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说课ppt课件用.ppt
《等差数列说课ppt课件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说课ppt课件用.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蔺秀英,易县职教中心,等差数列前n项和,5.教学反思,易县职教中心,易县职教中心,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5.教学反思,易县职教中心,易县职教中心,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本节内容是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学科数学基础模块第六章第二节,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后的继续学习,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利用求和公式与通项公式可以解决很多应用问题,我们财会专业的合同数据处理中就会经常用到。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又为学习等比数列做好了铺垫。,教材编排的意图地位和作用,易县职教中心,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公式的推导思路2、能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易县职教中
2、心,教学重点与难点,易县职教中心,5.教学反思,易县职教中心,分组合作,启发诱导,探究讨论,A,C,B,教法分析,易县职教中心,将学生分成两个组,根据学生基础、能力,每个组内的学生包括A、B、C三个层次,教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提出要求,同时各组之间还要竞争,对于优胜的要加分并在课堂上表扬,学期末把各组的量化成绩合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占10分加入期末考试成绩。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D,类比联想,我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并结合专业,引入课题,设置抢答题、必答题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5.教学反思,易县职教中心,1.知识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
3、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2.认知水平与能力,3.任教班级学生特点,自主探究,总结反思,讨论归纳,学法分析,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统一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结协作、勤于动手、勇于发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易县职教中心,5.教学反思,易县职教中心,教学环节,易县职教中心,拓展延伸,加强理解,巩固新知 例题讲解,,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教学环节一,易县职教中心,问题一 泰颐陵宝石图案,宝石数量: 1+2+3+4+98+99+100,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教学环节一
4、,易县职教中心,问题二 按揭买房问题,贷款25万,-5,教学环节一,易县职教中心,通过以上两个问题引导同学回忆:1、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想一想数列1,2,3,.100是什么数列?分析 得出所求问题即是求等差数列的前100项和,引出课题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给出数列的前n项和定义:(板书) 这个公式的推导就需要借助现在的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叙述高斯的求和方法,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建立模型 自主探究,易县职教中心,教学环节二,高斯在小学计算“1+2+3+100”的故事,共多少对?,1+2+3+100=?,探究发现,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 。
5、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设计了下面问题。,易县职教中心,教学环节二,建立模型 自主探究,易县职教中心,问题1(2):图案中,第1层到第3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这是求奇数个项和的问题,不能简单模仿偶数个项求和的办法,需要把中间项16看成首、尾两项1和31的等差中项。 通过前后比较得出认识:高斯“首尾配对” 的算法还得分奇、偶个项的情况求和。 进而提出有无简单的方法?,教学环节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教学环节二,易县职教中心,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3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借助几何图形之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从而获得算法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等差数列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