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漏磁检测陈金忠ppt课件.pptx
《管道漏磁检测陈金忠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漏磁检测陈金忠ppt课件.pptx(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管道漏磁检测技术,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电磁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发室汇报人:陈金忠,五部委全面推行油气输送管道完整性管理的通知三部委规范和推进油气输送管道法定检验工作通知,目 录,无损检测技术,漏磁检测技术,漏磁外检测技术,1,无损检测技术,Part,无损检测无损检测与材料服役状态评估电磁无损检测发展的总体趋势国内外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1,无损检测技术,Part,漏磁检测理解?漏磁检测精度缺陷评定依据尺寸?腐蚀速率计算?,具有非破坏性,因为它在做检测时不会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无损检测,1,2,具有全面性,必要时可对被检测对象进行100%的全面检测,具有全程性,无损检测因不损坏
2、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广泛应用于产成品和在用品检测(破坏性检测一般只适用于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如机械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拉伸、压缩、弯曲等),无损检测可对制造用原材料,各中间工艺环节、直至最终产成品进行全程检测,也可对服役中的设备进行检测,3,无损检测是利用物质的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电磁无损检测是基于材料特性和电磁场相互作用,对材料损伤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估。,漏磁检测铁磁材料,腐蚀,涡流检测金属材料,表面及近表面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非金属材料,大面积检测,太赫兹检测非金属材料,体积
3、型缺陷,电磁频率,0 Hz,1014 Hz,检测方法,特点,电磁无损检测具有非接触、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可有效适应不同工况,针对不同结构形式,检测不同类型损伤。,2,漏磁检测技术,Part,漏磁检测基本原理管道漏磁检测概述基于统计分析的缺陷深度计算方法,漏磁检测发展历史,1868年,英国海军建筑师学会最早使用罗盘仪发现了磁化后炮管上的缺陷,1918年美国人HOKE发现被磁化的钢块吸附粉末的现象,磁粉检测被偶然发现,随后磁粉检测技术被开发并商业化,第一个磁粉检测应用单位是Magnaflux Corporation,该公司于1934年成立,目前仍然是检测设备的主要供应商,漏磁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磁
4、粉检测原理一致,主要的差别在于MFL使用传感器,192030之间,第一代漏磁检测传感器被成功研发,用以测量缺陷周围的磁场,实现了定量检测,而非磁粉检测的定性分析,1965年,Tuboscope推出了第一代漏磁内检测设备,同时漏磁内检测仪器得到油气输送行业的认可。,最终,漏磁检测工具被广泛应用且是最有效的管道内检测工具,管道漏磁检测概述,与管道接触的磁体周围的磁通场,与缺陷管接触的磁体周围的磁通场,当磁体布置接近管壁,大部分磁力线穿过管壁,管壁是磁力线优选路线。所以大部门磁力线集中在管壁,一少部分通过周围介质穿过,对于没有通过管壁的磁力线指通过空气耦合场传播的部分,对于输气管道来说是天然气耦合场
5、。,金属损失区域漏磁通是由管体局部壁厚减少引起,金属损失区域剩余壁厚所能通过的磁通少于正常壁厚所能通过的磁通。磁力线从管道内外表面泄漏出,因此天然气耦合场发生改变。,管道漏磁检测概述,磁铁周围的磁力线,理解磁性、磁力线和磁力线泄漏需要理解漏磁检测系统的构成,漏磁检测的激励是永磁铁,有两极,分别称作南极与北极。磁极施加力在钢件和其它磁极上,这种吸引力称为磁场,其中磁力线用以描述磁场的强度与方向,磁场是一个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幅值,与磁力的方向平行,磁通线的间距称为磁通密度,大量的磁通线代表一个强磁场。,基于有限元分析磁铁及其两极空间磁力线分布如图所示,磁铁用靠近图顶部的浅色条指示,连接到磁极的弯曲的
6、灰色区域是钢件,它可以用以将磁通导向特定方向。磁通线是来自磁极的曲线,穿过铁构件和周围介质,从图看出部分磁力线直接走两极之间,部分磁力线并未走两极之间。,漏磁检测能力总结,漏磁检测并不能发现所有的管道异常缺陷,但是可以检测部分制造和几何变形等缺陷。,金属损失(腐蚀和划痕),异常类型,硬斑、夹杂、分层、焊接气孔,裂缝(轴向),裂缝(圆周),弯曲或凹陷无或带金属损失,普遍可以,漏磁检测能力,部分可检,不适合,部分可检,传感器与管道壁非接触时检测,缺陷分类和缺陷量化,缺陷分类,是指将检测到的信号或者原因分为三类中的一个,非相关特征、管道特征和异常,非相关特征,是指检测到的信号是管道外部特征,并不影响
7、管道完整性,例如,管沟中的异物、电子噪声等。管道部件主要是管道特征,阀门、环焊等。异常是指管道中的缺欠、普同缺陷和严重缺陷,缺陷量化,是依据检测信号描述或评估缺陷严重程度,同时量化缺陷为缺欠、缺陷和严重缺陷,管线常见的缺陷及缺欠,金属损失,管道运营商利用漏磁检测主要是发现由于腐蚀或机械损伤导致的金属损失。腐蚀是由化学或电化学作用导致的管壁减薄。常见的腐蚀包括外部、内部、坑状、选择性缝隙腐蚀以及应力腐蚀裂纹。腐蚀因漏磁检测工具检测到磁场局部变化而被检测到。,机械损伤,机械划伤指由于机械去除了管道表面局部金属,在划伤区域剩余金属往往被冷作硬化,从而导致其电磁特性改变,机械划伤区域可能包含浅层裂纹,
8、进一步降低管道的承压能力。如同腐蚀,机械划伤是基于局部磁场变化被检测器检测到,管线常见的缺陷及缺欠,裂 纹,漏磁检测工具可偶尔检测裂纹,裂纹类缺陷只在有限的条件下发现,裂纹在管道上相对少见,但是常见的有疲劳,应力腐蚀与焊缝缺陷。选择性焊缝腐蚀尝尝伴随簇裂纹,楔形槽的特性与裂纹类似。当裂纹的方向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周围的磁场时容易被检测到。,NB/T 470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应采用已知厚度的非导磁材料,推荐厚度为 0.5mm的整数倍。,设备和器材,1、漏磁检测系统应至少包括电源、磁化装置、磁场传感器、扫查装置、信号采集单元、信号显示(或报警)单元、信号存储单
9、元等,必要时还应有退磁装置和位置记录装置。2、漏磁检测系统应具有对发现的缺陷位置和深度进行分析和显示的功能。,1、校准试件:主要用于漏磁检测仪器各个独立通道的功能测试,调节检测灵敏度、调整检测参数和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校准试件应采用与被检测对象相同或铁磁特性相近材料制作。2、对比试件:主要用于实际检测中缺陷的信号当量或量化的评价和确定验收等级。对比试件应与被检对象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规格、牌号、热处理状态、表面状态和电磁特性。3、制作要求:试件表面不应沾有异物,且无影响测试结果的缺陷。试件上加工的人工缺陷应进行测定,并满足相关标准或技术条件要求。,1、被检工件表面应无厚铁锈或污垢等固体残留物以及可
10、能影响检测的其他障碍物,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加以清除,清除时不应损坏被检工件表面。2、应考虑被检工件表面的涂层厚度对检测灵敏度的影响。,NB/T 470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检测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工艺规程除满足NB/T47013.1要求外,还应包括:被检产品信息及检测前的准备要求;检测技术和检测步骤及工艺的规定;检测原始数据记录要求;检测结果的评价及处理方式,工艺规程规定以下所列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设备型号或制造单位;检测仪器和磁化能力;系统软件;探头种类;扫查方向;扫查速度和扫查覆盖区域;重叠区域;提离;被检对象材料;被检对象厚度和尺寸;表
11、面状态;覆盖层或覆盖层厚度;对比试件和校准试件的材料;评价标准,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范围和要求时,工艺规程必须进行修订或重新编制,根据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还应包括检测对象(几何形状与尺寸、材料、设计与运行参数、涂层类型和厚度、被检件表面状态)、仪器核查状态(传感器、磁化装置、扫查装置、仪器主机、检测数据采集和软件分析等)、励磁方法、扫查方式、探头(数量、型号、布置方式)、系统核查、校准试件,对于每台承压设备的漏磁检测,应按照检测工艺规程制定操作指导书,若同规格设备处于同样工况,可用一个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在首次使用时要进行验证,验证方式可采用对比试件或实际检测的对象,NB/T 470
12、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检测环境,检测过程应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相关法律,特别是涉及事故预防、电气安全、高危行业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检测的环境应符合仪器设备和被检工件的要求,检测场地附近不应有影响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源,NB/T 470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安全要求,本部分没有完全列出进行检测时所有的安全要求,使用本部分的用户有义务在检测前建立适当的安全和健康准则; 磁化装置在运输、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采用措施避免强磁对人身、设备、仪器仪表和欢迎的影响。 检测过程中的基本安全要求如下:,检测人员应遵守现场
13、的安全要求,根据要求穿戴防护工作服和佩带有关防护设备,检测时,应注意磁场吸力导致的人员受伤和设备损坏,检测时,应注意磁场对其他辅助电子设备影响,NB/T 470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在制钢管元件漏磁检测(GB/T 12606执行),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适用范围;引用标准、法规;检测人员资格;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检测表面制品;检测时机;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编制(级别)、审核(级别)和批准人;制定日期,无损检测工艺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艺卡编号;产品名称、产品编号、制造安装或检验编号
14、、承压设备的类别、规格尺寸、材料牌号、材质、热处理状态及表面状态;检测设备与器材:设备种类、型号、规格尺寸、检测附件和检测材料;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检测部位、标准试块或标准试样(片);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验收级别;检测程序;检测部位示意图;编制(级别)和审核(级别)人;制定日期,NB/T 470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在制钢管元件漏磁检测,范围:本章规定了外径不小于38mm,壁厚不大于20mm的在用铁磁性无缝钢管、压力容器壳体母材等的漏磁检测方法,NB/T 470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附件,校准试件,对
15、比试件,校准试件应选用与被检对象电磁特性相近的钢板制作,试件的厚度可选用8mm,也可选用其它不超过20mm厚的钢板;试件的宽度至少为探头阵列总扫查宽度的2倍,试件的长度至少为1250mm。可选用2mm6mm范围内的铣刀在校准试件上分别加工出长为探头阵列总扫查宽度的1.5倍、深为板厚的20%、40%、60%和80%的4条横槽,槽宽度与深度的公差不大于 0.2mm,槽与槽之间的间距至少为200mm。图A.1为校准试件的示意图,在制钢管元件漏磁检测,NB/T 470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附件,校准试件,对比试件,对比试件应选用与被检对象几何尺寸相同,电磁特性相近
16、的材料制作,试件的宽度至少为探头阵列总扫查宽度的2倍,试件的长度至少为扫查器长度的3倍再加400mm。除合同有关各方另有约定之外,应在对比试件长轴中心线上分别加工出深度为板厚的20%、40%、60%和80%的4个球形孔或阶梯平底孔。 对于球形孔的加工,8mm及以下的板厚选择直径为20mm的球头铣刀,8mm以上的板厚选择直径为25mm的球头铣刀,深度的公差不大于0.2mm;孔与孔之间的间距至少为200mm,两端孔距试件边沿的距离相同。 对于阶梯平底孔的加工,不同板厚推荐孔的阶梯数和直径如表A.1所示,相邻台阶孔的边缘边线应形成一个梯形,孔直径与深度的公差不大于0.2mm,孔与孔之间的间距至少为2
17、00mm,两端孔距试件边沿的距离相同。图A.2为对比试件的示意图。,在制钢管元件漏磁检测,NB/T 47013.12201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2部分 漏磁检测),附件,管件校准试件,管件对比试件,管件校准试件应选用与被检测管件几何尺寸相同、铁磁性能相同或相近的材料制作,试件的厚度为8mm或不超过20mm,最小长度为2000mm。在校准试件上从管件外表面分别加工宽度为2mm、深为板厚的20%、40%、60%、80%的4条周向槽,槽宽度与深度的公差不大于 0.2mm,槽与槽之间的间距至少为200mm。如有需要,也可从内壁加工。图A.3为管件校准试件的示意图,在制钢管元件漏磁检测,NB/T 4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道 检测 陈金忠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