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工作人员岗前培训ppt课件.ppt
《放射工作人员岗前培训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工作人员岗前培训ppt课件.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放射工作人员岗前培训讲座(检测和标准),放射卫生学部的主要职责,1. 放射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2. 放射卫生档案建立3. 放射卫生监测4. 放射卫生评价5.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6. 放射病的诊断与管理7. 放射事故的调查与管理,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1.了解放射职业工作人员和法定代表人的权 利、义务和责任。2.了解放射性基础知识、国家的辐射防护标 准、致电离辐射的外照射防护、开放型放 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3.了解辐射防护检测方法、放射事故的处理。4.了解我国辐射防护工作依法管理的相关法 规和规定。,讨论的主要内容:,一 与辐射防护相关的主要的检测工作二 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三 主要现行的国
2、家辐射防护标准介绍四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五 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辐射防护监测的意义,辐射防护监测与其他监测不同,从辐射的危害来讲,除急性大剂量照射外,其有相当长的潜伏期,没有明显早期临床症状作为发生危害的标志,甚至在受到危及生命的极限量照射时,受照者的受照过程中也感觉不到。所以只有通过通过各种快速灵敏的仪器(或手段)监测辐射的危害。,辐射防护监测的意义,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放射职业工作人员一般情况下是弱者,所以仅靠单位自身的管理还是不行的,除了自身保护外,还需要借助政府有关技术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来维护放射工作人员权益(也包括单位)。,一、主要的检测工作:,1. 放射性本底监测2.
3、 核辐射突发事故应急监测3. 核设施放射防护监测4.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监测5. 含放射性的物料、消费品和伴生X射线 电器产品的放射防护监测6. 单位自身的日常监测,天津市目前开展的主要检测工作:,1.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的内容之一)2.工作场所内的现场监测3.工作场所外的环境监测4.样品放射性监测5.诊断X线机应用质量检测6.放射源表面剂量和表面污染检测,辐射防护监测的目的:,目的:控制和评价辐射危害。辐射防护监测的含义(控制):1.对有关地点的辐射场和个人所受的剂量进行测量。2.根据测量结果,与国家(或有关上级及本单位制定的)放射防护规定中的相应数值进
4、行比较,对该项放射性操作的安全程度作出评价。,辐射防护监测的目的:,评价的含义: 评价就是对该项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作出判断,从而确定操作是否允许继续进行,或提出存在某些潜在危险或怀疑,建议做某些方面的进一步调查;或确定 某些方面不符合辐射防护要求,从而提出必须采取哪些防护措施(直至停止操作)。,放射工作应配备的用品,1.防护服、脖套、头套;2.防护眼镜;3.直读式个人剂量报警仪;4.累积型个人剂量计;5.现场屏蔽屏风;6.其它应配备的工具。,二 开放型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操作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的内照射,这种可能性和程度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操作放射性物质的数量、物理和化
5、学性态、辐射类型、射线能量、操作工艺的繁简、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场所的环境条件、操作的时间和距离、个人的防护措施和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处理。,开放型放射性物质操作的基本原则,1.使用、操作和在工作场所的放射性物质数量应尽量少。2.尽可能选用毒性较低的放射性核素。3.简化工艺,采用隔离和密闭式操作。4.熟练掌握操作技术,缩短操作时间。5.正式操作前,从物质上如器材设备和工具等,做好充分的准备。6.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操作程序。,开放型工作场所内部的设计要求,1.平面布局要合理2.各类表面要易于去污3.通风要适量并组织合理4.要有适用于密闭操作的设备5.要有方便、安全的“三废”处理设施6.要有必要的
6、卫生设施7.要有放射性样品的储存设备,开放型同位素实验室表面要求,工作场所的各种表面都应当容易去除放射性污染,这是为了能够迅速而轻易地除去偶然打翻、洒漏的放射性物质或长期积累的放射性污染物质。要知道:由放射性溶液引起的污染,用水去洗涤时,水泥表面几乎仍保留其全部的放射性,光滑的不锈钢表面仍留有约40%,玻璃表面约留下25%,而某些塑料(如聚乙烯)则只留下不到1%。所以塑料对去污最有利。没有塑料时,也可用橡胶、聚氯乙烯和瓷砖代替。,开放型同位素实验室表面要求,甲、乙级实验室地面应全部由易去污的材料覆盖,边缘应高出地面1020cm。丙级实验室可以只在经常操作放射性的地方铺上塑料板。有的强放射性操作
7、区,在塑料地板上还要经常涂上一层石蜡,去污时把石蜡刮掉就能解决很大问题。临时操作区铺上一块塑料布也是很有用的。在设备表面,特别是实验桌台面铺一块塑料布或喷上一层可剥离塑料膜,事后剥去膜就可以去除大部分污染。,开放型同位素实验室表面要求,注意:1.缝隙密封的连接和地漏要有一定坡度。 2.辐射剂量较大和热室的表面要用不锈钢 覆盖表面。 3.墙面2米以下部分应涂上浅色油漆。地面 用不同颜色油漆划分出: 操作区(绿色); 检修区(橙色); 强放射性物质区(红色)。,开放型同位素操作注意事项和防护用品,1.正式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制定安全操作程序;检查准备好的各种工具、器皿和试剂;放在顺
8、手还要安全稳妥的位置;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及个人剂量计;还应作好对事故的预想,确定好相应的对策和措施。2.开瓶、分装或可能产生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橱或工作箱内进行。一切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的操作均应在以瓷砖、朔料或不锈钢等易于去污的材料铺成的工作台面或搪瓷盘上进行。台面和搪瓷盘上再铺上吸水纸。,开放型同位素操作注意事项和防护用品,3.吸取放射性溶液时,应当用适当的吸液器(吸耳球或注射器),绝对不能用嘴吸取。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一裸露的手直接拿取放射性样品或有放射性沾污的物体。4.放射性物质的操作,和进行其他有害的物理、化学操作一样,一般情况下,不应由一个人单独进行。,开放型同位素操作
9、注意事项和防护用品,5.操作伴有较强外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时,要尽量使用长柄操作器械等防护措施。当操作放射性活度不大的放射性物质时如果需要边操作边观察,则可使用透明的可移动式铅玻璃作防护屏。6.工作场所要经常进行湿式清扫。清扫工具不能与非放射性区用的相混。清扫用具的清洗水一般应排入工业下水道。,开放型同位素操作注意事项和防护用品,7.采用新的技术和操作方法时,应反复实验证明切实可行,并用非放射试样操作熟练后,才能正式操作。 一切放射性物质的操作, 都应力求准确、迅速。,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1. 开展放射防护评价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
10、、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十六条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开展放射防护评价的依据: 第二条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2. 评价工作的承担单位 职业病法第十七条规定“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11、”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是目前天津市放射卫生专业放射防护评价资质的单位。,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3. 评价工作依据的标准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如:职业照射放射防护标准、工作场所作业条件的卫生标准,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4. 放射防护评价的目的 对放射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的设计、影响人体健康且与放射性相关的产品、场所、防护器材防护效果进行放射防护评价的目的就是:使工作场所有毒有害因素符合国家控制标准,减少和避免健康损害事故发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放射工作单位提供技术指导,以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并促进射线技术的发
12、展。,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5. 放射防护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内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及放射防护基本原则,对放射治疗、辐照装置、非医用加速器、核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的放射工作项目、防护器材防护效果进行放射卫生学评价。,三 放射工作的放射防护评价,5. 放射防护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方法:按照国家相应标准和放射卫生剂量约束值的要求,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法规性文件规定的项目和格式要求完成报告。再由本专业的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并签字后,作为办理许可证的法规性文件之一。,四 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1.个人剂量监测 由于要使监测结果能够代表接受射线人员全身所受到的照射
13、,所以需要把个人剂量计佩带在人体表面适当的位置。测量全身均匀受照剂量时,一般把个人剂量计佩带在左胸部。需要监测工作中身体的某个局部可能受到的较大剂量时,应把个人剂量计佩带于相应的局部位置。不要触摸计量元件。,四 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2.开放型同位素工作场所 开放型同位素工作场所需要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各类设备、物件和工作服的污染监测。另外还要进行工作场所和邻近地区的气溶胶放射性监测。,四 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3.射线装置和密封源工作场所 除每年度定期的场所防护监测外,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必须进行重新监测。更换或倒装放射源、改变屏蔽条件、变更装置的场所,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如果不进行
14、监测,很可能出现不安全的隐患,甚至会导致人身伤害。,四 检测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4.意外或事故情况 如果发生意外照射或事故照射,不要慌乱,应尽快与防病中心放射卫生学部联系(电话:26023302)并保持,在保护好现场的同时,对受照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护,并与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联系。,五 现行国家标准的介绍,1. 按名称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编号-年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 -编号-年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编号-年号2. 按照功能划分: 基本标准:GB18871-2002(GB4792-84) 诊断标准: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5、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儿童X射线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监测规范: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 专业术语标准:核科学技术术语、 核仪器仪表、 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等。,一般标准的结构,监测规范标准包括的内容,涉及监测(检测)标准的补充和解释,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2003.4开始执行),部分内容的解读(以下简称基本标准),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2003.12,基本标准的内容框架,前言范围定义一般要求对实践的主要要求对干预的主要要求职业照射的控制医疗照射的控制公众照射的控制潜在照射的控制-源的安全应急照射的干预持续照射的干预,基本标准的附录,附录A 豁免附录B 剂量限值和
16、表面污染控制水平附录C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附录D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附录E 任何情况下预期应进行干预的剂量水平和应急 照射情况的干预水平与行动水平附录F 电离辐射的标志和警告标志附录G 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附录H 持续照射情况下的行动水平附录J 术语和定义,图1-1 新基本标准等效采用IBSS,新基本标准从我国实际出发,对IBSS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删增。特别是保留了我国原有标准实施中证明行之有效又与新原则相符合的内容。例如:新基本标准规定了表面污染控制水平,非密封源放射工作场所的分级,少量低水平放射性废液的释放控制要求,电离辐射的标志和警告标志等,还重新调整了放射
17、性核素的毒性分组,又增加了有关放射性残存物持续照射的剂量约束要求。 此外,关于在可控制天然辐射源的具体要求,职业照射和医疗照射的具体控制原则,豁免水平的适用限制条件,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和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的控制要求等方面,与IBSS相比均增强了可操作性。,一. 背景信息,一. 背景信息,新基本标准的名称把“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并列,把 “电离辐射防护”术语扩展为“防护与安全”。这不只是名称或术语的简单变化,而是颇有丰富的内涵。强调辐射源安全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基本标准中。源的安全也是防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特点与IBSS的指导思想一致。在新基本标准中,还有专门一章详细规定对潜在
18、照射的控制源的安全性。新基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也包括实践中源的安全。这里“源”指的是照射的来源,包括可以通过发射电离辐射或释放放射性物质而引起电离辐射照射的一切物质或装置,既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的。,二、新标准的基本结构,新标准除前言以外,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总的原则和要求:包括范围、定义和一般要求等三章; 对实践和干预的要求:包括对实践的主要要求和对干预的 主要要求等二章; 各类实践的控制:包括职业照射的控制、医疗照射的控制 、公众照射的控制、潜在照射的控制源的安全等四章; 应急和持续照射的干预:包括应急照射情况的干预和持续 照射情况的干预等二章。 此外、新标准还附有7个标准的附录( 豁免
19、、剂量限值和表面污染控制水平、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任何情况下预期应进行于预的剂量水平和应急水平与行动水平、电离辐射的标志和警告标志、术语和定义)和2个提示的附录(放射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的医疗照射指导水平、持续照射情况下的行动水平)。,三、应用范围和适用新标准的实践,3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简称“防护与安全”)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 本标准不适用于非电离辐射(如微波、紫外线、可见光及红外辐射)对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的防护。 32 适用本标准的实践 a) 源的生产和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在医学、
20、工业,农业或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包括与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应用有关的各种活动; b) 核能的产生,包括核燃料循环中涉及或可能涉及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照射的各种活动; c) 审管部门规定需加以控制的涉及天然源照射的实践; d) 审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实践。,三、应用范围和适用新标准的实践,33 适用本标准实践的要求的源和照射 a) 放射性物质和载有放射性物质或产生辐射的器件,包括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密封源、非密封源和辐射发生器; b) 拥有放射性物质的装置、设施及产生辐射的设备,包括辐照装置、放射性矿石的开采或选冶设施、放射性物质加工设施、核设施和放射性废物管理设施; c) 审管部门规定
21、的其他源。 适用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照射,是由有关实践或实践中源引起的职业照射、医疗照射或公众照射,包括正常照射和潜在照射。,三、应用范围和适用新标准的实践,通常情况下应将天然源照射视为一种持续照射: a) 涉及天然源的实践所产生的流出物的排放或放射性废物的处置所引起的公众照射; b) 下列情况下天然源照射所引起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 1) 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或因与其工作直接有关而受到的氡的照射,不管这种照射是高于或低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 2) 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氡的照射虽不是经常的,但所受照射的大小高于工作场所中氡持续照射情况补救行动的行动水平; 3)喷气飞机飞行过
22、程中机组人员所受的天然源照射; c) 审管部门规定的需遵循本标准对实践的要求的其他天然源照射。,三、应用范围和适用新标准的实践,3.4 排除和豁免 任何本质上不能通过本标准的要求对照射的大小或可能性进行控制的照射情况,如人体内的40K、到达地球表面的宇宙射线所引起的照射,均不适用本标准,即应被排除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之外。 如果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审管部门确认和同意,则该源或利用该源的实践可以被本标准的要求所豁免: a) 符合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所规定的豁免要求; b) 符合审管部门根据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规定的 豁免准则所确定的豁免水平。 对于尚未被证明为正当的实践不应予以豁
23、免。,三、应用范围和适用新标准的实践,新标准附录A中对豁免水平给出了规定,这里不一一叙述。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准则中的如下规定:如果经审管部门确认在任何实际可能的情况下下列准则均能满足,则可不作更进一步的考虑而将实践或实践中的源予以豁免: a) 被豁免实践或源使任何公众成员一年内所受的有效剂量预计为10Sv量级或更小;和 b) 实施该实践一年内所引起的集体有效剂量不大于约1人Sv,或防护的最优化评价表明豁免是最优选择。 应特别注意是“和”而不是“或”,也就是说,要求这两条同时满足才能被豁免。,四、新标准中的新概念,4.1 强调安全文化素养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不仅要靠良好的防护技术措施,而且必
24、须通过有效的防护管理要求来实现。因此新基本标准中防护管理要求与防护技术要求并重。IAEA等有关国际组织总结世界各国辐射防护经验,包括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经验教训,不仅积极倡导培植安全文化素养,而且推动各国搞好辐射防护基础结构。IBSS明确指出,基本安全标准所依据的条件是国家基础结构已经建立,使政府能履行其对辐射防护与安全的职责。,四、新标准中的新概念,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涉及许多因素,必须有有效的国家辐射防护基础结构去推动合理地应用各种措施达到基本标准要求。辐射防护基础结构要素包括:有关法规标准,审管部门,足够的资源及相当数量受过训练的合格人员。还包括超出持证法人法定责任范围的社会事务
25、的解决途径与方法的安排。我国新基本标准采纳了IBSS这一指导思想。防护与安全由政府审管,有关法人负主要责任。 作为技术标准不具体涉及各有关部门的行政职责分工,但明确强调了防护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和有关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并在各章中明确规定防护与安全方面的审管要求和营运管理要求。管理要求成为新基本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新标准中的新概念,4.2 用“实践”和“干预”的观点代替单一的“实践”的观点 从防护的体系等方面看,“干预”与“实践”是不同的,其基本原则是: (1)干预的正当性要求利必须大于危害,即由于降低剂 量而减少的危害,应大于干预本身带来的危害与代 价(包括社会代价); (2)使得降低剂量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放射 工作人员 岗前 培训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9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