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业导向对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以网络关系.docx
《企业创业导向对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以网络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创业导向对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以网络关系.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Z S T U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创业导向对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 以网络关系强度为调节变量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学科专业: 企业管理 研究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姓名: 朱亚梅 指导教师: 姚春序、潘松挺 学 号: 201220804020 入学年月: 2012年9月 选题来源: 自选课题 报告日期 2013 年12月12日41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基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的总结,可以发现创业活动在经济结构转型的特殊时期对促进经济和就业等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特殊时期的创业环境更具不确
2、定性,创业企业如何应对环境不确定性进行战略选择的背后蕴藏着深厚的理论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另一方面,企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知识资源的支撑。目前创业活动方面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创业导向,且西方学者认为较高的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先动性有助于创业成功。但针对我国特殊环境下的创业活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企业往往通过嵌入网络,与相关个人或组织建立联系,以获取所需的知识资源,进而左右企业竞争优势和成长发展。基于以上问题的考虑,本文将其分解为几个研究问题:第一,中国情境下创业导向是否有利于知识资源获取?不同维度对资源获取的影响是否存在不同影响?其程度如何?第二,创业导向如何影响知识资源获取?网络关系强度在其中扮演
3、的作用?1.2 选题背景1.2.1选题的现实背景 高创业率和低成功率落差决定企业获取知识资源据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在参与全球创业观察的逾6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创业排名已从2002年的第11名跃居到2012年的第2名,位居最活跃的国家之一。但高创业率和低成功率之间的矛盾一直难以调和。创业企业为突破这一瓶颈,必须获取知识资源。企业处于高不确定性的环境,因此在获取知识资源方面面临更大挑战。 创业导向型企业在知识资源获取上存在一定优势在特殊性创业环境下,创业现象呈现多元化。其中一些创业企业通过新的构想、新市场、新技术等一系列创新行为,以先于竞争者,以更快的速度,愿意进行较高风险创业活动。这类企业通
4、常具有较高的创业导向,在经济结构转型的环境下,有利于知识资源的获取。1.2.2选题的理论背景 知识资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资源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前提是拥有关键的知识资源(Barney J,1997;陈伟、孙秀丽、蒋春燕,2010)来识别和开发市场机会。获取知识资源对于提高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创业导向影响企业知识资源获取,但相关实证研究较少知识资源理论已被多数学者广泛应用于创业研究领域(Chandler G,Hanks SH, 1994;Brush C&Greene P, 1996;蔡莉、柳青,2006)。创业导向作为创业研究的核心概
5、念(姚瑶、左斌,2012;秦剑,2012)和前沿研究范畴(张宏云、杨乃定,2010),关乎企业成长与发展,影响知识资源获取能力(Stam&Elfring,2008;Lau、张玉利、杨俊,2008)。但关于创业导向如何影响企业知识资源获取的实证研究较少。 网络关系强度与创业导向和知识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有待探讨企业网络作为创业企业获取资源、克服资源困境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创业导向被认为是资源消耗行为(Romanelli,1987;Covin&Slevin,1991;Hite&Hesterly,2001;夏霖、陆夏峰,2006;苏晓平、王平,2011)。网络关系的强弱影响企业知识资源获取(周劲波、黄胜
6、,2010;Fletcher&Harris,2012等),且对企业创业导向战略选择存在影响。但网络关系强度和企业创业导向和知识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本文基于这样一种理论背景,深入研究企业创业导向、网络关系强度及知识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1.3 选题意义在当前高度复杂及不确定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战略姿态影响企业能否成功应对这一环境的变化,后者的实现离不开企业知识资源的有效支持。本文从创业导向的视角出发研究企业知识资源获取,对于指导本土企业获取知识资源、赢得企业竞争优势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导向视角对企业知识资源获取机理展开研究比较少,照搬国外企业知识资源获取方面的研
7、究成果及经验,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现象。我国企业由于生存环境特殊性,企业为了实现生存,创新成为其唯一出路。这也是创业导向的核心和本质所在。创业导向作为企业的战略选择离不开资源的支撑,原因在于创业导向是一种资源消耗的行为,也就是说创业导向的程度和有无需要资源,企业通过嵌入在关系网络中,对于企业创业导向和知识资源获取存在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 为中国情境下企业打开一个新的知识资源获取的理论视野,提出一种创造性的知识资源获取思路,并提出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 为政府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方向性的意见。国内外对于创业管理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论之间关联的模型研究尚不多见。国内研究多
8、数围绕创业管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多与企业绩效相结合,或将网络理论与资源基础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创业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较少有学者关注创业导向与企业知识资源之间的关系。在少有的关于创业导向和知识资源获取的相关研究中,将创业导向看作单一维度,没有区分子维度的不同影响。此外,由于企业本身嵌入在复杂的企业关系网络中,因此,关系网络理论成为企业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柳青、蔡莉、单标安、周立媛,2009)。针对中国情境,研究网络背景下,创业导向与知识资源获取的关系是十分迫切的。因此,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 吸收社会学中的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论的思想,从创业导向的视角
9、构建企业知识资源获取的理论框架,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利用中国企业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 建构知识管理理论和网络理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丰富现有的知识资源获取理论与创业管理理论等相关研究。1.4 研究方法、框架及技术路线1.4.1 研究方法本文引用了企业战略研究中的资源基础理论、企业网络理论、创业管理理论并结合了经济社会学当中的社会网络理论等思想,基于网络关系强度的视角探讨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查阅法和问卷调查法:(1)文献查阅法。通过文献的梳理,把握新的研究主题。作者的主要做法是在指导老师的研究领域下,受其影响,针对性的阅读较新的创业文献,并间断性地翻阅国内核
10、心期刊关于创业研究领域的刊载情况,发现创业领域战略导向方向的研究正在发展,尤其是企业创业导向,而战略导向对企业创业的作用机制往往借助企业资源获取而实现的。另一方面,作者在提出研究框架前,对创业导向、资源获取、网络关系等相关主题文献在数据库里进行检索、删选、阅读、整理、归纳与评述,针对当前研究的空白点,综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及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2)问卷调查法在实证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信度和效度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根据创业导向-网络关系和知识资源获取的理论研究设计问卷量表,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对理论模型利用SPSS17.0进行实证检验。因此,本
11、研究通过规范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进行创业导向-网络关系和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1.4.2 研究框架基于以上研究技术路线图,本研究共包括五章内容,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关键问题如图1.3所示。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设计本研究的选题背景,包括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重点提出了研究问题,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第二章为理论回顾部分。此部分主要回顾并梳理了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以为研究的进行奠定相应理论基础及发现未来方向。第三章在文献梳理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构建了研究模型,阐述了研究设计思路并明确了研究使用的工具及研究设计的对象。第四章为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阶段,明确问卷设
12、计和发放,并实证验证创业导向和知识资源获取之间的关系及网络关系强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大样本数据,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得出相应结论。第五章为研究结语,包括研究主要结论、管理建议和研究局限性及创新点的提出,并就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第一章 导论第二章 理论回顾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四章 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管理建议及未来展望1.选题背景 2.问题提出3.选题目的和意义4.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等1.创业导向文献综述2.网络关系强度相关综述3.知识资源获取文献综述4.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综述1.问卷设计与发放2.描述性统计分析3.信度效度分析4.人口统计变量差异分
13、析5.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6.研究假设检验1.研究主要结论2.管理建议3.研究创新点、局限性和未来展望导论与理论综述理论研究与研究设计实证研究研究结论1.研究假设提出2.研究构思3.研究对象和工具图1.3 本研究逻辑框架图1.4.3 技术路线本研究行文的总体思路采用规范的管理学研究模式,具体情况见下图1.2。第一阶段:2013年9-11月,主要工作是收集资料、阅读文献等。就创业导向、知识资源获取和网络关系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针对重点文献认真研读,进一步界定有关变量及概念,明晰已有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应总结。第二阶段:2014年1-3月,主要工作是进行文献综述,重点针对创业导向和知识资源获
14、取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及试图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便于后续研究。第三阶段:2014年4-6月,主要工作是在文献梳理和综述的基础之上,找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构建整体概念模型,并进一步提出理论假设,明确研究问题。第四阶段:2014年7-9月,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进行数据收集及分析,包括对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和假设的验证等。第五阶段:2014年10-11月,精力撰写硕士论文,并不断修正和完善。资料收集网络关系强度研究创业导向研究知识资源获取研究基于创业导向理论、网络关系理论和知识资源获取理论构建整体概念模型创业导向对知识资源获取的直接影响网络关系强度在创业导向和知识资源获取
15、之间调节作用实证研究结论与展望图1.2 创业导向、网络关系强度和知识资源获取的影响研究技术路线图2 文献综述2.1 创业导向的文献综述作为创业管理理论前沿领域的新兴研究主题,创业导向是企业战略取向的重要变量(Lumpkin,G.T.&Dess,G.G,1996)。创业导向的研究对于指导我国特殊环境下的创业活动,实现企业成长,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完善创业管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部分主要总结创业导向的相关理论基础、发展及相关研究内容。2.1.1创业导向的理论基础创业活动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逐渐深入及市场化进程逐步加剧的背景下,日益兴盛,企业创业行为和战略方面的相关研究也因此赢得学界的密切关注。创业
16、研究历经30多年的蓬勃发展(Low,M.,&MacMillan,I,1988),不断吸收和借鉴经济管理学科理论、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或非相关学科。多种理论的结合对于创业活动的理论解释更多样化外,同时也增加了创业研究体系的复杂性(柳青等,2009)。当前,创业研究领域的学者们正在探索性的将“零散的碎片式”(胡望斌、张玉利、杨俊,2010)的创业研究串联起来,而创业导向研究正是尝试的表现。但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创业导向的理论构念和测量方法处于发展阶段,仍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有必要探讨其理论溯源及构念演化、维度及测量方法及相关研究。1.创业导向理论溯源及构念演化创业导向研究框架缘起于20世纪70年代,
17、其概念来源于战略决策思想。张宏云和杨乃定(2010)指出最早涉及这一概念的是Mintzberg使用的术语创业模式(Entrepreneurial Mode),表征为对新机会的积极寻求和对不确定性的认识(Mintaberg H,1973)。Miller(1983)提出了公司创业,并认为公司创业是进行战略行动选择时,对活动风险的积极承担、为获取竞争优势乐于改变及主动参与竞争的加权组合。Miller将创业导向的研究提升到公司层面。这一独特而新颖的研究视角突破了当时将创业者个体特征作为研究视角的传统思路(秦剑,2012),并且对公司创业维度的划分受到了后续学者的认可,奠定了创业导向三维度划分的基础。可
18、见在这一时期,维度划分先于构念产生,这为后期研究对于创业导向内涵界定不一造成了一定影响,创业导向的概念并未提出及清晰界定。正因为如此,国内学者苏晓华和王平(2010)定义这一阶段为“未命名阶段”。创业导向研究的第二阶段被定义为“创业战略姿态阶段”。战略姿态是企业总体战略导向,企业倾向于风险承担、为获取竞争优势而愿意变革和进行创新,且愿意与其他其他展开竞争,则认为该企业是具有创业战略姿态的(Covin&Slevin,1989),且据此,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创业型企业和传统型企业两大类。Zahra(1993)指出创业战略姿态以企业战略取向为本质,反映的是企业创业活动的强度。战略导向构念包括技术导向、市
19、场导向和创业导向三个构成维度(Zhou,Yim&Tse,2005;Govindarajan, Kopalle&Danneels,2008)。Ginsberg(1985)是第一个公开发表论文,使用创业导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这一术语的学者,但并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在后续的研究中,学者们进一步探讨了创业导向这一构念的内涵与本质,如Miles和Arnold(1991)、Zahra和Covin(1995)等。其中,Miles和Arnold两位学者在Morris和Paul(1987)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创业导向和市场导向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得出,两个概念框架具有相
20、关性,为后续研究产生了方向性的影响(张宏云、杨乃定,2010)。Zahra和Covin(1995)研究支持了创业导向的三维度框架,认为企业创业的本质是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行为先动性。Lumpkin和 Dess(1996)在总结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区分了企业创业和创业导向两大概念,并指出公司创业不等同于创业导向,公司创业以创业内容和意图为重点,以创建什么样的新事业为关注点,强调的是内容;而创业导向则以企业创建和从事创业活动的战略抉择为重点,以创业活动中的过程、实践和决策制定为关注点,强调的是过程。至此,苏、王两位学者认为创业导向的概念日益得以认可,标志着创业导向研究逐渐成为创业研究领域的主流,因
21、此称之为创业导向的成熟阶段。下表表2.1总结了创业导向构念形成期的主流脉络,尽管学者对于创业导向的体界定角度不一,但创业导向作为新进入的过程、实践和决策行为(Lumpkin&Dess,2001),学者们都认可创业导向主要反映的是企业的战略姿态和战略哲学,是企业新市场机会开发、经营领域开拓的一种倾向性(Covin&Slevin,1991)。表2.1 创业导向概念形成期主流脉络学者使用术语定义关键词Mintzberg,1973创业模式寻找新机会,面临不确定性Miller,1983企业层面创业创新性、风险承担、超前行动Zeitham&Zeitham,1984创业哲学创新性、风险承担、超前行动Ginb
22、erg,1985创业导向竞争性、寻求新途径、新产品、新渠道Morris&Paul,1987创业创新性、风险承担、超前行动、机会扫描、成长驱动、领导个人魅力Covin&Slevin,1987创业姿态创新性、风险承担、超前行动Zahra&Covin,1994公司创业创新性、风险承担、超前行动Miles&Arnold,1991创业导向创新性、风险承担、超前行动、自主性、积极竞争Lumpkin&Dess,1996资料来源:张宏云,杨乃定. 创业导向构念辨析及对维度之争的评述J.科学学研究,2010,02:177-182+201.2.创业导向的维度和测量创业导向的维度研究历经三十多年之久,维度的共变性及
23、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Miller是论战双方中,持创业导向维度为共变关系的代表性人物,他提出的创业导向的三维度模型,包括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超前行为,认为如果企业仅通过简单模仿来进行技术改进、创新,而拒绝承担风险,或者企业仅通过高风险承担,而缺乏相应的产品、市场或技术创新,则都不能称之为创业型企业,创业导向通常被认为是衡量创业型企业和传统型企业的连续变量。也就是说,Miller的观点指出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创业导向三个维度,否则不能认为是具有创业导向的,维度之间是共变,而不是独立关系。这一共变观给后续学者的研究带来了一定影响(张宏云、杨乃定,2010),包括Covin和Slevin(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创业 导向 知识 资源 获取 影响 研究 网络 关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