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边缘劳工质性研究—困局、排斥与出路.doc
《香港边缘劳工质性研究—困局、排斥与出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港边缘劳工质性研究—困局、排斥与出路.doc(1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乐施会香港边缘劳工研究之二_香港边缘劳工质性研究-困局、排斥与出路_研究员: 黄洪 李剑明2001年2月研究员:黄洪 李剑明 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学部讲师研究助理: 黎婉薇、林瑞含、陈少云、(以上三位为劳资关系协进会职员)郑淑贞、梁波纳、余锦纶、及梁静娴 目录研究撮要i第一章研究背景及介绍1第二章边缘劳工的脆弱性14第三章边缘困局24第四章被社会所排斥的边缘劳工45第五章重建社会资本,发展社区经济62第六章边缘劳工对政府政策的意见88第七章总结及建议98参考数据112附件一: 受访个案特征简表116-i-研究撮要_研究介绍香港乐施会委托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的黄洪博士及李剑明先生进行两项有关
2、边缘劳工的研究。首项研究近年香港边缘劳工的发展经己于二零零零年七月发表,研究指出香港边缘劳工的数目近年出现大幅的增长。在1996年全港约有38万名边缘劳工至1999年边缘劳工的总数己达64万。研究并指出简单的经济增长未必能解决边缘工人的问题。是次研究便是第二项有关边缘劳工的质性研究,在这研究中我们会集中分析边缘劳工的具体生活处境,其职业变动的因素以及边缘劳工对政府及有关政策的观感,从而对政府建议一系列可推行的政策措施,改善边缘劳工的生活及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亦探索边缘劳工的个人、家庭及社区网络的变化、面对社会排斥的状况、我们特别关心社会资本的弱化、社区经济的变迁及重建的可能性,从而探讨未来在香
3、港灭贫的路向及方法,并期望这能引起其它非政府机构对社区经济发展作出关注讨论及实践。研究共分两轮进行。我们在二零零零年六月至八月期间进行了第一轮访问,共访问了三十九个个案。我们以非结构性访问的形式了解这些边缘劳工的工作历史及生命历史(work and life history),亦特别留意其社区网络及社会资本的变化。期后,在十月至十一月期间,我们选择了当中的十二个个案进行跟进访问,以便更深入地探索他她们的主观感受,尤其是对政府解决贫穷及失业问题的政策的意见。研究结果边缘劳工是不受保护的苦劳工香港的边缘劳工是不受保护的苦劳工,处于脆弱(vulnerable)的经济社会位置。边缘劳工缺乏与资方议价的
4、能力,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很多时并不受劳工法例所保障。边缘劳工面对长工时、工资低、无薪的额外工作、恶劣的劳动条件及劳动过程受严密控制等等的苦况。边缘劳工的苦况与不受保謢其实是互为因果的。边缘劳工陷入边缘困局之中在香港去工业化、经济的二元发展及政府政策的失当下(如政府经济政策的失衡、严格控制小贩活动、旧区重建政策等),令香港的劳工明显经历着在社会阶梯向下流动(downward mobility),收入及职业的稳定性严重下降,经常面对失业及开工不足的情况。在劳动市场中只能找到愈来愈边缘化兼职、临时、合约及外判的职位,同时这些边缘职位多是低技术、低薪、低保障、缺乏晋升机会的工作。大部分劳工只能在综援与
5、边缘劳动市场之间进进出出,寻找生计。而边缘劳动市场本身则成为一个困局,劳工跌进了这个边缘困局(marginal trap)后便难以脱离再次向上流动,重新成为主流劳工。边缘劳工的贫乏源于面对的社会排斥边缘劳工并不单纯是贫穷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现象。我们发现在香港社会中,女性、新移民、少数族群的边缘劳工和领取综援家庭无论在经济上、工作上、心理上以及人际关系上均被主流社会所排斥。我们的个案研究显示,边缘劳工面对的社会排斥在经济、社会关系、心理、政治参与或文化上的长期贫乏并不是由于个人的缺陷或不幸,而是结构性的、社会制度性的原因,这些匮乏并不能只靠在经济领域上作
6、出补救而能解决。所谓扶贫、灭贫和脱贫等观念往往使社会人仕把种种社会排斥问题化约为单纯的经济问题和贫穷者的个人问题,把造成弱势社群在上述各领域严重贫乏的社会制度因素忽略。单单解决经济问题一来不能解决所有社会排斥问题,二来使人们漠视社会其它领域的不平等,而这些社会不平等与经济上的不平等往往是互为因果。贫穷源于不公平,但贫穷不单是经济分配不公平的结果,也是源于社会上对边缘社群的社会排斥。边缘劳工面对社会资本的弱化在香港工业化阶段时,百业兴盛,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工人透过建立行业性的人际网络,创造自身的社会资本,从而获取其它成员的信息和资源,增加额外的经济利益。非正规经济部门的网络协助成员有效及灵活地集
7、结信息和资源去创造经营和生存空间。这种低下层在日常生活中建立的以邻里、街坊、工友、或小老板组成的地域性生活网络,为劳工提供着社会资本(如介绍工作、交换劳动市场的讯息),令劳工避免下滑至劳动市场的底层。但自八十年代中期,香港出现经济转型和去工业化、导至行业性网络弱化。不少行业的经济活动不断退缩。在没有经济活动的支持下,原本行业网络所发挥的节省交易成本作用也没有了必要。失去经济活动意味失去日常聚集的工作间,使网络逐渐瓦解或因信息及资源委缩失去其支持能力。故当整个行业受到打击时,同质网络原本可以发挥互相支持的作用亦因塘水滚塘鱼而弱化。在经济不景时,成员信息和资源一同缩减,大大弱化透过网络集体地解决个
8、别成员问题的能力。而政府的发展新市镇的城市规划政策及市区重建政策,配合地产资本入侵旧区的土地。旧区土地成为地产资本赚钱的商品,旧区空间的变迁既改变了原来旧区的经济活动,亦瓦解了劳工过去在原区建立多年的生活及工作网络,令他们的生存空间愈来愈少。而大资本的垄断发展亦打击了非正规经济的生存。非正规经济一直是低下层的生活最后防线。透过做不同类型的散工或小贩等,他们也能在缺乏政府支持下勉强生活。可是这些空间不断受到政府和大型企业的打压变得越来越小。在政府决心整顿市容去体现全球大都会的发展,超级市场、连锁店等大型零售企业一步步侵蚀这个非正规经济之时,低下层的生活亦变得毫无保障。在大资本的竞争下,破坏街坊熟
9、客对小商贩的支持,最终摧毁非正规经济作为边缘劳工的生活最后防线。此外,香港家庭网络正面对解体的危机,包括家庭核心化、单亲家庭等。家庭网络资源和信息对于边缘劳工尤为重要,在缺乏物质及人力资本下,家庭社会资本成为他/她们的唯一倚靠。不少边缘劳工就是靠家庭社会资本维持生活。但家庭网络弱化把边缘劳工所能倚靠的家庭社会资本也丧失了。加上负面社会定型所产生的社会排斥阻碍被排斥者透过社交活动去建立异质不重复网络,从而失去创造社会资本的机会。大陆新移民虽然可透过同乡来建立网络,但她们亦没有深厚的宗教规范去抑制其它同乡对她们的剥削。加上她们大多没有有资源的亲属网络,甚至没有亲戚,故此在社会资本的问题上,根本没有
10、网络支持。发展社区经济是解决边缘劳工问题的重要出路边缘劳工社会网络弱化的情况和弱联系的消失,使他/她们失去重要的支持。而社区经济的建立是为地域上的边缘劳工建立一信任、互惠和合作网络。透过非政府组织,参与培育边缘劳工的社会资本的中介者。作为非政府组织,它们比较容易获得不同群体和组织的信任,能为边缘劳工做好弱联系的活化,替他/她们建立不同质的网络群,或协助他/她们从其它网络获取信息和资源,这便能为边缘劳工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重建或建立社区或社群中的社会资本。其中重要的方法是搞活地域上不重复网络群的结连,串连在该地域工作或居住的边缘劳工。社区经济模式,所尝试的是一种非纯经济利
11、益为主导的社会交换生活,是一种基于互助关怀的社会关系。其设立目的不在于替代市场所提供的服务,或政府所提供的福利。而是强调以社区为本,自下而上的参与及动员,发挥结连各个不重复网络群的才能、技术与经验,来服务其它社群中的成员。一方面改善生活质素;另一方面重获生活的意义及尊严。研究建议根据我们上述分析,边缘劳工在生活及工作上出现不受保护的状况、和陷入边缘困局的大趋势。而造成这些问题的结构原因,是其面对社会排斥及其社会资本的弱化。我们提议政府及社会应用三大策略来改善边缘劳工的生活及处境:改善立法及福利,保障边缘劳工由于边缘劳工不受劳工法例保障,工作处境非常恶劣,成为苦劳工。而在生活上有面临入不敷支的情
12、况,成为贫穷劳工。加上近年社会福利及公营房屋的削减令边缘劳工更处于困局之中。要改善边缘劳工的工作及生活,首要工作是要改善劳工立法及社会福利,保障边缘劳工权益,具体的措施包括:u 设立最低工资,防止工资下滑u 制订标准工时,避免过长时间工作u 立法规定加班工资须高于正常工资u 修改劳工法例,保障兼职及自雇劳工u 建立集体协约及集体谈判制度u 设立全民社会保险计划、加强风险分担及再分配u 增建公屋改善福利,减轻边缘劳工负担u 成立灭贫委员会,制订贫穷线及灭贫政策u 加强职前及在职训练促进社会融和,减少社会排斥面对资方的控制和分化,妇女、新移民、年青及年老以及少数族群的边缘劳工被排斥于主流劳动市场之
13、外。此外,港府将接受社会福利者建构成为最不能自助者及懒人,引起社会内分化,令贫穷者忙于竞逐有限的社会资源,综援家庭难再正常地投入社会。而社会排斥亦加速家庭或社区解体使某些社群难建立和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令社会资本减低。所以要解决边缘劳工的贫穷问题,先要促进社会包融,减少社会排斥,具体的方法包括:u 扩大平等机会法案,防止社会歧视u 提倡包融风气,消除社会排斥u 减低综援负面标签,发挥真正安全网重建社会资本,发展社区经济要真正根治边缘劳工的贫穷问题不单要解决边缘劳工的经济资源不足问题,而是透过有组织、自愿及自主的参与,增加个人及社会的社会资本,才能根本地解决贫穷问题。要重建边缘劳工的社会资本,具
14、体的方法是要支持非政府团体发展社区经济。而政府须要担任推动及保育社区经济发展的角色,亦应避免市场出现垄断,维护小商贩及非正规经济的生存空间。u 重建地区及社群网络,加强社会资本u 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展社区经济u 政府应保育社区经济形成u 避免市场出现垄断,维护小商贩的生存空间-120-香港邊緣勞工質性研究:困局、排斥與出路 第一章:研究背景及介紹第一章研究背景及介绍_前言香港乐施会过去一直关注香港本地贫穷现象,在1995年进行了去权与充权关于香港低收入住户的探索性研究后,把焦点对准了失业问题与贫穷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在研究发表后,除了透过资助民间团体的发展项目推展灭贫工作之外,乐施
15、会亦不断推展各种教育、训练和研究计划,深化贫穷、失业以及相关议题的讨论。一九九九年乐施会开始察觉到失业问题虽已广受关注,政府亦推行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但是工人面对的生活压力却仍未见缓和。在经济回顺的主流论述下,我们反而看到一个两极化现象,似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就业处境与贫穷的关系已有了新的形态。因此乐施会又准备再度推动另一次的就业处境与贫穷的研究和讨论,并预期在新经济形势下,有必要扩阔对失业问题和反失业策略的理解,作出相应的政策倡议和结构改革。乐施会遂委托香港城市大学社会科学部的黄洪博士及李剑明先生进行两项有关边缘劳工的研究。首项研究近年香港边缘劳工的发展是透过对统计处的综合住户调查作资料再分析
16、(secondary data analysis),分析在1996至1999年近四年香港边缘劳工的状况。探讨失业、就业不足和贫穷劳工的背景和变化状况。有关报告经己于二零零零年七月发表,研究指出香港边缘劳工的数目近年出现大幅的增长。在1996年全港约有38万名边缘劳工至1999年边缘劳工的总数己达64万。研究并指出简单的经济增长未必能解决边缘工人的问题,因为在96至97年间的经济增长高峰期,边缘工人的数目仍有所增加。这项研究引起了社会人士对边缘劳工的关注。为了深化首项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研究的结果,加深对边缘劳工的认识,我们亦进行了质性研究(qualitativ
17、e study),以个案研究的方法了解香港边缘劳工的生活。探讨边缘劳工的具体生活处境和变动因素、谋生策略、潜能、边缘劳工对处境的主观判断和抉择、权益意识、个人、家庭或社区支持网络等等。是项报告便是这项质性研究的报告,在这报告中我们会集中分析边缘劳工的具体生活处境,其职业变动的因素以及边缘劳工对政府及有关政策的观感,从而对政府建议一系列可推行的政策措施,改善边缘劳工的生活及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亦探索边缘劳工的个人、家庭及社区网络的变化、面对社会排斥的状况、我们特别关心社会资本的弱化、社区经济的变迁及重建的可能性,从而探讨未来在香港灭贫的路向及方法,期望能与其它非政府机构作出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角度
18、与理论回顾作为研究者,在理解及论述边缘劳工的处境及问题中,我们无可避免地带有本身的分析和理论角度。在质性研究中,我们有需要公开我们分析角度背后的理论假设,以便读者对我们的分析和结论是否真确及可信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本报告中,由于目的及篇幅所限,我们无意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的讨论,有机会的话,我们将会另文讨论。我们认为要理解香港边缘劳工的成因及状况必须有下列的理论视觉:什么是边缘与边缘劳工在一般生活应用以及在学术研究中,经常会引用边缘或边缘性的概念。在香港,我们称有犯罪可能或与主流文化不一样的青少年为边缘青少年。在日常用语中边缘与边缘性是大约指一般的穷人,以及失业者、移民、不同次文化下的成员、少数民
19、族或少数族群、以及所有类型的越轨者。(Perlman 1976)这日常但多角度对边缘的理解正好说明边缘劳工是一个模糊(相对非边缘劳工)以及复杂(相对边缘劳工的不同组成)的概念 边缘劳工-本研究的主题-可以从两个不同层面来定义:边缘劳工与主流劳工的生产关系,以及边缘劳工的主观意识。首先,从关系来看,边缘劳工是相对主流劳工在职业、性别及族群分工中处于更为被欺压的劳工。主流劳工由于分享了资本加重剥削边缘劳工的经济成果,主流劳工通常比边缘劳工享受很多的优势、权力与自主。但上述社会结构的客观位置,只是构成边缘劳工的必需但非充分条件。边缘劳工的主观意识与其客观的阶级位置亦同样重要。边缘劳工会感到本身被排斥
20、,被主流视为异己,而边缘劳工很多时会认同自己是某一边缘劳工的社群如新移民、失业妇女劳工。因为他她们有共同的劳动过程(labour process)、市场及社会位置(market and social position)。无论是在外国或香港,都曾有不少研究是有关不同边缘劳工的次小组如妇女劳工、新移民工人等等。但在是次研究中,我们视边缘劳工为一个有机及相关的整体,而非各自独立及无关系的社群。一方面这是由于职业、性别及族群的分界线会互相切割,令社群之间有大量的重迭,以及在边缘劳工之间有很高的流动性,过去在七十年代末来港的新移民男工,今天便变成失业及开工不足的中老年劳工。而另一方面,在现时一个边缘劳工
21、的家庭中,我们亦可以同时存在不同类别的边缘劳工,如丈夫是失业的中老年非技术工人,妻子是从事低薪服务业的贫穷新移民女工,而其大于十六岁的子女则变成失业的青年或处于低薪的兼职零售饮食工人。这家庭的属性并不是失业男工、低薪女工或兼职青年其中一个观念所能表达,反而边缘劳工的概念更能提供更广阔的涵义。更重要的是,将边缘劳工视为一个由不同部份整合而成的伞子组合(umbrella group),较有机会打破边缘劳工中出现的分化及排斥的问题,可以创造更多的连系,形成更大的力量。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segmented labour market theory)在宏观分析上,我们认为边缘劳工的出现必须放回全球化下
22、都市二元化的脉络中来理解。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面对着收入不均、工作机会及稳定性下降等等关系于经济二元化(polarization)的问题。(Wilson , 1987; Mollenkopf and Castells, 1991; Fainstein, Gordon and Harole, 1992; Sassen 1991, 1998; Lawless and Smith, 1998; Schon, Sanyal and Mitchell, 1999) 而香港亦不能幸免地也面对着这些问题。故此许多学者亦就香港的情况作出对都市贫穷的分析:1) 科技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引致经济转型,更将工
23、作市场以及劳动人口分割成为一个核心(core)以及一个边陲(peripheral)的二元化劳动市场(polarized labour market),在核心的劳动市场中,劳工通常拥有较高教育水平、报酬及职位稳定性;而在边陲的劳动市场,劳工的教育水平、报酬及职位稳定性均较低。( Sassen, 1998 ; Wong 1997 )2) 在转变成为一个后工业化的城市过程当中,低教育水平人士因非工业化的发展而更加穷困。非工业化而形成的结构性失业,打击了在传统制造业工作的蓝领工人的生计。( Lui and Chiu, 1993 ; Lui and Wong, 1995 )3) 政府和私人企业采用不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香港 边缘 劳工 研究 困局 排斥 出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