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知识ppt培训讲义课件.ppt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知识ppt培训讲义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知识ppt培训讲义课件.ppt(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知识,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工作场所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工作地点 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岗位或作业地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采样点 指根据检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空气样品采集的工作地
2、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职业接触限值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限值和最高容许限值,(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蒸汽 液态物质气化或固态物质升华而形成的气态物质气溶胶 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分散在气体介质中的胶体物质,如粉尘、烟或雾,(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粉尘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烟 分散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1m的固体微粒雾 分散在
3、空气中的液体微滴,多由蒸汽冷凝或液体喷散形成,四、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五、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检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为止。t 采样点的气温,;T1,T2Tn为C1,C2Cn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根据检测目的,确定采样天数,按照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的要求,选择采样方法、样品采集地点、采样对象和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次,制订的现场采样方案或计划,经审核后实施。采样后应检查扩散膜是否有破损或沾污待测物液滴,若有,则这个样品不能采用。滤膜上
4、采集的粉尘量大于 0.分散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适用于各种气溶胶的采样,采样效率高;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用(产)量、主要成分(浓度)及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的样品采集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不用抽气装置,携带和操作都很方便;时间加权平均
5、容许浓度(PC-TWA)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检测。(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采样时间最好为15min;,(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 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 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在符合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接触的浓度均不应
6、超 过PC-TWA的倍数值。,(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空气收集器 指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汽态和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器具,如采气袋、大注射器、固体吸附剂管、各类气体吸收管、滤料、无泵型采样器、采样夹及采样头等空气采样器 指以一定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通常由抽气动力和流量调节装置等组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个体采样 指将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气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定点采样 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的采样,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个 体 采 样(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welcome to
7、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2 限值标准进行比较。测量 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为 1.定义: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技术上系用普通粉尘采样器所采集的、具有不同粒径的粉尘。化学有害因素除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外,还包括生物因素,其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339项、粉尘容许浓度47项及生物因素容许浓度2项。m 2 m 1CTWA=(C1T1+C2T2+C3T3+C4T4+C5T5+C6T6)/8滤膜上采集的粉尘量大于 0.气态和蒸汽态化学物质的采
8、样方法分散在空气中的直径小于0.需要防爆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采样器。防止穿透、防止污染、防止假穿透;v - 样品溶液体积,ml;3 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主要以工作场所有毒害有物质的空气检测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为主。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O型 作为标准声级计 固有误差0.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用(产)量、主要成分(浓度)及理化性质;,(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9、常用术语,采样时段 指在一个监测周期(工作日、周或年)中,选定的采样时刻采样时间 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短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长时间采样 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标准采样体积 指在气温为20 ,大气压为101.3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 。样品空白 在采集空气样品的同时制备空白样品,其制备过程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外,其余操作与空气样品完全相同。,(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又称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
10、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共十大类,(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化学因素: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生
11、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物理因素: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如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引起谷痒症、稻田皮炎等的昆虫和尾蚴。,(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有害物质的空气检测及有害物质的生物检测。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主要以工作场所有毒害有物质的空气检测和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为主。,(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按检测
12、方法和仪器类型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可分为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两方面。,(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1.现场检测 是指利用便携直读式仪器设备在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果,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判断,例如事故检测、高毒物质工作场所的日常检测等。常用方法有检气管法、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法、物理因素现场测量等。,(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2.实验室检测 是指在现场采样后,将样品送回实验室,利用实验室分析仪器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检测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称量法,主要用于粉尘的测定。光谱法,广泛用于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无机化合物以及
13、部分有机物的测定,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色谱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和非金属无机离子的测定,如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按照检测目的分类1.评价检测 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3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2.日常检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的检测,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日。,(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3.监督检测 适用
14、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检测。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行采样。,(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4.事故性检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检测,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检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为止。,(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1.项目委托 检测机构根据项目来源、性质、检测对象和检测范围等,结合自身资质和技术能力,进行项目合同评审,接受委托,双方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2.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辅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
15、中间产物等的种类、用(产)量、主要成分(浓度)及理化性质; 2.2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劳动组织及工种(岗位)定员等; 2.3各工种作业人员的工作状况,包括人数、在各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2.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等; 2.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使用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及使用状况等; 2.6根据生产工艺及使用的原辅材料,结合工作场所设置的各工种作业人员的工作方式、活动范围等情况,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有害因素范围,辨识出各工种接触的
16、职业病危害因素。 2.7现场调查应摄取并留存必要的影像资料。,(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3.采样方案制订 根据检测目的,确定采样天数,按照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和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的要求,选择采样方法、样品采集地点、采样对象和数量、采样时间、采样频次,制订的现场采样方案或计划,经审核后实施。,(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4.检测前准备 4.1确定现场采样人员及任务分工; 4.2做好采样仪器和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选择符合采样要求的仪器设备,检查其是否能正常运行操作、电池电量、计量校准有效期、防爆性能等; 4.3做好采样设备的充电和流量校准
17、工作,在流量校准时,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器,应校正定时装置,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4.4准备采样介质、器材、材料及相关试剂,确保质量完好、数量充足; 4.5准备足够的现场采样检测记录单; 4.6做好采样人员必要的个体防护和仪器搬运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5.现场采样和现场检测 在正常生产状况下,按照检测方案开展工作,确保现场采样的代表性和有效性,如实记录现场采样记录单相关信息,记录单应经被检测单位相关陪同人员的签字确认。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按照GBZ/T189有关标准进行现场测量。,(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6.实
18、验室检测 6.1现场采集的样品应按规定交接、编号、保存和流转; 6.2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按照GBZ/T160有关标准进行定量分析测定; 6.3工作场所粉尘按照GBZ/T192有关标准进行定量分析测定。,(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7.数据处理7.1是对原始采样记录和原始检测记录分析整理的过程,包括检测仪器产出的原始数据和原始图谱的计算整理、质控数据计算、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 7.2化学物质和粉尘按照GBZ159的计算方法,结合各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分析计算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最高浓
19、度或超限倍数等结果,与GBZ2.1 限值标准进行比较; 7.3物理因素按照GBZ/T189的有关要求进行现场测量读数或计算,结果与GBZ2.2 限值标准进行比较。,(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7.4有害物质浓度单位换算 由ppm换算为mg/m3: mg/m3=(ppmMW)/24.04 其中: MW为物质的分子量,(四)职业接触限值应用,7.5标准采样体积的换算 标准采样体积指在气温为20,大气压为101.3 kPa(760mmHg)下,采集空气样品的体积,以L表示。换算公式为,式中:V0 标准采样体积,L; Vt 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气温,; P 采样
20、点的大气压,kPa。,(四)职业接触限值应用,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 kPa时,应按上述公式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7.6检测结果的数值修约7.6.1确定修约间隔例如:修约间隔为0.1(10-1) 拟修约数值 修约值 1.050 1.0(1010-1) 0.35 0.4(410-1) 修约间隔为1000(103) 拟修约数值 修约值 2500 2000(2103) 3500 4000(4103) 修约到三位小数,即修约间隔为10-3 拟修约数值 修约值 0.0365 0.036
21、(3610-3),(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7.6.2按进舍规定进行进舍 四舍六入五留双具体参考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7.6.3不允许连续修约,(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7.7检测结果的数据处理7.7.1职业接触限值为整数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浓度的检测结果和物理因素测量结果原则上应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职业接触限值为非整数的,检测结果和测量结果应比职业接触限值数值小数点后多保留一位。7.7.2当样品未检出时,检测结果报告为小于最低检出浓度数值。7.7.3当样品空白未检出时,检测结果报告为未检出。,(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8.报
22、告编制及要求 8.1概况 包括受检企业的基本情况、检测范围、检测依据、质量控制; 8.2生产情况 包括生产工艺、原辅材料的使用及产品、副产品情况、主要生产设备、工种设置及劳动组织劳动定员,防护设施设置等情况; 8.3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包括描述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及分布,各工种的工作方式、各工作地点停留时间情况;各工种作业人员接触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8.4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测量) 包括测定(量)方法、仪器、条件、采样频次、职业接触限值、采样点设置等内容,附实验室检验报告;8.5结论与建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浓度(强度)情况,分析接触职
23、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建议,(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9.报告审核签发及归档 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过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的逐次核对确认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资质印章和检测专用章,即可发送给委托方。报告签发盖章后,相关原始记录和报告应归档管理。,(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最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4269-201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规定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报告编写程序等。,(四)职业接触限值应用,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GBZ2.1 化学有害因素除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外,
24、还包括生物因素,其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339项、粉尘容许浓度47项及生物因素容许浓度2项。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Vt 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L;五、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的测量n 采样检测次数;四、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报告编制完成后,经过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的逐次核对确认后,由授权签字人签发,加盖资质印章和检测专用章,即可发送给委托方。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三、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检测在工作场所空气中,有些有害物质可以蒸汽和气溶胶形式共同存在。1mg-5mg
25、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滤料,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粉尘时首选过氯乙烯滤膜(测尘滤膜);滤膜上采集的粉尘量大于 0.滤膜总粉尘的增量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长期接触对人体听觉系统可以导致损伤的声音为噪声。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v - 样品溶液体积,ml;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缺点:难容金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病 危害 因素 检测 知识 ppt 培训 讲义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6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