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1.docx
《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南民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本 科 生 毕 业 设 计 (论 文)题目:浅析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教学单位 _ 经济学院_姓 名 _ 蔡 际 宾_学 号 _ 200430202048_年 级 _ 2004级_ _专 业 _国际经济与贸易_指导教师 _ 安 果 职 称 _ 教 授 2008年 5 月 1 日目录文献综述1 温州城市概况以及“温州模式”的产生1.1 温州城市概况1.2 温州模式的发展史1.2.1 第一阶段:以社队工业及农村街办工业为主要形式的孕育阶段1.2.2 第二阶段:以家庭企业为基本形式的初始阶段1.2.3 第三阶段:以“股份合作制”为典型形式的试验阶段1.2.4 第四阶段:以公司制
2、为代表形式的成熟壮大阶段1.2.5 第五阶段: 现代企业制度为代表、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特点的飞跃式发展阶段2 温州模式的现状及特点2.1 温州模式的现状2.2 温州模式的特点2.2.1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的培育结合在一起2.2.2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2.2.3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块状经济”的发展结合在一起2.2.4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小城镇发展结合在一起2.2.5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温州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在一起3 温州模式存在的问题3.1 企业技术水平低,产业升级难3.2 家族经营管理制度落后3.3 本土资金外流现象严重3.4 人才引进困难,高
3、级人才留不住3.5 投资环境比较差,外资严重短腿3.6 上市企业少,企业缺乏向公众融资的意识4 温州模式的变革之路-如何建立“新温州模式”4.1 政府篇. 4.1.1 政府宏观调控引导民间资金正确运转 4.1.2 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4.1.3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大量引进外资4.1.4 积极引导企业上市,为企业上市导航开路4.2 企业篇4.2.1 提高企业层次,提升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4.2.2 努力提高生产技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 4.2.3 走品牌国际化战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4.2.4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以优厚条件吸引高级人才5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浅析温州模式的
4、变革之路Brief Analysis on the way of Reformation of WenZhou pattern【摘要】:温州模式在1992年之后就开始在全国声名大噪,与“苏南模式”和“珠江模式”并称为中国的三大经济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便开始高速增长,所谓的“温州现象”更是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人们把温州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总结,并称之为“温州模式”。然而,随着外界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之后温州经济增速开始出现下滑,由先前的稳坐浙江省前三甲掉到了倒数行列,温州模式开始面临着模式调整与思路变革的考验。一些人开始提出要建立温州发展新的思路,文中称为“新温
5、州模式”。所谓的“新温州模式”是作为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在已经变化了的环境下,对原温州模式自发进行一系列调整,并经过不断的在汲取原有的精华的基础上综合加总而形成的新发展方式或经验的总结。本文将通从温州模式的发展之路上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所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现状入手,找出导致整个结局的内在原因,并用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最终为寻找到一条比较好的温州模式变革之路,以对温州经济的复兴和温州模式的改革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关键词:温州模式 变革之路 政府引导 自我变革 新温州模式Abstract Wenzhou pattern gain so much national reputation
6、 after 1992, and be named The 3 big economic pattern of Chinatogether with Zhu Jiang River pattern and the Southern Jiangsu patter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he Wenzhou economy won a fast growth, so-called “the Wenzhou phenomenon” has aroused high interests, people have carried on the Wenz
7、hous road of development the summary, and called it “the Wenzhou pattern”. However, along with outsid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unceasingly change,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after 2003, the Wenzhou economical speed-up starts to appear slides, from formerly sat of Zhejiang Province down to the botto
8、m ranks, the Wenzhou pattern started to face the tough test which the pattern adjustment and the mentality transformed. Some people start to propose that must establish Wenzhou to develop the new mentality, in this article is called “the new Wenzhou pattern”. So-called “the new Wenzhou pattern” take
9、s the economic subject the private-owned enterprise have already changed under the environment, makes a series of adjustments spontaneously to the original Wenzhou pattern, and after unceasing in derives the original essence in the foundation to synthesize the recent development way whose experience
10、s summary the footing forms. This article will pa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meets from the Wenzhou patterns road of development a series of questions to caus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slides to obtain, to fine the reasons , and conducts the analytical study with the related economic knowledge to
11、 it, to seek finally to road of the quite good Wenzhou pattern transformation, try to find a best way to such reformation.Key word Wenzhou pattern Road of the reformation Government lead self-reformation New Wenzhou pattern1 温州城市概况以及“温州模式”的产生1.1 温州城市概况一直以来,有众多的经济学家和学者以及许多国内二级城市的领导人纷纷到温州参观考察,想要学习温州人的
12、发展模式。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温州模式”受到如此的青睐和追捧?所谓的“温州模式”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学家经过分析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的“温州模式”实际上是一种以非集体(个体、私营或联户)企业为主、多元化发展、专业化市场分工与专业化市场导向为特征的一种乡镇企业发展模式。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民营经济为主力的区域化经济模式。统计数据数表明,温州的民营经济生产产值大约占到温州经济总产值的 95%以上,这在全国同级城市中是相当少有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1.2 温州模式的发展史回顾一下温州模式经济的发展之路,大致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1.2.1 第一阶段:以社队工业及农村街
13、办工业为主要形式的孕育阶段(1956-1978)这是指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温州低迷的国民经济和夹缝中生存的民营经济共存的时代。1956年,永嘉县委以三溪区燎原农业生产合作社为试点,有组织地进行“包产到户”实验,在全国农村开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先河;1957年,平阳县宜山的手工巧匠改革纺织工具,进行民间土纺土织生产;1958年,温州市郊及各县发展了一批社队工业,在60年代调整中,大部分解体后回到农业第一线;在市区,街道民办企业始于解放初期民政部门组织失业工人生产自救,文革中遭严重破坏,但为街道工业提供了机遇,成为城市工业的重要力量,但却被视为“异端”,受到约束和防范,其发展只能
14、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艰难地寻求生存的条件和机会。而温州模式就是在这一的历史背景中孕育起来的。1.2.2 第二阶段:以家庭企业为基本形式的初始阶段(1978-1985)这个阶段是指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5年期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其间也有众多困难和阻碍,但改革的狂潮最终还是冲破种种阻挠,将温州模式进行了试验。一是推迟了20多年的包产到户终于再次成为农村经济改革的引火线。温州农村商品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产品基本上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商品,但正因为小,使它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满足多方需求;投资少;生产技术要求低。而当时的中国这类小商品是市场的“真空”,温州商人抓
15、住市场机遇,发挥专业协作的群体结构优势,通过市场和遍布全国的、号称“十万大军”的供销员队伍使专业化从生产领域拓展到流通领域,实现了规模经济。到1984年,温州的小商品市场有393个,其中专业市场有135个,闻名全国的宜山再生腈纶市场、金乡标牌徽章市场、桥头纽扣市场、柳市低压电器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将温州农村商品经济推向了第一个高潮。“温州模式”引起了广泛关注。1985年5月12日,解放日报以“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人事家庭工业”为题,第一次使用了“温州模式”的提法,并配发了温州的启示评论员文章,此后,关于“温州模式”的评论研究著作大量涌现。1.2.3 第三阶段
16、:以“股份合作制”为典型形式的试验阶段(19851992) 80年代中期以后,改革开放呈深入趋势,“温州模式”继续提高层次。1985年后股份合作制企业在温州开始兴起,并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温州股份合作企业是在家庭个体工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由个体、私人、家庭企业通过联营、联产、集资、合股等形式逐步演变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由于政府在政策上的难以把握,在整顿过程中,加剧了一些股东的不安心理,在规范化的两年中,数量有了减少。到1990年,全市股份合作企业8088家,产值12.3亿元,分别比1986年减少22.3%和9.6%。基于温州在改革中的超前性,1987年9月经国务院批
17、准建立温州试验区,探索一条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1987年10月26日,温州市出台了我国第一份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性法规温州私人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为国家制定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提供了参考。同年11月7日,温州市颁布的关于农村股份合作企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为1992年农业部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行规定提供了蓝本。可以说,股份合作制以特有的制度魅力和生命力,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向。1.2.4 第四阶段:以公司制为代表形式的成熟壮大阶段(19922002)这个阶段通常称作温州经济腾飞与跨越的十年。经过了1989年到1991年的三年治理整顿后,温州的经济曾出现了一个停滞。但是在邓小平南巡讲
18、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温州经济摆脱了属性上的争议,再次让世人瞩目。截至1999年私营企业达8629家,注册资金达65.97亿元,这其中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有1432家,500-1000万元的146家,1000万元以上的有57家。针对温州民营经济在发展壮大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1994年,温州市委做出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创业的决定,掀开了温州经济发展的新的一页。尤其是1994年公司法实施后,公司制企业数目剧增,由当时为1158家迅速增加到1999年的9568家,至此公司制逐渐成为温州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并涌现出如正泰、德力西这样的与现代企业接轨的大集团企业和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
19、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2002年温州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完成工业增加值524.5亿元,增长12.9%,工业总产值2005.5亿元,增长12.1%,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有174家,其中民营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92.1%提高到96.7%。近年来,温州还获得了“中国鞋都”、“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中国锁都”、“中国制笔之都”等10余张国家级“金名片”。1.2.5 第五阶段:现代企业制度为代表、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特点的飞跃式发展阶段 (2002至今)2002年十六大以后,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再次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代
20、表、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特点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回顾温州模式经济这20多年改革和发展,民营企业从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优”阶段,标志着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在温州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温州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同时也为温州国企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2 温州模式经济的现状及特点:2.1 温州模式经济的发展现状温州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7左右,一些产品在全国市场也具有很高的占有率,据不完全统计
21、,到2003年6月,金属外壳打火机90%,眼镜80%,锁具65%,水彩笔90%,剃须刀60%,商标徽章40,皮鞋占有率20。近年来温州陆续获得“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金属外科打火机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等称号,并正在努力建设“中国服装名城”、“中国制笔城”、“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锁都”等。2006年,温州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温州已达到世界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2007年温州GDP达2157亿 市区人均GDP超8000美元据统计,2007年,温州实现生产总值2157.00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8362元,再按年平均汇率7.604折算
22、为3730美元,其中市区人均GDP达64675元,折合8505美元,首次突破8000美元大关。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的,就标志着这一国家或地区已达到了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2.2 温州模式的特点:温州模式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全国其它多有城市有极大的区别,所以自身特点也格外鲜明。2.2.1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市场机制的培育结合在一起温州的经济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经济,温州人的富裕也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富裕。早在家庭工业发展时期,温州就形成了全国闻名的十大专业市场,如桥头镇的纽扣市场、金乡镇的徽章市场、柳市镇的低压电器市场、萧江镇的塑料编织市
23、场、虹桥镇的小商品市场等。十来万农民购销员为家庭企业采购原料,把温州的小商品推向全国各地。全市现有商品市场500多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00多个,生产资料市场100多个。不少市场本身就是由民营企业投资创办的,市场的经营者主要也是民营企业,而每一个市场的背后,又是成千上万的民营生产企业。2.2.2 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劳动力的大进大出结合在一起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温州人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历史机遇,在外的温州人闯出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一是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队伍。目前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办企业的温州人有120多万人,主要从事服装、鞋革、低压电器、眼镜等加工和销售。其中北京、武汉、成都等10多个城市都在4万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温州 模式 变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6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