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docx
《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领军人才集聚的创新创业热土 写在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届科技领军人才诞生之际本报记者 刘锋 通讯员 徐积明 李钊他们怀揣着尖端核心技术,怀揣着可以迅速产业化的成果,怀揣着梦想,也怀揣着希望,奔向同一块创新创业热土苏州工业园区。他们来自海内外,来自各个前沿学科领域,他们在苏州工业园区备受青睐,名字越来越响亮,被冠以“科技领军人才”称号。园区自2007年启动实施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以来,每年评选一届。12月10日上午,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届科技领军人才将正式诞生。同时,园区工委、管委会将向47位科技创新项目主要负责人授予“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届科技领军人才”称号,对科技创新成绩突出的高层次人才及项目进行表彰。处在经
2、济发展重大拐点和经济转型关键阶段的苏州工业园区深切认识到:今天的科技,明天的经济;今天的新兴产业,明天的支柱产业。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必先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优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必须优先集聚创新型人才。随着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创业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一批又一批科技精英向创新园区集聚,对园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正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加快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扶持力度跻身国内之最古有“金台高筑”、“聚贤东阁”的佳话,苏州工业园区也借助每年一届的领军人才工程,表达了自己对招徕各地怀玉之才的巨大诚意。园区人的理念是:人才资源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投入是回报最大的投入。提起园区实施的领军人才创业工程,许多
3、领军人才都深有感触:这里是国内对科技创新人才扶持力度最大的区域之一。本届领军人才项目,园区累计将投入资金近5亿元,分类扶持、多管齐下,每个项目均可获得80100万元的启动资金、150500万元的风险投资、150万元跟进投资,100万元项目贷款及贷款担保、购房补贴、办公用房及住房免租等一系列领军及其他园区科技政策扶持。亲商是园区长期形成的地域特色,对来此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更是视同国宝。园区专门设立了1亿元人才发展基金,积极构筑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去年全区直接用于人才创新创业经费达3亿元。同时,园区为优秀人才开通了薪酬待遇、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子女入学及住房等“绿色通道”。今年10月,园区被中央人
4、才工作协调小组授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的称号。随着领军政策逐步完善,各级领军人才加速聚集,园区目前共拥有各类领军人才164人次,其中有省双创人才25人,占苏州市的46%,2009年又有20个项目入围最后一轮;姑苏领军人才42人,占苏州市50%以上;园区领军人才97人。有2000多名海外归国人才在园区工作,各类留学生创办企业达300多家。苏州工业园区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已成为目前国内扶持力度最大的科技创业扶持工程,对海内外人才的吸引力与日俱增。青睐人才的园区,也同时成为人才所青睐的创新创业首善之区。领军人才工程品牌效应显现“我是带土移植的。”在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的一幢研发楼办公室里,孙
5、立宁教授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笑眯眯地对记者说。见记者有些不解,孙教授解释道:“我不是把技术带来播种,而是把大树连根都带来了。原在哈尔滨创办的公司,80%的人员、技术、成果都搬到园区来了。”孙立宁教授是原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在园区创办了苏州博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公司今年5月22日开业。孙教授入选本届科技领军人才的项目名为“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主要开发教育娱乐等服务型机器人、特殊作业环境的工业机器人和MEMS自动封装机器人、封装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年底前样机开发完毕,明年上半年将在市场推广;教育娱乐服务型机
6、器人已开始销售,开业半年产值已近千万元。公司目标是:35年内力争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化基地。问及为何会选中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孙教授说:“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苏州国际化、开放性的氛围浓厚,在电子制造业基地有比较好的市场,有助于形成机电一体化产业链,并带动若干个机电产业配套。”“这里有培育高技术产业的良好土壤。在园区我看到了服务型政府,科技局、招商局等政府工作人员办事高效,真正是以人为本、求贤若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对高技术的渴望。”孙教授特别强调:“我还没有看到过哪个地方的政府对领军人才有这么大手笔的扶持政策。从研发到产业化之前的孵化非常需要资金支持。恰恰是在园区这里,能提供这个阶
7、段的孵化资金。”孙立宁的感受是有代表性的。园区自2007年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以来,各项政策均已兑现落实,创业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产业化成熟度不断提升。园区对领军人才罕见的扶持力度、规范的评审体系、高端的专家团队、优秀的领军项目使得园区领军人才创业工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口碑和品牌效应。随着园区领军人才品牌得到高度认可,越来越多的创业团队都将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创业首选地,众多院士项目、专家项目纷纷将落户地瞄准园区。创业团队一方面为园区创业环境和政策所吸引,希望获得园区资助,推动企业成长,另一方面都将获得园区领军人才视为极高的荣誉。如今,园区领军人才称号不仅成为优
8、秀创业团队的代名词,也成为上级计划、各类风投机构挑选项目的重要依据。园区领军往往能同时获得苏州市姑苏人才和江苏省“双创”人才;社会风险投资机构高度关注、主动推荐、积极参与,希望与园区同步投资或后续投资;我国驻外使领馆也主动向园区推荐优秀项目。“技术好,走得远,能产业化。”这是园区科技局局长张东驰对历届领军项目的通俗评价。他在介绍领军人才徐科博士研发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和张绪穆博士研发的生物制药技术时,都使用了“能产生革命性变革”的字眼。一批领军人才研发的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徐科博士的氮化镓(GaN)衬底材料及设备研发、陈琛博士的人工心脏等项目的技术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张佩琢、徐科
9、等多个园区领军人才项目同时获得了省双创、姑苏领军人才、苏州市紧缺人才、省成果转化等多个上级计划项目资金的支持。历届入选项目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普遍具备行业领先、技术先进、项目吸引的团队人才层次高、团队构成完整、上级资助多、发展速度快等特点。本届领军人才工程的影响和示范效应进一步扩大,自去年底启动以来,共收到350个申报项目,较上届增长62%。评出的项目创新性更高。集中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纳米新材料和能源与环境等新兴产业领域。这些项目全部入驻后,将转移到新公司专利及专有技术总数达333项,平均每个项目拥有7个专利。有别于前两届的是,为了鼓励项目快速成长,迅速产业化,今年
10、园区在往年领军创业项目、领军孵化项目的基础上,又增设了“领军成长型项目”,入选项目更突出了成长空间大、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特点。张东驰局长认为:“企业要做大做强,单靠国际领先的技术、专利是不行的,还要具备市场洞察力、快速产业化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等。为此,园区一直不懈推动领军创业工程向领军产业化工程升级。对产业化成熟度高、成长性好的项目给予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并与项目的产业转化业绩相挂钩,以进一步加大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引导与扶持推进力度。”一个项目意味着一个新兴产业引进一个科技领军人物,往往可以带出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创造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进而催生一个新兴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是我国纳米
11、技术研发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办公室,曾任香港城市大学教授的李院士用香港普通话向记者介绍说:“我围绕四个方向展开研究,生物医学、新能源、绿色环境和平面显示与照明,这也正是苏州产业升级的方向。”在李院士眼里,这四个领域是相通的,用的核心技术都是纳米材料与技术。李院士风趣地说:“别人是卖蛋,而我是卖鸡。我不做产品,而是做生产线,客户是厂家,为光电器件生产商服务。近期目标是为制造有机发光产品做一条装备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既可以做有机平面显示,又可以做有机发光照明这两大产品。”李院士介绍:“国际上这类生产线都没有提供软件,没有解决方法的工艺。我的特色是提供交钥匙的解决方法。生产线的成本是国际成本的60%
12、。在园区支持下,预计两到三年可以开发出中试生产线。”在美国柯达公司做过18年研究员的李院士对产业化并不陌生,他称自己在有机光电子领域的研究是最接近市场的。据了解,这条生产线开发成功,将填补我国有机发光照明器件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空白,极大地推动有机发光照明产业的发展。在园区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强大资金和政策体系的保证下,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在园区落地生根,在产业化成果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前两届领军人才的50个项目,91%的项目已在年内产生销售。本届领军人才项目的近85%已产生或将于今年内产生销售,预计全年形成销售超3亿元,其中超500万元项目4个,超千万元项目12个。凯蒂亚、凯瑞斯德、硅能半导体等
13、3个项目超3000万元,硅能半导体有望全年实现6000万元的销售。也许,与传统龙头企业相比,这些销售数字并不算显赫,但这些领军型企业并不是百年老店,创办大都只有一二年,有的甚至还不到半年,他们还都处在蹒跚学步的初创阶段,能有这样的业绩已属不俗。对这些领军型企业来说,方向是更值得关注和考量的要素,因为这代表着园区经济的未来。园区科技局提供的一组数字显示出有一批领军型企业已露出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迹象,项目产业化进程明显提速:张绪穆博士创办的凯瑞斯德生物(苏州)有限公司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搬迁至生物纳米园约2万多平方米的独立研发楼;江必旺博士的苏州微纳科技有限公司搬迁至3000平米独幢研发楼;张
14、佩琢博士的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由于产能扩大也计划搬迁至生物纳米园内5000平方米独幢研发楼由领军人才领衔创办的一批高科技项目快速成长,推动了园区融合通信、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等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加速布局、加快发展,以领军人才带动高端产业化项目落户模式已初步形成。营造适宜领军人才创业的环境领军人才纷纷携带核心技术和高端产业化项目落户园区,与园区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优化配置公共资源,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大力度地构建科技创新的载体和平台,营造了科技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密不可分。近年来,园区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加快“二次创业”步伐,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突出创新发展、聚
15、焦转型升级”的工作重心,把自主创新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选择,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加速聚集科研资源,优化提升企业服务,加快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实现开放型经济跨越赶超的同时,园区超前思考、积极谋划“二次创业”新的发展方向,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主阵地,大力推进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初步建成了具有较强内生创新能力和较好产学研合作基础的创新型科技园区,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之路。这里转型成效日益凸显。围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目标,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技术。目前,园区在生物医药、融合通信、软件及动漫游戏、纳米
16、光电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已集聚了1000多家高科技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生物纳米园、中科院纳米所为主要载体的生物纳米产业集群,以国际科技园、创意产业园为主要载体的融合通信、软件及动漫游戏产业集群,以中新生态科技城为主要载体的生态环保产业集群。这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53家,研发机构累计达160家,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已成为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园区共获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14项、争取上级经费1.76亿元。另外,区内预计将有12家企业的18个项目入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将获近亿元经费支持。这里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先后建成10个国家级创新基地,国际科技园、生物纳米园、
17、创意产业园等创新载体建设集群推进,建成和在建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载体专业化趋势日益凸现。陆续建成了10多个公共技术平台,覆盖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动漫游戏、融合通信、纳米等园区重点产业。这些平台以优惠价格为企业服务,今年共累计服务超企业过4000家次,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研发资金,以“孵化器+技术平台+产业基地”为模式的一条龙产业孵化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全区共设立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流动站27个,3人进入中组部“千人计划”。这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园区先后制定出台了涵盖产业促进、人才服务、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知识产权五大板块的政策性文件30多件。针对金融危机,出台
18、了包括园区高企、贷款贴息在内的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极大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园区科技三项经费连续多年翻番增长,R&D投入占GDP比重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今年达4.2%。这里已成为省内创投资本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今年5月,沙湖创投中心投入运营,累计聚集创投机构达85家,管理和募集资金规模超过180亿元。园区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成立了每年1亿元的“风险创投跟进投资与风险补贴基金”,设立了2亿元的再担保基金,园区已形成了集创业投资、产业投资、融资担保为一体的自主创新多元投入体系。这里有太多的精彩,有太多的“之最”,有太多的率先,也有太多的赞叹和惊喜“力争唯一、努力第一”,这是园区人
19、提出的响亮口号。所有这些,都为吸引创新人才营造了优越适宜的创业环境。“以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科技跨越”,“以人才高地建设支持产业高地建设,”“建设人才高地,使园区成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密集区。”处在二次创业的园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人才对推动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人们有理由相信,今天遍布园区的领军人才星星之火,必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出燎原之势,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们是园区新兴产业乃至支柱产业的未来。当科技遇上市场-园区第三届领军人才项目扫描 12月10日,苏州工业园区举行盛大的科技领军人才表彰大会,47个科技领军人才项目的具体内容正式浮出水面。这47个项目针对园区
20、产业规划中重点产业领域,都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自主知识产权。这些项目中海外申报项目21个,占比达45%。而这些项目全部入驻后,将转移到新公司专利及专有技术总数达333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技领军人才集聚了一批能在较短时间内产业化的成长型项目。科技与产业化的结合将给园区科技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动力。园区第三届领军人才 【案例】 磁性开关印刷出来 苏州磁明科技有限公司CEO申军博士是留美博士,曾任美国亚立桑那州立大学电机系的终身正教授。此次获评园区科技领军人才,靠的是“新型平面集成式磁开关”。申军告诉记者,这一技术在国际上也属领先,一旦开发成功,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传统的继电器开关
21、总是会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尽管在技术领域中,这一产品已经被做得越来越小,而能把磁性开关做成像集成电路一样,集中印刷在一个平面上,却还是在构想中的技术。而在申军的磁明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这一技术产品的概念样品,离实际产品出炉为时不远。 据介绍,申军博士曾在美国微电子和微电机领域最领先的研究机构和公司工作近二十年。他是国际上微电机系统(MEMS)特别是微型磁驱动开关方面的权威。他曾是摩特罗拉(Motorola)总公司中心研究所资深科学家及项目经理,获得过摩特罗拉杰出发明者奖。有45项美国及世界专利。近十年里,申军还创办企业把磁性微电机开关技术推向产品化。而新型平面集成式磁开关项目则是根据
22、继电器开关工作原理上的一个突破性发明, 侧重开发平面集成式工艺制作磁性开关及其阵列模块, 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 【解读】 虽然是搞技术出身,申军的话语间却没有离开市场两个字。在美国一呆就是20年的他,自己也创办过企业,深知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说,商业和市场的重要性。申军告诉记者,就在科技领军人才的评审过程中,他的项目需要提交商业报告,而“面试”时更有专家针对商业运营方面进行提问。由此可见,领军人才项目不仅仅是技术层次上的大比拼,产业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园区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对申报项目的筛选中,评审组已经就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选择。除了保证项目的质量外,还要尽
23、可能地使其在园区未来产业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成为有力的组成部分。 过度关注了产业的部分是否会令企业在技术上落后于人呢?申军表示,技术与产业化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的。恰恰相反,产业化是推动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没有产业发展的要求,再好的技术也只能在实验室里束之高阁。试问这样的技术又如何能对生产发展产生作用呢。申军相信直面市场这个大考场之后,更有利于企业提高自身技术含量,以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也是一个好企业的生存之道。 【案例】 电子标签无障碍通行 说到物联网,可以说是现在最热门的领域了。而要实现人与物的相互联通,RFID(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技术话题。正是因为由于有了电子标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军人 集聚 创新 创业 热土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