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临床诊治课件.ppt
《糖尿病足临床诊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足临床诊治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糖尿病足临床诊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1,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足(din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O的定义)。 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已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2,流行病学,患糖尿病超过5年以上,或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其足部就容易出现感染、溃疡、坏疽等严
2、重的并发症,它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终身发病率高达15%-20%。糖尿病足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 中国国内糖尿病病人并发足坏疽的约占0.9%1.7%,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并发糖尿病足坏疽的占2.8%14.5%,国内本病的截肢率21%66% 。大约85%的糖尿病患者截肢之前都有足部溃疡,50%70%的糖尿病患者截肢时都有坏疽,合并感染者占20%50%。糖尿病足溃疡治疗花费巨大,平均单个溃疡的治疗费用在美国为4600美元,在我国治疗费用在几千到数万元不等。早期正确的预防和治疗。45-85%的患者可以免于截肢。,3,糖尿病足病有多严重?,4,5,6,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足
3、病?,1.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2.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3.足部畸形继发的各种损伤4.感染,7,发病机理,1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血液粘稠度增加,过多的血糖会导致血管变硬、变脆、增厚,血管变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血液粘稠度增加还导致血管炎症,以上诸多原因,会导致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血管产生闭塞现象,导致血液供给严重缺失,器官营养不良、代谢不畅,如果身体组织器官长处于这种状态,很容易导致器官坏死,由于“足”离心脏最远,血管闭塞现象最严重,很容易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足部坏死。,8,2另一方面:血管损伤和闭塞,还会导致损伤组织神经损伤,引起肢体血管的植物神
4、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局部组织抵抗力降低,微小创伤即可引起感染,而又因局部感觉障碍,微小的病变不能及时治疗,导致伤口迅速扩展。同时由于肢体感觉障碍,还易导致烫伤。,9,3.神经病变可引起足部小肌肉萎缩,由于长期无对抗性牵拉,形成爪状足趾(特别是第三、四及五趾)。这种畸形使跖骨头成为足底负重的支撑点,由于摩擦,有胼胝形成,极易发生感染及穿透性溃疡,重者扩散至附近的骨骼引起骨炎。,10,发病进程,(1)足部的一般症状:由于神经病变,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角化变脆,肢端刺痛,感觉迟顿或消失。因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屈肌和伸肌失去正常的牵引张力平衡,趾间关节变曲,形成弓形足、鸡爪趾等畸形,周围血管病变,
5、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部皮肤温度下降,休息时伴疼痛等。 (2)间歇性跛行,是早期下肢症状,行走一定距离后感觉下肢乏力、劳累、麻木,下蹲起立困难,夜间出现休息痛。,11,糖尿病足的分期,可分为四期: 第一阶段:没有临床症状的阻塞性动脉病变。 第二阶段:间歇性跛行。 第三阶段:缺血性静止性疼痛。 第四阶段:溃疡/坏疽,12,临床分级及症状表现,病理分期: 第一期:早期病变期: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 易被误认为”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导致延误病情。 第二期: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可缓解, 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即再次出现。随着
6、病情的进展,病人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此外还有足部感觉异常,动脉搏动弱,功能性器质性。 第三期:营养障碍期:静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呈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夜间为甚. 肢体营养障碍,动脉搏动消失,器质性功能性。 第四期:坏疽期:持续剧烈疼痛,干性溃疡和湿性溃疡, 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13,缺血分级,期 无症状期,仅在激烈运动后感到不适 期 正常速度步行时出现下肢疼痛 期 静息状态下出现下肢疼痛静息痛 期 静息状态下下肢疼痛,伴有局部营养障碍、营养不良性溃疡、坏疽,14,糖尿病坏疽分为三种: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其中:,(1)
7、、干性坏疽:坏疽是凝固性坏死加上坏死组织的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气中蒸发,故病变部位干枯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15,干性坏疽,16,(2)、湿性坏疽:是糖尿足病中较为常见的足部坏死现象。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肢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同时微循环受到破坏,坏死组织的代谢物无法排出,长久堆积后,形成病变组织严重腐败菌感染,形成局部组织肿胀,有些足部发展成呈暗绿色或污黑色。由于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糖尿病足患者身上很
8、容易发出恶臭味。,17,神经病变引起的溃疡,18,湿性坏疽,糖尿病足临床表现,19,(3)、混合性坏疽:肢端某一部位动脉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引起干性坏疽,而另一部分合并感染化脓。 其特点是: 混合性坏疽是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的病灶,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的不同部位。,20,混合坏疽,21,按病因分类:,1、神经型:血液循环良好,足部麻木、干燥、痛觉不明显,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可形成足底神经性溃疡或神经关节病(Charcot)。 2、缺血型:下肢血管缺血病变造成肢端坏疽。 3、混合型:同时有神经病变和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凉,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足部有溃疡或坏疽形成。,22,如何及
9、时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各种临床表现:脚发凉、怕冷,皮肤苍白或青紫、水肿等症状。小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出现伤口时,经久难愈。相关的临床检查:足部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足部多普勒血管检查皮肤温度减低,23,一、足部动脉搏动触诊,通过触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搏动来了解足部大血管病变。,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24,二、表皮温度检查,常用患处与健处,治疗前后的皮肤温度对比。,25,三、多普勒(Dopplex)检查,可观察下肢血管的血流量,检查踝、趾血压,踝肱指数(ABI)。快捷、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案,ABI检查缩短原来的时间1/4。非专业技师亦可操作。,慢性并发症筛查,糖
10、尿病并发症检查箱,26,踝、趾压评估标准,足踝血压 50mmHg = 严重的肢体缺血足踝血压 肱动脉血压130% = 动脉钙化足趾血压 30 mmHg = 严重的肢体缺血,27,踝肱指数 (Ankle-Brachiallndex,ABl),客观评价其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功能状况,是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指标。无创、价廉、简单,患者易接受。 A B I: = 踝部动脉收缩压 /肱部动脉收缩压,28,踝肱指数(ABI)评估标准,ABI 0.9 - 1.3 ABI = 0.7 - 0.9ABI = 0.4 - 0.7ABI 1.3 ,正常轻度血管病变中度的动脉疾病严重的动脉疾病需要做足趾血压测
11、定,29,五、血管摄影,彩超,核磁,血管造影,血管影像学检查更精确,但有风险。通常只用于外科治疗(血管重建或截肢)前。,30,血管造影,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的所显示影像来诊断血管的形态和走向,使组织结构及病变显示更清晰。血管造影可以用于了解下肢血管闭塞程度、部位,既可为决定截肢平面提供依据,又可为血管旁路手术做准备。,3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使脚出现一些异常的感觉,如疼痛、麻木、灼热、针刺等。,32,糖尿病无痛神经病变非常危险,当神经受到损害时,它将不能正确的传导信号。此时,发生严重足病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脚对下列情况毫无感觉:割伤烧伤碰伤磨破水疱,33,竟不知疼痛!,
12、34,早期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发现各种症状表现疼痛、麻木、灼热、针刺;或正常感觉的消失。相关的临床检查尼龙丝感觉检查震动感觉检查,35,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早期诊断周围神经病变已经成为一种评判标准。预测糖尿病足溃疡风险,36,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感觉震动头振幅精确到微米(万分之一厘米),震动大小控制旋纽,震动定量读数表,37,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预测糖尿病足溃疡风险 0-10V - 正常 10-15V - 轻度风险 16-25V - 中度风险 25V - 高风险 (x7) Young et al. Diabetes Care 1994 Abbott et al.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糖尿病足 临床 诊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6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