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新科技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高新科技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高新科技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谨呈:广西XX市政府广西XX高新科技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厦门金鼎世纪房产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恒丰伟业(泉州)策划顾问有限公司编制时间: 二OO七年八月第一章 建设贵港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客观要求根据贵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提出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新战略,加快工业化过程、促进经济发展,设立并加快开发贵港高新科技工业园,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一方面它是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来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建设发展贵港港,推动贵港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根本性举措。1.1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提出的客观而迫切的要求1.1.1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
2、周期启动下的产业轮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奋斗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到2020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实现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20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7.18%。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无论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呈现出新一轮加速发展的态势。桂东南区域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东三省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和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为契机,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提出建立世界级大都市圈的战略目标;珠江三角洲地区借助CEPA,加快与香港经济的更紧密联系,并提出建设“大珠三角”或“泛珠三角”经济
3、圈的发展构想;环渤海地区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引擎,加速京津冀“大北京城市圈”的崛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东北三省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机遇,正着力打造中国经济的“第四极”。与此同时,国家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发展,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迈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迈进全面复苏的经济增长加速期。新一轮周期启动下的产业轮动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启动下的产业轮动格局大体是从下游制造业开始的,这次经济周期启动最重要的特征是由于技术装备更新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了
4、重工业复苏,重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工程机械、汽车等行业)生产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这也是经济全面推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家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启动下的产业轮动,对全国各地区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处于广西省桂东南区域的贵港市更不例外。作为广西省的欠发达地区,贵港市加速发展的要求无疑更加迫切,而加速自身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增长点。从贵港市的区情和资源优势出发,设立贵港新区工业园,依托贵港港的有利条件,发展大进大出的工业化贸易经济,就成为未来贵港市培育新增长点,带动全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1.1.2 国内外工业化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二十一世纪头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
5、看,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区域。从国内看,受益于海外强劲需求和国内投资需求的转强,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矿山、铁路等专用机械、电子元器件、化工新材料、水泥行业复苏,以钢铁、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工业制造业,也出现向沿海港口城市转移的趋势。这种产业区位的调整,首先是由于内陆矿产资源的枯竭及从国际市场获取原料来源的需要,其
6、次是为了更靠近市场,再次,依托港口建设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符合轻、重化工产业布局的一般规律。由于开发早、程度高,沿海地区一些大的枢纽港周围几乎已没有多少可供工业建设的用地,相比而言,贵港港周围未开发土地较多,且处于我国的南端,距离东南亚、澳洲、欧洲和非洲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最近,内河港口港区条件得天独厚。因此,无论是国际轻、重化工向中国转移,还是国内轻、重化工向沿海转移,都为贵港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1.1.3 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贵港的压力和动力北部湾地区珠三角地区南贵昆经济区贵港市从贵港市所处的大的区域环境来看,贵港处于西部大开发、南贵昆经济区、珠江三角洲大发展、泛北部湾大
7、开发的战略结合点。一方面,毗邻云南、贵州、湖南、四川、重庆等中国中西部地区由于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被确立为西南出海大通道的战略地位,对贵港经济尤其是贵港内河港的优势发挥,带来很大的压力。近些年,随着北部湾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三大港口的加速建设及吞吐量的快速上升,逐步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贵港港的货源,而且未来三大港口对贵港港形成的竞争态势仍很强劲。另一方面,随着北部湾地区的加速建设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的日益深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前沿和枢纽,在拥有5.5亿人口、7000多亿美元GDP的东盟和人口4.6亿、800多亿美元GDP的泛珠三角经济区
8、两大市场中,日益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北部湾地区与东南亚的更紧密联系,北部湾地区的强势地位与贵港的弱势落差会越来越明显,无论是在吸引跨国资本,还是国内其他地区的资本或产业转移方面,贵港难以有充分的竞争优势。因此,面对两翼的夹击,贵港必须变压力为动力,不仅要千方百计依靠竞争保持作为西南主要出海通道的功能地位,并通过新区工业园的建设,为贵港港创造长期稳定的货物源泉,实现“工业立市、以港兴市”的战略;而且,要借助北部湾及桂东南区域高速公路开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进一步加强与北部湾地区的经济合作,主动接受北部湾地区的经济辐射,并注意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重点发展高新科技工业园贸易经济,形成与北部湾地区工业
9、合理分工的全新格局。1.1.4 广西经济发展对贵港提出新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六大提出2020年人均GDP达到和超过3000美元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十一五”是广西承前启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任务是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率,实现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1500美元的跨越,为下一步的发展即到2020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在这一进程中,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其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据测算,“十一五”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必须保持在13%以上,才能为上述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0、贵港市提出“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15亿元(按2005年价格),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以上;财政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五年累计投资900亿元以上;进出口总额1.5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5%,其中出口总额1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5%;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2.9亿美元以上;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40:36;非公经济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
11、率控制在4%以内。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一指标单位1978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2005年土地面积平方公里105951059510595105951060610606年末总人口万人302.79390.1424.9460.9475.48470.37人口自然增长率19.817.329.4513.477.817.20地区生产总值万元71264322533938892120806416483032270151第一产业万元45188176776457156511672620225660055第二产业万元1226662860229242248735486341768236#
12、工业万元1030050924201814231563394042644236第三产业万元13810828972524944476585417378418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2388442223268734854800地区生产总值构成%100100100100100100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之二指标单位1978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2005年第一产业%63.454.848.742.437.629.1第二产业%17.219.524.420.629.533.8第三产业%19.425.726.937.032.937.1全部财政收入万元69402335459808824
13、60143145170489#一般预算收入万元69402335435421581149555792090一般预算支出万元3906255734784181200184230220079全部财政收入占GDP比重%9.77.26.47.68.77.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264593027418511800006136403115106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万元527530504984401726455851371297584#基本建设万元3540735820798552851475364070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22268124688292139536727431709914162城镇居民
14、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23525854686209764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35211687215023992693 “十一五”时期,是贵港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以富裕贵港、文化贵港、生态贵港、平安贵港为核心内容的和谐贵港建设,加快构建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南国特色园林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足见目标之宏大,任务之艰巨,要使桂东南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快车道,必须按照广西省领导的要求,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而发挥贵港港口资源优势,加快贵港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开发,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步骤。1.2进一步发展建设贵港市的根本性举措贵港港位于西南、华南两大经
15、济区的结合部,是西南东向出海的主要中转港口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通道的“桥头堡”。该市有郁江、浔江、黔江三大江河,拥有国家三级航道363公里,常年可航行千吨级船舶。具有水路、公路、铁路高效衔接的交通优势,水路上溯南宁、百色,下达粤港澳,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和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大西南物资东向出海便捷通道。对于有着广西一类开放内河口岸、中国西部和华南地区最大内河港口的贵港市来说,贵港拥有着西江黄金水道之地利,是大西南和华南之间结合的枢纽,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泛珠三角合作、中国东盟合作好戏连台,贵港港逐渐成为连接云贵川与珠三角的便捷水路枢纽。十五期间,贵
16、港港货物吞吐量以年均38%的幅度节节攀升,2003年,全市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5年突破2000万吨大关,跃居西部地区、华南地区内河港首位,跻身全国内河大港13强。贵港市港口运输业迅猛发展,到2005年底水路运输企业58家,港澳、跨省运输船舶运力达2180艘100.1万载重吨,占广西内河主要港口吞吐总量的80%,占广西跨省船舶运力的57%。成为我国内河港口13强及广西内河的物流中心。近年来,贵港市以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实施“港口强市”战略,大力打造西南东向水运出海便捷通道,港口物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江海联运、铁水、水水联运业务的开拓,贵港流通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周边地区的
17、货物到贵港中转;广西各地及西南、华南地区货主、客商借道贵港港口中转货物的势头十分强劲,促使钢材、煤炭、工业品、汽车和汽车配件、机电等专业市场日益繁荣。随着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深入发展,贵港港建设提速,港口功能将更加完善,到2010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和10万标准箱,成为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服务一流、快捷畅通的全国内河十强港口和西南地区物流集散枢纽。然而,与我国沿海一些主枢纽港相比,贵港港的发展还很滞后,其独特的区位、具有水路、公路、铁路高效衔接的交通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2006年112月,贵港口岸实现进出口货值10383万美元(当月811万美元),同比
18、下降19.65%;货运量20.68万吨(当月1.76万吨),同比下降10.63%;集装箱4904标箱(当月466标箱),同比下降41.27%;船舶578艘次(当月46艘次),同比下降22.62%。2007年16月份,贵港口岸实现进出口货值2252万美元(当月368万美元),同比下降62.68%;货运量10.89万吨(当月2.49万吨),同比增长3.81%;集装箱958标箱(当月190标箱),同比下降64.07%;船舶223艘次(当月49艘次),同比下降31.17%。贵港港之所以发展缓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因有三。第一,作为贵港港腹地的区域基本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要港口运输的货物运量非常有限
19、。近几年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来自西南地区的货运量有一定上升,但总量并不很大。据有关部门预测,2003年突破1000万吨,2005年突破2000万吨,达2002万吨,2006年完成2276万吨,这对于到2010年贵港港货物吞吐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和25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吨通过能力,初具国内、国际一流内河港口的目标而言,显然难以满足其要求。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贵港市大西南地区重庆运动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四川第二,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部大开发、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发展、北部湾地区各港口的风生水起,贵港周边的港口先后崛起,分流了
20、有限的货源。如贵港附近东面的茂名港、贵港港和阳江港、南面广西的防城港、钦州港和北海港,尽管这些港口还较小,北海港和钦州港也只有几百万吨,较远的阳江港吞吐量近几年不到百万吨,但是,这些港口的货源应该说都属于贵港港的腹地范围,而且近些年发展建设的势头很猛,尤其是西南货物从广西港口出海具有陆上运距更短的优势,从长远发展看,进一步分流贵港港货源的可能性在增大。贵港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贵港港所处的城市工业落后,没有培育起自身的稳定的货源。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没有意识到港口和工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忽视了贵港作为华南地区最大内河港的优势发挥,特别是,对拥有港口可发展港工业的优越性缺乏认识。长
21、期以来,贵港有“农业热”,而没有形成“工业、贸易工业园热”和“外向经济热”,以致错失了许多发展机遇。发展高新科技工业、贸易工业园,实现港口产业化,是当今世界大型港口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以世界最大的港口荷兰鹿特丹港为例,它的年吞吐量达3亿多吨。港区拥有石油加工能力6500万吨,相当于我国总炼油能力的13;同时它又是欧洲最大的汽车拼装和销售中心之一,年销售汽车300万辆,相当于过去我国两年的产量。港区还拥有专业的橙汁码头和灌装中心,年吞吐量20万吨,每年还装卸70万吨水果,供应全年西欧的水果市场。鹿特丹的港口产业规模表现在直接雇员13万人,间接雇员60万人,总产值占全国GDP的12%,港口产业成为
22、荷兰的经济支柱。贵港市因此,贵港港要结束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要使其独特的区位及具有水路、公路、铁路高效衔接的交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除了继续担当起西南东向出海的主要中转港口和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通道的“桥头堡”的重要角色外,必须仰赖高新科技工业的大发展。而贵港依托水陆中转的优势,作为国家西南地区的重要内河港口和出海大通道,这是很好的优势。贵港要发展工业,要发挥内河港口优势发展工业,重点是高新科技工业、自由贸易工业园。贵港港自1956年开港以来,已发展到拥有中心、桂平、平南等三个港区,有码头泊位165个,其中1000吨级泊位11个,500吨级泊位53个,年货物通过能力140
23、0万吨和4000标准箱。具有装卸集装箱、散货、件杂货、油品、粮食等货种能力和仓储中转功能,是广西内河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港口。开辟有珠江水系内河及珠海、深圳、香港、澳门等多条航线,通航1000吨级船舶。港口设有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等服务机构,货物通关快速便捷。因此,贵港港是贵港市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呈现强劲的生命力,这是发展工业、贸易的基础,是发展高新科技工业、贸易工业园的前提,贵港有条件成为发展成为桂东南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南国特色、环境优美、工商业及交通业发达的现代化中转口岸城市。第二章 贵港高新科技工业园的功能定位、目标2.1 功能定位结合西部大开发、中国-东盟“一轴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科技 工业园 可行性研究 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1860019.html