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基培训讲座.docx
《两基培训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基培训讲座.docx(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两基”国检工作培训专题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导团办公室 为便于州、县两级和基层从事“两基”工作的同志们进一步学习领会、全面掌握全省“两基”国检工作业务培训会的培训内容,特将培训会上的七个专题讲座发布在云南教育网上,供各地下载使用。专题讲座一:扎实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教育部督导办副主任 周 坚 (2010年4月13日) 一、“两基”攻坚进展情况(一)全国情况1. 截至2009年底,已实现“两基”省份、县级单位:省份:26个省份和兵团县级单位:2845个县(市、区)174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场33个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如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农场、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两基”人口覆盖率 2. 截至20
2、09年底,未实现“两基”的省份和县:省份: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县:13个(二)云南省情况2002年底前,94个县实现“两基”。2003年,35个县列为国家“两基”攻坚县。 截至2007年底,35个县中的27个县实现了“两基”。截至2009年底,129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但镇雄、澜沧两个县需要复查。2010年3月,云南省政府召开了“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标志着云南省全面进入“两基”迎国检工作阶段。云南省实现“两基”进度表二、两基国检的性质和任务性质:三文件一法规 1992年国务院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1993年修订的扫除文盲工作条例 1994年教基199419号文件 2006年
3、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省级实现“两基”的全面督导检查,是对全省实现“两基”目标的认定。接受“国检”的主体-省级人民政府。“两基”评估验收是以县为单位。而“国检”不是对县级单位的再验收,而是通过抽查县、乡“两基”工作,对全省“两基”工作进行评估认定,接受 “国检” 的主体是省人民政府。市、县两级政府在迎接国检中也承担重要职责 。通过对不同区域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市、县“两基”情况的督导检查,印证全省“两基”水平,展示成绩与进步,发现薄弱环节与不足。三、“两基”国检的内容和方式(一)“两基”国检的内容国检依据三个文件要求进行:教基199419号,国家教委关于颁发的通知。国教督20049号,国家教育督导团
4、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教督2007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省级实现“两基”进行全面督导检查的意见。国检的内容:普及程度、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工作、学校安全管理。1. 普及程度。重点检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小学、初中的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 2. 教师队伍。重点检查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有编不补的问题,县域内教师均衡配置的情况。3. 办学条件。重点检查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大班额、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的问题,以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设施配套情况,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应用情况。
5、4. 教育经费。重点检查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情况,城市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的情况,落实“两免一补”情况,以及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问题。5. 教育质量。重点检查实施素质教育,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足开齐课程,落实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标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等问题。 6. 学校安全管理。重点检查学校(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舍与设施的安全,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以及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应急机制的情况。7. 扫盲工作。重点检查扫盲未验收地区的
6、青壮年文盲情况,已验收地区的脱盲人员复盲情况。 评估原则:软件从严、硬件从实。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辍学率、教师学历合格率、青壮年非文盲率等,以及教育投入、教师队伍、校舍和教育教学设施等办学条件,是衡量普及水平的最基本标准和条件,必须从严掌握,不能降格以求。一些指标如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小学和初中毕业班学生的毕业率、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配备标准等,根据西部地区的情况,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标准和提出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努力实现。一票否决指标:当年入学率、辍学率不达标教师学历合格率不达标教育经费未做到“三个增长” 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2001年以来拖欠
7、教师国标工资未及时消除D级危房弄虚作假(二)“两基”国检的方式1. 听取省级人民政府汇报;汇报后国检组专家现场提问。2. 实地抽查。3. 国检组向省级人民政府口头反馈意见。实地抽查国检组再分3-4个小组,各抽查2个县。重点为“两基”攻坚县,尤其是最后一年达标的县,也包括前几年达标的巩固提高县。兼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兼顾县的人口规模。兼顾不同地州、不同地貌地区,如山区、丘陵、平原等。(1)听取县级人民政府汇报,汇报后现场提问。(2)查阅县“两基”档案材料。 必要时,国检组会要求提供原始账目、资料。(3)随机抽查乡镇、学校。一般每县抽查2个乡镇,也沿途随机抽查。由县里向国检小组提供全县乡镇、学
8、校分布图。由国检小组确定抽查的乡镇和学校。在乡镇一般查初中(含完中、一贯制),中心小学、村小、教学点。在学校需要对“两基”有关情况全面进行了解。在学校中可视情况召开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乡镇和学校应提供充分的档案材料,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员必须在场。四、扎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一)“两基”攻坚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1.取得的成绩: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为实施“两基”提供了有力保障。 各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存在的差距: 云南与全国及西部相比,在普及程度、教育投入、
9、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二)“两基”迎国检的指导思想要把“两基”迎国检的过程看作是总结工作、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上一个新台阶的过程;是强化政府责任,进一步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过程。要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形成新时期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和扫盲工作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进一步发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三)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1. 加强领导,把“两基”作为“一把手”工程。2. 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一把手挂帅,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三
10、是完善教育督导机制,保障全省“两基”工作扎实推进。3. 加强各级政府统筹,解决突出问题。4. 一手抓抗旱,一手抓迎检,打好“两基”攻坚战。5.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新疆通过宣传调动百姓来支持“两基”国检工作,贵州也是通过媒体、报纸大量的宣传这方面的工作,所以云南也要充分利用媒体让大家多来关心理解教育,此外教育部门也要加大宣传力度,一方面向政府汇报,一方面和人大、政协等多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6.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问题,下一步义务教育的发展包括寄宿制学校的改善已经提到了一个很强的议程上来。云南
11、寄宿制学生的比例非常高,目前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不太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所以在“两基”迎国检中要关注这个问题,如何有新的推进。在信息技术方面,我建议云南省看看省级层面有没有什么考虑,有条件的地区我希望把这件事情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否则会给整个云南省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带来影响。总之,我们“两基”国检的工作非常有意义,说到底是为了孩子,为了下一代和中国下一代的强盛,怎么努力都不为过,我再次感谢大家长期在教育第一线工作所付出的努力,由于大家的努力,为云南省和西部地区的教育创造了经验,我希望在迎检中发现云南省更多好的经验,好的亮点。谢谢大家!专题讲座二:“两基”国检指标要求国家督学 教育部督导办原副主
12、任 于 芳(2010年4月13日,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一、什么是“两基”国检“两基”国检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国家级检查评估,是一个省在所辖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后,由国家教育督导团依法对全省“两基”工作的全面检查和评估认定。(一)“两基”国检的政策法规依据:原国家教委关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办法和县级扫除青壮年文盲单位检查评估办法(1993年教督2号文);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西部地区“两基”评估验收的意见(2004年国督4号文);教育部关于对省级政府“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的通知(2006年教督4号文);义务教育法(2006年6月修订,9月1日起实施);扫
13、除文盲工作条例(1988年国务院发布,1993年修订)。(二)“两基”国检的对象: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主要涉及规划、财政、建设、税务、工商、编制、人事、公安、卫生、教育等部门。对州市、县(市、区)、乡(镇)政府的检查主要是印证省级政府的工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检查主要是印证政府和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三)“两基”国检的主要内容: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把“两基”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的情况;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加大教育投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情况,保证扫盲工作经费情况;根据国家和省级政府规定,合理配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
14、料等基本办学条件上达到标准情况;根据国家和省级政府规定,按编制配备教师,提高教师质量,稳定教师队伍的情况;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情况。(四)“两基”国检的主要指标:经费投入:三个增长、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比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费附加、西部“两基”攻坚的各项专项经费;办学条件:校舍、寄宿制学校的宿舍和食堂、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教师队伍:数量(生师比)、质量(学历)、培训;普及程度:入学率、辍学率、完成率;学校安全管理:安全责任制、事故应急机制、消除安全隐患情况;扫盲工作:青壮年文盲率、复盲率。一票否决的指标:教育经费
15、未达到“三个增长”、有D级危房、2001年后拖欠教师工资、普及程度不达标、国检当年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督导检查中有弄虚作假行为。掌握的原则:检查评估坚持原标准,对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等规定。如果发现在这些方面有问题,我们给予指导。二、如何进行“两基”国检“两基”国检是教育督导部门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实施义务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工作机制。这个检查中我们形成了各项制度,我逐一的把各项制度解释一下:第一:申报制度:省所辖所有县(市、区)“两基”工作全部都达标并经教育部公布名单后,由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家教育督导团申请“两基”国检。就是说,如果我们云南省假
16、如省政府决定今年要迎接“两基”国检的话,那么它的前提条件应当是所辖的129个县(市、区)全部都已经实现了“两基”,而且经过教育部公布名单,包括复查的县也要由教育部通过复查结果,这个是前提条件。就是说行为的主体要是省政府向我们国家教育督导团来申请。在申报制度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除了要有一个字面上的申请报告以外,还要附一个各项指标达到的附表,这个附表是用数字说话的,是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提出的检查的各项指标,用数字来说明。实际上从字面上来看这个申报制度是对省政府提出来的,但是我们下去检查的时候,我们也要对第四级对县级进行检查。第四级县级都要有一个情况报告和基本的达标情况表。所以我想强调两个问题:一个就
17、是数字的准确性、真实性,一定要用数字来说话。无论对省级来说还是对地市,数字一定要准确、真实。我给大家举个例子:06年我们到安徽去检查,省里面的汇报,数字上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到阜阳市的时候,抽查一个县,县里面的一个在校学生数字统计部门和教育部门差距非常大,在校生数差了3000多人,差距在哪呢?教育部门的数字有这3000人,统计部门的数字没有这3000人,而统计部门的数字是和人事部门的数字一致的。后来一查原因呢,如果有这3000人这个县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完成率全部符合要求,但是它的生师比不符合要求,如果没有这3000人的话,它的生师比就达到了要求。这里面肯定有一个数字就不真实了,就是说从各自所
18、站的角度不一样,学生少了教师就多了,生师比就接近于我们的要求,可是学生少了,完成率、辍学率全达不到要求了,所以数字的真实非常的重要。同样在06年,我们在山西省进行“两基”国检的时候,问题就更严重了,它不是发生在我们一个市一个县的检查中,就是在省政府向国家教育督导团汇报工作的时候,他汇报的教育经费投入,汇报完了之后国家督学就提出来03、04、05三年的教育经费增长没有做到。提出来了以后财政厅有一个同志马上就站起来说:“这个数字是教育部门提供的,我们财政部门不认可”。汇报会是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向国家教育督导团来汇报的,两家底下要去协调,不能在汇报会上就说这个是教育部门汇报的,财政部门不认可,这个是不
19、行的。当然最后的事实从财政部、教育部还有国家统计局公布出来的数字来看,当时山西省确实是三个增长没有做到。这个也说明不管文字上汇报的怎么样,实际上我们是用数字来说话的。所以在申报制度的时候一开始基础就要打好,就是用数字说话,在数字说话里面很重要的就是部门之间的协调。我刚才举的例子就说明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和统计部门包括其它方方面面的部门,比如说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一定要沟通好,因为材料不管我们是对省检查也好对市县也好都是以政府的名义,所以一定要协调好。这就是在这个制度里我想要强调的。第二是审查制度。国家教育督导团根据省人民政府的申报进行审查,看看你具备不具备“两基”国
20、检的条件。这样一个制度的建立实际上也有我们在“两基”国检中的一些教训。06年我们对两个省进行了“两基”国检,一个是山西省,一个是安徽省。在这之前,我们“两基”国检的前提条件只有一条,就是所有所辖的县(市区),只要经过教育部公布名单我们就可以去对其进行国检。后来发现,实际上省里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如山西这样的“三个增长”的问题,还有当时安徽是教师严重不足,类似这样的问题。后来国检的这样一个机制建立在地方政府必须对所存在的问题先进行自查,自查以后进行整改,具备条件以后才能来申请国检,所以从省政府来申报,到我们来发通知到底同意不同意进行“两基”国检,中间是我们国家教育督导团来进行审查,
21、它是一个审查的制度。这个制度我也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内蒙古是06年进行的“两基”国检,一开始在05年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06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5个自治区里第一个成立自治区的,它很想把“两基”国检作为向自治区成立献上一份厚礼。它是06年3月份上报国检的材料,我们在审查中也是发现他们“三个增长”中第一个增长没有做到。国家教育督导团就说因为你不具备基本条件,我们没有办法对你进行国检。自治区解释说由于有50年大庆,希望国家教育督导团能够从政治的角度来考虑,并希望通过国检。国家教育督导团解释说我们的督导是依法督导,06年新义务教育法颁布,里面对义务教育投入有明确
22、的规定,如果我们去了并让你们通过就是明显的违背了义务教育法,是不行的。你们必须提出我们认为是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我们才可以考虑去。自治区分管的副主席两次到教育部,专就这个问题与教育部陈副部长研究,连最后拿出的整改方案都是教育部给出的主意,一方面也考虑到内蒙古自治区的特殊性,要迎接大庆,另外一方面也考虑到我们不能违法督导,只有把经费采取措施补上了我们才能认可。这样的一个审查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当然内蒙古自治区也有自己的实际困难,它的“三个增长”累计已经欠了24亿多,这不是一届政府一年能补齐的,最后由自治区政府发文做了一个承诺,由所辖的12个州市共同来承担24亿,其中4亿由自治区政府承担,20亿由1
23、2个州市承担,各个州市在每年预算时要把所欠的第一个增长的经费补足,如果没有补足就从下拨的经费里扣除来保证这样一个承诺的实现。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我们的审查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不管谁来,哪怕是自治区的主席来说情,我们也要依法办事。第三是公告制度。国家教育督导团有一个统一的式样,由我们来提供给省政府教育督导部门,一个是在中国教育报上发布,另一个是在省的主要报刊上发布公告,这个在义务教育法上都是有规定的,因为我们这样一个检查是要接受社会监督的,所以我们要发公告。对发公告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我也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刚刚建立公告制度的时候,到某一个省去检查,这个省是当时第一个实行公告制度的,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培训 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