法。例如铌-钽、镍-钴、铀-钒体系的分离,以及核燃料的制备。制药工业:从复杂的有机液体混合物中分离青霉素、链霉素以及维生素等。,萃取应用举例,第二节 液液萃取相平衡 7.2.1 三角形坐标图及杠杆定律 (1)三角形坐标 三元混合液的表示方法:,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常用等腰直角
5、三角形),三角形坐标,任意三角形, 表示方法 习惯表示法: 各顶点表示纯组分; 每条边上的点为两组分混合物; 三角形内的各点代表不同组成的三元混合物。,A点 : xA=0.6K点 : xA=0.6 xB=0.4 P点 : xA =0.3 xB =0.3 xS=0.4,注意:组成的归一性,即,1.0,S, 组成的单位 常用质量分率表示(原则上可用任意单位)。,任意三角形坐标,直角三角形坐标,(2)杠杆定律 三元混合物 mR(xA, xB, xs)和mE(yA, yB, ys )混合 形成新的混合物mM, ( zA, zB, zs) :,物料衡算,将方程整理成如下形式:,此式说明,三个组成点M、R
6、、E在一条直线上, 即M点位于RE 点的连接线上。, 称为杠杆定律,或:, 求和点已知R点、E点,求和点 M。,能否将该图美化?,1.0,1.0, 求差点 即从其混合液M中分出组成为(xA, xB, xS), 质量为mR的三元混合物,求剩余的组成及质量。,1.0,1.0,7.2.2 三角形相图 萃取相、萃余相的相平衡关系是萃取设计、计算的基本条件,相平衡数据来自实验或由热力学关系推算。讨论的前提: 各组分不发生化学反应。(1)溶解度曲线及平衡联结线 相平衡数据的测定:,再加入一定量A,搅拌均匀,静止分层,得到互呈平衡的液-液两相(共轭相),得到另一组平衡数据.,加入的B 、S适量,搅拌均匀,静
7、止分层,得到互呈平衡的液-液两相(共轭相),得到一组平衡数据。,混合澄清器,单项区,两项区,Rn,B、S部分互溶三角形相图,En,联结线,溶解度曲线,S,A,B,M,K,Mn,(2)数据标绘及各区的状态 溶解度曲线:各平衡组成点连成一条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联结线:各对共轭相组成点之间的联线,称为联结线; 混溶点: 曲线内为两相区,曲线外为单相区,曲线上的点称 为混溶点; 临界混溶点(褶点) :共轭相的组成相同,其位置和物系有关; 萃取相和萃余相: 以原溶剂为主的相称为萃余相,以溶剂为 主的相称为萃取相。,(3)几类物系的相图 部分互溶物系,A、B,A、S 完全互溶,而B、S部分互 溶;,三
8、角形相图, 完全不互溶物系, A、B,A、S 完全互溶,而B、S完全不互溶。 共轭相中,一相 S=0 另一相 B=0;, 第二类物系 (具有两对部分互溶物的物系,A、 B 完全互溶, A、S,B、S部分互溶),两相区,单相区,溶解度曲线,联结线,温度较高时第二类物系三角形相图,两相区,溶解度曲线,A,S,B,1.0,1.0,0,(4)温度、压力对相平衡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 压力的影响较小,可忽略;,根据相律:, 温度的影响: 温度的影响敏感,温度升高, 溶解度增大,两相区小, 不利于萃取操作。,(5) 辅助曲线问题: 已知一相的组成,如何求取其它共轭相的组成?解决办法:辅助曲线作图法:使用辅
9、助曲线,已知一相的组成可求得另一相的组成。,辅助曲线作法:,利用辅助曲线求取共轭相组成,辅助线在三角形相图外:,要求溶剂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对A的溶解度要大,对其它组分的溶解度要小。 评价指标选择性系数:,脱除溶剂后,A ,B组分含量比不变,因此:,7.2.3 萃取剂的选择,(2)溶剂萃取容量 定义:部分互溶物系的褶点处或第二类物系溶解度最大时, 萃取相中单位溶剂可能达到的最大溶质负荷。,(3)溶剂与原溶剂的互溶度,B 、S 互溶度越小,两相区越大,萃取操作范围也越大, 对萃取有利。,(4)溶剂的可回收性 回收采用的方法是:蒸馏,蒸发,结晶等方法。,(5)溶剂的物理性质 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差,
10、界面张力,粘性 要求:密度差大,界面张力适中,粘度较低。,(6)稳定性,腐蚀性,价格 良好的稳定性,腐蚀性小,毒性低,资源充足,价格适宜等。,计算任务:确定各种萃取过程中分离程度,以及为达到分离要求所需要的萃取剂用量和萃取理论级数。,分类:(1)级式接触式:单级,多级错流,多级逆流(2)连续(微分)接触式,基本工具:物料衡算和相平衡关系,计算萃取实际级数和连续逆流萃取设备高度时还需用传质速率方程。(萃取过程热效应较小,可认为是等温操作,不作热量衡算),理论萃取级:即无论进入该级的两股液流(原料、溶剂或前一级的萃余相和后一级的萃取相)的组成如何,经过萃取后,从该级流出的萃取相和萃余相为互成平衡的
11、两个相。,第三节 液液萃取过程的计算,7.3.1 单级萃取计算 (1) 流程,单级萃取流程示意图,(2)特点 原料液与溶剂一次性接触。 萃取相与萃余相达到平衡。(3)计算 已知原料液的处理量及组成(生产工艺给定),计算: 操作型:给定S 的用量mS 及组成,求萃取相E与萃余 相R的量mE 和mR 及组成 y、x。 设计型:根据给定的原料液F及规定的分离要求, 求溶剂S用量。, 操作型计算求解方法 a)依S的用量 mS 及 F 的量 mF 和组成 xF 确定和点M:,b)确定E,R的量及组成 采取图解试差法确定E,R的组成。,由杠杆定律确定E和R的量:,c) 确定萃取液与萃余液的组成及量,脱除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原理 7章液液萃取ppt课件 化工 原理 章液液 萃取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