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ppt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课件.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目的要求】 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配伍关系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使用注意。 2.掌握药物7味、熟悉药物11味、了解药物15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 1.化痰药(温化寒痰药,清化热痰药) 掌握:半夏 天南星 桔梗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熟悉:禹白附 白前 前胡 竹茹 旋覆花 了解:皂荚(附:皂角刺) 白芥子 竹沥 天竺黄 礞石 胖大海 浮海石 海蛤壳 黄药子 昆布 海藻 2.止咳平喘药 掌握: 苦杏仁(附:甜杏仁)桑白皮熟悉:百部 葶苈子 苏子 枇杷叶 了解:洋金花 紫菀 款冬花马兜铃 白果,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念
2、1.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2.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止咳平喘药。二、 药性:温热或寒凉;苦、辛、咸;归肺、脾、肾经。,三、功效: 1.化痰 温化寒痰、燥湿化痰 清化热痰 2.止咳平喘,四、应用(一)化痰药主要适用于:1.咯痰、咳嗽、气喘、胸闷等有形之痰证。有形之痰证2.以及与痰有关的瘰疬、瘿瘤、癫痫、惊厥、眩晕等无形之痰证。,寒痰、湿痰,热痰、燥痰,(二)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咳嗽及气喘等症。,五、分类温化寒痰药 寒痰、湿痰证 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清化热痰药 热痰、 有形之痰 无形之痰止咳平喘药 咳嗽喘息证,六、配伍:行气药健脾药兼表证解表药
3、;有热邪清热药;有寒邪温里散寒药;虚证咳喘补益药。痰阻心脉活血通阳药;癫痫狂证安神、平肝息风药痰迷心窍开窍药;瘰疬痰核活血软坚药;流注经脉散寒通络药;梅核气理气药。,证治要诀停痰伏饮:“治痰不外理脾,盖脾胃健运自无痰”;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七、注意:咳嗽咯血者慎用温燥性强者;麻疹初起咳嗽慎用收敛及温燥性药物。,祛痰作用含有皂甙,刺激胃粘膜而恶心性祛痰;作用于呼吸道,促进纤毛运动,降低呼吸道分泌物酸性而使痰粘滞度降低。镇咳作用抑制呼吸中枢:末梢性镇咳。平喘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解除其痉挛。,现代研究,本类药的药理作用包括:,第一节 温
4、化寒痰药,辛苦温燥 温肺祛痰、燥湿化痰温化寒痰药适用于:寒痰、湿痰所引起的痰多、色白、咳嗽气喘以及痰湿阻于机体引起的肢节酸痛、阴疽流注、瘰疬、癫痫、眩晕等;,来源: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半 夏,炮制:一般用姜汁、明矾制过入药。 姜半夏(姜、白矾); 清半夏(白矾); 法半夏(甘草、石灰); 半夏曲(面粉、姜汁发酵); 竹沥半夏(竹沥、姜汁)。,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 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降逆止呕; 消肿止痛 外用,内服,应用:1.用于寒痰、湿痰证。本品辛温而燥,为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 2.用于胃气上逆呕吐,为止呕要药。对痰饮或胃寒呕吐尤
5、宜。多与生姜同用 3.用于胸痹、结胸、梅核气等。 4.用于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及蛇毒咬伤。,用量用法:煎服,310克。 内服必须炮制后用。 各种炮制品的功效差异: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痰,主治风痰、热痰之证。,生半夏中毒表现:口干舌麻、口腔炎后烧灼疼痛、舌头肿胀而活动欠灵、流涎、音哑、张口困难,乃至窒息。生品误食0.12.4克即可中毒。,天 南 星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星的块茎。别名:虎掌、南星、蛇芋、半夏精、虎膏等。炮制:姜汁、白矾煮。,东北天南星,性味归经: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
6、祛风止痉 外用:消肿止痛,苦、温,辛,应用:1.用于寒痰,湿痰证。燥湿、祛痰之力较半夏更强。 2.用于风痰证,如眩晕、中风、癫痫、破伤风等。本药专走经络,善祛风痰而止痉。治风痰的要药。 3.用于痈疽肿毒,蛇毒咬伤等。,附:胆南星制南星与牛(猪、羊)胆汁混匀后蒸制而成。其毒性及燥烈性减缓。性味苦、寒,可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热痰咳喘及痰热动风之证。,禹 白 附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别名:白附子、太子莲、麻芋、独脚一支莲。炮制:白矾、生姜制。,关白附,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胃,肝经。 功效:祛风痰,燥湿痰,止痉, 止痛,解毒散结 应用:1.用于中风,癫痫,破伤风,偏头痛等。善治头面部
7、风痰。 2.用于瘰疬痰核及蛇毒咬伤。,白 芥 子,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 应用:1.用于寒痰咳喘,悬饮。善治皮里膜外之痰。 治寒痰的要药2.用于阴疽流注及痰阻经络关节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皂 荚,来源:豆科乔木皂荚树的果实。别名:皂角、皂子、眉皂、黑煞神、胰皂。按:可分为大皂荚、猪牙皂两种。,性味归经:辛,温,咸。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应用:1.用于顽痰阻肺、咳喘痰多之证。 2.用于痰盛关窍阻闭之证。,附:皂角刺为皂荚树枝、干上的棘刺。长于活血散结、托毒排脓,常用于痈疽初起及脓成未溃者,尤以后者多用。,来源:菊科草本植物旋覆花、
8、欧亚旋覆花的花序。别名:金钱花、滴滴金、艾菊、满天星、全福花等。,旋 覆 花,性味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降气化痰 降逆止呕应用:1.用于咳喘痰多及痰饮蓄结胸膈痞满等。 2.用于噫气、呕吐。 3.此外本品有活血化瘀之功,用于胸胁痛。,苦降下气,附:金沸草旋覆花的全草, 可散风寒,用于风寒咳嗽痰多。,白 前,萝藦科草本植物柳叶白前、芫花叶白前的根及根茎。别名:嗽药、石蓝、鹅管白前(柳叶)。,柳叶白前,性味归经:苦,辛,微温。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 应用:用于咳嗽痰多,胸满喘急。无论寒热、外感内伤均可用之,尤适用于寒痰阻肺,肺气失降者。,第二节 清热化痰药,药性:寒凉,味苦;
9、部分味甘;部分味咸,功效: 清热化痰 润肺化痰 软坚、消痰,应用:1.热痰(痰热阻肺):痰黄粘稠、咳嗽气急2.燥痰:痰黄稠、难咯,量少;干咳少痰;兼咽痒、咽干、口鼻干燥3.热痰、燥痰所致的无形之痰证。,前 胡,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紫花前胡的根。别名:山萝卜(安徽)、鸡脚前胡、野香芹、山芫荽等。,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应用:1.用于咳喘痰多色黄者。 2.用于外感风热咳嗽有痰者。,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别名:梗草、荠苨、苦桔梗、白药等。,桔 梗,性味归经: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1.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2.用于咽
10、喉肿痛,失音。 3.用于肺痈咳吐脓痰。 此外,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用治癃闭、便秘。,本品升浮上行,辛可提宣肺气,苦可祛痰。开宣肺气之功可排脓、利咽、利胸膈。常作为肺经引经药,可引药上行,被誉为“舟楫之剂”“诸药舟楫”。张元素:“与甘草同行,为舟楫之剂。如大黄苦泄峻下之药,欲引至胸中至高之分成功,须以辛甘之剂升之,譬如铁石入江,非舟楫不载,以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来源:川贝母分别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 母、甘肃贝母(岷贝)、棱砂贝母的鳞茎。 浙贝母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别名:虻、苦花、空草、勤母川贝 象贝母、大贝母浙贝,贝母,川 贝,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十 化痰止咳 平喘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6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