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课件.ppt
《高频电子线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子线路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调原理鉴相原理鉴频原理鉴频电路鉴频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斜率鉴频电路,解调原理,7.2.5 调角信号的解调原理1. 鉴相原理 采用乘积鉴相是最常用的方法。 若调相信号 uPM=Ucmcosct + (t)其中 (t)=kpu(t) 同步信号与载波信号相差/2, 为,7.2.5 调角信号的解调原理,图 7.2.5 正交乘积鉴相原理图,uPM=Ucmcosct + (t),图 7.2.5 正交乘积鉴相原理图 uPM=Ucm,则有,用低通滤波器取出uo中的低频分量, 即,(7.2.15),式中, k为乘法器增益, 低通滤波器增益为1。,则有 用低通滤波器取出uo中的低频分量, 即(7.2.15),图
2、7.2.5 正交乘积鉴相原理图,Mp/6,uPM=Ucmcosct + (t),图 7.2.5 正交乘积鉴相原理图 Mp/6u,2. 鉴频原理一种方法是先将调频信号通过频幅转换网络变成调频调幅信号, 然后利用包络检波的方式取出调制信号。 另一种方法是先将调频信号通过频相转换网络变成调频调相信号, 然后利用鉴相方式取出调制信号。计数法锁相环法,2. 鉴频原理,图 7.2.6 鉴频原理图,图 7.2.6 鉴频原理图,7.4 鉴 频 电 路,7.4.1 鉴频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1. 鉴频线性特性 鉴频电路输出低频解调电压与输入调频信号瞬时频偏的关系称为鉴频特性, 理想的鉴频特性应是线性的。 实际电路
3、的非线性失真应该尽量减小。,7.4 鉴 频 电 路 7.4.1 鉴频电路的主要性,2. 鉴频线性范围 由于输入调频信号的瞬时频率是在载频附近变化, 故鉴频特性曲线位于载频附近, 其中线性部分大小称为鉴频线性范围。,2. 鉴频线性范围,3. 鉴频灵敏度 在鉴频线性范围内, 单位频偏产生的解调信号电压的大小称为鉴频灵敏度Sd。,3. 鉴频灵敏度,图 7.4.1 90频相转换网络及其相频特性,7.4.2 LC回路的频幅和频相转换特性 1. LC并联回路的频相转换特性,图 7.4.1 90频相转换网络及其相频特性7.4.2,根据图7.4.1(a)可以写出网络电压传输函数,根据图7.4.1(a)可以写出
4、网络电压传输函数,若(t)=0, 即输入信号角频率为0, 则(t)=/2, 此时网络相当于一个90相移器。,于是可得到网络的相移函数为,若|1(t)|/6, 有,(7.4.1),若(t)=0, 即输入信号角频率为0,则在c=0的情况下, 输出信号的相位为,设输入单频调频信号的相位为,则在c=0的情况下, 输出信号的相位为设输入单频调频,高频电子线路课件,2. LC并联回路的频幅转换特性 由图7.3.5(a)可知, 当调频信号中心角频率c与LC并联回路中心角频率0相同时, 工作频率所处的网络幅频特性曲线较平坦, 对输入调频信号的振幅变化影响不大, 而且是非单调性变化。 为取得较好的线性转换特性,
5、 可将c置于幅频特性曲线下降段线性部分中点, 如图7.4.2中的A点, 显然, 与A点对称的B点也可以。 注意, A、 B两点处曲线的斜率不一样。 为了方便起见, 图 7.4.2 中回路阻抗幅频特性的纵轴参量表示为电压振幅U。,2. LC并联回路的频幅转换特性,图 7.4.2 频幅转换原理图,2. LC并联回路的频幅转换特性,图 7.4.2 频幅转换原理图 2. LC并联回路的频幅,设输入单频调频信号为,回路幅频特性曲线在A点处的斜率即为频幅转换灵敏度Sm=dU/dU/, U和分别是线性范围内的振幅变化量和角频率变化量。 由图7.4.2可写出输出信号振幅表达式 Um(t)=Um0+Sm(t)=
6、Um0+Smkfu(t) (7.4.4),设输入单频调频信号为 回路幅频特性曲线在A点处的,可见, 输出是一个调频调幅信号。 由于此工作频段对应回路相频特性曲线的非线性部分, 故引起的相移变化与调制电压不成正比, 而且变化量很小。 除了LC并联回路之外, LC互感耦合回路也是一种常用的频幅、 频相转换网络。,可见, 输出是一个调频调幅信号。 由于此工作,3. LC频幅、 频相转换特性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LC频幅、 频相转换网络是线性网络, 对调频信号的频谱结构不会产生变化, 但由于其中每个频率分量的振幅受到不同程度的衰减, 相位产生不同大小的偏移, 所以输出调频信号的振幅不再是恒定的了,
7、相位也发生了变化。 换言之, 调频信号的频谱既没有产生线性搬移, 更没有发生非线性变换, 而仅仅是其中各个频率分量的振幅和相位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而已。 在实际调频通信接收系统中, 鉴频电路输入调频信号的最大相对频偏并不很大。 例如广播电视伴音系统为50 kHz6.5 MHz0.77%, 调频广播系统为75 kHz10.7 MHz0.70%。 其中6.5 MHz、 10.7 MHz分别是相应系统的中频。,3. LC频幅、 频相转换特性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7.4.3 斜率鉴频电路 利用频幅转换网络将调频信号转换成调频调幅信号, 然后再经过检波电路取出原调制信号, 这种方法称为斜率鉴频, 因为在线性解
8、调范围内, 鉴频灵敏度和频幅转换网络特性曲线的斜率成正比。 在斜率鉴频电路中: 频幅转换网络通常采用LC并联回路或LC互感耦合回路, 检波电路通常采用差分检波电路或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7.4.3 斜率鉴频电路,图 7.4.3 差分峰值鉴频电路原理图,V1,图 7.4.3 差分峰值鉴频电路原理图V1,1. 差分峰值鉴频电路 图7.4.3是差分峰值鉴频电路原理图。 这种电路便于集成, 仅LC回路元件需外接, 且调试方便。 为了扩大线性转换范围, 提高鉴频灵敏度, 在图中L1C1并联回路上又添加了一个电容C2, 一起组成了频幅转换网络。 检波部分由差分峰值包络检波器组成。 先来分析L1C1C2网络
9、的电抗特性, 假定L1的损耗可以忽略。 分别设X1和X2为L1C1并联回路和C2的电抗, 即,1. 差分峰值鉴频电路,X1+X2是L1C1回路和C2串联后的等效电抗, X1X2是L1C1回路和C2并联后的等效电抗。 图7.4.4给出了上述电抗随变化的曲线, 其中(b)图的X1+X2曲线可由(a)图中两组曲线相加而成。 图中L1C1回路的并联谐振角频率 , L1C1回路与C2串联后的串联谐振角频率 2 , L1C1回路与C2并联后的并联谐振角频率也是2。 输入调频信号瞬时角频率位于2与1之间。,X1+X2是L1C1回路和C2串联后的等,图 7.4.4 L1C1回路与C2串并联后的电抗特性,图 7
10、.4.4 L1C1回路与C2串并联后的电抗特性,考虑到V1、 V2基极输入电阻非常大, 故输入调频信号us在负载上产生的电压u1的振幅U1m主要由电抗曲线X1+X2决定。 当=2时, L1C1C2处于串联谐振, 等效阻抗最小, 故U1m最小; 当=1时, L1C1C2处于并联谐振, 等效阻抗最大, 故U1m最大。 从V2基极朝左看时, 由于源电阻Rs很小, 近似短路, 故C2上电压u2的振幅U2m主要由电抗曲线X1X2决定。 当=2时, L1C1C2处于并联谐振, 故U2m最大; 当=1时, L1C1C2等效容抗很小, 故U2m很小。 U1m、 U2m随变化的曲线见图7.4.5(a)。,考虑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频 电子线路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90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