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热电偶传感器ppt课件.ppt
《第九章 热电偶传感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热电偶传感器ppt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热电偶传感器,本章介绍温度和温标的基本概念、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热电偶的基本工作原理、热电偶的分类、特点及使用、冷端延长的方法、冷端温度补偿的方法和技术、控温仪表的使用等。,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 在各种热电式传感器中,以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和电势变化的方法最为普遍。将温度转换为电阻值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叫做热电阻。将温度转换为电势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叫做热电偶。 此外,基于半导体 PN 结与温度的关系研制的 PN 结型温度传感器在窄温场中,也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另外还有热释电型温度传感器、谐振型温度计、热噪声温度计、热辐射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等。,热
2、 电 偶,热电偶是将温度量转换为电势大小的热电式传感器。是目前接触式测温中应用最广的热电式传感器之一,在工业用温度传感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二、热电偶的基本定律 三、热电偶结构和种类 四、热电偶的冷端处理和补偿,测温范围宽,能测量较高的温度(180 2800); 输出电压信号,测量方便,便于远距离传输、集中检测和控制; 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维护方便、准确度高; 热惯性和热容量小,便于快速测量; 自身能产生电压,不需要外加驱动电源,是典型的有源传感器。,优点:,看一个实验热电偶工作原理演示,结论: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相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热电极A,右端称为:自由端(参
3、考端、冷端),左端称为:测量端(工作端、热端),热电极B,热电势,A,B,第一节 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从实验到理论:热电效应,1821年,德国物理学家赛贝克用两种不同金属组成闭合回路,并用酒精灯加热其中一个接触点(称为结点),发现放在回路中的指南针发生偏转(说明什么?),如果用两盏酒精灯对两个结点同时加热,指南针的偏转角反而减小(又说明什么?) 。 显然,指南针的偏转说明回路中有电动势产生并有电流在回路中流动,电流的强弱与两个结点的温差有关。,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A和B组成闭合回路,当两个结点温度不相同时,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这种物理现象称为热电效应。 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所组成的回路称为热电偶。组
4、成热电偶的导体称为热电极。热电偶所产生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势。热电偶的两个结点中,置于温度为T的被测对象中的结点称为测量端,又称为工作端或热端;而置于参考温度为T0的另一个节点称为参考端,又称为自由端或冷端。,热电效应产生的热电势用EAB(T,T0)表示。是由接触电势(珀尔帖Peltier效应)和温差电势(汤姆森Thomson效应)两部分组成。,结点产生热电势的微观解释及图形符号,两种不同的金属互相接触时,由于不同金属内自由电子的密度不同,在两金属A和B的接触点处会发生自由电子的扩散现象。自由电子将从密度大的金属A扩散到密度小的金属B,使A失去电子带正电,B得到电子带负电,从而产生热电势在这种动态
5、平衡状态下,A和B两金属之间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称为接触电势(又称为珀尔帖电势) 。,eAB( T ),该电势为,k 波尔兹曼常数(k01.3810-23 J/K) T 接触点的绝对温度; nA,nB 材料 A,B 的自由电子密度; e 电子电荷电量(e = 1.610-19 C)。 接触电势的数值取决于两种金属的性质和接触点的温度,而与金属的形状及尺寸无关。 如果 A、B 为同一种材料,接触电势为零。(nA = nB),2. 汤姆森效应温差电势,对于任何一个金属,当其两端温度不同时,两端的自由电子浓度也不同。温度高的一端浓度大,具有较大的动能;温度低的一端浓度小,动,能也小。因此,高温端的自由
6、电子要向低温端扩散,高温端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而低温端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形成了电场,这个电场要阻碍电子的扩散,最后同样要达到动态平衡,从而在两端形成的电势称为温差电势,(又称为汤姆森电势)。 设导体为均质导体,两端的温度为T、T0,A、B导体的温差电势, 汤姆森系数(与材料和两端平均温度有关)。 温差电势的数值取决于金属的性质和两端的温度,而与金属的形状、尺寸和温度分布无关。 如果导体两端的温度相同,则温差电势为零。(T = T0),3. 闭合回路中总热电势,在由两种不同金属(nA nB)组成的闭合回路中,当两端点的温度不同(T T0)时,整个闭合回路内总的热电势EAB(T,T0)为,由上式可以
7、得出下列结论:,1)如果热电偶两结点温度相同,则回路总的热电势必然等于零。两结点温差越大,热电动势越大。2)如果热电偶两电极材料相同,即使两端温度不同(TT0),但总输出电动势仍为零。因此必需由两种不同材料才能构成热电偶。3)式中没有包含热与热电偶的尺寸形状有关的参数,所以热电动势的大小只与材料和结点温度有关,而热电偶的内阻与其长短、粗细、形状有关。热电偶越细,内阻越大。,2、热电偶的基本定律,1)中间导体定律: 将由A、B两种导体组成的热电偶的冷端断开而接入第三种导体C后,只要第三种导体的两接点温度相同,则回路的总热电势不变。,总的热电动势与C无关。热电偶回路中插入多种导体(D、E、F)只要
8、保证插入的每种导体的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也无影响。 利用热电偶实际测温时,连接导线、显示仪表和接插件等均可看成中间导体,只要保证这些中间导体两端的温度各自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热电偶回路总的热电势,绝不会因为在其电路中的任意部分接入第三种两端温度相同的材料而有所改变。热电偶的这一特性,不但可以允许在其回路中接入电气测量仪表,而且也允许采用任意的焊接方法来焊接热电偶。这就是中间导体定律的实际意义。,2)参考电极定律(标准电极定律),已知热电极A、B分别与参考电极C所组成的热电偶在结点温度(T,T0)时,热电势分别为EAC(T,T0), EBC(T,T0),则在相同的
9、温度下,由A、B 两种热电极配对后的热电势EAB(T,T0)可以按下面公式计算: EAB(T,T0)=EAC(T,T0)-EBC(T,T0),由此可知,当任一电极B,C,D,与一标准电极A组成热电偶产生热电势为已知时,就可以利用上式求出这些热电极彼此任意组成热电偶时的热电势。 通常采用铂作为标准电极。,3) 连接导体定律与中间温度定律:,若导体A、B分别与连线导线A、B 相接,其结点温度分别为T、Tn、T0,回路的总电势为,此式是连接导线(导体)定律的数学模型,即回路的总电势等于热电偶热电势EAB(T,Tn)与连接导线热电势EA B (Tn,T0)的代数和。 此定律是工业运用补偿导线进行温度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章 热电偶传感器ppt课件 第九 热电偶 传感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6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