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培训效果.doc
《如何提高培训效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培训效果.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如何提高培训效果”目录浅谈成人培训经验学习与生活技能开发2培训6人谈:如何破解培训难题3培训主管的“问题导向”之路7如何提高企业的培训效果?9企业培训需求分析之“道”与“术”一五企业培训:不要做下一个青蛙先生19员工培训:重在分清主次 20员工意愿:培训成功的基础22如何提高企业的培训效果?24做到四个“合适”:保证培训效果28如何提升企业培训收益?31培训如何为企业创造利润?32员工培训:踩准步点舞翩跹34企业需要“终身培训”36企业培训八大“误区”38浅谈成人培训经验学习与生活技能开发 x姜荣国入库时间:2006年6月20日 一、 关于经验学习 经验学习(experiencelearni
2、ng)是成人培训和成人学习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国外它是一个很大的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有许许多多教育专家在辛勤地耕耘着。之所以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专家学者置身其中,是因为经验学习在成人学习和成人培训中所发挥的作用超出人们的预期,它的开发潜力也是超出人们的想象的。 所谓经验学习,简单地讲,就是学习者通过对自己过去经验的深刻回顾与系统反思,从中总结归纳和产生出新的有用的知识的过程。成人学习者都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具有两重性,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是: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一种可供开发的巨大资源库,利用它可以产生出许多重要的新知识;消极的一面是:它又往往会成为学习者接受新
3、事物的严重障碍。培训者的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和转化其消极的一面。 初看起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似乎每一个成人学习者都可以做到,实则不然。原因何在呢?研究表明,这一自我回顾和反思过程是很难自己自动进行的,而是要在培训者的帮助和指导之下才能进行。造成这样一种状况的原因也是比较复杂的,但最基本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首先,成人学习者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很多已经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知识和技能,专家们称它为缄默的知识和缄默的技能(tacitknowledgeandtacitskill)。说它是缄默的,是因为人们已经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甚至连描述它都比较困难了。这就象让一
4、个人讲述他是如何骑自行车一样,他很难讲得清楚准确,但是他可以骑得很好;而一个不会骑车的人照他讲的去做也是无法实际骑上去的,因为要真正学会骑车还必须依靠自己的摸索和积累经验。这个例子很形象地说明了缄默的知识和缄默的技能以及经验学习的内涵。 第二,成人学习者要进行自我回顾和反思没有目标和方向是不行的,因为他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不知道该往那里去,也不知道该回顾和反思些什么。要进行这一过程,必须要有培训者的引导和帮助才行。 第三,把缄默的知识和缄默的技能转化成新的和明晰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外界的促进和催化,承担这一任务的正是培训者。 培训者利用其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每一位成人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分别
5、采取不同的并且是适合成人学习者自身情况的方法,去引导、促进和催化这一自我回顾与反思过程正常进行,最终产生出新的、符合现实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从而达到学习之目的。经验学习中经验的消极面往往表现在,学习者过分相信和依赖自己已有的经验,不能够正确地对待新的事物,不能够理解别人的实际情况,把很多事情看得比实际更容易或更困难,这无疑对产生新知识和接受新事物有极大的妨碍。 培训者克服和转化这种消极影响的做法也有很多,比如,可以利用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的办法来消除成人学习者过去经验的影响。在这个全新的环境中,成人学习者过去的经验已经毫无用处,让他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知识技能的缺乏和环境的压力,让他在这种新环境
6、之下非常虚心地学习和感受自己所做的一切,进行一种全新的经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一切,加深对别人的理解,而且可以把新的环境与自己的经验挂起钩来,产生一种恍然大悟和豁然开朗的效果,从而加深对过去经验的回顾与反思,从整体上上一个台阶。 二、关于生活技能的开发 与经验学习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是对成人学习者生活技能的开发。现实生活中常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去找工作或为了找工作参加培训时,别人问他有什么特长或技能,他极有可能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自己究竟有什么特长和技能,接下来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怎么在意。事实上,这里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
7、是生活技能的开发问题。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其自身的生活技能。而这些技能大都属于自己无感知的缄默的技能,平时并不在意他们,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当然在真正要用到这些技能时也不会想到他们,因为他们是缄默的。面对这样的情形,作为培训者,他的责任就是帮助这些人回顾、反思存在于他们自己身上的这些技能,并最终把他们开发出来。通过这一过程,让当事人认识到自己并非真的一无所能,而是具有许多的本领,从而鼓起他们的勇气,去面对新的挑战。很显然,这种实用技术,对我们目前的失业者再就业及其岗前培训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一般说来,失业者往往会对自己的前途和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8、,这对他们的再就业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他们充满信心和鼓足勇气,而且还可以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提高、去拼搏。由此可见生活技能开发的重要意义以及培训者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训6人谈:如何破解培训难题 x唐秋勇入库时间:2006年5月29日 关于培训,总给人一种常说常新的感觉。企业在变,人在变,从而观念也在变。所以,关于培训的是是非非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注解。 如何破解企业培训难题,始终令众多HR经理伤脑筋,一不小心培训成为“鸡肋”的尴尬想必曾是很多 HR挥之不去的痛。也许,我们可以找到诸多理由:老板不够重视、员工不够努力、讲师不够优秀、课程不够理想然而,一旦
9、理由成为借口,培训的现实价值就沦落成了不得不走的“程序”。 理由应该是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症结的提示。那么,如何让老板更重视、员工更喜欢、讲师更称职、课程更科学呢?准确拿捏培训的轻重缓急 许卫东(原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培训在不同企业推进含义是不同的,比如销售培训,如果在一家生产快速消费品的企业中,销售是企业运作的关键,它自然舍得在这方面花钱,也就比较容易推动此类培训。我感觉比较难推动的是那些管理类,或者说属于理念更新的培训。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培训很难立竿见影,另一方面对这类培训的效果也不容易评估。而这类培训的代价却不菲,因为能够讲授管理理念、管理技能知识的讲师,都比较资深,代
10、价也颇高。可是,对于培训效果,有人觉得好,但也会有人觉得比较空洞,所以人力资源部的推动就有难度,也就不太愿意冒风险。 并不是说不需要这类培训,但这与企业的成熟度和它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很多企业没有发展到这一阶段,它当然看重那些立竿见影的、容易评估效果的培训,觉得在这方面投入比较值。只有等它成熟到一定阶段,开始认识到更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管理团队水平的提升变得越来越迫切,企业的战略方向是否正确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时,自然开始考虑理念类的培训,此时人力资源部门就比较好推动。 我见过一些比较成功的培训,就是抓住企业当前的问题、最迫切需要的东西进行培训。举个简单的例子,如税收规划,这在中国非常有用
11、,因为中国有很多税收优惠政策,但各地的政策又不一样,有些银行就会请一些税务干部告诉企业如何综合利用这些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合理规划,非常受欢迎。所以,我们作为推动企业培训的人员,要把企业管理的状态摸清楚,了解老板最关心的问题,以此来设计培训项目。当然,这并不是说别的培训不需要,但要区分轻重缓急。 培训三难 姚 华(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常温产品事业部人力资源部经理):我是负责销售和市场营销的,我们事业部80%都是销售人员,所以我会特别关注销售方面的培训。但现在遇到一些问题,正在找寻答案。 一是同一个层级的人员,由于种种原因,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不一样,直接影响培训效果,有些人会觉得这个培训毫无意义
12、,但有些人就觉得很需要,所以做培训需求调查时,会感到迷惑:究竟这个培训该不该做? 第二个是在选择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即使我明确了培训需求,却找不到相关课程。培训公司的课程有其框架,当然它会根据企业的业务模式、特点进行一些客户化的工作。但我可能需要的是要把一些不同课程综合成一门课,比如说让我们的一些销售经理上有关供应链管理的课程,我希望外部人员能客观和权威地来给他们解释什么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保证供应链的顺畅,然后再附加如何把销售计划做得更准确的内容。我谈了三家培训公司,他们都回答说很难,觉得为这个需求去专门开发一门课难度较大。 第三个问题是目前在做培训中,部门业务主管们意识不到
13、自己本身应该承担的培训责任。他们经常会跟人力资源部投诉,他们的员工哪些技能不行,需要培训,但他们忽略了,其实这些培训责任应该由他们承担,所以如何引导业务主管重视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培训不可能一蹴而就 陈 洁(英维思气象和家电控制系统中国区人力资源部经理):我的观点是,一次培训不可能达到很理想的效果,培训效果是在培训过程中逐渐显现的,而且要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步跟踪,才可能达到期望效果。所以不可能要求一个培训公司给你的课程包罗万象,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还是应该循序渐进,根据员工实际的技能欠缺,同时和公司需求结合,然后做一个好的计划。所以说不是一次就能把所有员工的问题解决,把需要掌握的技能完全掌
14、握了,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参加了一个这样的培训,他们在工作中不去实践和应用,效果也不会理想。 我个人认为很多培训不成功的原因在于,没有根据对员工技能进行很好的评估,了解他们确实缺什么,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另外,一次培训结束了,仍然要进行一步步的跟踪。人力资源部要细致地了解三个月以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六个月甚至一年以后的效果。如果人力资源部门能确实地进行跟踪,能持续推动的话,培训效果是能见到的。观念要不断变化 夏 青(赫兹国际租车上海中汽安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培训部经理):我做培训的收获是,培训观念必须不断变化。我们每年到年底时都会做培训面谈,确定下一年的培训计划。刚开始的时候,人力资源部对业务
15、部门并不是很了解,所以面谈时对他们的要求全盘接受,然后把这些需求做成年度培训计划。一旦开始实施时马上发现有问题,因为业务部门不是搞培训的,所提出的需求只是基于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们在落实过程中发现非常难。结果是,到了年底时业务部门会抱怨,为什么报了那么多培训,却没有落实。 于是,我们转变了面谈的方法,做培训调查前,先了解各部门业务内容和下一年的业务目标。在和各部门谈的时候,我们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们谈自己特别得意的东西,希望如何发展,从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再去询问他们在明年的培训方面有哪些需求。 很多企业对培训非常急功近利,希望培训了后马上能产生效果,我觉得这需要我们培训部门不断为他们洗脑。所以,
16、我们在做年度培训计划时,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不可能做到的,会当场拒绝。如果对一些要求拿不准,我们会暂时接受,然后再重新审视,考虑是寻求外部资源,或采取内部岗位培训的方式,还是自学。 因为做培训,企业是有成本投入的,所以希望有产出,因而培训前,必须让员工明确培训目标,即希望通过培训达到怎样的目标。确定目标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我们寻找合适的培训资源,二是便于跟踪。除了受训者自己订定目标外,部门主管也要知道他的目标是什么。每年的绩效考核中,也有这样一条,即是否在工作中有意识的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内容。长期培训的效果更佳 张 玲(新鸿基房地产(上海)有限公司人事经理):为培训这个问题我也请教过很多人
17、。因为在面试时,应聘者会问,公司会提供哪些培训。为此我特别也问过那些应聘者,他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培训,很多人他们自己也讲不清楚。 其实,作为员工他们需要的不是一天两天的东西,他们更需要公司提供他们读书的机会,比如读 MBA,或者是一个为期半年的培训。所以,我们公司内部短期的(即一两天)的培训主要集中于技能方面。比如,有些同事提出来,他是业务部门的,但也希望知道房地产行业的法规,希望我们的法律顾问做一些案例、法规方面的培训,或者客户管理方面的培训,这些我们每年都有具体的规划。 至于管理方面的培训,我觉得目前很多培训公司的性价比不是很高。管理更多是一些方法和思维,要花很多年来培养,即使要改变的话也有
18、一个很深入的过程。我们现在的方法是选拔一些内部员工进行半年或一年的培训,主要是轮岗的形式,这样每个部门都会了解其他部门的流程。当你做完两个月这个部门的工作,你一定要完成一份报告,并与大家分享。我个人比较喜欢长期培训,因为一天两天的培训很难起到很好的效果。 抓住关键的一五% 张序城(倍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一个组织中只有一五%的人会对学习有兴趣,另85%的人不是很喜欢学习,这是正常现象。重点是把那一五%的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让他们的声音足以遮盖那些不讲话的声音。不必指望那些不喜欢学习的人能帮你推动,他们只要不反对就可以了。如此一来,老总会发现,这一五%的力量不能不重视。 很多企业
19、喜欢从内部选取讲师,我的建议是内部讲师一定要选合适的人。内部培训讲师的人选应以任务导向为主,以实际经验为主,要从公司主力部队中选择,因为他们的经验是务实的,而外部讲师讲得再好永远是隔靴搔痒。内部讲师最好是部门主管,因为当主管在上课时,他手下的人会站在一个比较谦卑的立场来听。第三,内部讲师的人选一定是愿意与他人分享的人,他不一定是做销售最好的,但必须还可以,最重要的是天生喜欢分享。此时,人力资源部的角色是“搭台”,制定计划、设计课程的框架、选择讲师和安排时间,让不同的人有秩序地进入这个平台“唱戏”或“听戏”。 从影响力来说,人力资源部门要站在更宏观层面、更高的高度和是否适合组织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
20、。我接触过一些优秀的HR经理,他们非常成熟,对组织的运作,程序的优先顺序知道得非常清楚,并与各部门的负责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只有营造了这样一种环境,工作才会有成效。 很多事情急不来,毕竟中国企业不过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而国外很多把培训视为企业文化的公司,起码已经有50年,甚至上百年历史,所以我们还需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努力。培训主管的“问题导向”之路 x贾连庆入库时间:2006年5月26日 何静是一家大型企业的培训主管,已经从事培训培训工作三年多了,具有相当丰富的培训经验。但她始终有一个困惑,不论是总经理还是她的上级主管,始终在怀疑一个问题-?如此多的培训到底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在哪里?她自己也在不断的
21、疑惑,最大的投入产出是培训的哪个地方?到底通过培训解决了哪些问题?凭心而论,何静可没有少动脑子,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从互动式培训、车间式培训、体验式培训、绩效导向式培训、案例教学乃至在线培训、沙盘演练等等模式都曾采用或尝试过。最终,所有的疑问随着问题导向的培训模式的引入而化解。问题导向式培训是直接从现实中困扰企业的问题着手,每项培训都先需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别设计培训内容、程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她的企业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问题:由于仓库比较紧张,大部分产品露天存放,品种繁多且相当不集中,导致经常出现产品被损坏和偷食的问题。对于这一现象,以往由于考虑到
22、种种的客观原因,也就没有深入的分析成因和解决。何静抓住了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问题导向式培训。下面是她培训的步骤和内容。第一阶段培训目的确定通过培训,使大家掌握6西格玛的DMYIC过程方法的基本知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此前曾经进行过类似的方法和工具培训,如5W1H、PDCA循环以及零缺陷的过程方法等,但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很多员工抱怨这样的工具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或起不到应用的作用。)第二阶段 问题的定义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定义,也等于给问题的解决划定一个范围,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定义问题的时候注意区分异常问题、管理问题和固有问题。比如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定义为员工素
23、质问题,也可以定义为客观条件问题,甚至笼统的定义为执行力的问题。原先之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因为作了这样类似的定义。在培训中,何静首先把这一问题定义为“管理问题”。理由是公司的成品库总共有四个保管员,而且分成白班和夜班轮流值班,尽管面对很多的客观因素(如案例中所描述),但是经过她培训前的调查和课堂的交流,发现这些保管员和他们的主管并没有尽到应有的管理责任,恰恰是借客观条件(固有问题)的约束而推卸责任。如何揭示真正的问题,就进入了下一步的测量阶段。第二阶段 问题的测量阶段(M)定义是对问题所做的定性描述,接下来需要定量的测量。对于产品在仓库缺失这一问题,必须在交接班的时候,各自把当班的损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提高 培训 效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1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