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商务管理学培训教材.docx
《清华大学商务管理学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大学商务管理学培训教材.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清华大学商 务 管 理 学第1章 商务管理概论商务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活动。如亲身经历的购买和出售活动,耳濡目染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销售(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知识)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补偿自己所费并获得盈余。这种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转让产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就称之为商务活动。那么,什么叫商务?有没有规律可循?如何进行工作,展开活动?应由哪些部分构成?将来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呢?这是本课程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此,本章要阐述的是商务及其管理的基本问题。1.1 商 务 概 述商务管理,商务是前提、是对管理的限定,而要准
2、确地把握商务管理的实质和意义,首先有必要弄清并掌握商务的概念。1.1.1 商务的概念1. 商务的由来商务实践活动先于商业,早在我国远古时代的四、五万年前就存在。不过,“商务”一词在我国相当长时期里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其由来和广泛接受,不仅与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直接相关,而且与我国对外开放后大量引进西方经济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有直接关系。但释义存在多种语义上的差别。在国内权威性的辞书中,“商务”一词比较少见。在众多的辞书中,唯有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商务”一词。 1983年1月第2版第1000页解释为“商业上的事务”。同时把“商业”定义为“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1978年
3、后的改革开放以来,“商务”一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开始广泛使用。为与生产活动相对应,人们开始把生产企业直接从事的商业活动称为“商务活动”。在国内的经济管理学著作中,“商务”一词出现的频率也明显增多。但对“商务”如何定义则有很大分歧。在国内翻译的大量西方经济管理学著作中,人们通常将“Business”译为“商务”(而将“Marketing”译为“营销”)。“Business”在英文中是一个多义词,与商务相关的解释就有三种:买卖、商业、贸易;商店、工商企业;营销性的事业。其中,第一种解释,可以理解为“商业”或“贸易”,即买卖商品;第二种解释,可以理解为“以交换方式实现生产经营目的的厂商行为”;第三种解
4、释,可以理解为“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这些不同的解释及“Business”在不同场合的使用,使中文中“商务”的含义产生明显差异。2. 商务的定义商务,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微观经济主体出售和购买经济资源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国内经济管理学论著和译著以及实际工作中,对“商务”概念的理解大体有四种。(1)商务就是买卖商品的事务。他们认为,一切买卖商品和直接为买卖商品服务的活动都是商务;一切旨在达成商品交易的行为都是商务行为。(2)商务即市场营销。他们认为,一切买卖商品的活动都是市场活动,都要以销售为中心。市场销售活动就是以销售为中心的市场活动,也就是商务活动营销与商务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述。(3)商务指
5、各种经济资源有偿转让的活动(包括物质产品、劳动、土地、资本、信息等的有偿转让)。他们认为,只要这种资源通过交换方式实现所有权的转移,那么,这种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就是商务活动。(4)商务泛指一切盈利性的事业。他们认为,只要人们从事的活动是以盈利为目的,那这种活动就是商务活动,它包括了商业活动、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上述四种定义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分歧在于其定义的边界有宽窄之分。但各自都有其自身的缺陷。第一种定义,虽然抓住了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简洁而实用的定义,具有很高的理论抽象,但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买卖对象不具体,二是买卖主体不明确。第二种定义,虽然有利于我们明确商务主体,将消费主体明确地排
6、斥在商务主体之外,但把商务与营销混为一谈。英文中的“Business”和“Marketing”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三种定义,虽然表述得较全面、具体,但同样没有明确界定商务的主体。企业在市场上购买用于进一步转售的商品才是商务行为。第四种定义,虽然抓住了商务的直接目的是盈利,但将商务的外延扩大到一切营利性行为,把生产和全部服务行为都纳入其定义之中,范围过于宽泛。因此,“商务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微观经济主体出售和购买经济资源的各种活动的总称”的表述有利于我们明确商务活动的主体、客体、本质和范围,是一个概括性较强的 定义。(1)商务的主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
7、行为主体被排斥在商务概念之外,如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自己消费,不是商务主体;政府是行政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行为也不是商务行为。(2)商务的客体是可供买卖的所有经济资源,不仅包括有形商品和资产,而且包括无形商品和资产,如商品、服务性劳务、知识产权等。(3)商务的实质是通过买卖方式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它反映微观经济主体为获得收效力的各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行为。一切不通过买卖方式而实现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行为都不是商务行为。如国家征税、企业捐赠现金和实物等。(4)商务的范围包括直接买卖经济资源和为买卖经济资源服务的全部活动。如寻找货源与市场、筹集资金与人才、交易磋商、购销运存、风险防范、对外投资等
8、。3. 商务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对商务概念的界定,可以使我们完整地把握商务的定义。但在使用这一术语时,常会与一些相关术语发生碰撞,如商业、贸易、服务、营销、经营、商事、国际商务等。弄清商务与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我们准确使用商务这一术语。1)商务与商业、贸易、服务(1)商业,通常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独立的经济部门。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从生产部门中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商品交换中介的流通行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这一概念范畴表示:第一,商业是一种商品交换行为,其职能是“专门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5卷,第363页第二,商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它是从生产部门中分离出
9、来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行业,没有从生产部门独立出来的商品交换活动不是一种商业行为;第三,商业是产销矛盾发展到商品生产者自身不能有效协调时的结果。可见,商业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范畴,它不是指一切商品交换行为和活动,而是特指独立的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部门或部门行为。可见,商务与商业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商务概念的外延比商业宽得多,它泛指一切贸易形式和贸易行为。我国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商业分为国内商业(即通常所讲的商业)和对外商业(即通常所讲的贸易)。国内商业活动又分为生活资料交换活动(即为商业)和生产资料交换活动(即为物资)。这样,商业仅剩下国内生活资料交换活动了,使商业的概念范畴窄了又窄。随着经济体
10、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化,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交换的界限打破,对内对外商品交换的界限模糊,人们对商业概念的认识也开始深化。为了区别于传统商业的概念,还产生了“社会商业” 这一概念范围包括从事生活资料交换的国有商业、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形式,从事生产资料交换活动的商业形式,生产部门自销形式,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业形式,还包括从事图书文化交换的商业形式。这一概念,这才使商业概念的外延拓宽为:泛指一切贸易形式和贸易行为。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理解,商业和商务又是一个含义相同的概念。(2)贸易,泛指一切商品买卖活动,是各种商品买卖行为的总称。分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专业商业部门组
11、织的贸易和生产企业组织的贸易等。可见,贸易与商务是一个相近的概念。但是,贸易通常指各种买卖行为,而商务不仅包括组织商品买卖活动的直接事务,还包括为商品买卖活动服务的相关活动。如市场的调查研究,商业机会的寻找和创造,交易活动的磋商,商务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商务冲突的调解与仲裁,外部关系的协调与优化,市场的开拓与选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商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经营风险的防范等。所以说,商务是以贸易为中心的各种相关活动的总和,其涵盖的范围比贸易要宽泛。(3)服务与商务是密切相关的概念范畴。但从经济学范畴看服务,通常指以提供劳务来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要的经济行为。马克思指出:“服务这个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
12、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6卷,第435页西方经济学则认为,服务是能够用于出售或连同产品一起出售的具有无形特征的活动。也就是说,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能够用于出售,具有价值(耗费了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为消费或用户提供满足感)。事实上,服务和产品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创造服务的劳动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的特定概念是指可以用来交换的无形商品,包括了一切以非物质形态体现出来的、能够
13、满足消费需要的有偿劳动。从总体上看,服务可以分为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服务性劳动(如保姆劳动、演员劳动、提供信息等)和与有形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的服务性劳动(如产品或商品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等)。商务活动就是媒介产品(有形产品)和服务(无形商品)交易的服务性劳动。如下图所示:产品(有形产品) 商务活动 服务(无形商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商务是服务概念范畴的组成部分,服务活动包含了商务活动。不过,我们在讨论有形商品的交易时,商务表示为有形商品交易服务的活动;在讨论无形商品的交易(包括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时,商务则表示为服务品交易服务的活动。2)商务与营销、经营 缪兴锋等. 现代商务管理与实务.
14、 中山大学出版社,P45营销是市场营销的简称,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术语,英文为“Marketing”,是指供给主体实现市场销售的各种活动,包括需求市场分析、以扩大销售为目的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策略与促销手段的选择、售后服务、满足消费需求程度评价等。简单地说,营销就是整体销售活动,它是以市场(需求市场)为中心,以实现销售目标为任务的综合销售活动。营销与商务有许多共同点:二者都是面向市场的活动;都要从企业整体出发思考问题;都面临市场风险;都要重视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等。不同之处在于:商务活动面对的是双向市场;扮演的是双重角色;决策面临双重环境。它把再生产的起点和终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是个比营销更能
15、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特征的概念。经营与商务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经营的本意是筹划和组织某项事务,如经营农业、经营商业、经营银行、经营慈善事业等。这是一个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得到广泛使用的概念范畴。经营作为特定的经济范畴,在我国是1979年由第一机械工业部首先提出的,他们要求企业领导干部要树立市场观点、竞争观点和经营观点。所谓经营观点就是企业要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面向市场和用户,充分挖掘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要求和消费者的需要。提出这一概念范畴是与改革开放紧密相随的。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存在经营问题,因为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活动都是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的,也可以说是由政府统一
16、经营的,企业只要按计划要求完成生产和配送任务就实现了其使命。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引入,企业的利益机制开始形成,市场的竞争机制开始建立,企业单纯按计划组织生产和配送产品已经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企业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呼声日益提高,经营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3)商务与商事商务与商事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商务与商事又是两个区别的概念。商事是指一切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即通常指自然人和法人所从事的全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包括以盈利为目的的一切生产、服务和交易活动。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生产、服务活动都是面对市场的活动,都需要经过买卖方式才能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17、从而体现经济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是说,一切生产和服务活动都离不开“商”,都要依靠交换媒介实现其经济使命。因此,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服务和交易活动都是商事活动。其活动的主体包括工厂、矿山、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建筑施工公司、交通运输公司、商店、旅店、酒店、服务公司等各种营利性组织。商务是指以交换为中心的全部活动。其活动的主体包括商事组织中从事交易活动的一个职能部门和专门媒介商品交换的营利性商业组织。如企业经营公司、商场、旅店、外贸公司、新华书店、物资供应公司、咨询公司等。由于商品生产必然导致商品交换,因此,人们通常将商事和商务两个概念混淆使用,甚至相互替
18、代,这是不可取的,应予澄清。4)国内商务与国际商务 王建华. 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P45国际商务与国内商务有许多共同点和联系。首先,两种商务活动的最终目的一致。以企业为例,企业从事国际商务与从事国内商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或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其次,两种商务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致,即企业在国际商务经营过程中和国内商务经营过程中都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如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市场开拓和人力资本管理等。第三,国内商务活动往往是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础,并且多数企业同时经营着这两类业务。但与国内商务相比,国际商务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1)国际
19、商务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国际商务活动跨越不同的主权国家,这就决定了它要面临着比国内商务活动更为复杂的商务环境,如由于各国政体和国体的差异而使企业可能面临着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税收制度及货币汇率制度等与国内不同的政治环境;由于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程度、基础设施水平等不同而使企业面临着与国内不同的经济环境;由于语言、文化传统、价值观、消费习惯等不同使企业面临着与国内不同的文化环境;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不同使企业面临着与国内不同的地理环境等。(2)国际商务面临着更大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国际商务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这就意味着它将面临着
20、较大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政治风险。指由于政治制度不同和冲突带来的风险,如来自东道国的国有化政策、外汇管制、进口限制及政治制裁、来自东道国与母国的政治冲突、关系恶化等。法律风险。指各国由于工商业法律、管理制度、贸易条规等不同带来的风险,诸如成文法和判例法对于一些具体商务活动的不同规定、各国对产品责任法的不同理解等。外汇风险。指由于两国汇率变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在以外币计价交易中,由于该种外币与本币汇率发生变动而可能引起亏损的交易风险、由于意料不到的汇率变动使公司未来收益可能发生减少的经济风险等。税收风险。指由于财政政策意料之外的变化及有关税收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如关税政策的调整、各国
21、国内所得税政策的调整等。其他。诸如由于文化冲突带来的风险,由于种族、信仰不同带来的风险等。(3)国际商务决策的难度更大与国内商务决策相比,国际商务决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在影响决策的因素上,国际商务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国内商务决策更多、更复杂。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不但要考虑企业自身因素,还要考虑其他竞争者因素;不但要考虑东道国因素,还要考虑本国因素;不但要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其次,国际商务决策的重点和决策方法与国内商务有所不同。在国际商务决策上,企业根据不同的进入战略,在决策时重点有所不同。如出口,企业更多的是考虑本企业产品在
22、东道国是否有质量和价格优势。而直接投资的决策则比较复杂,企业决策的重点在于分析自身在东道国经营活动中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在分析方法上,国际商务决策对于法律、金融、地理知识及东道国文化因素的要求更高,对于分析的准确性要求更高。 第三,国际商务决策的难度和风险要比国内商务决策大。由于国际商务决策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自身不可控制的因素多,这就决定了国际商务决策的难度和风险比国内商务决策大。1.1.2 商务活动的内容与范围 廖进球. 商务管理学. 高等院校工商管理教材. P23P26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考察其再生产过程来看,商务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23、:为保证生产活动正常运行所进行的采购、销售、储存、运输等活动,这是微观经济主体最基本的商务活动;为稳定微观经济主体与外部的经济联系及有效开展购销活动所进行的商情调研、商业机会选择、商务洽谈、合同签订与履行、商务纠纷(冲突)处理等活动,这是为生产和购销服务的商务活动;为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和长期稳定发展所进行的塑造组织形象、制订和实施竞争战略、扩张经营资本、开拓新市场、防范经营风险等活动,这是战略性的商务活动。上述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商务体系。从上述商务活动三个层次的分析可知,商务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其范围包括了营利性组织和个人除生产活动外的全部对外经济活动。以现代商务组织企
24、业为例,商务活动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 商情调研与发现商业机会首先必须对其目标市场、服务对象和经营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企业商务决策做好充分的准备。2. 供给分析与选择商业机会在现实生活中,商业机会随时随地都存在,通过商情调研可以发现一系列的商业机会,但并不是每个商业机会企业都能抓住,都能使其转化为盈利机会。一个盈利性组织要使某个商业机会转化为盈利机会,不仅要从市场中找到满足消费需要的商业机会点,而且要认真分析供给状况和自身条件。把商业机会点与供给及自身条件有机结合起来。供给状况包括:生产资料的供给状况,即是否具有生产和组织某种产品或服务供给的经济资源,获得这些资源需要花费多大的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华大学 商务 管理学 培训教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5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