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论ppt课件.ppt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概论ppt课件.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城 市 绿 地 系 统 规 划,主讲:董凤君 邮箱:,THE CITY GREENLAND PLANNING,课程安排和要求,1、课程安排:理论24 绘图82、讲授内容:教材想学好本专业,建议学好本课程;想学好本课程,建议: 多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多做手绘训练和多用心。,第一节 城市绿地规划相关概念, 绿化:栽植植物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活动。, 绿地: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问题:“绿地”与“园林”的区别 ? ? ?,第一章 绪 论,CITY GREENLAND PLAN
2、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一 内容与地位 城市绿地规划内容:从城市生存环境的整体关系出发,以科学、技术和艺术规律为指导,因时、因地制宜地对各类城市绿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形成有机的城市绿地系统。各类园林绿地的性质、特征、结构、内容、指标、规划理论、程序、方法等。,城 市 绿 地 规 划, 地位:从价值角度:在城市建设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城市的生态、经济、社会和现代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从专业角度:是现代城市规划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还是在详细规划阶段。 城市绿地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发
3、展。,城市绿地规划是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与城市规划、建筑学、环境科学、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工程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参考书: 1、王建国主编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 胡长龙主编城市园林绿化设计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各级各类绿地设计规范,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城市规划(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规划设计,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土拨鼠的规划每一个土拨鼠聚落近旁有一片谷子地,因而有取食之便利;总是临近溪流或沼泽,因而有饮水之便;土拨鼠决不在柳树或赤杨附近安家,因为那里常栖息着可怕的
4、天敌猫头鹰和隼;它们也不在乱石堆中做窝,那里经常潜伏着另一个天敌蛇。,它们把家建立在土丘的东南坡上,每天有充足的阳光使它们的洞穴保持温暖和舒适。冬天,西北坡的土壤在凛冽的寒风中变得干硬,而在东南坡却有一层厚厚的松软的积雪覆盖着土拨鼠的家。当它们打洞时,先向下打一个二、三英尺的陡坡通道,然后折回在近草根的干土层中做窝。冬天可避开寒风而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不必远行寻找食物和水,又有同类相依为伍。,启发,规划为满足生活需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可根据特定气候条件进行最佳场所选择和构筑物建设,第二节 城市,城市的产生和定义近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群城市化与城市问题,1、原始社会:自然的狩猎、采集经济生活,无固定的
5、居住点 2、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农业与畜牧业分工,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固定居民点(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原始聚落的形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56006700年),居民点形成城市形成,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始聚居的居民点形成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和以手工业、商业为主的城市 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卡洪城),城市的定义,城:“城,郭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
6、农村的区别,吴良镛:“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城市必须提供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是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我国1955年曾规定市、县人民政府的所在地,常住人口数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住人口如不足2000人,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的,也可定为
7、城市型居民点。建制市及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意义的不同,不应只把有市建制的才称为城市。城市按行政管辖也可划分地级市、县级市等。在性质上并无本质的区别,市下也可以管辖市。,中国,1993年修正的关于设置市的标准,提出:州(盟、县)设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6万人,撤镇建市时,非农业人口不低于10万人。在中央政府批准的660个城市中,400万人口以上的有10个,200-400万的有23个,100-200万的有138个,50万-100万的有279个,20-50万的有171个,20万以下的仅有39个。,城市规划,古代的城市规划 北京 西安 开封 洛阳 雅典 罗马 巴比伦 庞贝古城近代的城市规划,近代城市规划
8、典范,华盛顿的朗方规划布局:借鉴法国轴线对称放射的形式国会大厦城市核心,华盛顿纪念碑轴线交点方格棋盘式辐射状道路系统建筑高度:建筑物最高不超过8层 市中心区不超过5层 建筑风格:古希腊、古罗马古典风格,一城市性质明确二 关注城市街景设计 规定了建筑高度、风格等三重视城市绿地 政府拨款绿化; 规定了宽松的建筑密度及居住区绿地标准,朗方规划的启示,城市群的发展,城市群 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
9、的城市“集合体 ”。,世界六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是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其中底特律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城。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枢,分布着全日本80%以上的金融、教育、出版、信息和研究开发机构。,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伦敦现已成为欧洲最大、同时也是世界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一个超级城市带,其中
10、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巴黎是法国的经济中心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西欧重要的交通中心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00万人,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区域内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核心城:上海。区域内新兴的中心城市,如苏州、无锡。区域内重要功能型城市,如旅游与加工产业中心苏州、无锡,行政文化和商业中心南京、杭州,港口集散中心宁波、舟山、大
11、小洋山等。区域内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的崇明、苏北的扬州、南通,浙北的嘉兴、湖州。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郊区城镇,如上海的松江,杭州的萧山等。,城市群的特征,高密度的聚落;一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拥有发达的道路网络结构;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城市化,人口职业的转变 即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产业,表现为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工业革命后,工业不断发展,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相对下降,工业化的发展也带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村多余人口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密度低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
12、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转变为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中国城市化的道路,要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走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思考:1、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为城市绿地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2、作为园林工作者,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第三节 城市绿地与人居环境, 生态发展与人居环境, 人类聚居环境(Hu
13、man Settlement),简称人居环境,他是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成果,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地,又是人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过渡空间。 人类环境问题可分为两类:一是涉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不协调问题(资源消耗、破坏生态);另一类是人类社会自身矛盾的不协调问题(和平与发展)。,人居环境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四大关系”:人与人(人口增长、人口流动、人际交往) 社会关系人与物(物质生产、物质消费、商品流通) 经济关系人与场所(工作、居住、交通、游憩) 空间关系人与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绿化建设) 生态关系,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 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居环境, 运用生态
14、学的基本观点,可将地球生物圈空间大致划分为自然生境(Natural Habitat)和人居环境(Human settlement)两大系统,它们之间具有模糊边界和相互包容的互补共轭关系。 人居环境的空间构成,按其对于人类生存活动的功用和受人类行为参与影响程度的高低,又可再划分为生态绿地系统(Eco-green Space System)和人工建筑系统(Man-made Building System)。 生态绿地系统,是有较多人工活动参与培育和经营的、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产出的各类绿地(含部分水域)的集合。,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1992年5月在巴西里
15、约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21世纪议程,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人居环境,包括五个主要的目标领域”:自然资源保护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防止自然环境受污染及其再生能力退化公众参与社会公平,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 工业革命前城市绿色空间的营造, 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绿色空间规划思想的拓展大地园林化,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 工业革命前城市绿色空间的营造,千百年来人类一直追求着身居城市也能享受“山 林之乐”的生活理
16、想。,通过营造园林来协调建筑与自然间的矛盾。,园林,成为人类身心“回归自然”本性的一种寄托及精神与自然对话、交流的一种渠道。,运用造园手段来寄托城市生活的绿色理想,是东、西方园林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 造园:大小不一、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大到帝王宫苑,小至百姓庭院。东、西方均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园林形式。(如: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该阶段因城市规模较小,造园手段能基本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空间的需求。,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
17、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 近代田园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近代工业化,使城市规模和数量剧增,伴生出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了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为解决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近百年来,先哲们提出了各种规划思想、学说和建设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试图在城乡建设领域实现他们的
18、“绿色理想”。(八个理论),城市公园运动(The City Movement),带形城市(Linear City),田园城市(Garden City),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有机疏散理论(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广亩城市(Broad acre City),绿色城市(Green City),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 城市公园运动(The City Movement), 17世纪,打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新兴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和皇室的财产,把大小宫苑和新园向公众开放,
19、并统称“公园”,如伦敦海德公园、意大利废墟园、雕塑园等。 19世纪中叶,美国一些专家在看到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城市的可能性时,也思考着如何保护大自然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问题,由此开展了一场关于建造城市公园的大讨论。 马尔什(G.P.March)通过研究看到了人与自然、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主张人与自然正确地合作。他的理论在美国得到重视,许多城市开展了保护自然、建设公园系统的运动。, 1851年,在美国近代第一个造园家唐宁(A.J.Downing)的积极倡导下,纽约市开始规划第一个公园,即后来的纽约中央公园。 1858年,通过了由景观建筑师奥姆斯特德(F.L.Olmsted)主持的公园设计方
20、案(位于市中心约340km2)。建成后,在全美掀起了一场“城市公园运动”。 1870年写成公园与城市扩建一书,提出城市要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要为后人考虑,应不断更新和为全体居民服务,这些思想在欧美产生了深远影响。,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 田园城市(Garden City), 1898年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nezer Howard)提出,其基本构思立足于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设想:规划用宽阔的农田地带环抱城市,每个城市人口限制在
21、3.2万。城乡结合首先是城市本身为农业用地包围,农田面积应比城市大5倍,城市直径不超过2km,这样,外围绿地可步行通达。 除外围绿带,市区也布满绿地:中心有多达60公顷的中心公园,有宽阔的林荫道、住宅花园等(人均公共绿地35平,每栋房有20平绿地)。 在霍华德的倡导下,1904年离伦敦35英里的莱齐华斯(Letchworth)建设了第一个田园城市(1514公顷);1919年,建了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Welwyn)。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与实践,给20世纪全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历史,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崭新一页。,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CITY GREENLAND
22、PLANNING,GP, 带形城市(Linear City), 该理论1882年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Arturo Soria Y Mata)提出。他主张城市沿一条40米宽的交通干道发展,干道上设有轨电车线、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地方道路,城市建筑用地总宽约500米,每隔300米设一条20米宽的横向道路,联系两侧用地。与主干道平行的次干道宽10米,用地两侧各100米,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 1884-1904年间,马德里规划建设了第一段带状城市,约5km,1912年有居民2000人。至今,它的绿化比周围地区强得多。, 1927年,雷蒙在作大伦敦规划时, 建议用一圈绿带把现有的城区圈住,
23、不让其再往外发展,而把多余的人口和就业岗位疏散到一连串的“卫星城镇”中去,卫星城与“母城”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农田或绿带隔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卫星城镇(Satellite Town),卫星城市理论是田园城市理论的发展。1922年,霍华德的追随者雷蒙.恩温出版了卫星城镇的建设一书。,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 有机疏散理论(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为缓解因城市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芬兰建筑师E.沙里宁提出这一城市发展与布局结构学说。 沙里宁认为: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又不脱
24、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兼具城乡优点的环境中。 城市作为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地凝聚成一大块,应将人口和岗位分散到中心以外地域,腾出大面积用地来开辟绿地。对日常生活区域可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场所则作分散布置。 “有机疏散”理论追求的是现代城市社区两个最基本的目标”交往的效率与生活的安宁。 1918年,沙里宁按照有机疏散理论作了大赫尔辛基规划。这一理论对二战后欧美各国建设新城、旧城改造、城市扩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CITY GREENLAND PLANNING,GP, 雷德伯恩体系与绿带城, 1929年,建筑师斯泰因(Clarence Stein)和规划师莱特(Henry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 绿地 系统 规划 概论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71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