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
《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x(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建 总部项目 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中建 总部项目 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编 制: 审 核: 审 批: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二 一 六 年 四 月1目 录1编制依据11.1编制说明11.2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简况22.1工程概况22.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2.3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22.4 场区地层构成及特征42.5 气象特征52.6 水文地质条件53施工部署63.1 开挖原则63.2 施工顺序64施工准备64.1 技术准备64.2 现场准备64.3 机械准备计划74.3.1护壁施工投入的机械设备74.3.2土石方施工投入的机械
2、设备74.4 劳动力准备计划75施工进度计划76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法86.1 基坑支护施工方法86.1.1基坑支护技术要求86.1.2基坑支护图86.2 基坑支护施工措施及工艺流程211、基坑支护工艺流程212、锚杆施工工艺213、钢筋网施工工艺234、喷射混凝土施工235、旋挖桩施工246、施工作业要求307、变形监测设计306.3 基坑降水施工方法326.3.1场地周边水文地质条件326.3.2排水系统设计326.3.4明排水设计346.4 土方开挖施工方法376.4.1 土方施工总体安排376.4.2 土方开挖施工方法376.4.3 人工清底方法386.4.4 马道设计及收尾386
3、.4.5 土方施工注意事项396.4.6 土方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397 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保证措施407.1施工质量保证措施407.1.1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机构407.1.2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407.2安全控制措施417.2.1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417.3环保及文明管理体系457.3.1管理目标457.3.2组织保证457.3.3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458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78.1成立项目安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478.2事故预案及施工中有关问题的影响及处理478.2.1施工中有关问题的影响及处理478.2.2事故预案48中建 总部项目 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1.
4、1编制说明本工程士0.000标高对应绝对标高484.50m,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8.6m,根据周边道路或平场后地面标高确定本次基坑边坡高度为9.4m-14.7m。本次开挖支护体系采用支护桩、土钉墙及网喷、素喷等方式。土钉墙及网喷、素喷施工随土方分层开挖而施工,土方开挖、支护施工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为更好的组织实施本深基坑的施工,结合基坑支护设计和现场特定条件,特编制“中建 总部项目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以指导现场具体施工。1.2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
5、008) 4、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79-2009)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 5072-2011) 10、关于进一步强化我市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成建安发(2012-37 2012年5月25日) 11、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122号) 12 、本项目总平面图(中国建筑 设计研究院2015.8) 13、
6、本项目基础平面布置图(中国建筑 设计研究院2015.11) 14、 中建 总部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国建筑 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5年11月20日) 15、现场条件2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简况2.1工程概况 拟建项目位于成都市天府大道南延线东侧,天府新区兴隆镇鹿栖河北侧1km左右,主要由办公楼(35F)、酒店、会所(7F)组成,设地下室三层,本工程士0.000标高对应绝对标高484.50m,基坑开挖底面标高为468.6m,根据周边道路或平场后地面标高确定本次基坑边坡高度为9.4m-14.7m。其中多层部分基础型式拟采用独立基础+防水板,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高层部分基础型式拟采用
7、桩-筏基础,结构型式为核心筒结构;拟建建筑物性质详见表1.1。 拟建建筑物性质简表 表1.1建筑物名称0.00设计标高(m)层数建筑高度(m)结构类型拟采用基础型式尺寸地下室标高(m)单位荷重(kPa)地下室层数(F)办公楼484.5032F135.0核心筒结构筏板或桩基础/468.6/3商业、酒店484.505-6F24.0核心筒结构筏板或桩基础/468.6/3纯地下室484.50/框-剪结构独立基础/468.6/32.2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2.2.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工程位于成都市天府大道南延线东侧,天府新区兴隆镇鹿栖河北侧1km左右,交通发达,区域优势明显。2.2.2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南
8、侧为在建的西部国际博览城,西侧为天府大道南沿线。勘探点地面标高为472.43478.69m,相对高差6.26m,场地地形基本平坦,地貌单元属成都南部台地浅丘地貌。2.3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场地稳定性图2.3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该区域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坳陷中部东侧,处于北东图2.3 成都平原位置及构造略图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之间(见图2.3)。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两构造带相对上升,在坳陷盆地内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冰水堆积层和冲洪积层,形成现今平原景观。在成都平原下伏基岩内存在北东走向的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及其它次生断裂。但除蒲江新
9、津断裂在第四纪以来有间隙性活动外,其它隐伏断裂近期无明显活动表征。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场地区域隐覆断裂的活动情况和龙门山、龙泉山构造带的活动对成都市的影响。蒲江-新津断裂和新都-磨盘山断裂是影响成都盆地区域稳定性的主要断裂,其性质、延伸方向、发育特征及其具体位置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从数百年来的历史地震记载已经证实,对成都市有影响地震烈度都没有超过6度。也有资料预测,在考虑穿过市区的主要断裂如进一步活动并同时考虑浅埋地下水影响的情况下,在成都市区地震烈度超过7度的可能性不大,从龙门山构造带和龙泉山构造带的活动情况看,从获取的成都市区影响最大的场地浅层地震勘探资料,结合本次波速测试
10、、钻探资料,也进一步证实,场地内无断裂通过,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亦可不考虑隐伏断裂以及龙门山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的影响,属相对稳定地块。2.4 场区地层构成及特征在拟建场地地层主要由上覆的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局部存在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及下卧的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1t)的基岩组成,即由素填土、粘土和基岩组成,现将地层分类描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素填土(Q4ml):主要为红褐色和黄褐色,松散,稍湿。以粘性土及风化岩屑为主,偶见植物根茎等。原为菜地、农田等。为新近填土,回填时间小于1年。2.4.2、第四系全新
11、统坡残积层(Q4el+dl)(2-1)粘土(Q4el+dl ):黄褐红褐色,稍湿湿、硬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切面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网状裂隙较发育,偶见陡倾角裂隙育发育,隙面光滑,并充填灰白色高岭土。部分地段夹有薄层或团块状的粉质粘土,偶见风化岩屑。(2-2)粘土(Q4el+dl ):黄褐红褐色,湿饱和、可塑。含铁锰质氧化物。切面有光泽,摇振无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网状裂隙较发育,偶见陡倾角裂隙育发育,隙面光滑,并充填灰白色高岭土。部分地段夹有薄层或团块状的粉质粘土,偶见风化岩屑。在场地内分布较为广泛。2.4.3、白垩系下统天马山组(K1t)泥岩、砂岩(3)泥岩:紫红色,泥质
12、结构,块状构造,水平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含灰绿色及灰白色矿物,与砂岩互层。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类,岩体坚硬程度分类为极软岩。一般岩层顶板为全强风化,下部为中等风化。风化程度分为三个亚层:(3-1)全风化泥岩:紫红色,褐红色,已风化成土,岩芯呈土状,该层内夹有少量强中等风化泥岩碎屑。(3-2)强风化泥岩:紫红色,褐红色,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手捏即碎。该层内夹有少量厚度为1030cm的中等风化泥岩。(3-3)中等风化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局部夹薄层强风化泥岩,基岩产状:13510。(4)中等风化砂岩:紫褐青灰色,细粒中粒结构,泥质胶结,
13、巨厚层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结构面较清晰,锤击易碎,用镐难挖掘,岩芯钻方可钻进,岩芯较完整,多呈长柱状,少量短柱状及碎块状,岩芯采取率达90%以上,岩石完整程度为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布局夹泥岩,多与泥岩互层,基岩产状:13510。2.5 气象特征成都市气象台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市气象特征为:a.气温:多年平均值16.2C,极端最高值为37.3C(1953年5月18日),极端最低值为-5.9C(1975年12月15日)。b.降水量:多年平均值947.0mm/年,日最大值为195.2mm(1959年7月15日)。c.蒸发量(蒸发力):多年平均值1020.5mm/年。d.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
14、82%。e.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1228.3小时/年。f.风速风向:多年平均风速为1.2m/s,最多风向为NNE,出现11%(连续23年平均值),该最多风速方向的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2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14.8m/s,其风向为NE;极大风速为27.4m/s(1961年6月2日),其风向为SSE。2.6 水文地质条件2.6.1 地下水埋藏条件场地内分布2种地下水类型: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仅局部地段填土、粘土层中赋存少量的上层滞水,无统一水位,水量小,对基础施工影响较小。其特点为水量小,动态变化显著,一般不能常年保持有水,无统一水位,易于疏干,主
15、要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改变而变化。基岩裂隙水:略具承压性,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及侧向径流补给,以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蒸发等方式排泄,无统一水位标高。2.6.2 地下水位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地下水受地形、地貌因素和岩土构成及岩土体透水性能的控制,水位在雨季和枯水季节变化较大。3施工部署3.1 开挖原则土方开挖时,遵循“先支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并应坚持先施工降水、支护结构,再开挖基坑边土方。3.2 施工顺序进场后,先进行降水施工,待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m时,进行基坑土方开挖施工(土方开挖过程中插入支护结构施工)。总体开挖顺序:东区西区,总体开挖方向为
16、自北向南,现场设置一个大门,以满足土方开挖需要,土方开挖分层进行,每层开挖深度2m。第一层开挖前插入降水施工,土方开挖一层完成后插入护壁施工,待护壁完成后再开始第二层土方开挖,依次重复进行。土方开挖过程遇到砂层等不良土质时分层厚度应该减小至1m以下。开挖预留300mm进行人工捡底,局部独立柱基础、墙下基础、集水坑、电梯坑等基坑待大面积开挖完成后局部进行开挖及人工捡底。土方开挖过程按照1:8的坡度预留施工马道,保证坡道的稳定性。4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1)及时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措施,完成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经甲方、监理审查批准后组织施工;(2)土方开挖须严格按照
17、甲方提供的坐标点及标高基准点建立施工现场内的测量控制网,进行测量放线;(3)进行土方开挖施工技术交底,确保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明白无误,严格按施工方案施工。4.2 现场准备本工程施工现场仅西侧有一条在建道路,在江苏路开口设置大门。1、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地内和场地四周的地下管线的布置现状,明确周边状况;2、场地设置照明,保障夜间施工作业需求;3、场地出入口等位置设置警示牌,确保施工安全。4.3 机械准备计划4.3.1护壁施工投入的机械设备土钉钻机 4-6台空压机 3台压浆机 2台喷射混凝土机 3台电焊机 2台4.3.2土石方施工投入的机械设备挖掘机 6台装载机 2台潜水泵 4-6台配电箱 3台运
18、输车 100台4.4 劳动力准备计划序号工种人数备注1挖掘机操作工10土方开挖2钻机操作工15降水井、护壁钻孔3电工34电焊工2钢筋网片焊接5辅助人员10后勤保障6运土车驾驶员100渣土运输7杂工305施工进度计划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计划工期40天,计划开工日期暂定为2015年12月01日(目前现场暂不具备施工条件),计划完工日期为2016年1月10日,土方开挖施工分层进行,对每层土分别进行施工目标控制,最终完成业主要求的工期目标。各阶段工期情况表序号施工阶段工期(天)节点开始时间节点完成时间1场地平整42015.12.12015.12.42第一层土方开挖72015.12.52015.12.11
19、3第一层边坡喷锚支护施工62015.12.122015.12.175第一层边坡喷锚养护(期间可进行基坑中部土方开挖)52015.12.182015.12.226第二层土方开挖72015.12.232015.12.297第二层边坡喷锚支护施工62015.12.302016.1.48第二层边坡喷锚养护52016.1.52016.1.10说明:1、有施工图纸的前提下,基坑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5.12.01,计划竣工日期为2016.1.10,工期40天。6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法6.1 基坑支护施工方法6.1.1基坑支护技术要求本工程基坑地下室三层,根据地勘报告及现场勘察情况,整个场地内西侧地势
20、高,东侧地势低;为减少支护工程量,同时保证基坑安全,基坑施工前应对场地内基坑周边进行开挖平整。场地平整后,三层地下室支护设计挖深为-15.9m。6.1.2基坑支护图本工程基坑总周长440m,分为a-e段,根据场地标高分为5个支护段,分别是a-b支护段、b-c支护段、c-d支护段、d-e支护段、e-a支护段,具体详见中建 总部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及各设计变更单。(1)a-b支护段做法1-1支护剖面适用于ab段,分二级放坡,上部边坡坡度1:1.5,坡面网喷砼保护;下部边坡坡度1:0.5,边坡采用土钉墙支护。土钉与土方施工交替进行,土方超挖深度不大于0.5m,相应位置土钉及护壁面板施工完成后可开挖下一
21、层土方(距基坑边10m外的土方超挖深度不受此限制)。土钉采用预成孔土钉,成孔直径110mm,土钉配筋详剖面图示,土土钉注浆采用0.45:1水泥浆。做法如下图所示:(2)b-c段支护做法2-2支护剖面适用于b-c段,采用二级自然放坡,分级平台宽度1000mm,平台以上边坡坡度1:1.5,平台以下边坡坡度1:1.75。上部边坡坡面采用自然放坡;平台全部硬化;下部边坡采用为网喷护壁,钢筋网双向6.5250,喷射C20混凝土厚度80mm。坡面须设置泄水孔,竖向间距2.0m,水平间距2.0m。做法如下图所示:(3)c-d段支护做法3-3支护剖面适用于c-d段,采用一级自然放坡,放坡坡度1:1.75。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支护 降水 土方 开挖 施工 方案 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0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