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通信技术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应用+ppt课件.ppt
《多媒体通信技术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应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通信技术第8章+分布式多媒体应用+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8 章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8.1 引言 8.2 多媒体会议系统 8.3 视频点播系统 8.4 远程教育系统 8.5 远程医疗系统,8.1 引 言,从信息交换方式来看,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可以分成下列四类: 点对点非实时应用。 点对多点非实时应用。 点对点实时应用。 点对多点实时应用。,从系统构成模型来看, 分布式多媒体应用系统可分成下列两类: 对等模型。 在应用系统中, 只有一类节点, 具有双重身份, 既是信源又是用户, 并且各个节点的地位是对等的, 信息交互具有对称性, 即一个节点发送的信息量和接收的信息量大致是平衡的。 典型的应用系统如多媒体会议系统、 可视电话系统等。 客户/服务器
2、模型。在应用系统中, 有两类节点: 客户和服务器。服务器是信源, 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 客户是使用信息的用户, 根据需要向服务器发出服务请求, 并且接收服务器返回的响应信息。 服务器可以面向很多客户提供服务, 并且信息交互具有不对称性, 客户到服务器的上行信道的信息量要远远小于服务器到客户的下行信道的信息量。典型的应用系统如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等。,8.2 多媒体会议系统,8.2.1 多媒体会议系统关键技术,1. 网络环境 多媒体会议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点对多点实时应用系统, 对网络基础设施支持实时传输的能力要求较高, 也直接影响到视频和音频的质量。 对于ATM、 LAN或384 kb
3、/s 的ISDN, 可支持全屏幕、 30帧/秒的视频和广播质量的音频; 对于128 kb/s基本速率的ISDN, 可支持1/4屏幕CIF(356288)、1020帧/秒的视频和AM质量的声音; 对于电话线, 一般只能支持610帧/秒的Quarter CIF(176144)或更低质量的视频图像。,总体上, 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网络环境可分成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环境和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环境。在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中, 一次数据通信要经历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和拆除连接, 而且这种连接是一种点到点的专用链路, 典型的网络是窄带ISDN(N-ISDN)或电话线路等, ITU-T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国际
4、标准。 在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中, 数据通信分成面向连接(虚电路)和无连接(数据报)两种方式, 其中虚电路通信也要经历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和拆除连接, 但这种连接是一种共享链路, 典型的网络是帧中继、ATM和各种LAN。 基于分组交换网络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不仅可应用在广域网上, 也可应用于各种LAN环境。,2. 多点传送,图 8.1 多点会议系统的一般结构,3. 编解码器 编解码器(CODEC)是会议终端对音频和视频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重要部件, 可采用硬件或软件方法来实现, 硬编解码器的性能好, 但费用高。 通过信息编码还可以实现数据压缩, 以减少传输的数据量。 ITU制定了一系列有关
5、音频和视频编解码器的国际标准, 音频编码标准有G.711、G.722或G.728, 视频编码标准有H.261、 H.263以及MPEG等, 不同编码器所采用的数据压缩算法不同, 其数据率和重建的语音/图像质量也不同。,4. 会议控制 会议控制提供了控制和管理会议进程的一组服务, 包括会议注册、 会议宣布、 会议启动、 会议发现以及会议的加入、 退出、 查询等。 ITU在T.120标准中定义了有关会议控制功能, IETF也制定了基于IP分组网的会议控制协议标准。 IETF的会议控制协议标准采用一组协议实现会议控制和会议发现, 它们是: 会话描述协议(SDP)、 会话宣布协议(SAP)和会话启动协
6、议(SIP)等。,8.2.2 会议系统相关的国际标准,8.2.2.1 H.320 H.320是 ITU-T最先提出的一种关于会议系统的国际标准, 该标准是针对基于电路交换的N-ISDN网络环境(其带宽为64 kb/s2 Mb/s)而定义的, 它包含了如下几个标准: H.261: 视频编解码器, 视频压缩后的数据率为P64 kb/s, 即使用64 kb/s整数倍速率的信道, 最高达1920 kb/s。为了使NTSC和PAL制式之间相兼容, 它定义了公共中间格式(CIF)。, G.711、G.722或G.728(可选的): 音频编解码器。其中, G.711为PCM编解码器标准, 其速率为64 kb
7、/s, 是标准的电话语音编码; G.728为码激励线性预测(CELP) 编解码器标准, 其速率为16 kb/s, 是3.4 kHz电话质量的语音压缩编码; G.722是一种7 kHz调频广播质量的语音编码标准, 其速率在64 kb/s以内。 H.221: 定义了64 kb/s2 Mb/s会议信道的体系结构和帧格式。 H.242和H.243: 规定了建立连接时的呼叫控制, 系统控制单元通过端到网络信令进行网络访问, 通过端到端信令进行端到端的控制。, H.230: 定义了系统中所使用的控制和指示信令。 H.231: 描述了组成多点会议的多点控制单元(MCU)及其功能。 H.233和H.234:
8、定义了会议系统的信息加密方法以及在不同节点之间传送密钥方法和其它管理事项。 H.224: 定义了一种简单、 快捷的无连接传输协议。 H.281: 描述了建立在H.224之上的点到点、 点到多点的单向远端摄像机控制方法。 10 T.120: 定义了多媒体会议的数据协议。,8.2.2.2 H.323 H.323标准是针对无QoS保障的局域网(LAN)会议系统而制定的, 无QoS保障的局域网是指以太网、快速以太网、FDDI、令牌环形网等。 会议终端和设备可以承载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或者是它们的任意组合。局域网可以是单网段或多网段结构, 多网段局域网的会议终端操作性能要差一些。 H.323采用了IE
9、TF的实时传输协议(RTP), 为不可靠的UDP传输和不稳定的局域网提供了一种补偿方法, 使得媒体流能够持续地播放。 这样, 凡是符合H.323标准的会议系统都可以在Internet上应用。, 视频编解码器:,表8.1 会议终端的视频图像格式, 音频编解码器: G.711、 G.722、 G.723、 G.728和G.729。 所有标准的局域网会议终端都应提供按G.711进行语音编解码的能力。 对于G.722、 G.723、 G.728和G.729等编解码器的使用, 则是可选的, 并且编解码器所使用的音频算法应在能力协商过程中来确定。 此外, 会议终端可以具有非对称操作能力, 例如它能够发送G
10、.711音频, 而接收的是G.728音频。 会议终端可以有选择地同时发送和接收多个音频通道, 例如在一个会议中, 允许传送两种语言的音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 终端可能需要执行音频混合功能, 以便向用户提交复合的音频信号。, 会议信道: 会议信道结构和帧格式由H.225定义, 而通信呼叫、能力交换、命令和指示信令、逻辑通道控制等则由H.245定义。 相应地, H.322建议描述了有QoS保障的局域网会议系统, 有QoS保障的局域网是指综合业务局域网(IEEE 802.9A), 它能够提供等时传送服务。,8.2.2.3 H.324 H.324是基于电话网的会议系统标准。低比特率多媒体会议终端可以使
11、用调制解调器(MODEM)接入普通交换电话网(GSTN)。 在H.324中所使用的调制解调器应当在全双工、同步模式下操作, 并遵循ITU-T V.34和V.8(用于启动GSTN上数据通信会话的规程)标准。终端可以承载实时语音、 视频和数据, 或者是它们的任意组合。终端可以集成在个人计算机上, 以内置或外置方式实现, 内置式以插件板形式插在计算机内; 外置式则以独立的设备(如视频电话)来实现。 基于电话网的会议系统可以通过MCU进行多点配置。,H.324的视频编码器支持H.263和H.261, 可以使用五种标准的图像格式: 16CIF、 4CIF、 CIF、QCIF和SQCIF, 其中CIF和Q
12、CIF由H.261定义, SQCIF、 4CIF和16CIF 由H.263定义, 但编解码器必须支持QCIF和SQCIF格式。 H.324的音频编码器采用G.723.1.1。多路复用分接协议采用H.223, 它把音频、视频和数据集中于一个流中, 按逻辑通道传输, 多路复用的输出直接加到V.34的同步数据端, 而逻辑通道用H.245协议控制。,8.2.2.4 数据协议,图 8.2 会议系统的数据协议模型,表8.2 ITU-T制定的有关会议系统标准,8.2.3 典型的桌面多媒体会议系统,1. CU-SeeMe,图 8.3 会议系统的反射节点,(1) 系统配置 CU-SeeMe对硬件配置的要求比较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多媒体 通信 技术 分布式 应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