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课件.ppt
《第四章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课件.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主要内容: 小分子药物高分子化 药理活性高分子药物 药物控制释放机制与动力学 用于控制释放的高分子材料,第四章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3)药用高分子材料,2,1. 概述药用高分子的由来与发展: 我国是医药文明古国,中草药用于治疗生物体疾病的历史十分悠久,天然药用高分子的使用要比西方国家早得多。东汉张仲景(公元142219)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的栓剂、洗剂、软膏剂、糖浆剂及脏器制剂等十余种制剂中,首次记载了采用动物胶汁、炼蜜和淀粉糊等天然高分子为多种制剂的赋形剂,并且至今仍然沿用。,3,早在公元前1500年开始,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植物和动物治病。高分子化合物在医药中的应用虽然也有相当长
2、的历史,但早期使用的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树胶、动物胶、淀粉、葡聚糖、甚至动物的尸体等。 如今,尽管天然高分子药物在医药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无论从原料的来源、品种的多样化以及药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看,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远远满足不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4,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获得了大量的小分子药物,为推动全球医疗事业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小分子药物却同时存在着很大的副作用。此外,小分子药物在生物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易排泄,因而在发病期间要频繁进药。过高的药剂浓度常常带来过敏、急性中毒和其他副作用。另一方面,小分子药物对进入体内指定的部位也缺乏选
3、择性,这也是使进药剂量增多、疗效较低的原因之一。,5,在这种背景下,药用高分子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高分子药物具有低毒、高效、缓释和长效等特点。与生物体的相容性好,停留时间长。还可通过单体的选择和共聚组分的变化,调节药物的释放速率,达到提高药物的活性、降低毒性和副作用的目的。进入人体后,可有效地到达症患部位。,6,合成高分子药物的出现,不仅改进了某些传统药物的不足之处,而且大大丰富了药物的品种,为攻克那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 因此以合成高分子药物取代或补充传统的小分子药物,已成为药物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7,药用高分子的类型和基本性能:(一) 药用高分子的类型 在不少专
4、著中,将药用高分子按其应用目的不同分为药用辅助材料和高分子药物两类。 药用辅助材料是指在药剂制品加工时所用的、为改善药物使用性能而采用的高分子材料,例如稀释剂、润滑剂、粘合剂、崩解剂、糖包衣、胶囊壳等。 药用辅助材料本身并不具有药理作用,只是在药品的制造和使用中起从属或辅助的作用。,8,而高分子药物则不同,它依靠: 连接在聚合物分子链上的药理活性基团或 高分子本身的药理作用,进入人体后,能与肌体组织发生生理反应,从而产生医疗效果或预防性效果。 此外,近年来还逐渐形成了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一类处于过渡态的高分子药物。这类材料虽然本身染不具有药理作用,但由于它的使用和存在却延长了药物的效用,为药物的长
5、效化、低毒化提供帮助。例如用于药物控制释放的高分子材料。,9,(二) 高分子药物 按分子结构和制剂的形式,高分子药物可分为三大类: (a) 高分子化的小分子药物 这类高分子药物亦称高分子载体药物,其药效部分是低分子药物,以某种化学方式连接在高分子链上。,10,(b) 本身具有药理活性的高分子药物 这类药物只有整个高分子链才显示出医药活性,它们相应的小分子模型化合物一般并无药理作用。 (c) 物理包埋的小分子药物(药物缓释) 这类药物中,起药理活性作用的是小分子药物,它们以物理的方式被包裹在高分子膜中,并通过高分子材料逐渐释放。典型代表为药物微胶囊。,11,(三) 药用高分子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由
6、于药用高分子的使用对象是生物体,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进入消化系统、血液或体液循环系统,因此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特性。对高分子药物的要求包括: (1) 高分子药物本身以及它们的分解产物都应是无毒的,不会引起炎症和组织变异反应,没有致癌性; (2) 进入血液系统的药物,不会引起血栓;,12,(3) 具有水溶性或亲水性,能在生物体内水解下有药理活性的基团。 (4) 能有效地到达病灶处,并在病灶处积累,保持一定浓度。 (5) 对于口服的药剂,聚合物主链应不会水解,以便高分子残骸能通过排泄系统被排出体外。如果药物是导入循环系统的,为避免其在体内积累,聚合物主链必须是易分解的,才能排出人体或被人体所吸收。,
7、13,小分子药物分子中常含有氨基、羧基、羟基、酯基等活性基团。它们是与高分子化合物结合的极好反应点。 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结合后,起医疗作用的仍然是小分子活性基团,高分子起骨架或载体的作用。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高子骨架并不是惰性的,它们对药理基团有着一定的活化和促进作用。,2. 高分子化药物,14,从图中可见,高分子载体药物中应包含四类基团:药理活性基团、连接基团、输送用基团和使整个高分子能溶解的基团。,高分子载体药物 Ringsdorf 模型(1975),小分子药物与高分子的结合方式,15,连接基团的作用是使小分子药物与聚合物主链形成稳定的或暂时的结合,而在体液和酶的作用下通过水解、离
8、子交换或酶促反应可使药物基团重新断裂下来。输送用基团(定位基团)是一些与生物体某些性质有关的基团,如磺酰胺基团与酸碱性有密切依赖关系,通过它可将药物分子有选择地输送到特定的组织细胞中。,16,可溶性基团,如羧酸盐、季铵盐、磷酸盐等的引入可提高整个分子的亲水性,使之水溶。在某些场合下,亦可适当引入烃类亲油性基团,以调节溶解性。 上述四类基团可通过共聚反应、接枝反应等方法结合到聚合物主链上。,17,高分子载体药物除了Ringsdorf模型外,四类基团还可以其他方式组合,得到分子型态各异的模型。例如药理活性基团位于主链中的主链型和位于分子两端的端基型等,它们通常是通过缩聚反应和活性聚合反应获得的。,
9、18,端基型和主链型高分子载体药物模型,19,高分子载体药物有以下优点:能控制药物缓慢释放,使代谢减速、排泄减少、药性持久、疗效提高;载体能把药物有选择地输送到体内确定部位,并能识别变异细胞;稳定性好;副作用小。释放后的载体高分子是无毒的,不会在体内长时间积累,可排出体外或水解后被人体吸收。,20,设计高分子载体药物需要合理地选择大分子载体和活性药物,此外,还需采用正确的连接方法。大分子载体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具有可生物降解性; 毒性小、无免疫原性; 不会在体内积累; 有合适的功能基与小分子药连接; 能保持药物的原来性质和可以在目标部位释放出原药,即应具有靶向性。,21,在选择小分子药物时,
10、要考虑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剂量小,可减少大分子载体的负载, 即药物连接到载体的取代度可以降低,从而减少合成难度。活性药物必须性质稳定,并且具有可用于连接的官能团。,22,为了使高分子载体药物在体内可以将原药缓慢释放出来,连接大分子主链与药物的共价键应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水解性。 用于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主链连接的功能基主要包括氨基、羧基、羟基,对于蛋白类化合物也可用巯基等。 大分子载体和药物的连接反应条件必须温和,以免对药物分子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23,高分子载体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药用高分子的研究工作是从高分子载体药物的研究开始的。第一个高分子载体药物是1962年研究成功的将青毒素与聚乙烯胺
11、结合的产物。至今已研制成功许多品种,目前在临床中实际应用的药用高分子大多属于此类。,24,碘酒曾经是一种最常用的外用杀菌剂,消毒效果很好。但是由于它的刺激性和毒性较大,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冷落。如果将碘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结合,可形成水溶性的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在药理上与碘酒有同样的杀菌作用。由于络合物中碘的释放速度缓慢,因此刺激性小,安全性高,可用于皮肤,口腔和其他部位的消毒。,25,青霉素是一种抗多种病菌的广谱抗菌素,应用十分普遍。它具有易吸收,见效快的特点,但也有排泄快的缺点。利用青霉素结构中的羧基、氨基与高分子载体反应,可得到疗效长的高分子青霉素。,26,乙烯醇乙烯胺共聚物载体青霉素,将青
12、霉素与乙烯醇-乙烯胺共聚物以酰胺键相结合,得到水溶性的药物高分子。 这种高分子青霉素在人体内停留时间比低分子青霉素长30-40倍。,27,以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胺共聚物或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共聚物作骨架,也得到水溶性高分子青霉素,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药物长效性。而且聚乙烯吡咯烷酮本身可作血液增量剂,与生物体相容性良好。,28,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胺共聚物载体青霉素,29,乙烯基吡咯烷酮丙烯酸共聚物载体青霉素,30,利用分子中羧基和胺基的缩聚反应,可制得药理活性基团位于主链的聚青霉素。,31,此外,青霉素在一定条件下还可发生开环聚合: 这种聚合物的分子量一般只能达到10003000,其水解后的结构
13、与原来青霉素结构不同,但实验结果表明仍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且比低分子青毒素有更好的持久性。,32,维生素是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须的微量有机物,但所需量很小。按理说,人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谷物中的维生素已足够维持肌体活动的需要。 但实际上,维生素并不易被人体吸收,其中大部分在进入人体后又被排泄掉了,浪费很大。已经研制了多种维生素与高分子化合物结合的产物,药效大大提高。,33,例如 VB1 中的羟基能顺利地与聚丙烯酸中的羧基结合。,34,利用半胱氨酸型聚合物中的SH基使VB1开环加成,可得到与上述高分子VB1不同结构的产物,但药效基本不变。,氧化开环,35,同样,VC(抗坏血酸)中羟基与聚合物中的
14、羧基以酯的形式结合,也可得到含VC的聚合物。,36,低分子抗癌药常常伴有恶心、脱发、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如将这些药物与高分子结合,可定向地将药物输送到病灶处,为变异细胞所吸收,不会在全身循环过久,从而避免了毒性作用。 在低分子抗癌药中,有很大部分是核酸碱类化合物。现已将核酸碱类抗癌药大分子化。这些核酸碱类聚合物具有 DNA或 RNA 的某些性质,可以被肿瘤细胞所吸收,制止肿瘤细胞的复制,起到抗癌作用。,37,用以制备核酸碱类聚合物的单体主要是尿嘧啶、腺嘌呤的乙烯基衍生物,例如烷硫基嘌呤的烯烃衍生物,5氟尿嘧啶的乙烯基衍生物等。 乙烯基尿嘧啶是最简单的尿嘧啶单体,能在引发作用下聚合形成水溶性聚合
15、物,它能像天然核酸那样彼此间通过氢键缔合,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38,用甲基富马酰氯与5氟尿嘧啶(5Fu)反应得到单体,均聚物和共聚物都具有抗肿瘤活性。,39,从以上例子可见,许多低分子药物在高分子化后仍能保持其原来的药效。在某些情况下,高分子骨架还有活化和促进药理活性的作用。 但必须注意到,相反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在有些情况下,低分子药物高分子化后,药效随高分子化而降低,甚至消失。例如,著名的抗癌药 DL对(二氯乙基)氨基苯丙氨酸在变成聚酰胺型聚合物后,完全失去药效。,40,将低分子药物高分子化是克服低分子药物的缺点、提高药物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两方面: 一是可利用的高分子骨架有限
16、,主要限于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纤维素衍生物等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 二是结构因素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尚不清楚,缺乏详尽的理论指导,造成很多药物高分子化后失去药理作用。因此,在低分子药物高分子化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41,3. 药理活性高分子药物 本身具有与人体生理组织作用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能克服肌体的功能障得,治愈人体组织的病变,促进人体的康复和预防人体的疾病等。,激素、酶制剂、肝素、葡萄糖、驴皮胶等都是著名的天然药理活性高分子。 近年来,合成药理活性高分子药物的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已有相当数量的品种进人商品市场。,42,药理活性高分子药物的研究和应用 低分子量的聚二甲
17、基硅氧烷具有低的表面张力,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很好的消泡作用,故广泛用作工业消泡剂。由于它无毒,在人体内不会引起生理反应,故亦被用作医用消泡剂,用于急性肺水肿和肠胃胀气的治疗,国内外都有应用。,43,聚乙烯N氧吡啶能溶于水中。注射其水溶液或吸入其喷雾剂,对于治疗因大量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急性和慢性矽肺病有较好效果,并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研究表明,只有当聚乙烯N氧吡啶的分子量大于3万时才有较好的药理活性,其低聚物以及其低分子模型化合物异丙基N氧吡啶却完全没有药理活性。,44,这可能是由于高分子量的聚乙烯N氧吡啶更容易吸附在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硅粉尘上,避免了二氧化硅与细胞成分的直接接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药用高分子材料课件 第四 生物 医用 高分子材料 药用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66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