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件.ppt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件.ppt(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人格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和发展的生态学观点。难点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皮亚杰的一系列概念如图式、同化、顺应、守恒等,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甚至有人将弗洛伊德看作是和爱因斯坦、马克思齐名的对人类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位思想巨人。 -美国著名
2、心理学史家波林,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6),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856年,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 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95年,与布洛伊尔(BreuerJ.)合作 发表了癔症研究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 1908年,在奥地利召开了第一次精神分析 大会 1909年,应邀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演讲 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立 1939年,在伦敦逝世,(一)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及人格发展观,人格结构说,心理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这里指人格)主要包括
3、两个部分组成: 意识(conscious) 无意识(unconscious),意识(conscious):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无意识(unconscious):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后期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又称“三部个性结构”)构成: 本我(i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心理和人格结构图,现实原则,至善原则,稽查作用,快乐原则,自我,超我,本我,(ego),(superego),(id),心理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根
4、据力比多(或欲力、性本能)(libido)主要投射的部位来划分年龄阶段。每个阶段力比多集中投射的身体部位是机体获得快感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被称为动欲区(ego generous zone)。,心理发展阶段论,口唇期 (出生-1岁 ),肛门期 (1-3岁 ),潜伏期 (6-11岁),生殖器期 (12岁以后),性器期 (3-6岁),按照性本能的能量力比多的位置将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口腔期(0-1岁),性本能通过口腔活动得到满足。,(2) 肛门期(1-3岁),训练大小便。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3)性器期(3-6岁),恋母情结,愉快来自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有乱伦的愿
5、望(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4)潜伏期(6-11岁),此阶段性器官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back,(5)两性期(青春期),女孩从11岁开始男孩从13岁开始,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贡献对无意识的研究,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重视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开创性地提出早起经验对成年人格发展的决定性影响,引起人们对儿童早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局限性从成人的研究资料推论儿童,并没有直接观察和研究儿童。弗洛伊德过分本能的作用,忽视社会文化的影响。弗洛
6、伊德的理论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的心理资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的研究,导致了对人的解释的片面性。,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艾里克森(E. H. Erikson,19021994),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一)基本观点,发展是内在本能与外部文化和社会要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是主动的探索者,能够适应环境并希望 控制环境,只有了解现实世界,才能成功适应,进而发展出健康的人格。,发展健康的人格特征是人类发展应追求的目标。,人格的发展是终其一生的。,(二)艾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02岁),信任感 怀疑感,第二阶段(24岁),第三阶段(47岁
7、),第四阶段(712岁),自主感 羞怯感,主动感 内疚,勤奋感 自卑感,第五阶段(1218岁),同一感 同一混乱感,第六阶段(1825岁),第七阶段(2550岁),第八阶段(老年期),亲密感 孤独感,繁殖感 停滞感,完善感 失望感,(三)对艾里克森的评价,发展了弗的精神分析学说,修正了弗只强调人格发展的生物因素,强调社会和教育在人格的作用为学派的发展做出贡献。提出涵盖人一生的发展八个阶段,比较早的对成人的心理发展给予重视,使理论更完整和较强的现实性。个阶段实际不存在发展不发展的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向问题,即发展方向有好有坏。不足之处,最突出的是认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要经历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第二节
8、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1900年,获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1903年,获芝加哥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1908年,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1915年,发表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同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9年,出版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系统阐明华生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环境决定论,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对儿童情绪的研究,华生指出,情绪是遗传的模式反应(patte
9、rn reaction)。出生乳儿只有三种非习得的情绪反应-怕、怒、爱,它们各有其发生的主要情境和典型表现。,华生的实验:研究恐惧的形成,是心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但其伦理问题也引起了争议。,对儿童情绪的研究,但是年长的儿童可以对很多刺激产生情绪反应,为什么?通过条件反射习得,评价,1、过分夸大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完全否认遗传的影响,将儿童的个体差异完全归因于他们所生长的环境。 2、完全将儿童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加以教育,否定了儿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在方法上,使用了很多实验室实验的结果来证明他的理论。而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所受到的各种复杂影响是很难通过实验来证明的。 4、很少关注儿童的认知
10、发展。,条件反射作用,巴甫洛夫其人,经典条件作用,消退:呈现条件刺激,如果不伴随无条件刺激,则反应消退。分化:动物对最初形成条件反射的刺激进行反应泛化:动物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做出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应在无条件刺激之前呈现,二、斯金纳心理发展理论, 斯金纳 (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术的开创者。,(一)行为强化控制原理,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则(1)强化作用是塑造儿童行为的基础 (2)强化在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易于消退 (3)强调及时强化,强 化,关于正强
11、化与负强化正强化(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负强化(消极强化):是由于一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讨论:惩罚的后果?,(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理论应用于实际发明育婴箱 行为矫正 程序教学 a.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b.小步子法 c.个别教学 d.动机激发原则,著名的斯金纳箱,学习的指标反应的频率,(四)新老行为主义的简评,1、优: 重视实验的方法和研究的客观性,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很大,并为后来信息加工认知学派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缺: 把心理简化为行为,片面强调环境的作用 抹煞人的主观能动性,机械,对斯金纳的简评,否认意识,使心理学
12、机械化。 忽视脑的支配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取得与自然科学共有的客观性。 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各种客观的方法,彻底废除内省法。 教育万能论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三、社会学习理论的创立, 班杜拉(ABandura,1925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家,代表作社会学习与模仿。,1949年,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1951年和1952年,分别获得心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与米勒和多拉德(E.Miller & J.Dollard)的社会学习与模仿一书强调模仿在获得社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1953年,任教于斯坦福大学,提出了观察学习的社会学习理论。1986年
13、,出版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创立了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相互作用理论,自我调节理论,观察学习的概念,班杜拉认为,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获得的,即观察他人行为和模仿他人的榜样形成的。,Bobo doll experiment(1965),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实验,模仿的作用,侵犯性榜样对儿童的影响,观察学习的过程,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运动在再现过程 动机作用过程,观察学习的榜样效应,替代反应的形成 替代消退 反应抑制 反应抑制的解除,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相互作用理论,个
14、体的内部认知、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行为和环境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认知在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评价,贡献: 广泛研究了社会行为的习得问题,给古老、狭义的模仿学习予了全新的定义, 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 个人、行为、环境的交互作用论更为完整地揭示了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存在问题 班杜拉认为人的一切个性特征都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这是片面的 班杜拉缺乏对认知因素的充分认识。,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评价,优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结论有科学性和客观性;提出的许多技术对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效,至今仍可使用。(行为矫正),局限性抹煞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教育 心理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