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培训课件.docx
《信息经济学培训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经济学培训课件.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信息经济学概述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信息经济学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视角、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认识学习信息经济学的现实意义。重点与难点 本章着重要讲清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范围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产生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启蒙1919年,索尔斯坦凡勃伦在其出版的资本的性质一书中提出了知识的增长构成财富的主要源泉的思想,是关于信息经济学见诸文字的最早的启蒙思想。1959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在其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中,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特有的信息范畴,正式使用了“信息经济学”(Economics of Infor
2、mation),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诞生。二、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959年1970年)如果将信息经济学形成以前的阶段称之为酝酿阶段,在其酝酿的过程中,冯诺依曼(1944),奥斯卡摩根斯坦(1944)、杰拉德德布鲁(1959)、弗兰克奈特(1921)、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49)、雅各布马尔萨克(1949、1954)、赫伯特西蒙(1954)、肯尼思阿罗(1957)的贡献将是不可磨灭的。尤其是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在1944年创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杰拉德德布鲁在1959年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理论,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理论。在这一阶段,肯尼思阿罗、赫伯特西
3、蒙等人对有关问题的启蒙性研究,也奠定了他们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地位。1959年,马尔萨克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马尔萨克认为,一项观察信号的后验条件分布与先验分布一般是有差别的,这种概率的差别正是获取信息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赫伯特西蒙、乔治施蒂格勒、威廉维克瑞、肯尼思阿罗、H希尔等分别从管理决策与统计决策、信息搜寻、拍卖制度和信息论等角度奠定了信息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基础。例:乔治施蒂格勒的思想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三篇论文中,即信息经济学(1961)、劳动市场的信息(1962)、论寡占(1964)。施蒂格勒从纯粹经济学的角度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批
4、判了传统经济理论中的完全信息假设,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探讨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提出了“信息搜寻”的概念。此外,这一阶段对信息经济学的形成做出贡献的还有:sA奥茨加(1960)、罗伊拉德纳(1961、1968)、埃贡纽伯格(1966)、哈罗德德姆塞茨(1969)、阿尔曼阿尔钦(1969、1970)、P纳尔逊(1970)等。他们分别对信息成本与价格、信息效率、信息对雇员工资和生产效率的影响等许多信息经济学的问题进行了奠基性的研究。(二)信息经济学的拓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信息经济学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了拓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信息经济学研究的行列,
5、乔治阿克洛夫(1970)、肯尼思阿罗(1971、1973、1974、1979)、詹姆斯莫里斯(1971、1972、1974、1976)、杰克赫什雷弗(1971、1973、1979)、麦克尔斯彭斯(1973、1974)、野口悠纪雄(1973、1974)、麦克尔罗思柴尔德(1975、1976)、圣弗德格罗斯曼(1979、1976)、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76、1979)等人在很多领域对信息经济学的知识范畴和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拓展性研究,使信息经济学得到较快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1970年,荣获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提出了分析二手汽车市场的“柠檬”理论(即次
6、货市场理论)(注:柠檬原理包括以下基本观点:在次品市场上,交易双方对质量信息的获得是不对称的,卖者知道产品确切的真实质量,而买者却不知道产品的确切质量。交易活动的参与人(这里指卖方)可以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对买方进行欺骗,这就是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隐藏信息将导致逆向选择,其含义有二:一是在交易中隐藏信息的一方对交易另一方利益产生损害;二是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发生扭曲,质量好的产品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的产品却留在市场,极端的情况是市场会逐步萎缩直到消失。这是因为买者只愿意根据他所知道的平均质量来决定支付的价格,这个价格将使质量低的卖者愿意成交,质量高的卖者由于不能得到同质量相称的价格而退出市场。
7、)。这是信息经济学进入拓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阶段,构成信息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八大基础理论都已经被提出来,并在经济学界得到持续而系统的讨论,如1970年乔治阿克洛夫创立了“柠檬”理论,1971年杰克赫什雷弗提出了“信息市场”理论,1972年雅各布马尔萨克和罗伊拉德纳进一步完善了“团队的经济理论”,1973年麦克尔斯彭斯建立了“信号”理论,1976年圣弗德格罗斯曼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了“格罗斯曼-斯蒂格利茨悖论”,以及在20世纪70年代由詹姆斯莫里斯等人提出并发展了“委托人-代理人”理论。这些理论与乔治施蒂格勒的“信息搜寻”理论和雅各布马尔萨克的“信息系统选择”理论,共同构成了信息经济学的八大
8、基本理论。(三)信息经济学的演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韧,信息经济学的发展由拓展转为演进。1979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已经引起广泛重视,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演进阶段。 在这一阶段,信息经济学由基本理论的创立转向理论的系统化和逻辑化。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相继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著作。比较有影响的著作有:M加兰廷和RD莱特台著的信息经济学(1981)、麦科尔主编的不确定性与信息经挤学(1982)、麦卡尼著法律与信息经济学(1982)、施蒂格勒著信息经济学(1982)、唐纳德金等人合编的信息经济学精选文集
9、(1983)、野口悠纪雄著信息的经济理论(1983年再版)和肯尼思阿罗著信息经济学(1984)等。第二,学术界对信息经济学有了新的认识。赫什雷弗和约翰赖利于1979年首次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和宏观信息经济学两部分。前者讨论市场不确定性,后者讨论技术不确定性。这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基本形成。第三,开始对信息经济学发展史进行研究。澳大利亚的唐纳德兰伯顿(1984)和尼尔卡卢纳尔顿(1986)分别系统地探讨和分析了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研究范畴和主题。第四,出现了关于信息经济学的专门性的学术期刊。1983年,由阿罗担任主编的信息经济学与政策创刊,加速了信息经济学理论的阶段性总
10、结趋势。这些事实表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像其他经济理论一样正在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着不同的了解。例如:雅各布马尔萨克(1968)认为,信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选择最优信息系统或员优信息结构的一门经济学,它是从决策科学中派生而来的。杰克赫什雷弗(1973)则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不确定性经济理论自然发展的结果。在这里,不确定性意味着在既定环境状态下个人主观概率分布处于离散状态,而信息不过是由趋向于改变这些概率分布的事件组成。关于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11、.信息经济学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信息和信息活动。这种观点将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活动、信息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之进行研究。2.信息经济学从信息科学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研究信息对经济活动、经济系统和经济过程的作用。3.信息经济学研究与信息活动有关的经济问题以及与经济有关的信息问题。总结: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现象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具体规律的经济学,它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如何影响人们的具体经济行为及其结果。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市场信息的基本形式及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研究资源配置中的信息机制3.研究信息资源配置4.研究如何实现最优信经济5.研究微观信息市场第二章 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
12、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不确定性、风险和信息这三个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和市场信息。虽然经济环境中的信息主要是以连续信息、计算信息和累积信息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当市场参与者出现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市场信息一般就表现为完全与不完全信息、公共与私人信息、对称与非对称信息。使学生掌握完全与不完全信息、公共与私人信息、对称与非对称信息的基础、成本、效用和经济影响,认识作为经济变量之一的信息是市场经济分析中不可缺乏的假设条件。重点与难点(1)不确定性、风险和信息的认识及相互关系。(2)预期效用函数。(3)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基础一、不确定性及其类型(一)不确定
13、性的涵义经济确定性表明人们的决策或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而不可能出现其他的结果。传统古典经济学排除了偶然因素,而信息经济学却在这些偶然的、不确定因素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与结果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人们通常使用“状态”来描述决定经济决策可能性结果的控制因素。通常,“自然”先对状态做出选择,参与者根据自己对“自然”选择的主观信念(概率)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这里,行动是参与者可控制的变量,而状态则是不可控制的变量。不确定性指经济主体对状态这一不可控制的变量的产生与否不具备完全知识。不确定性经济学将环境状态划分为已知状态和可能状态。图2-1 不确定性世界中的行为与结果(二)不确定性
14、分类1.内生不确定性:指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内部的不确定性。2.外生不确定性:指生成于某个经济系统之外的不确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内生不确定性与外生不确定性的区别是相对的,现实生活中二者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也不少。例如,商店电风扇、空调、冰激凌和羊毛衫等季节性商品的销售业绩不仅与竞争商品的销售策略有关,而且受气候状态的左右;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与其说取决于消费者自身的变化,不如说取决于气候等外部条件的变化。二、风险(一)风险弗兰克奈特认为,风险与不确定性的主要区别在于,人们是否了解不确定性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已知其结果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不确定性,或者根据对事实的客观分析有能力计算出概率的随机状态,就是
15、风险。风险就是不能确定地知道,但能够预测到的事件状态;而不确定性是既不能确定地知道,也不能预测到的事件状态。(二)风险态度1.风险厌恶:表明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的状态,其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当面临多种同样预期收益的投机方式时,风险厌恶者总是选择有较大确定性的投机方式。2.风险爱好:表明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的个人偏好的状态,其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其边际效用是递增的。即当面临多种同样预期收益的投机方式时,风险厌恶者总是选择有较小确定性的投机方式。3.风险中性:表明市场参与者对于风险没有明显的偏好,其效用随着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其边际效用是固定不变的。(四
16、)预期效用函数和风险的效用曲线1.预期效用:指市场参与者取决于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和相应的概率下获得的收入或消费的效用。例如,如果未来有可能只出现两种状态,状态1和状态2。两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1和2,且112。又设C1和C2为状态1和状态2下的收入或消费,则预期效用函数为:EU1V(C1)十2V(C2)。其中,V(C1)和V(C2)为一般的效用函数。预期效用函数又称为“冯诺伊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以纪念20世纪40年代发明了预期效用函数的美国数学家冯诺伊曼和经济学家奥摩根斯坦。如果出现n种可能状态,每种状态出现的概率为i,(i=1,2,),则预期效用函数的一般形式是:2.三种风险态度的效用曲线可
17、以利用预期效用函数来分析人们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例如,某消费者现在拥有100元确定的财富,他考虑是否用这l00元财富参加这样一种赌博:50的可能性赢150元,50的可能性输50元,这场赌博的期望收益是100元。 150元50十50元50100元(1)对于风险厌恶者来说,其效用随货币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率(边际效用)递减。因此,效用曲线为凹函数。图2-2 风险厌恶者的效用曲线这场赌博给他带来的预期效用EU为凹连线的中点12V(50)+l2V(150),即B点的效用水平。而确定地拥有赌博的期望值l00元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为V(100),即A点的效用水平,显然 V(100)V(15012十501
18、2)12V(50)十l2V(150)两者的差距为A、B之间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说,赌博期望值的效用要大于赌博预期效用。风险厌恶者宁愿确定地拥有赌博的预期收益,而不愿参加赌博。(2)对于风险爱好者,他的效用函数应该是凸的,其效用随货币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率(边际效用)递增。如图23。图2-3 风险爱好者的效用曲线他参加赌博的预期效用高于确定地得到赌博期望值的效用。即: V(100)V(150l2十50l2)12V(50)十12V(150)差距也为A、B之间的垂直距离,不过,此时B在A之上。可见效用函数曲线的曲度表明消费者对待风险的态度,风险厌恶者的效用随财富增长而增长的速度是递减的,效用曲线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 经济学 培训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