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专业科目学习教材.docx
《档案专业科目学习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专业科目学习教材.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档案(2010-2014)第五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黑龙江大学2014年3月目 录第一讲 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理论一、 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二、 信息服务的现代发展与体系演化三、信息服务业的社会发展机制与管理体制四、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第二讲 用户的信息活动研究一、用户的信息需求分析二、用户信息心理研究三、 用户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利用四、用户社会交往与互助中的信息活动第三讲 信息服务业务及其组织一、信息服务业务及其组织二、个性化信息服务三、 知识服务的推进四、信息集成服务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与信息机构服务业务的拓展六、信息服务市场机制七、信息
2、服务的监督机制八、信息服务的政策与法律保障第四讲 档案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一、档案信息公开相关概念二、档案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三、西方主要国家档案信息公开制度介绍四、我国档案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及发展策略第五讲 档案信息参考咨询服务一、参考咨询服务模式二、外国档案馆参考咨询服务介绍三、我国档案馆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策略第六讲 图书学研究的历史与学术思想一、图书学研的历史二、图书学学术思想第七讲 信息、图书与图书事业一、信息、意识与图书的关系二、“意识”交流过程的内容和结构三、“文意”、“文”、“作品”与图书的关系四、社会交流方式与图书的关系五、“出版物”与大众交流过程六、图书事业中的图书(图书的图书学范畴
3、)七、 图书出版物第一讲 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理论学习目的:通过本讲学习,了解和掌握信息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信息服务的现代发展与体系演化、信息服务实践与用户理论的进展、现代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信息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安排:4学时学习内容:一、 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1.信息社会存在与功能信息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存在是普遍的,是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形式的体现,出现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之中,就信息产生与作用机制而言,它可以区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两大类。其功能也可分为:自然信息的功能和社会信息的功能。2.信息用户与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其服务对象是对服务
4、具有客观需求的社会主体(包括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在服务中,这些主体称之为用户。信息服务具有如下的特性: 社会性、知识性、关联性、时效性、指向性、伴随性、共用性和控制性。3.信息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信息传递与交流服务、信息加工与发布服务、信息提供与利用服务、用户信息活动组织与信息保障服务等。二、 信息服务的现代发展与体系演化1.信息服务的社会组织形式及其演化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初期,人类信息活动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人类文明的近代发展中,知识的积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使得处于分散状态的信息服务趋向了社会发展规模。20世纪上半期,多种类型的信息交流中心、数据中心与咨询机构已
5、走向社会化的服务规模,初步形成了服务于社会经济的信息服务系统。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现代信息服务呈现的发展趋势:从单一形式的服务向综合性服务发展;从以部门为主体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化信息服务模式转变;各种专项信息服务和系统化信息保证服务成为信息服务业务发展的一大主流;信息服务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2.现代信息服务体系构成为了研究现代信息服务的体系构成,可以从服务范围、对象、内容和方式等属性入手,讨论基本的信息服务业务。 3.信息服务实践与用户理论的进展(1)用户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新进展。新进展信息:用户研究系统理论研究已与国际同步,基本上适应了我
6、国社会化信息服务的发展需要;在认识论基础上的方法论研究取得的重大进步;用户研究的对象已扩展到有信息客观需求的一切社会成员,用户研究的内容已深入到研究用户信息需求动力机制的层次;用户研究内容演化的结果是对用户吸收信息机理、思维规律以及信息心理-行为规律的研究;用户研究的拓展主要是以用户研究为起点,将用户研究与社会信息现象的研究密切结合所进行的社会信息机制的研究,由此构成了信息社会学发展的用户研究基础,同时也为信息管理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资利用的理论。(2)信息服务研究的演化。其研究的演化如下:信息业的界定和行业结构的研究;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问题;信息服务业业务组织与管理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使信息服
7、务与用户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信息服务市场的研究。 4.现代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论问题(1)现代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内容。其中用户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用户类型研究、用户信息心理研究、社会因素对用户的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用户获取信息的研究、用户吸收信息的机理研究、用户信息保证研究及用户信息培训研究。而以用户研究为导向的信息服务研究包括:信息服务业的社会调控与管理、信息服务生产要素的组织、信息服务生产过程研究、信息服务市场研究、信息服务社会化问题研究。(2)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中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认识论包括:社会演化论、信息经济论、信息资源论、
8、信息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认识。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中的方法论包含:哲学方法论和方法体系的形成。三、信息服务业的社会发展机制与管理体制1.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机制(1)社会运行中的信息流。这包括:物流与信息流运行机制、信息流的微观作用机制和信息流的宏观作用机制。其中信息流的微观作用机制涉及:生产企业和科学研究机构和其他知识产品生产组织。(2)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这些互动作用有:需求互动、技术互动和经济互动2. 信息服务行业结构与职业分布(1)信息产业与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的分类:马克卢普的“知识产业论”、波拉特的“四分法”、日本科技与经济协会将信息产业部门分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商品产业
9、二大部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划分方法和沿用波拉特的分类体系将信息产业作进行划分。(2)信息服务行业结构。从体制角度划分:公益性信息服务业和产业制信息服务业;从业务角度划分:公共信息服务业、其他信息产业中的信息服务部门、工业产业和农业产业中的信息服务部门、服务业中的信息服务部门。(3)信息服务职业及其分布。信息服务职业类型:通信服务者、信息传播者、文献信息服务者等3.信息服务发展的经济机制(1)信息生产力及其综合作用。信息生产力使信息服务业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发生质的变化;信息生产力使信息服务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要素之间的作用方式不断优化;信息生产力使信息服务业结构随生产力的发展得以调整,促进
10、行业经济的技术发展。(2)工农业产业的信息服务消费与产业关联。产业信息服务消费内容包括:产业对外部信息服务的消费和产业内部信息服务的消费。产业关联,从国民经济宏观运行角度看,一个产业部门需要其他产业部门的产品与服务,同时将向其他产业或行业输出产品与服务,这种关系称之为产业关联。将所有企业按行业归类进行生产经营消费统计,同时将第一、第二信息服务部门的信息服务作核算处理,可以求出国民经济生产中的产业关联矩阵。(3)信息服务业经济发展分析。主要分析信息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和信息服务业的生产率。4.社会信息形态及其对信息服务业的综合影响(1)社会信息形态及其内部机制。社会信息形态是一种基本的社会
11、形态,是社会特征在信息产生、传递、控制与利用方面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历史的阶段性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对其研究包括:从社会制度与经济体制角度研究社会信息经济形态;从社会结构入手分析信息产生、分布、传递与组织形态;从科技、教育和文化发展出发分析信息载体形态;从社会意识形成出发研究社会信息意识形态。(2)社会信息形态变革对信息服务业的综合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社会信息形态对信息服务业社会基础结构的影响、社会信息形态对信息服务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社会信息形态对信息服务业务组织的影响5.信息服务业的社会管理体制(1)信息服务业的市场化管理内涵。市场化管理,就是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信息服务业的宏
12、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即从社会的宏观经济和部门的微观经济出发,实现信息服务业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2)信息服务业双轨制管理的实现。双轨制管理指在市场经济中按系统协调模式进行公益制与产业制信息服务的管理。在管理上,由国家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协调、公益制机构管理、产业制实体管理和信息服务市场管理,即对二元化的信息服务组织及其业务实行一元化的管理。四、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1.直接调查与间接调查方法及其应用(1)直接调查法。直接调查法是用户研究中的一种直接方法,其基点是必须有用户本身参与调研活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调查面广,既可调查当前用户,又可调查潜在用户。直接调查的方式归纳起来可分为调查表
13、法、询问法、实地考察法和信息反馈法。(2)间接调查。间接调查,就是调查与用户有关的各种资料,如各种文献、用户登记卡、服务工作记录、咨询记录、业务日记、用户工作日程表等。使用该方法进行用户调查研究,虽然不直接与用户接触,但所调查的各种资料却与用户的活动息息相关。间接调查的途径很多,但主要有如下几种:伯恩(Bourne)交往观察法和用户资料与信息服务业务资料分析。2. 统计测量分析及其应用 (1)用户研究中的统计测量要点与要求。测量,就是利用某种量化方法测定研究对象某方面特征的操作过程。通过测量获得的反映研究对象的特征量,称为测量量,即待测客体有待衡量的特征量值。(2)用户研究中的统计测量内容与方
14、法。这些方法包括:类型测量、次序测量、区间测量和关系测量。(3)用户研究中统计测量量的处理与分析。步骤包括:列表、作图和分析、计算。其中作图有直方图、分布多边形图、累计分布图、理论分布曲线图等。(4)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检验。对用户研究中的某一客观总体进行统计测量和一般性处理分析后,就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从中得出定量的结论。总体特征的研究中,常常可以得出反映其规律的各种统计分布结论。这些分布往往与已知的某种理论分布(如正态分布、泊松分布、指数分布、二项分布、均匀分布等)相拟合。统计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大误差的分析、测量的稳定性、测量的准确性。3.抽样方法及其应用(1)用户研究中的抽样原则与步
15、骤。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作为观察客体的部分个体代替对总体的全面研究的过程。被抽出的个体被称为样本。它是由模拟对象相同的元素所组成。它的容量必定小于被模拟的总体。样本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抽样的一般原则:完整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对等性原则和方便性原则。抽样的基本步骤:根据研究任务,确定样本结构。搜集和整理总体的有关资料。确定抽样的方法与途径。对总体进行抽样。处理抽样数据,提交抽样结果。(2)用户研究中的抽样组织与结果处理。单级抽样是指对总体所进行的一次性个别抽样。分层抽样也称为类型抽样。在抽样过程中所谓分层,就是将总体划分成统计性质相同的若干组,使所要调查指标的变动幅度在组内比在各组之间
16、小。多级抽样是对总体分级进行多次抽样的过程,通常在总体中缺少观察单位资料的情况下采用。4. 比较分析法及其应用(1)成对比较法。在用户研究中常常需要对同一类型的多元素进行比较分析。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人们很难用某种固定的分析方法直接得出较准确的分析结论。这时则需要用成对比较法将多元素比较化成成对元素比较,最后将成对比较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较准确、可靠的结论。(2)相等间隔法。首先提出关于被研究问题的一系列可能的详细见解,要求被调查者对它们一一作出判断,并将其判断按肯定程度顺序排列成数目固定(通常为7,9或11个)的等级,在此基础上,进行见解的等级计算,确定各项见解的重要性与可取性。(3)词义微分
17、法。词义微分法是C奥斯古特为了测量概念和语言的含义而研究出来的。在用户研究中,词义微分法可用于研究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态度、用户表达信息需求的方式差异、用户对信息检索语言的使用习惯等问题。(4)评分比较法。评分比较法是利用被调查者对研究对象的评分数据开展对象比较研究的一种方法。5. 相关分析法及其应用在用户研究中,常常需要研究某些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相关分析。相关关系可分为两种,即函数关系和统计关系。前者是一种十分确定的关系,而后者则是一种随机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用户心理、行为表现出的各种相关关系属于后者,它的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是受许多同时起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在统计
18、学中研究这种规律性就是研究统计相关关系。肯达尔等级相关分析是通过计算两种事件的肯达尔相关系数进行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是英国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积差系数的计算与分析,用户研究中的两个特征x、y,其相关性可以用积差系数分析来确定。6. 回归分析法及其应用回归分析法是进行相关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如果研究的对象存在着某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则要借助于回归分析法寻求其定量规律。在分析研究对象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建立函数模拟模型,通过统计计算和检验,归纳分析结果,因而在用户研究中用于对多方面的问题的求解。回归方法步骤:根据研究目标进行用户特征的统计测量,获取一系列特征数据。再对统计测量量进行粗加工,作
19、出反映总体特征关系的散点图。接着分析散点图,用某一已知函数对其进行拟合。然后分析拟合函数,通过计算得出总体特征的回归方程。接着用相关系数法检验关系的显著性,确定回归方程的可靠性。最后提交研究结果。回归分析包括: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其中线性回归分析又分: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7. 特尔斐法及其应用特尔斐法(Delphi)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又称为迭代调查法或专家调查法。这种方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几轮函询,征求有关专家对特定研究项目的直观意见,将其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和整理,匿名反馈给这些专家,再次征求意见,然后再加以综合与反馈。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得出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时
20、为止。使用特尔斐法进行用户研究的步骤:根据用户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预先把研究的项目归纳成若干个提问问题。选定有代表性的若干用户作为被调查者,对他们进行多轮训论对他们进行多轮征询。对结果进行处理和评价。当用户意见收敛(一致)后,归纳出分析研究的结论。提出调查问题的报告。经多次迭代调查和系统分析以后,编写调查报告。特尔斐法调查中要注意迭代终止判据及其稳定性、一致性测量。第二讲 用户的信息活动研究学习目的:通过本讲学习,了解和掌握用户信息需求机制与特点,用户信息需求结构与类型,社会科学及相关领域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部门用户的信息需求的特点,影响用户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因素,用户信息需求的静态
21、规律;了解和掌握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障碍,信息的使用价值及其测量,社会竞争中信息活动的基本环节,社会流动中的信息需求与利用规律,设计用户信息心理研究方法的原则等,为信息服务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安排:6学时学习内容:一、用户的信息需求分析1. 人类的总体需求与信息需求(1)人类总体需求与信息需求。社会由人构成,人们的有机结合产生基本的需求,这些需求出现在社会之中,便是我们所说的人的社会需求。C阿尔德(CAlder) 的提出的三种核心需求:生存需求、交往需求、成长需求。马斯诺“需求层次论”进一步将人的需求归纳为五个方面: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敬(自尊和受他人尊敬)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2、人们要想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就得从事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又必须获取各种信息。(2)人类的社会信息(情报)需求。这些需求可以分为:生活中的需求、职业工作中的需求和社会化中的需求。(3)用户信息需求机制与特点。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发展变化的,并且受着时、空的限制。这说明,用户信息需求的状态是一种“运动状态”,科亨(Kochen)曾经将用户的信息需求状态划分为三个层次。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4)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方法。方法如下:规范分析方法、战略集合转换方法、关键因素分析方法、过程分析法、目标手段分析法决策分析法、社会技术分析法、输入处理输出分析法等。2用户与信息需求分类(1)
23、用户分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用户进行如下分类:社会科学及相关领域用户,包括社会科学部门的领导者、管理人员、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社会科学方面的教师、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部门的实际工作者、文科学生等。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部门的用户:基础科学及技术科学研究人员、理工科教师、工业生产技术人员、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医生及医学专家、科技及生产管理人员、理工科学生等。特殊用户:国家及部门领导者、决策者、军事人员、其他用户。(2)用户信息需求结构与类型。用户信息需求的各种状态可以看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它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和外部联系。(3)用户信息需求分析中的几个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
24、户基本信息需求的关联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状态的层次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目标与手段的分析、用户信息需求心理与行为研究等。3. 用户信息需求的职业特征及其差异分析(1)社会科学及相关领域用户的信息需求。着重分析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社会科学专业教师的信息需求、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等部门实际工作者的信息需求等。(2)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部门用户的信息需求。着重分析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工程技术人员的信息需求、医务人员的信息需求、理工科教师的信息需求等。(3)决策者、领导者及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4)学生的信息需求。4. 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1)影响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档案 专业 科目 学习 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4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