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优秀PPT课件.ppt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优秀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优秀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A,1,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高三语文组,A,2,了解论据类型 快速浏览满分作文如是我愿。文章围绕论点运用了哪些论据?概括这些论据并指出哪些是事实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A,3,1、引用法国作家雨果的“世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广的是胸怀。”2、引用英谚:“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3、列举鲍叔牙包容管仲、蔺相如包容廉颇、李世民包容魏征4、列举勾践灭吴、韩信笑释前嫌,任命当初侮辱过自己的人为巡城校尉5、引用鲁迅先生“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6、引用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虽然不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其中1、2、5、6是道理论据;3、4是
2、事实论据。,A,4,请结合以下具体例子分析在选择论据方面的要求,A,5,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可以用如下哪些材料?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A,6,姚明作为世界体坛的巨星,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没法跟黑人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
3、倒得出水来。,A,7,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A,8,明确:论据2合适,1、3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选 择 论 据,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A,9,再看下面三个材料:,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人生自
4、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中的两句诗,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例2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1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3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A,10,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有着
5、细微的差别。,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1;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2;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3。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A,11,1、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最起码要求。,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这是对论据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应该能够充分证明论点。
6、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你的事实论据再典型,你的道理论据再精辟,也是没有价值的。,A,12,第二组: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使用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鲁迅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论据不真实.,A,13,论据的真实,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事例是人物要点名道姓,事例是事实要说出出处。第二:事例符合客观的真实,即可以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前提下允许合理的虚拟,也叫虚拟事
7、例。比如用“一个,一个;他他”等不直接点出人名只点出事实的方式举例。,2、论据要真实最基本要求。,A,14,下面两个例子中的论据就不符合要求: 例1,欧洲有位化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一种新物质,可是他没有把这种新物质提炼出来,就放弃了这个实验。后来另一位化学家也做了这样的实验,由于他坚持不懈,另一种新元素终于被他发现了。 例2,托尔斯泰为写战争与和平深入采访,光笔记就写了40万字,最后终于用60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例1中提到的两位化学家,没有写出他们的姓名,做什么实验,发现一种什么新物质,模糊不清,不符合客观事实,因此降低了论据的说服力。例2说“用了6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与事实不
8、符。事实上,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一共用了7年时间。论据不真实,失去可信度,同样就没有说服力了。这就要求平时阅读时对特别关键的时间、地点、人名、事件作确切的笔记或牢牢记在脑子里,切不可凭“印象”引用。,A,15,论据的真实性1.不是生编乱造或捕风捉影的2、符合客观事实和本来面目的 论据是保证论点的坚实的基础,注意:人物、事件、地点 时间、数字、引文,A,16,第三组: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下面的论据说服力强吗?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不合适。首先“我们
9、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具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还有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A,17,生活中的偶然性的个别的事例,是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也就不能作为论据,否则就会导致论点的谬误。 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而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但是只要用到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时,总有一批同学连举一大串, 而其中的一部分同学所举的几个人物,
10、又往往是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时代、同一个类型、同一个领域,这便犯了缺乏典型性的错误。因为从同一个角度举出来的论据再多,再贴切,也只能代表一个方面普遍意义。如能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选择论据,避熟就生,避旧就新,典型性和信息量就会增加,就有利于阐述道理,会令人耳目一新。,A,18,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 常用的选例角度: 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 不同性质(正面、反面) 不同国别(中国、外国), 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选例不在多,而在精,A,19,例文: 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豪杰、风流人物丧失理智,拜倒在感觉之中,铸成千
11、古遗恨!秦王赢政,开创了大秦帝国,何其壮哉!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他利令智昏,认为基业已固,企望恩蒙万世,自号“始皇”,对人民实行野蛮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丧心病狂地“焚书”、“坑儒”、“以愚其黔首”,及至传至二世,终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多么可叹!被誉为世界物理界“伟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杰出科学家牛顿,晚年为“感觉”所左右,一味信奉神学,走了与科学背道而驰的道路,令人扼腕。当代著名作家周而复声名显赫,身为共产党员,却为“感觉”左右,竟然丧失理智,不顾民族尊严凭吊靖国神社。跪倒在犯下滔天大罪的日本战犯的脚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奇耻大辱,他本人也因此声名狼藉。,这段文字从古今中外的
12、角度,从政治家、科学家、作家的角度,从反面的角度来选取典型事例,说明了“跟着感觉走”的危害性,从而论证了“要跟着理智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A,20,第四组:下面是论证“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两段论据,能吸引你吗?为什么? 满清末年,政府腐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洪秀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都没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终于取得了胜利。 中国女排在与世界强手古巴队的决赛中获得胜利,取得了“三连冠”。这正是在反复较量中,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优秀PPT课件 学习 选择 使用 论据 优秀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