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
《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与垄断知识讲解.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竞争与垄断从本章开始,我们将要研究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如何影响商品价格的问题。本章讨论两种极端情形的产品市场上厂商的行为及价格的决定问题,这两种理想的市场结构就是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尽管现实中很少能见到这样的市场,但它们对于揭示竞争和垄断的内在本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第一节 局部均衡分析马歇尔(1920年)创立的局部均衡理论,把单一商品的市场看成是总体经济的一个很小部分。相对于总体经济来讲,单一商品市场的小规模特点给我们分析市场均衡问题带来了两个方便之处。首先,我们可以认为消费者在单一商品上的支出仅占他(她)全部支出的一个很小比例,一元钱的收入中仅拿出很少一点来购买这种商品,因此收入效应很
2、小,可以忽略。也就是说,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对单一商品的需求量影响甚微,近乎没有影响,因而可以视作无影响。其次,所研究的商品市场的小规模也使得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他商品几乎没有什么替代效应,因而可以认为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受所考虑的这种商品价格的影响。鉴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们在分析市场均衡问题时,就可以认为所考虑的商品的需求和供给都由该商品的价格决定,仅仅是该商品的价格的函数。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把所有其他商品放在一起看成是统一的一种组合商品,而且这个组合商品的价格不变。正因为如此,这个组合商品可看作是价值标准,也即可看作是“货币”。这样一来,经济中就只有两种商品,一种是要研究的商品,另一种是货
3、币。两种商品的经济,其价格的决定问题研究起来就方便多了。本节的讨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假定市场上有大量的消费者和大量的生产者,任何个别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不能对商品的市场价格产生影响,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依据价格行事。完全竞争的这种特点,说明任何个别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以及任何个别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量,都只是商品的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因而消费者不必担心个人需要的数量市场满足不了,生产者不必担心个人供应的数量在市场上卖不出去。然而,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和所有生产者的供给却影响和决定着商品的价格。本节就来从整个经济的局部来分析价格的决定机制以及局部均衡的变动。一. 市场需求假定
4、市场上有个消费者,有两种商品,一种是所考虑的商品,用Q表示,另一种是货币(或者组合商品),用M表示。用表示商品Q的数量,表示商品Q的价格;表示货币M的数量,而货币M的价格为1,因为货币是价值标准。在这样的市场上,消费者是如何选择的呢?或者说消费者是如何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呢?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用表示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由于在局部均衡分析中,货币的价值不变,这等于假定了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即对任何成立。设,则是一个与无关的常数并且大于零,从而效用函数具有形式:。令,由于是于等价的效用函数,即表示了同一偏好关系,因此可直接假定具有如下形式:这种形式的效用函数,称为拟线性效用函数。以上分析表明,在局部
5、均衡分析中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拟线性形式。拟线性性对于研究消费者需求,进而对于研究市场总需求带来了极大方便。从拟线性效用函数出发,消费者个人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变成为求解效用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点问题。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法,当在点处实现效用最大化时,存在拉格朗日乘数使得且。由于且,所以,这就给出该消费者对商品Q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式实际上就是商品Q的反需求函数。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我们看到,商品Q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关系,因而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7-1所示)。 图7-1 从个人需求得到总需求把以上分析用到具体的消费者身上,则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具有形式从而各个消费者的
6、反需求函数分别为设为的反函数,即为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则市场需求函数为可见,市场总需求是商品的价格的函数,而且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对各个消费者都适用,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7-1所示)。例1. 线性需求函数设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其中,为常数,且。则消费者的反需求函数为,从而个人需求函数为。把个人需求加总在一起,变得到市场需求函数。令,则市场需求函数就是处、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需求函数形式:。实际应用中,这种形式的总需求函数很有用,而且形式简单。从第四章第五节的讨论知道,需求理论可以直接建立在对消费者选择进行观察的基础之上。依据这种基于选择的需求理论,我们可以对各种价格下商品的市场销
7、售量进行调查,获得一张数据表,称为需求表。市场需求表商品价格市场销售量根据这张表,通过线性回归,便可给出近似的需求函数,它就是线性需求函数。二市场供给局部均衡分析是一种短期分析,因为分析中假定了除所考虑的商品之外,其他商品的价格都不变。虽然长期内完全竞争行业内厂商进出自由,生产要素的流动自由,但在短期内这些都是暂时相对固定的,因而行业内厂商的数目暂时固定。所以,局部均衡分析中可以假定市场上(或行业内)有个生产者,市场总供给是这个生产者的供给之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称为竞争性厂商。他们当中的任何个别人都无法对产品的市场价格施加任何影响,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但全体厂商的行动总和能够影响和决
8、定产品的价格。上一章关于厂商在既定价格下利润最大化行为的讨论,对于我们研究局部均衡分析中的市场供给是很有用的。我们将先讨论单个竞争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然后讨论整个市场的产品供给曲线。(一) 厂商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虽然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是对于任何个别厂商来说,它的产品供应量只是整个市场供给量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因而也只能满足整个市场需求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这样,单个厂商会感到它不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产品销路完全畅通,不必有任何担心,只管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与成本情况去生产决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好了。也就是说,单个厂商感到在既定的价格下,产品的销售量都是任意的
9、,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市场价格决定的水平直线(具有完全的需求弹性)。经济学家把单个厂商感受到的这条水平需求曲线,称为厂商需求曲线。显然,厂商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是不同的。厂商需求曲线带有厂商的主观色彩,因而也成为主观需求曲线;而客观存在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具有较小的需求弹性。 图7-2 厂商需求曲线厂商的总收益是厂商销售产品所得到的收入,即销售量乘以产品价格:;平均收益是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能得到的收益,即,可见竞争性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厂商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是再增加一单位产品所能增加的收益,即,但对于竞争厂商来说,产品价格与产品产量无关,因此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
10、这说明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也与厂商需求曲线也是重合。所以,竞争厂商的特点是:厂商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三者完全重合:(如图7-2所示)。只有当产品市场价格变化时,这三条曲线的位置才会发生移动。(二) 厂商供给曲线短期内,竞争性厂商只能改变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行业内厂商的进进出出也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厂商的产品供给是完全根据市场价格,以短期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调整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基础上作出决定的。设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产品价格为,则厂商的短期利润为。利润最大化一阶条件说明产品价格与产品供应量之间具有关系: 图7-3 厂商供给曲线可见,就是短期内厂商的产品供给反函数,或者说,厂商的
11、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应当注意的是,当产品价格高于短期平均成本时,厂商的生产是盈利性的;当产品价格不低于厂商的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的总收入能够包住短期可变成本,因而生产不会停止。但是,当产品价格低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的总收入连可变成本都包不住,厂商要停产。因此,位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上方的边际成本曲线部分,才能真正成为厂商的产品供给曲线。而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下方,产品供给曲线落在纵轴(价格轴)上(如图7-3所示)。图7-3中,点为停产点。当产品价格时,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为由边际成本曲线决定的。此时,可变成本为固定成本为,短期利润为。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是指产品的实际
12、价格与厂商愿意索要的最低价格之差。当产品价格时,厂商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总额为即厂商获得的生产者剩余总额等于厂商的短期利润与固定成本之和。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选择短期产量目标,使边际收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这同企业对边际成本的估计有关。为了更好地测定成本,经营者必须牢记以下三件事情。第一,不要用平均可变成本代替边际成本。当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都近乎常数时,它们之间的差别就不太要紧。但当它们都表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时,以平均可变成本代替边际成本之做法,可能误导产量决策,导致制定过高的产量目标,造成利润下降。第二,会计帐面项目记载的成本可能由两块构成,而其中只有一块才涉及边际成本。比如某企业经理打算削减
13、生产,减少劳动投入,因而要解雇一些职工。但是,解雇职工的工资总额却不能算作是削减生产所节约的边际成本投入,因为根据工会合同规定,企业必须向解雇职工支付部分工资收入,这样解雇职工的工资总额由两块构成:一块是企业支付给解雇职工的部分工资收入,另一块是企业解雇部分职工所节约的成本,而只有这一块才与削减生产时的边际成本有关。因此,必须分析清楚帐面成本的构成,区别出属于边际成本的那一块,然后才能估计边际成本。第三,估计边际成本时必须把所有的机会成本都考虑进去。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有助于经营者对边际成本作出正确的估计,使产量目标制定得恰当,不会过高或过低,从而有益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三) 市场供给曲线短期
14、内厂商进出行业处于静止状态,行业中的厂商数目是固定的,这样整个行业对产品的总供给就是各个厂商的供给之和,所以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通过各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加总而来的,行业供给曲线也就是市场供给曲线。 =+图7-4 市场供给曲线设行业内总共有个厂商,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边际成本函数为。用表示的反函数,即为厂商的产品供给函数。这里提醒一下,供给曲线只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上方的那部分边际成本曲线。把各个厂商的供给函数加总起来,便得到产品Q的市场供给函数:由于各个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也就向右上方倾斜(如图7-4所示)。图7-4中,市场供给曲线是由三段粗线构成的。例2线性供
15、给函数设各个生产者的短期成本函数为,其中,对每个生产者都一样。可以看出,平均可变成本在处达到最小,且最小值为,所以各个厂商具有相同的最小平均可变成本。厂商的边际成本为,由此可得厂商的供给函数为:把各个厂商的供给函数加总起来,便得到市场供给函数,其中,。这就是人们乐于适用的简单形式的供给函数。实际中,我们可通过对各个不同价格下的市场供给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一张供给表:市场供给表商品价格市场供应量然后通过线性回归,得到一个关于供应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一个近似表达式,该式可作为市场供给函数来看待。例3. 世界铜供给曲线短期内,世界铜供给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几个主要的铜生产国家的铜矿开采成本的变化情况。各个国
16、家的铜矿品位、劳务及运输情况不同,因而各国的铜开采、冶练及加工成本也就不同。下表给出了1990年几个主要铜生产国的成本与产量数据。世界铜短期供给(1990)国家扎伊尔赞比亚智利美国秘鲁加拿大年产量(千吨)39043015501550370760边际成本(美元/磅)0.610.670.720.840.981.10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可绘出国际市场铜供给曲线(当然这是一个近似曲线,完全的国际市场铜供给曲线必须有世界各个铜生产国的数据)。绘出的曲线是短期的(只说明了1990年的铜供给情况),它把当时的铜矿情况视为既定。另外,上表中的边际成本数据是各国的平均数据:一国内所有铜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之平均值。
17、从此表可看出,扎伊尔是边际成本最低的铜生产国。图7-5绘出了1990年世界铜供给曲线,它是通过把各国的铜供给曲线相加而得到的。图中分别代表扎伊尔(Zaire)、赞比亚(Zambia)、智利(Chile)、美国(United States)、秘鲁(Peru)、加拿大(Canada)的铜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 美元/磅 1.10 0.98 0.84 0.72 0.67 0.61 390 820 2370 3920 4293 5053 千吨图7-5 世界铜供给曲线(1990)三市场价格的决定根据完全竞争对市场的假定,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活跃着大量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听从价
18、格的召唤,依据价格行事,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对市场价格产生不了影响。那么这样的市场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传统经济学认为,一种产品的价格是由该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共同决定的。只有当供求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才会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各个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发生变化。这就是局部均衡分析所提出的供求决定价格的理论,第九章将讨论一般均衡价格的决定机制。(一) 市场均衡根据以上讨论,单一产品市场上,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各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需求之总和,而且仅仅是产品价格的函数:;产品的市场供给也是各个生产者对该产品的供给之总和,也仅仅是产品价格的函数:。如果在当前价格下,即供过于求,就必然有一些生产者不
19、能全部售出他们的产品,导致这些生产者要降价出售产品并削减产量,从而引起市场供给量的下降和市场需求量的上升,使供给量和需求量相互靠近。相反,如果在当前价格下,即供不应求,那么产品属于紧俏,价格就会上升,需求量相应地将有所下降。从生产者方面看,厂商看到产品价格较高且产品紧俏,于是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会增加产量,市场供应量相应上升。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供应量上升,结果供需之间的距离缩小。当需求与供给两方面的作用使得在某种价格下产品的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价格变动将会停止下来,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买卖交易也就做成了。这种使得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状态,就称为市场均衡,相应的
20、价格称为均衡价格,相应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二者相等)称为均衡数量。产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因为在没有达到均衡的情况下,买者与卖者之间关于交易价格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因而交易还无法做成。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最重要的两个量,它们表示了市场上买卖交易最终做成时的产品价格和产品供求量。 图7-6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消费者和生产者千千万万,尽管没有人去统计过究竟需要多少数量的产品,但市场交易的结果总是使产品总供给等于产品总需求。那么,促使经济如此运转的机制是什么?乃就是价格机制,它象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进行调节,指挥市场走向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产品
21、的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就要下降,由于各个经济活动者都依据价格行事,因而他们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结果使供给有所减少,需求有所增加,从而需求与供给的差距变小。当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要上升,各个经济活动者又会根据价格的上升情况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供给有所增加,需求有所下降,供求差距缩小。只要供给不等于需求,那么这样的自动调节就不会停止,直到调整至供给等于需求的状态出现,使市场达到均衡,这时产品的市场价格就真正形成了。这种供求决定价格的局部均衡理论,可用图7-6加以直观地描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是由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二) 均衡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动,仅仅是需求量和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竞争 垄断 知识 讲解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6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