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41页).doc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4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41页).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单位: (公章)所属省份: 主管部门:(公章)法人代表: 联系方式:办公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制二一二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实施方案要按照本通知相关要求,如实填写。二、实施方案须制定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要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和经费预算。三、填写内容文字要准确简练,内容要重点突出,数字要精准无误。四、填写内容的字体为仿宋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五、实施方案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后一式四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目 录一、项目概述表1-1项目单位
2、基本情况信息.表1-2项目背景表1-3工作基础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表3-1汽车制造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表3-1-1汽车制造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表3-1-2汽车制造与维修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表3-2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表3-2-1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表3-2-2机电技术应用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表3-3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表3-3-1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表3-3-2模具设计与制造 专业(职业)建
3、设内容与进度表3-4现代焊接技术 专业(职业)建设计划表3-4-1现代焊接技术 专业(职业)建设目标与预算安排表3-4-2现代焊接技术 专业(职业)建设内容与进度四、主要保障措施表4-1保障机制表4-2投入预算汇总五、审核结果表5 省级专家审核意见和行政部门审核意见附件:1黄石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2黄石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一、项目概述表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信息项目单位名称通信地址(邮编)联系人信 息姓 名部门及职务办公室电话传真手机E-mail办学特色概述黄石高级技工学校经过近五十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4、1、坚持“立足黄石、面向湖北、依托行业、服务社会”办学定位,注重专业建设,加强技能培训,形成了以“机电类”为特色的三大专业群格局,其中,机械加工技术、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等三个专业为全国机械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维修、机电技术、现代焊接技术等四个专业为省、市级重点品牌专业。2、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机械制造行业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培训模式的改革,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针对行业、企业的需求,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大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的力度,年培训规模达3000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人数逐年增长,在本地区培训能力名列前茅。3、通过“内培外引、专兼
5、结合”建设举措,打造一支数量充足、专兼职结合的教师团队,加强专任教师的培训,通过参加境内外培训和企业锻炼的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充分利用黄石老工业基地企业优势,聘请企业高级技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兼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培训能力。4、推行“学校与行业、专业与企业、培训与生产”相对接的培训模式,与黄石及省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培训实习方案等方面接受行业、企业指导,从而创新培训内容,带动了专业建设,提高了培训质量。5、规范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学校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在
6、管理过程中,注重质量监督,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执行能力,使学校整个管理工作规范高效。表1-2项目背景说明 简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学校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工业重镇黄石市。黄石市工业基础雄厚,“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了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三大战略”,大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 在转型和调整中发展,经济社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末,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3.78亿元,年均增长19.9%。黄石“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特钢、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发展定位,
7、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产业为发展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机械制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行业等九大产业集群发展。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和生物技术及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把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根本抓手,重点加快发展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等四大接续替代产业。黄石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但是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行业技能人才紧缺。仅以黄石市2011年第四季度人才需求为例,机械制造业、电子电器业、交通运输业的需求与
8、用工比都在15%以上,需求量超过万人,其中用工企业需求量最大不是工程师,而是高技能人才。由于黄石过去是老工业基地,现有技师、高级技师年龄结构偏大,高技能人才断档问题比较突出,年轻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造成很多企业难以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局面,阻碍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依托具备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的职业学校培养毕业生和培训企业职工来充实。黄石地区已建立了省级技能定点培训机构17家,我校排名首位,除我校外,大多培训机构年培训量有限,培训层次低,无法满足黄石地区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校经过近50年发展和建设,以机械、电子类专业为特色,是湖北省高技能
9、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并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肩负着学生实习、技能培训与鉴定、校外培训等职能,年培训量达3000人次,已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培训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因此,依托我校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是加快黄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升我校高技能人才培训能力,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更好地为黄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表1-3工作基础说明 按照本通知“申报条件”要求,分专业(拟申报的专业)简述培养高技能人才具备的条件和已有的工作基础。,学校开设有模具、汽车、
10、机电、焊接等十几个专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学校在专业建设、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我校现有教职工292人,专任教师191人,其中,具有高职级称教师3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5%;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65%。专任教师中工程师、技师及高级技师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0人,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49人,“双师型”教师占54.7%,兼职教师122人,其中具有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和技师资格的实训教师占实训教师总数的53%,学生5480人(不含第三年在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师生比1:17.5。学校
11、有全国优秀教师 3人,省级骨干教师10人,省级金牌教师1人,黄石名师5人,黄石市杰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0人,技术能手5人,3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拥有技师或工程师职称。学校有完善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从企业选拔优秀的现场专家、优秀技师、能工巧匠来校任教,现有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36 名担任学校培训顾问或教师。基地依托的四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中,焊接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8 人,高级讲师2人,技师 2 人,企业兼职教师4人,其中具有技师以上职称的2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2 人,焊接专业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在全省技能比武获奖。建有一个800平米的焊接实训基
12、地,每年培训人数200余人次。焊接专业常年山推公司、三一公司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机电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8人,其中,高级讲师8人、技师10人。黄石市杰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2 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5 人, 李新生老师曾派往新加坡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技能训练,技术能力强,敬业精神强。徐应中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在全省技能比武获奖。建有近十个机电专业各类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600余人次。模具设计与制造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2 人,其中高级讲师6人,技师8 人。省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3 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4 人。罗铁军老师多次指导学生在全国、全省技能比武获奖
13、。建有一个1300平米的模具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达500余人次,基地多次承接湖北及黄石地区各类钳工技能比赛。模具常年与黄石锻压有限公司、富士康集团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课程开发、制定相关培训实习方案,理论结合实践,极大的缩短了学生上岗磨合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汽车制造与维修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0 人,其中高级讲师4人、技师5 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 人,市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3 人,王青云老师曾派往新加坡学习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技能训练,从企业聘请了3名技术能力高,敬业精神强的实践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建有一个600平米的汽车实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300余人次。汽车专业常年
14、与黄石离合器厂、黄石三丰智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武汉神龙汽车等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还利用教师空余时间,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与技术服务,学习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学校每年从校企合作企业中选拔一批优秀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或担任专业指导,学校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校企交流机制。二、项目实施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表2-1项目实施工作思路说明指导思想:简述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是贯彻落实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训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等。基本思路:简述开展培训基地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建设原则。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
15、观,按照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要求,以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强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为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服务。通过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增强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实力,以培养振兴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不断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为本地区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推动本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积累培训经验,总结培训的基本规律,为规范化、系统化培养高技能人
16、才提供科学依据。基本思路以四个专业建设项目为重点,新建和改造四个实训基地(室),提高培训装备的水平,保证培训耗材的供应,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优良的实训环境,针对不同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内容,合理设置课程,开发与高技能人才培训相适应的教材,形成科学的培训课程体系,创新培训方法,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优化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送一批教师到国内外培训机构学习深造,提高教师的实践实践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打造一批名师;加强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编写教材,制定培训实习方案,共建培训实习基地,聘请企业高级技师、技师来校任教,提升培训能力。通过建设、构建校企合作的高技能
17、人才培训基地体系,形成培训基地了规律性、创新性的成果。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建设目标(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建设内容、项目经费、验收要点、管理措施具体,真正做到项目目标可量化,项目任务可实现,项目内容可完成,项目经费可执行,管理措施可操作。同时邀请政府、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及教育专家对项目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发挥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项目建设的作用,加大项目建设中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力度,注重建设项目科学性、可行性,确保完成各项建设目标。表2-2项目实施工作目标说明简述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要按照本通知“总体工作目标”和“项目产出”来制定。阶段目标按2012-2013年度和201
18、3-2014年度来实施,体现可量化、可监测。总体目标学校通过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本地区适应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推动本地区产业优化升级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加强与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合作,重点开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评价,职业技能竞赛,高技能人才课程开发等活动,通过四个专业的建设,从培训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装备和能力评价等方面构建完备、系统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增强规模化、系统化培训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基地项目实施两年后,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次,其中
19、年培训高技能人才人数超过1500人次,形成规模化培训示范效应。通过实施培训基地项目,总结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提炼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基地建设和规范化、系统化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和规模化培训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阶段目标1、2012-2013年度立足湖北及黄石本地行业企业,根据学校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制订各专业的人才培训模式,构建技能模块化的培训课程体系。邀请企业技术骨干,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编写7本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选派6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
20、能证书。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8名专业骨干教师,聘请8名企业技术骨干。在学校现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购置相关设备,建设培训基地。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技能评价模式,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生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与企业合作,建立2-3个校外培训基地。实现各专业高技能人才1200人次的技能培训规模,总结培训基地建设经验。2、2013-2014年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训模式, 完善各专业培训课程标准及实施方案,编写8本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选派6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骨干教师,聘请4名企业技术骨干。完善培训基地管理
21、制度,建立培训质量监控体系,建立2-3个校外培训基地。实现各专业高技能人才1500人次的技能培训规模,开展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师资的提高与技能训练和成果交流。三、项目实施工作重点及内容表3-1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职业)建设计划1、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1)培训模式改革与培训课程体系构建立足汽车制造维修与服务行业,根据学校汽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工位驱动”的培训模式改革。以汽车维修工位所要求的技能与素质为依据,结合学生实践技能掌握规律,实施“工位驱动”人才培训模式。 以汽车制造与维修行业工位为导向,构建汽车维修工位知识技能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将培训的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和创
22、新能力训练3个大的模块,然后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培训课程,并制定每门培训课程的课程标准。2)教材开发紧密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培训教材。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核心课程与技能培训课程的教材编写,使教材能紧密结合工作岗位,满足工位教学需要,同时成为企业培训教材。3)师资建设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教研和技术服务水平。根据学校教学要求,每年选派3人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1-2个月,并对培训教师进行考评员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通过进修、学习交流、企业锻炼、出国学习等途径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6名专业骨干教师。4)培训条件建设结合学校专业建设的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级 技能 人才 培训基地 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DOC41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80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