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传质与通气ppt课件.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传质与通气,引言 大多数发酵微生物是好气型的。 葡萄糖的氧化可表示为: C6H12O6 + 6O26H2O + 6CO2 + ATP 由于氧是难溶气体,一次供氧,难以满足菌体用于碳源完全呼吸所需的氧,所以需要不断通气。 通气和搅拌是工业发酵过程的重要内容。,11 传质与通气11-1 微生物的需氧和溶解氧控制一、细胞对氧的需求1、氧是细胞的成分。2、微生物只能利用溶解于基质中的氧。3、不同M有不同的氧需求。,二、呼吸强度(比耗氧速率)和耗氧速率(摄氧率) 是两种表示微生物吸氧量的方法。1、呼吸强度(QO2):单位重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氧量。(mg分子氧/g干菌体h) 体现微生物的相对
2、需氧量。,2、耗氧速率():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吸氧量。(mg分子氧/Lh) QO2X 对一定微生物来说,细胞浓度直接影响培养液的吸氧量。,三、影响微生物需氧量的因素1.碳源种类 碳源种类不同,利用速度不同。 C6H12O6+6O26H2O+6CO22.碳源浓度 与碳源浓度是否成为限制性有关。,3.培养条件(pH、T) pH、T 影响生长速率和产物生成速率。4.(有害)代谢产物 抑制细胞呼吸作用。5.培养时期的影响 不同时期微生物生命活动能力不同。注意:溶解氧浓度对细胞生长和产物生成的影响可能不同。,四、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Cc 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的最低要求临界氧浓度Cc。 当不
3、存在限制性基质时,耗氧速率因基质中氧浓度不同而异。若CCc,细胞比耗氧速率保持恒定;若CCc,细胞比耗氧速率会下降,并随C下降而下降。 常见微生物的临界氧浓度见下表。,五、溶解氧控制的意义 研究溶解氧控制的意义在于:1.满足生产需要;2.节能、降耗;,1.供氧:气体主流气膜气液界面液膜液体主流。,2.耗氧:液体主流细胞周围液膜菌丝体丛细胞膜细胞。,氧的传递途径,11-2 传质理论一、氧传递途径与传质阻力 两个过程,八种阻力,按不同情况,阻力重要性不同。(一)氧在发酵过程中的传递途径,(二)传质阻力1.气膜阻力1/k1:气体主流与气液界面间的阻力,与空气情况有关。2.气液界面阻力1/k2:氧穿过
4、气液界面的阻力,与空气情况和氧分子所具有的能量有关。3.液膜阻力1/k3:气液界面到液体主流间的阻力,与发酵液成分和浓度有关。4.液流阻力1/k4:液体流动对氧传递的阻力,与流动程度和流动形式有关。,2.耗氧方面(1)液膜阻力1/k5:与发酵液浓度、成分和细胞特性等有关。(2)扩散阻力1/k6:与微生物种类、生理特性有关。(3)胞膜阻力1/k7:与微生物生理特性有关,取决于细胞运载方式和能力。(4)反应阻力1/k8:氧分子与细胞内呼吸酶系反应时的阻力,与微生物种类、生理特性有关。,总结分析 在供氧方面,液膜阻力(1/k3)比较显著; 在耗氧方面,细胞膜阻力(1/k6)比较显著; 只要发酵条件合
5、适,微生物耗氧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氧的溶解问题是影响微生物利用氧效率高低的最大因素。,二、气体溶解过程的双膜理论 1.气液两相间存在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各有一层有效膜,溶质(氧)以分子扩散的传质方式由气相主体进入液相主体。 2.在相界面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3.在气、液两相主体中,溶质(氧)浓度均匀。过程:氧 由气相气液界面液相,气膜,液膜,p,pi,p-pi,Ci-CL,气膜,液膜,气液界面,Ci,CL,氧溶解必需穿过两层膜: 气体主流气液界面,氧分压差(p-pi); 气液界面液体主流,氧浓度差(Ci-CL); 与推动力分压差和浓度差相对应的阻力分别是气膜阻力(1/kG)和液膜阻力(1/
6、kL)。,单位接触面氧的传递速率NA为:,NA :氧的传递速率(Kg分子O2/M2h)p,pi:气相和气液界面处氧分压(atm)Ci,CL:气液界面和液相中氧浓度(Kg分子O2/M3)kG:气膜传质系数(Kg分子O2/M2hatm)kL:液膜传质系数(M/h),氧分压pi和氧浓度Ci难测定,改用总传质系数KG或KL和总推动力。 则,在稳定传递状态时,,*:与液相氧浓度CL平衡的氧分压;C*:气相中氧分压P达平衡时的氧浓度;KG:以氧分压差为推动力总传质系数;KL:以氧浓度差为推动力总传质系数;,其中,kG或kL与KG或KL的关系,可根据亨利定律来求得,即:,根据式(51)有:,同样可以证明:,
7、由式(5-4)和(5-5),有如下讨论:(1)易溶气体,H很小,则KGkG 。为气膜控制过程。(2)难溶气体。H很大,则KLkL 。为液膜控制过程。(3)氧为难溶气体,为液膜阻力(传质系数)控制,所以下面介绍氧传质方程。,三、氧传质方程式 采用体积溶氧系数或体积传质系数:KLa(或KGa),据此氧传质(溶氧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发酵体系中,若供氧与好氧达到平衡,则有:,实际发酵体系中,这种平衡是暂时的。即体系中氧浓度是动态变化的,可表示:,KLa值高,表明罐的通气状况好(?) ,反之则差。,11-3 影响氧供给的因素 根据气液传质速率方程式:,可知:凡影响推动力(C*CL)或(pp* )、比表
8、面积a和传质系数KL的因素,都会影响氧传递速率。,一、影响推动力的因素1.温度 氧是气体,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常压、4-33内,纯水中氧的浓度CW*为:,2.电解质 盐析作用可降低氧的溶解。在电解质溶液中,有如下关系式:,:氧在水的溶解度;mol/M3 :氧在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 mol/M3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kmol/M3K :Sechenov常数;,存在几种电解质时,有:,3.非电解质 在非电解质溶氧中,氧的溶解度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降低,其规律类似于电解质溶液:,:氧在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解度; :非电解质中溶质的浓度或有机物浓度;,4.氧分压(1)增加罐压 提高罐压可提
9、高氧分压。(2)提高空气中氧的含量(富氧通气) a. 深冷分离 b. 吸附分离 c. 膜分离(3)提高H/D,二、影响KLa的因素 KLa是a与KL合并作为一个参数,实际中影响该参数的因素有:(一) 操作条件1.搅拌A.搅拌的作用:(1)打碎,防合并,增大气液接触面积;(2)产生涡流,螺旋,延长停留时间;(3)产生湍流,减厚度,降阻力;(4)均匀混合,利吸收和积累;主要形式有:,B.搅拌器(1)型式:旋桨式,轴向推动;涡轮式,径向推动,形成上下两个翻动;后者常被采用。多组时,上常为平桨式,下常为涡轮式;(2)转速n和直径d:影响溶氧水平和混合程度。PH搅Q搅n3d5,搅拌循环量Q搅nd3,H搅
10、n2d2;增加n对提高溶氧有利,增加d对均匀混合有利。,(3)间距(相对位置):太大,产生搅拌死角;太小,相互干扰;因流体力学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牛顿型:d=(3-4)D,非牛顿型:d 2D;(4)位置(距罐底的距离):h太大,最底部液体难提升,造成局部缺氧。太小,造成功率损失。一般为:(0.8-1)d。(5)组数:确定与H/D有关,综合考虑溶氧和功率消耗等因素。,2.通气的影响,对特定发酵罐,、是定值。随 增加, 增加; 增加, 增加。影响、的因素可以影响KLa值,与罐的形状、结构有关,随罐径增加而降低。,通气表观线速度,(二)液体性质的影响(1)液体密度:(2)粘度:(3)表面张力:(4)
11、扩散系数DL: 综上所述,影响可归纳为:,(三)其它因素的影响(1)表面活性剂:定向排列;(2)离子强度:KLa比水大(见图1);(3)细胞浓度:非牛顿型增加(见图2);,溶质浓度(g/L),X,图1,图2,11-4 溶氧系数的测定,化学方法:亚硫酸盐氧化法,极谱法,电极法,取样,排气,一、亚硫酸盐氧化法1、作用原理: 利用SO32-在Cu2+或Mg2+催化下,能迅速被O2氧化为SO42-的特性来间接得到氧浓度的方法。其反应式:,A.氧化的特点:(1)反应恒定;(2)消耗溶解;,B.主要过程:(1)将配制好的Na2SO3和Cu2+离子置于发酵罐或三角瓶中;(2)通气、搅拌或摇瓶,2SO32-O
12、22SO42-。(3)某时刻,取样,+过量I2液。 2SO32-I22SO42-; 用标准Na2S2O3反滴定。记录体积数V1。 (2S2O32-I22S4O62-),(4)间隔t后,重复测定,记录体积数V2。,两次测定,消耗的Na2S2O3体积差V=V2-V1,按一定关系体现为这段时间溶入的O2的量。 即有:,由此可得氧的平均溶解速率N :,则溶氧系数Kd:,因为:溶液中氧浓度为零(一溶入即被消耗)。所以: p*=0,此法特点:(1)氧溶解速率与氧浓度无关,反应速度快,简单;(2)只能测定反应器中Na2SO3溶液的溶氧系数,不能真是反映发酵液状况;,二、极谱法,(一)取样极谱法 取出样品置入
13、极谱仪中,记下对应时刻的氧浓度CL。以CL对t作图,得如图所示的曲线。,时间(min),CL,C*,从图可以看出,曲线的斜率:,(此时只有耗氧,而无氧溶解),再根据体系处于平衡时来计算KLa:,取样极谱法的特点:(1)简单,快速;(2)在罐外测定,不是发酵状况,因而也存在一定误差;,(二)排气极谱法 也是一种非发酵状态下的测定方法。其方法是:(1)充氮气,赶出其中的氧;(2)通气和搅拌,测定溶氧浓度值。作图可得到下图:,时间t,CL,C*,在这种状态下有:,即:,积分后可得:,时间,斜率-KLa,此法特点: 省时,又能用于测定在非发酵状态下发酵设备的通气效率。工业测定需用大量的氮气,且难以代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工程 工艺 原理 传质 通气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69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