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明清建筑概况ppt课件.ppt
《第九章 明清建筑概况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明清建筑概况ppt课件.ppt(4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明清时期的建筑 明代:13681644 清代:16441911,91 明清建筑概况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它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的过程明清两代初期,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推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措施以巩固统治中期达到繁盛,特别是明中叶后期资本主义因素出现,及康、乾、嘉盛世,对建筑业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一 明清建筑的成就与特点1 经济的发展,使建筑建筑业综合实力有很大提 高,表现在: 建筑的数量、质量 砖已普遍应用于民居,有能力砌筑万里长城和遍及全国的州府县砖城。琉璃瓦的质量提高,2从建筑结构看:木构架经元代简化,到明代已形成新的定型体系,清代以官方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雍正十二年颁行的工程作
2、法)随着砖的普及,出现了全部用砖拱砌筑的无梁殿(无量殿),入北京故宫皇史宬、南京灵谷寺无量殿、苏州开元寺等。砖墙的普及为硬山建筑发展创造了条件。,太和殿大木结构,3从建筑设计看: 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南京明孝陵和北京十三陵都是利用地形和环境来形成陵墓肃穆气氛的杰出 实例。 官式建筑定型化。(工程作法列举了 27种单体建筑的大木作,对斗拱 、装修、石作、瓦作、彩画作等的做法和用料都翔实地作了规定)藏传佛教建筑兴盛。这些佛寺造型多样,打破了我国佛寺传统单一的程式化处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包括住宅在内的乡土建筑,根据自然环境、当地材料,以及民风名俗,创造了多样的形式。,4从建筑风格看,明
3、清封建统治体系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完备,对礼制、宗法制度的推行,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严格、繁缛,这影响到明清建筑的整体面貌:呆板、僵硬、繁琐。,5 园林方面。清代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顶峰。,9 2 明清建筑构造 与详部特征,一屋顶 1坡度 1:3 1:2 2举架 1步架 = 檩间水平距离 (即宋1椽长度) 步架与模度的关系 1步架: 殿式 = 22斗口 大式/小式 = 4 D ( D为柱径 ),举 五举 = 1步架50% 六举 = 1步架60% 七举 = 1步架70% 七五举 = 1步架75%,3脊饰 更为细致、精美。定型化。普遍采用琉璃。,4屋角 屋角有起翘和不起翘两种 。一般说来,北方较平
4、缓,南方起翘较多,尤其是沿海地区。 南方起翘有两种做法: 水戗发戗 注 戗 :反,如戗脊。 发戗,起翘 特征:檐口平直,角部 基本不起翘,戗脊反翘,嫩戗发戗特征 屋檐和角部都显著起 翘,嫩戗与老戗有50-60度角,二斗栱 斗拱是装饰件,斗口是官式建筑的基本模度, 常以斗口作为下料标准衡量单位.称为斗口模数制。 【问题1 】 斗口是什么单位? P282表述对不对? 【问题2】 斗口与材的关系? 斗拱尺度变得纤细小巧,瓒数增多,宋 式 清式 柱头铺作 柱头科 转角铺作 角科 补间铺作 平身科 华拱 翘 泥道拱 正心瓜拱 令拱 厢拱 慢拱 万拱 瓜子拱 瓜拱 昂 昂 栌斗 坐斗 耍头 蚂蚱头 交互斗
5、 十八斗 出跳 出踩 角昂 角昂 由昂 由昂 宝瓶 宝瓶 散斗 三才升 蹓金斗拱 铺作数 = 跳数+3 踩数:出1跳为3踩;2跳为5踩;出3跳为7 踩 ,拱头昂嘴作法 麻叶头作法: “三弯九转” 中心以外的3层 弧线称3弯 每两弧线交接处 为1转,共9转,菊花头(a )霸王拳(b),a,b,三 梁架1梁、枋 一般说来,宋式建筑中梁架以长度(椽数)定名,清式则以所承的檩数命名,如: 平 梁 三架梁 四椽栿 五架梁 六椽栿 七架梁 剳牵 单步梁 乳栿 挑尖梁(有斗拱) 抱头梁(小式无斗拱),明清建筑一般梁下常随枋,一般不加工成月梁状2柱 细长比 1:10(唐宋建筑1:8 9) 一般没有侧脚、生起名
6、称: 角柱 山柱 檐柱 中柱 金柱,3柱顶石长宽为柱径的2倍, 厚度等于柱径鼓镜高1/5柱径,柱顶石与鼓镜,五彩画1清式彩画种类: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2和玺彩画为彩画的最高等级,用于宫殿、坛庙的主殿特征:纹饰以龙为主,箍(谷)头处有坐龙盒子;色彩:蓝绿底色相间,衬金色纹饰,3旋子彩画仅次于和玺彩画,数量最多特征:纹饰:有旋子,即带卷涡的花瓣;色彩:依用金比例,分为7等,4苏式彩画等级最低,一般用于园林、住宅;特征: 纹饰:枋心常绘山水风景、戏文、博古器物;色彩:基本上不用金,此外,徽州明代建筑中,还保留着元代彩画,六山墙马头墙 类型: 依形象分类: 五山屏风、三山屏风、七山屏风等 依
7、构造分类: 坐吻式、 印斗式(挑斗、坐斗)、 鹊尾式,挑斗式马头墙,观音兜,9 3 城市、宫殿,一明清北京城规划与建设1特征 中国城市发展,自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到明清北京,历经3000余年,总结出了三方面的经验:防御远在城市形态尚未形成之前,城防御体系,以后历代城市建设中,防御都是主要因素1403年明成祖夺取政权后,防御蒙古人南扰是从南京迁都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弃了元大都的北部,以便驻军防守。另加城墙(仅建成南部),生活 首先是帝王生活 规整的宫殿与不规整的园林结合 漕运及生活用水礼制格局 以宫室为主体的城市规划:宫室居高、居中、用最 高等级 严整的秩序:一条极清晰的轴线,一切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线展
8、开 附会五门制度、三朝制度(以三殿来附会)、左祖右社,明代的五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和奉天门(太和门)清代的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风水格局负阴抱阳,金带环抱,2布局端门天安门 引导 (千步廊) 午门,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体仁阁太和门,神武门-钦安殿-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乾清门 3建筑艺术成就与风格 布局:规整的宫室与不规则的园林有机结合 建筑组群 外部空间:秩序、开合 尺度:主与次, 装饰:大面积色彩的 统一和丰富精致的的 装饰小品华表、 铜鹤、石狮、铜龟、 嘉量,御道雕刻,二太和殿(明:奉天殿)组团太和殿 公元1417年完工,1421年与1557年失火后
9、又重建,其后经数次整修。 太和殿为皇帝登基、庆寿、冬至、元旦、集会或宣布重大政令的场所。皇帝就在竖有屏风、上有蟠龙藻井的宝座上,与皇族、重要大臣坐在殿内,其余朝臣则在殿外广场上。,1型制 平面:面阔11间(明:9间) 通面阔6393米,通进深3714米 屋顶:重檐庑殿 台基3级须弥座台基、月台 殿柱及隔墙为红色,斗栱与梁枋则施以彩绘,主要为绿色及金色。屋瓦依照皇宫建筑规定采黄色。屋顶正脊尾端有34米高的龙形吻,垂脊上则有十二种小兽,为中国建筑中最多者。,2大木作斗拱:尺度变小,攒数增多(5攒)上檐九踩、下檐七踩、溜金斗拱梁架 :雷公柱,中和殿、保和殿 中和殿: 正方形、为四方攒尖顶,为皇帝临朝
10、 前准备之处。 保和殿: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乾 隆时重修。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原名谨身殿, 明嘉靖时改名建极殿,清顺治时始称保和殿。 为举行御宴和殿试之处。,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1概况 明永乐十八年(1420)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 明代至清代康熙年间,此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雍正皇帝即位后将寝宫移至养心殿,这里就成为举行内廷典礼活动和引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所。 清代,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按丧葬仪式祭奠后,再转至景山内的观德殿,最后正式出殡,葬入皇陵。,2型制 重檐庑殿,但等级、尺度较太和殿降低。 交泰殿 建于明嘉靖年间,附会3朝制度 坤
11、宁宫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时重建。 凡遇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重大节日,皇后在这里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收存于此,成为储印场所。,内廷西部 有养心殿和花园。公元18世纪20年代,雍正由乾清宫改住此地,其后历代皇帝均居于此处,妃嫔则住在养心殿北面的小宫中。东边相对位置为太子与其随从住所,还有乾隆退位后居住殿。养心殿 建成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清雍正年重 修,作“工”字形建筑,分前后两殿。自清雍正以后,皇帝寝宫移至后殿,前殿成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西暖阁 为皇帝批阅奏章和审阅殿试考卷之处,并经常在此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军政大
12、事。东暖阁 是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在此召开“御前会议”,作出退位决定。,御花园1概况 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 2位置 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中轴线至此而止。正南有坤宁门同后三宫相连,左右分设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面是集福门、延和门、承光门围合的牌楼坊门和顺贞门,正对着紫禁城最北界的神武门。,3布局 园墙内东西宽135米,南北深89米,占地12015平方米。园内建筑采取了中轴对称的布局。 东西两路建筑基本对称 东路建筑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
13、雪轩; 西路建筑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还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为游憩观赏或敬神拜佛之用,唯有璃藻堂从乾隆时起,贮四库全书荟要,供皇帝查阅。,建筑多倚围墙,只以少数精美造型的亭台立于园中,空间舒广。 园内遍植古柏老槐,罗列奇石玉座、金麟铜像、盆花桩景,增添了园内景象的变化,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御花园地面用各色卵石镶拼成福、禄、寿象征性图案,丰富多彩。 著名的堆秀山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叠石独特,磴道盘曲,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千秋亭,延辉阁,御景亭,万春亭,钦安殿,绛雪轩,擒藻堂,浮碧亭,位育斋,澄瑞亭,养性斋,坤宁门,天一门,
14、千秋亭,延辉阁,御景亭, 9 4 坛庙、陵墓,一 坛庙 帝王主持的 祭祀中最重要的有三项:天地、宗庙、社稷。 明代制定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例于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位也例须祭告天地,表示“受命于天”。, 天坛1沿革天坛位于北京城的南端。于明永乐年间完工(1420年),为祭祀天地的祭坛。(明初都南京,实行天地合祭,建大祀殿,而不是露祭,这是不合于古制的。)明迁都北京,仍建合祭大祀殿。明嘉靖(15221566年)另建日坛、月坛与地坛后,天坛成为专门祭天之处。,2布局及主要建筑 天坛位于城市之南。 平面-象征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的观念 天子由西方进入 其他人由北方进, 以符合周礼所述。 分为内坛和外
15、坛两部分: 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圜丘皇穹宇神厨神库宰牲亭 祈年殿 皇乾殿 长360米的甬道连接 外坛有斋宫、神乐署,3圜丘皇穹宇组团 周礼大司乐: 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圜丘 周易: “阳卦奇,阴卦偶” 皇帝例于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位也例须祭告天地,表示“受命于天”。,圜丘露祭 三层圆形石坛,石坛每层周围都有汉白玉栏杆和栏板。坛面、台阶、栏杆所用石块全是九的倍数,象征九重天 第一层:9(1+2+3+9) 第二层:9(10+11+12+18) 第三层:9(19+20+21+27),皇穹宇 平时供奉“昊天上帝”牌位的建筑,牌位祭祀时移入圜丘,园攒尖顶尺度,神厨神库、宰牲亭 隐没于浓荫中,回音壁,4祈
16、年殿组团 祈年殿 原天地合祭时大祭殿。建于公元1420年。 嘉靖时,改大祀殿称祈谷坛,降为求雨、求丰年之所 大祀殿初为三重檐,上檐青色表示天,中檐黄色表示地,下檐绿色表示万物。 清乾隆时,祈谷坛易名祈年殿,三重檐不同色改 为一律青色。 现存祈年殿是雷火焚毁后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型制圆形平面、三重檐圆攒尖顶、蓝色琉璃瓦。直径30米,高375米立于汉白玉须弥座台基象征: 12檐柱:12时辰 12金柱:12月 4龙金柱:4季,24节气,结构:并非叉柱造的渐收方式。有12根外柱支撑底层屋顶,5斋宫天子祭祀前住所,为长方形 6 天坛的艺术成就单体形象准确、鲜明、和谐,细部门完美建筑组群:主次
17、、虚实、框景空间:丰富的层次、有序、静态象征与形象的统一, 太庙(见125页图) 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称太庙。 沿革 按周制,位于宫门前左侧。商周天子七庙,每庙一主,中为大祖之庙,余按左昭右穆为序。 礼记王制: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昭、穆原为西周两代王的庙号(昭王、穆王),后指左右位置,左昭右穆。 穆 昭 约魏晋,变为一庙多室,每室一主的形制。亲尽则祧迁。,大祖,2,6,4,3,5,7,型制: 戟门(单檐庑殿) 正殿(享堂) 后寝 祧庙,正殿(享堂),社稷坛社社,五土之神 稷能生长五谷的
18、 土地之神原隰(音习)即农业之神。 “社”“稷”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型制(124页图) 矩形平面 围墙 旁一门 北面为入口,拜殿 祭殿 社稷坛 五色土 按方位命名: 东方青土,南方红土, 西方白土,北方黑土, 中央黄土。 五种颜色的 土覆于坛面,二陵墓 1陵墓型制 型制的演变 商周:不封不树、棺椁、祭堂、羡道 战国:陵区严整规划、封土 秦代:陵体夯土,象征天文地理 汉代:礼制格局、黄肠题凑、金(银)缕玉衣、 陵城 魏晋南北朝:神道、石像生 唐宋: 因山就势、广栽柏树、风水格局, 明陵的型制 明初由朱元璋自定 引导: 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石像生(狮、獬豸、 骆驼、象、麒麟、马,各2对,
19、一立以卧,共12对)擎天柱、武臣4躯、文臣4躯、棂星门、 金水桥 主体:棱恩殿明楼宝城(下为地宫),2实例十三陵 布局:风水格局、共用神道 引导:石牌坊大红门碑亭石像生龙凤门(长26公里) 长陵 天寿峰主峰前,负阴抱阳 主体:棱恩殿明楼宝城,定陵甬道(羡道) 3重门,10 5 园 林 私家园林,一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成因及背景 1 明清江南商品经济的繁盛,是江南园林的 物质基础。 如苏州,明清为苏浙地区商业中心,号 称 “江南首郡” 扬州为两淮盐业的营运中心,设有“盐 政衙门” 从园主看,主要为商贾、官宦、文人阶 层,又以商贾居多。,徽州商人王福奴 “商游吴浙,士大夫深加敬爱。” (歙县泽富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章 明清建筑概况ppt课件 第九 明清 建筑 概况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