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通俗文学 优质ppt课件.ppt
《第四讲 通俗文学 优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 通俗文学 优质ppt课件.ppt(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俗文学,第四讲,两组概念: 通俗文学严肃文学 大众文学精英文学(纯文学)范伯群、孔庆东通俗文学十五讲:“知识精英文学” “大众通俗文学”。汤哲声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域外小说、商战小说、官场反腐小说、纪实小说、公安法制小说、历史小说、网络小说,一、通俗文学的源流,在中国文学中,诗歌和散文属于严肃文学,小说和戏剧属于通俗文学。“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与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
2、版社1963年版),文学以通俗起家。之后诗歌、散文朝雅文学方向发展,体现正统的思想意识;小说、戏剧延续文学的通俗一脉。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小说的产生和发展:鲁迅认为,小说起于休息。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小说成熟在唐代的唐传奇。宋元话本、元明演义、明清章回小说始终保持着通俗的特性。,五四前后小说出现雅俗分流。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3、”(新小说1902年创刊号)小说的主流向高雅文学、严肃文学方向发展;旧式小说仍大量存在,被冠以“鸳鸯蝴蝶派”称谓(言情、武侠、侦探、推理),受到新文学阵营的批判和否定。新中国成立后,通俗文学在大陆基本绝迹,而在台港地区继续兴旺发达。,二、通俗文学的定位和价值,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在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但也顾及寓教于乐的惩恶扬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
4、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中国近现代通俗作家评传丛书总序,南京出版社1994年版),从社会效用上讲,通俗文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刘扬体认为通俗文学是“有益无害的精神产品,能给读者安慰、趣味和快感,让他们获得消遣性的心理愉悦。少数优秀的作品,给读者带来文化心理补偿的同时,还能使他们获得俗中见雅的精神滋养。”(流变中的流派“鸳鸯蝴蝶牌”新论,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版),唐小兵认为,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也是中国社会现代性的一个表现, “鸳鸯蝴蝶式娱乐和消遣也获得社会意义。”(蝶魂花影惜纷飞,读书1993年第9期)通俗文学让读者在想象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放松,为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服
5、务。,从文学史角度看,通俗文学传承着中国文学的传统。,中国言情小说的萌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唐传奇: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红楼梦把言情小说推向了巅峰。 “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家:苏曼殊、周瘦鹃、秦瘦鸥、徐枕亚、刘云若、张恨水等。,三、言情小说,台港言情小说以都市为背景,描写都市男女的爱情纠葛、婚姻生活,有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精妙的艺术构思,在通俗的外衣下表现生活的内涵。主要作家: 台湾张漱菡、郭良蕙、云菁、琼瑶、玄小佛、姬小苔、席绢等。 香港亦舒、严沁、岑凯伦等。,琼瑶(原名陈喆,1938)琼瑶小说的价值:1.理想主义的格调。描写神化的、理想化的爱情;宣扬男女主人公
6、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宣扬人性的美好;“和谐”式的团圆结局。,2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3艺术上清新高雅的美。,追求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在水一方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心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翦翦风韩偓寒食夜:“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碧云天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琼瑶”诗经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语言婉转细腻,抒情性强,富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不足之处:
7、1. 情节模式、爱情模式、人物模式单一。2. 较为浓厚的封建意识。3. 对爱情的理解有简单、偏颇之嫌。,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小说的三个层面:史因素 故事层面诗因素 审美层面哲因素 内涵层面,香港三大通俗小说家:金庸、亦舒、倪匡。,题材:描写布尔乔亚(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生活,表现他们在都市环境里寂寞、孤独、苍凉的心境。 倪匡我看亦舒小说:“她写这些人的生活、爱情,塑造这些人种种不同的形象,写他们的快乐,写他们的痛苦,写他们的成功,写他们的挫折,写他们的挣扎,写他们的苦闷,写他们的种种心态,现实生活显然有大批这样的人在”(见钟晓毅亦舒传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 现代社
8、会、现代文明造成的人生悲剧。 描写商业化社会里现实的冷酷,表面繁荣之下的罪恶,暴露社会的冰冷。爱情只是古老传说:深忍之,深恕之。揭露美国社会是穷人的地狱;助养制度的问题。朝花夕拾:陆宜。批评文明的进步对人的异化。,2.“寂寞”的生存本质带来的人生悲剧。她比烟花寂寞:姚晶。从生命个体的角度探讨了寂寞在人类生存中的普遍性。 一点旧一点新:关遂心,周妙宜。揭示了不同性格、处境的女性对寂寞的感受及克服。,3.无法预料的命运悲剧。 开到荼蘼:王韵娜,左文思。,苏轼杜沂游武昌以荼蘼花见饷 :“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王琪暮春游小园 :“开到荼蘼花事了。”,4.对爱情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追求造成的女性人生悲
9、剧。擅长写都市知识女性的爱情生活及其情感困境。对待爱情的态度:怀疑。“爱情是一场不幸的瘟疫,终身不遇方值得庆幸。”(我的前半生)远离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写理想爱情在现实中的不可实现。 直至海枯石烂:庄杏友。,审视女性的复杂灵魂性格的软弱,天生的依附性,对金钱和物质的贪婪。 喜宝:追求物质享受的姜喜宝。挖掘女性人性的裂变,出卖自我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心灵的自由和愉悦。,为女性寻找自我拯救之路。“等人家来爱,即使怀才得遇,也怕无常,爱了三五七载,忽然不爱了,被爱者除了被爱,一无所用正确的做法是备好功课,练好功夫,身心健康,容光焕发,有余暇余力的时候,努力爱人。”(散文渺茫,见亦舒散文集情未了,新世界出
10、版社2008年版)呼唤女性除经济独立外更重要的自我意识的确立。,我的前半生:依赖丈夫、没有追求的子君。“你辛苦吗?我不觉得,我觉得你除了喝茶逛街之外,什么也没做过。家里的事都是萍姐和美姬做的,钱是爸爸赚的,过年过节祖母与外婆都来帮忙,我们的功课有补习老师,爸爸自己照顾自己。妈妈,你做过什么?” 亦舒心中完美的女性形象美丽的外表,纯洁的灵魂,真诚的生活态度,独立的人格。,亦舒小说将通俗文学的娱乐性和严肃文学的深刻性结合在一起;语言冷峻,简洁,富有哲理。,四、武侠小说,武侠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和社会现象。 “武”:武术、武功。礼记射义:“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 庄子说剑:“夫为剑者
11、,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侠”:封建社会初始阶段为民请命、伸张正义、扶危救困的正义之士,具有叛逆性。 韩非子五蠹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最早的武侠作品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批评侠士的行为。,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是武侠文学的一大突破。 首先,转换立场,站在民众尤其是弱势者、落难者的立场对侠进行褒扬:“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其次,史记是武侠文学写实时代的代表,但在纪实的基础上注重文学性,是武侠小说的源头。,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12、归。”唐诗歌咏游侠。如王维少年行四首之一:“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汉代到唐代是武侠文学的抒情时代。,唐传奇是武侠小说真正的开端。如裴铏聂隐娘昆仑奴,段成式兰陵老人僧侠等。体现了虚构性和超现实性。宋代话本、拟话本中的武侠小说体现了市井情趣。,水浒传标志着武侠小说成为一个独立、成熟的小说派别。它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武侠小说,给后世的武侠小说提供了模仿、借鉴的范本。 清代:李白川绿野仙踪,郭小亭济公传,俞樾七侠五义,文康儿女英雄传等。武侠小说走向末路,滑向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公案小说。,20世纪20年代,由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掀起武侠小说新高潮,其
13、后出现赵焕亭、还珠楼主(李寿民)、宫白羽、郑证因、姚民哀、王度庐等武侠小说家。 以上统称为旧武侠小说。,50年代以后在台湾和香港以新的面貌出现,被称为新武侠小说。柳苏侠影下的梁羽生:“新派,新在用新文艺手法,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而不仅仅依靠情节的陈述。文字讲究,去掉陈腐的语言。西学为用,有时从西洋小说中汲取表现的技巧以至情节。” (读书1988年第2期),梁羽生是新武侠的开山人,第一部龙虎斗京华(1954)。 1955年金庸书剑恩仇录问世。其他作家:古龙、温瑞安、卧龙生、陈青云、黄易等。,金 庸(原名查良镛,1924),青年时代的金庸,主要作品:,飞飞狐外传雪雪山飞狐连连城
14、诀 天天龙八部射射雕英雄传白白马啸西风鹿鹿鼎记,笑笑傲江湖书书剑恩仇录神神雕侠侣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碧碧血剑鸳鸳鸯刀,短篇越女剑,刘再复金庸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金庸以自己杰出的文学才华成为与新文学传统相对的本土文学传统的集大成者,使本土文学再次发扬光大。” (当代作家评论1998年第5期)范伯群、孔庆东通俗文学十五讲:“金庸不仅超越了旧派武侠,他甚至突破了武侠小说的园囿,为整个通俗小说带来革命性的启迪。”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陈墨孤独之侠金庸小说论 :“超越了梁羽生、古龙等武侠小说名家足以与20世纪中国纯文学大家比肩。” (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冯其庸:“金庸
15、是当代第一流的大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份精神财富。”(曹正文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序言,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严家炎:“金庸小说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通俗而不媚俗。金庸小说的出现,标志着运用中国新文学和西方近代文学的经验来改造通俗文学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五四文学革命使小说由受人轻视的闲书而登上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金庸的艺术实践又使近代武侠小说第一次进入文学的宫殿。这是另一场文学革命,是一场静悄悄的进行着的革命。”,王一川、张同道、戴定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不能没
16、有金庸。没有金庸的这种小说史是存在的,但必定是残缺不全的。” (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葛红兵金庸:被拔高的“大师”:“金庸不能与普通意义上的文学大师相提并论,而只能和张恨水相提并论。张恨水和金庸分别是中国现代和当代通俗文学大家,前者主要是言情,后者主要是武侠,他给大众提供文化的快餐,但算不上是精神创造的精品。” 袁良骏武侠小说指掌图:“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道路湮没了一个才华非凡的、严肃的纯文学的小说家。”(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王朔我看金庸(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1日):“情节重复,行文啰嗦从语言到立意基本没脱旧白话小说的俗套很不高明地虚构了一群中国人的形象狭隘,粗野,视听能力和表达
17、能力都有严重障碍,差不多都不可理喻,无法无天,精神世界几乎没有容量。” 他把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并列为中国文化的“四大俗”。,金庸武侠小说的特点:1.文学观由侠的文学到人的文学的转变。 创作历程的三个阶段:侠的文学无侠的文学反侠(人)的文学。,第一阶段:19551959。包括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以塑造完美的英雄大侠形象为己任,人物形象理想化、单一化。 书剑恩仇录:英雄群戏;陈家洛金庸小说中第一个传奇般的英雄;人物阵营分明。,射雕英雄传:郭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典范;已有“人” 的文学的因素。,第二阶段:19591962。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连城诀等
18、。把英雄降到凡人的层面。 神雕侠侣:杨过武侠世界的叛逆者。倚天屠龙记:张无忌凡人的代表。连城诀:狄云。,第三阶段:19631972。天龙八部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记。写出了英雄必然的悲剧结局,反侠精神得到高扬。 天龙八部:段誉、虚竹武侠世界中的边缘人;萧峰悲剧英雄。笑傲江湖:依自己本性行事的江湖浪子令狐冲。鹿鼎记:韦小宝正常人性的体现。,2.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宏大的精神容量。金庸:“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陈墨金庸小说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金庸小说之妙,远不止于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及英雄主义的思想主题,而且在于
19、,其中充满了个人的人文情怀、乡土的文化依恋、现代的人生感受及对传统的深刻反思。” (王敬三主编名人名家读金庸,世纪出版集团2000年版),(1)对现实人生的影射和批判。 表现出鲜明的社会批判性。写民族间的争斗给人民群众造成的苦难,影射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充满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用象征的笔法影射现实。笑傲江湖:寓意深邃的政治寓言。“伪君子”岳不群和“真小人”左冷禅,代表了中国政治阶层两种最普遍的类型。 写出了在权力争夺中人们美好天性的丧失。 令狐冲代表了中国政治生活中另一种类型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鹿鼎记对中国政治阶层的游戏规则进行了嘲讽。,(2)对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对生命由来及生存位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讲 通俗文学 优质ppt课件 第四 通俗 文学 优质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